北韓飛彈威脅 台灣要有避險措施

北韓飛彈威脅 台灣要有避險措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北韓自二○二二年九月下旬以來,頻頻試射彈道飛彈挑釁,十月四日更發射飛彈射程達四千五百公里,為有史以來最遠飛行距離,並穿越日本列島上空,引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強烈譴責。八日北韓出動一五○架戰機進行大型空中攻擊綜合演習,南韓為此緊急出動F-35A匿蹤戰機應對;十二日再試射二枚長程戰略巡弋飛彈,親自監督試射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感到滿意,並稱之成功展現戰術核武打擊能力。

長期以來北韓核武及飛彈發展是東北亞的最大安全問題,不僅直接威脅南韓、日本與美國,也嚴重影響區域和平穩定及各國的平衡發展。近年來北韓藉飛彈試射及核武試爆,累積彈道飛彈及核武「小型化」及「彈頭化」等關鍵技術,主要戰略目的在增加國際談判籌碼,以迫使美國承認其核武國家地位,終止軍事演習及經濟制裁。

近來北韓飛彈威脅愈演愈烈,且不斷擴大挑釁範圍,目前除了「美日韓」加強安全合作並保持高度戒備外,看不出透過外交手段有化解危機的可能;加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向來被國際視為是「常不按牌理出牌」的政治狂人。因此在俄羅斯二月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及中國八月實施「圍台軍演」的啟示下,金正恩是有誤判情勢並隨時發動戰爭的可能。

日本「放送協會」(NHK)日前研判,北韓十二日試射巡弋飛彈的主要標的,可能是駐日美軍基地等設施,此對日本構成新威脅。

北韓是主張「先軍政治」的威權體制國家,在國家所有事務中,以軍事工作為先,以軍事發展為重。因此研發核武與洲際飛彈便成為朝鮮人民軍的重要任務與國家使命。北韓深信只有將戰略武器視為國家的生存命脈,才能成為「核武強國」,也才能與美國抗衡。根據美國國防情報局(DIA)資料顯示,北韓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發射能力,已可達一萬公里的射程,能打擊到美國本土,尤其是紐約市或洛杉磯等人口眾多地區。

未來平壤政府若蓄意發動戰爭,侵略對象不論是南韓、日本或美國關島基地;戰爭規模不論是局部戰爭、全面戰爭或核武戰爭,以上任何狀況,台灣都不能掉以輕心,恐須預先做好沙盤推演並備妥避險措施。因為台灣距離北韓只有一千九百多公里,是在北韓中程飛彈的射程範圍內。

尤其朝鮮半島一旦爆發戰事,有關「南韓的台灣僑民」、「北韓的流離難民」、「中共的反應行動」、「亞太的區域安全」或「全球的經濟影響」等戰爭效應問題,如何因應或有效防範,未來都將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可能戰略風險。

avatar-img
台大法學博士姚中原教授專欄文章
13會員
74內容數
台灣四面環海,以美國全球戰略佈局來看,台灣地緣具有下列特性:(一)中共海上交通的扼制點;(二)東亞海上的戰略位置;(三)軍事島鏈的中央位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世界先進民主國家在國防組織轉型與軍事事務變革中,都非常重視軍事人才與國防文官的培養。  因此我國國防部未來對於軍事人員或文職人員的培育、養成、運用,也必須要有前瞻性想法和革新作為。  「國防二法」實施後「國防文官」的運用效益顯然不若預期,不論是文官的訓練培養、功能發揮、未來發展等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日漸擔憂,為強化西南區域的防衛體制,正考慮在九州的兩個地方部署長程飛彈,預訂在今年2025年12月開始進行部署作業。
媒體報導,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國會參議院的人事聽證會表示,台灣軍費遠遠不足,他未來目標是避免台灣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衝突,柯並提到,台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美國參議員沙利文日前也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更批評台灣在野黨是在玩「危險遊戲」
世界先進民主國家在國防組織轉型與軍事事務變革中,都非常重視軍事人才與國防文官的培養。  因此我國國防部未來對於軍事人員或文職人員的培育、養成、運用,也必須要有前瞻性想法和革新作為。  「國防二法」實施後「國防文官」的運用效益顯然不若預期,不論是文官的訓練培養、功能發揮、未來發展等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日漸擔憂,為強化西南區域的防衛體制,正考慮在九州的兩個地方部署長程飛彈,預訂在今年2025年12月開始進行部署作業。
媒體報導,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國會參議院的人事聽證會表示,台灣軍費遠遠不足,他未來目標是避免台灣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衝突,柯並提到,台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美國參議員沙利文日前也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更批評台灣在野黨是在玩「危險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