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異星入境》如果能預知未來,你會改變任何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於《異星入境》它在我心中有一定的份量,不是那種會一口推薦給人的電影,但會是必看電影之一。
《異星入境》
「語言」是這部電影的主軸之一,以身為語言學家的主角做出發,帶領觀眾一探語言學的奧妙之處。
「當你給他槌子,他就只會看到釘子。」
語言作為個體間互動的方式,它影響著個體間的關係、群體文化、思維方式甚至認知,如何「理解」與「被理解」,都關乎語言。
一種語言就是一種思維模式。
主角透過學習到「高階物種」的語言而看見、體驗常人無法預知的未來。這套語言就像《露西》裡的超級藥丸,直接腦洞大開,體會超乎常人的極限認知。
而語言這主題我想已經有許多專業的評論來解說與分析,本篇就不以此為主題。除了認識到語言的奧妙以外,本片讓我心懷不忘的是關於人生哲理的思辨。
《異星入境》

露易絲「如果你能預知未來,你會改變任何事嗎?」
伊恩「也許我會更勤於表達我的感受吧。」
如果能預知未來,你會改變任何事嗎?
這題在我腦海裡不停迴盪。
伊恩的回答與露易絲的決定都指向同個答案:即便理解盡頭痛苦不堪,仍會傾身感受生命帶來的美與痛,並且更投入於當下、以無憾的精神來感受這趟旅程的所有。
這令我想起另一部電影《王牌冤家》,它也有類似的命題:當妳知道這段關係終會破裂、使你痛苦不堪,你仍願意(為了那些美好)投入這段關係嗎?
這兩部電影都指向相同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同時也在辯證——生命總是有痛苦,它是人生的一部份,你無法割捨、只能接受,不要逃避它,並盡力地去感受所有美好。
對於這樣的「答案」與「哲理」,我無法保證它就是所謂的「正解」,或者這些命題從來都不該有正解。而他也確實帶給我一些體悟,讓我從生命的痛苦中理解它的樣貌、它的存在,然後更傾向去接受它。
就此命題來比較兩部電影,我比較喜歡《異星入境》的呈現方式,它給予的答案更明確和直接;而《王牌冤家》呈現更多於主角的掙扎,想必也帶給許多觀眾重要的體悟。
《異星入境》
avatar-img
4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皓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看過漫畫版、也還沒看電影版,就以劇集來分析。
《電馭叛客:邊緣行者》改編自同名人氣電玩,遊戲我沒玩,就單純以一部動畫影集來分析。
聖瑪格諾利亞共和國每天遭受無人兵器「軍團」的侵略。而共和國研發出同型「無人」兵器——破壞神,以應對其攻勢。共和國國內都會播報每日戰況,報導及書面上皆未顯示有傷亡人員,但實際上傷亡者並非為零。在共和國85區之外,被烙上「86」印記的少年少女們駕駛著破壞神,並日以繼夜地戰鬥著。曾被「86」拯救過的共和國
以下列點分析我在劇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對這齣戲劇的喜愛。 1. 【深嵌在文化裡的性別常規】 2. 【Sexuality(性相)的發展差異】 3. 【LGBT之間的處境差異與出櫃議題】 4. 【 Nick + Charlie 】 5. 【充滿愛與溫暖的人們】 6. 【巧思、細節、專業技巧的加分】
沒看過漫畫版、也還沒看電影版,就以劇集來分析。
《電馭叛客:邊緣行者》改編自同名人氣電玩,遊戲我沒玩,就單純以一部動畫影集來分析。
聖瑪格諾利亞共和國每天遭受無人兵器「軍團」的侵略。而共和國研發出同型「無人」兵器——破壞神,以應對其攻勢。共和國國內都會播報每日戰況,報導及書面上皆未顯示有傷亡人員,但實際上傷亡者並非為零。在共和國85區之外,被烙上「86」印記的少年少女們駕駛著破壞神,並日以繼夜地戰鬥著。曾被「86」拯救過的共和國
以下列點分析我在劇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對這齣戲劇的喜愛。 1. 【深嵌在文化裡的性別常規】 2. 【Sexuality(性相)的發展差異】 3. 【LGBT之間的處境差異與出櫃議題】 4. 【 Nick + Charlie 】 5. 【充滿愛與溫暖的人們】 6. 【巧思、細節、專業技巧的加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都在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在擦傷中復原,在碰撞中茁壯。而我們的人生道路都不同,這輩子該往哪走,沒有人生指引說明書,更沒有正確答案,等待我們的是自我探索和實踐。我們在人生中踏出的每個步伐,都曾是我們當下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積累成就完整的自己。  美國影集《異類》於2018年推出,於2021年的第四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第一段有雷)某天地球飛來12艘太空船,語言學家露易絲(Amy Adams飾)被派去和外星人溝通,為了問出外星人到地球的目的,露易絲因此教了外星人讀和寫文字,雖被質疑太過耗時,但她相信「在任何的紛爭裡,語言永遠是第一個被亮出來的武器。」唯有相互理解,擺脫自我中心的語言思考,才是溝通的最短
Thumbnail
當我們對話的時候,是不是永遠只懂聽得懂的部分,而永遠不懂沒聽懂的部分呢?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話時,雖然是用同一種語言,卻彷彿如同在和外星人對話,有一部分是因為聽不懂,只懂聽得懂的部分是否和聽不懂一樣呢?一知半解如同只擁有一半的真理,但是卻無法辨別到底哪一半是真、哪一半是假。或許,其實也
Thumbnail
如果不會執著語言的朔源,僅就文學小說隱藏之意識型態來探索奇幻的劇情,我想會簡單許多。
Thumbnail
方格子建議,可以在討論區發點東西讓外星人討論,我不知道要發什麼,就發發廢話吧。 前些日子因希拉雅的無心插柳,我陷入「阿龍宇宙」,療傷過程被擴大成第二本書的內容,我覺得蠻奇幻跟精彩,讀者說很像台灣版《少女布莉達的恩賜》。 和希拉雅相遇,我突破人界權威跟天界權威,明白恐懼跟愛並非雙生。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這部戲就像無數講述毒品的電影般告誡人們面對任何藥物代來的刺激都是需要付出代價,可是我卻從這部戲看到人在危機時站展現出的潛力
Thumbnail
自從被心靈、療癒類的故事吸引後,就開始瘋狂地觀看相關視頻、電影、書籍,尋找裡面隱藏的智慧,或說:能引起與自己共鳴的情節與對白。 十年前,被《與神對話》(Neale Donald Walsc)的情節感動。難道除了文字、師長、智者或宗教的話語,能啟發自己外,還有什麼能直指人心,真正發自內心的“臣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都在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在擦傷中復原,在碰撞中茁壯。而我們的人生道路都不同,這輩子該往哪走,沒有人生指引說明書,更沒有正確答案,等待我們的是自我探索和實踐。我們在人生中踏出的每個步伐,都曾是我們當下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積累成就完整的自己。  美國影集《異類》於2018年推出,於2021年的第四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第一段有雷)某天地球飛來12艘太空船,語言學家露易絲(Amy Adams飾)被派去和外星人溝通,為了問出外星人到地球的目的,露易絲因此教了外星人讀和寫文字,雖被質疑太過耗時,但她相信「在任何的紛爭裡,語言永遠是第一個被亮出來的武器。」唯有相互理解,擺脫自我中心的語言思考,才是溝通的最短
Thumbnail
當我們對話的時候,是不是永遠只懂聽得懂的部分,而永遠不懂沒聽懂的部分呢?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話時,雖然是用同一種語言,卻彷彿如同在和外星人對話,有一部分是因為聽不懂,只懂聽得懂的部分是否和聽不懂一樣呢?一知半解如同只擁有一半的真理,但是卻無法辨別到底哪一半是真、哪一半是假。或許,其實也
Thumbnail
如果不會執著語言的朔源,僅就文學小說隱藏之意識型態來探索奇幻的劇情,我想會簡單許多。
Thumbnail
方格子建議,可以在討論區發點東西讓外星人討論,我不知道要發什麼,就發發廢話吧。 前些日子因希拉雅的無心插柳,我陷入「阿龍宇宙」,療傷過程被擴大成第二本書的內容,我覺得蠻奇幻跟精彩,讀者說很像台灣版《少女布莉達的恩賜》。 和希拉雅相遇,我突破人界權威跟天界權威,明白恐懼跟愛並非雙生。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這部戲就像無數講述毒品的電影般告誡人們面對任何藥物代來的刺激都是需要付出代價,可是我卻從這部戲看到人在危機時站展現出的潛力
Thumbnail
自從被心靈、療癒類的故事吸引後,就開始瘋狂地觀看相關視頻、電影、書籍,尋找裡面隱藏的智慧,或說:能引起與自己共鳴的情節與對白。 十年前,被《與神對話》(Neale Donald Walsc)的情節感動。難道除了文字、師長、智者或宗教的話語,能啟發自己外,還有什麼能直指人心,真正發自內心的“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