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an(多藍)宇宙——直視愛的變異性。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近期,我為自己舉辦一場「多藍馬拉松」——《聽媽媽的話》、《親愛媽咪》到《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其實也就三部),從中看見多籃如何描述母子關係、家庭議題及愛的更多面向,真是過癮啊!

raw-image

雖以三部作品的外部評價來看,《親愛媽咪》獲得最高聲量,也榮獲最多肯定與獎項,但以我現在心目中喜好來排名會是:《聽媽媽的話》、《不過就是世界末日》、《親愛媽咪》。我來闡述我對於這三部作品分別的感受:

  1. 《聽媽媽的話》

正值青春期的男主,及在母職枷鎖與自我照護搖擺的母親,兩人試著在這親密又具破壞性的關係中找到平衡與舒適的位置。

青春期,有時我不想強調這個年齡層,因社會對於這個年紀有許多的想像與標籤,我覺得與其將它用年齡來概化,不如具體一點,用「獨立自我的探索階段」來代稱這樣的心境與感受,這會更具有彈性且更聚焦於討論,因每人的發展期程不同,有些人可能要25歲才會開始意識到培養獨立自我的概念,有些人可能更早;而長度也不一,有的人可能是1年、有的人可能是5年都有可能,純脆看個人如何發展與其環境對他的影響,因此未必都會界在社會所定義的「青春期(12~18歲?)」。拉回來,

男主處於探索自我的階段,在過往受到母親的照護下,逐漸開始長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母親所期待的樣子,那是一種內在衝突——你想嘗試、尋找自己的模樣,但又因尚未成型或能力不足,無法就此脫離照顧系統——既需要自由、又脫離不了被照顧的時期,在此階段,人們也會重新定義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界線,甚至是距離,他要開始用自己的視野、自己的決定(而非社會的板模)去經營並對這些關係負責。

從電影視角出發,身為觀者看著這段母子關係,偶會感到不適,因這關係像是已緊繃的橡皮筋,隨時一件小事就可以引發衝突、爭執,就是在這麼高壓的處境之下,而觀者也會感到那份壓力,但這也是兩人親密證明。整個劇情中,兩人時常爭吵、但也總是在表達愛;既親密又衝突、看似矛盾但卻有其邏輯性的關係。他們愛著彼此的同時也在傷害彼此,可以輕易地傷害、卻又富滿著情感。

「擁有一個既無法愛又無法不愛的人,感覺真是超弔詭」
「如果有人傷害她,我一定殺了那傢伙,但很奇怪,我隨便都想的到100個我更愛的人」
「十年的沈默,用10秒鐘就能打破,人生有時候很奇妙」
raw-image

2.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多年前離家的男主,帶著因病而逼近死亡的消息回到家鄉、原生家庭,希望在生前可以透過這最後的會面,與滋養他的地方好好道別。

隨著劇情發展到最後,主角仍沒有說出口、沒能好好道別。主角多年未歸,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想與他分享的事,使得主角能分享自己事情的時間很少,時間大多被其他成員所擠壓。而這也呼應到家庭成員們對於主角每年寄明信片的描述:內容簡短。顯示主角對於自身感受是很難向原生家庭表達的,而這樣的溝通困難,或許正是主角離家,以及與原生家庭連結如此生疏又緊張的關鍵。從整齣戲時而和諧時而衝突的對白中可以發現,家庭成員對於主角離家多年有不同的想法、及對個別成員的影響,而成員們把自身現處的困境與委屈,部分或全部地歸咎於主角多年離家,他們期待他這次的歸來可以帶來改變,但同時又埋怨著他的離開造就這些困境。而每個人不同的期待與埋怨交錯於主角身上,主角終究被禁聲,原先想傳達的消息沒有時間與空間讓他可以說出口。這原生家庭裡混亂的常規、糾結的情感、隨時衝突的日常,已形成僵化的系統,我們不難理解主角為何離家多年。

外界對於多藍此部電影的看法多為負面,主要多認為多藍這次用力過度,過度到顯得混亂。但我認為這份混亂正是許多人對於原生家庭的感受與記憶,彼此各說各話、情感斷裂、猜不透對方的心,混亂得令人難以解,用這樣的感受來呈現原生家庭我覺得不無合理。

整部電影投入男主的心境裡,能深刻地體會到家庭議題的複雜性——曾經因為對於家庭混亂的情感而不知所措、離開原生家庭,獨自一人在外成長茁壯,你以為你已經夠強大了、你認為自己跟以往不一樣了、你以為你可以用新的、更高的智慧應對這些關係,但到頭來,你仍然是那隻飛進屋子就會橫衝直撞、遍體麟傷的小鳥。面對原生家庭,是一輩子的議題,就像創傷事件一般,即便你經歷創傷後覺得自己復原了,回到當時的情境,PTSD那種無力感、恐懼、焦慮仍會浮現於腦中。從家庭系統理論的角度切入,即便男主努力改善、轉化家庭系統運作的方式,但其他零件(成員)不動、沉浸在自己的情境裡,終究是徒勞無功。

插曲〈Home Is Where It Hurts〉也相當貼合電影的主軸。關於原生家庭,有些人會提到「回家」,但我想對於「家」的想像應該要更坦然更舒適一點,所以未必每個原生家庭都可以讓成員「回家」,有時逃家,才是尋找平靜、內心平衡的方式。劇情中也有個橋段挺諷刺的,大嫂與男主是第一次見面(以情感層面與血緣層面來說,相較其他家庭成員算是『外人』),但在兩人相識後不到幾刻,大嫂似乎看出了男主有想傳達重要的訊息,兩人用眼神與表情交流,有些模糊、有些曖昧,而諷刺的是,在這原生家庭中的「外人」是唯一可以覺察男主心境的人,這諷刺更加襯托著,男主與這原生家庭是多麼的格格不入、多麼地頻率不合。也正因為家庭成員對於親情的重視與執著,而使其蒙蔽了雙眼,扭曲的糾結與委屈向男主噴發——阻撓彼此溝通與親密的,正是親情。

你說男主不在乎他的原生家庭嗎?我認為並沒有。他可能仍愛著他們,只是每當他想靠近時,絞纏成死結的愛與情感會致他於窒死,如同墜落的鳥兒。

「Home is not a harbour」——〈Home Is Where It Hurts〉
raw-image

3. 《親愛媽咪》

繼《聽媽媽的話》後看到《親愛媽咪》的海報,我以為同樣是談論愛與衝突,但沒想到《親愛媽咪》衝突的場面較少,許多時候都在講愛,母子間也從不吝嗇地表達愛。《聽媽媽的話》呈現女性在身兼母職後與自我產生對立的糾結與困境,而《親愛媽咪》更是強調這點。

獨自扶養過動症的孩子,本身就相當不容易,加上經濟狀況不夠優渥, 使得生活更加吃緊與緊繃,在經過一連串的努力過後,母親終究不敵現實的困境,於重重壓力之下,母親選擇了自保,即便這麼做可能傷害他的孩子。應該說他也只能自保,因為如果連自己都顧不好了又該如何談照顧呢?有時被生活逼到絕境時,你只能看見自己的明天,必須先把自己的明天顧好,才有餘力照顧他人。

兒子:「我怕你有一天不愛我了。」
母親:「母親不會一覺醒來就不愛自己的孩子,唯一會發生的事,是我會越來越愛你,而你會越來越不愛我。」
raw-image

這三部片都能從「愛」的觀點切入,主要是親情愛——《聽媽媽的話》呈現愛的攻擊性與矛盾;《不過就是世界末日》透過糾結的家庭關係,呈現愛的荒誕與盲目;《親愛媽咪》透過被現實壓垮的母親,呈現愛的無能為力。這些意指都在批判人類文明對於「(親情)愛」的想像與定義,具體地呈現出愛具有矛盾的本質——它既可以偉大、可以治癒、可以無懼,可以具有戰勝且超越一切痛苦與現實困境的能耐;同時它使人感到混亂,具破壞性、攻擊性,及它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偉大和強壯,有時傷人的言行是出於愛、有時苦難的降臨也是源於愛、有時破口大罵的怒火也是愛、有時推開彼此的動機也是基於愛......。

你可以在多藍的電影裡看到,角色間對彼此豐沛的愛、同時又為此痛苦不堪的困境。多藍透過所有關係的可能,讓我們看見愛更多的面相;難以言明他已詮釋完整的愛的模樣,但藉由打破愛的想像、看見更多可能性,使得人們從中得到解放,解放執著、解放愛、解放無法接受不完美且失去重要關係的自己。

raw-image



愛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偉大,若我們需要愛,就必須接受他的變異性;若我們需要愛,就得接受他帶來的所有苦難與悲傷;若我們需要愛,就必須了解到不該期待它永遠溫柔美麗。

愛可以成就多少美好,就可以製造多大的黑暗。




題外話:我在看《聽媽媽的話》時真的被多藍煞到,他年輕的時候真的有夠性感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皓程的沙龍
4會員
9內容數
許皓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7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由程偉豪執導,結合同志議題與傳統冥婚習俗,兩者看似有些違和、卻也因此成為本片最大亮點與話題之一。
Thumbnail
2023/08/17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由程偉豪執導,結合同志議題與傳統冥婚習俗,兩者看似有些違和、卻也因此成為本片最大亮點與話題之一。
Thumbnail
2022/11/21
埃萊斯來到游泳選手培訓中心,與其他4位選手競爭著能代表以色列出賽的奧運選手資格,但隨著日復一日的訓練,與選手間長期相處,埃萊斯的心開始蠢蠢欲動,本以為可掌握的一切即將失控......
Thumbnail
2022/11/21
埃萊斯來到游泳選手培訓中心,與其他4位選手競爭著能代表以色列出賽的奧運選手資格,但隨著日復一日的訓練,與選手間長期相處,埃萊斯的心開始蠢蠢欲動,本以為可掌握的一切即將失控......
Thumbnail
2022/10/25
對於《異星入境》它在我心中有一定的份量,不是那種會一口推薦給人的電影,但會是必看電影之一。
Thumbnail
2022/10/25
對於《異星入境》它在我心中有一定的份量,不是那種會一口推薦給人的電影,但會是必看電影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期,我為自己舉辦一場「多藍馬拉松」——《聽媽媽的話》、《親愛媽咪》到《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其實也就三部),從中看見多籃如何描述母子關係、家庭議題及愛的更多面向,真是過癮啊!
Thumbnail
近期,我為自己舉辦一場「多藍馬拉松」——《聽媽媽的話》、《親愛媽咪》到《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其實也就三部),從中看見多籃如何描述母子關係、家庭議題及愛的更多面向,真是過癮啊!
Thumbnail
《媽的多重宇宙》和最近剛在Netflix上映的《一家之主》都是描寫關於女人的多重身份和角色,有著一種被不知道從哪來的傳統(?)和期待框架著自己的人生選擇,必須是為丈夫、為父母、為兒女,為家庭,甚至為人人都好的一種角色。
Thumbnail
《媽的多重宇宙》和最近剛在Netflix上映的《一家之主》都是描寫關於女人的多重身份和角色,有著一種被不知道從哪來的傳統(?)和期待框架著自己的人生選擇,必須是為丈夫、為父母、為兒女,為家庭,甚至為人人都好的一種角色。
Thumbnail
由小說躍上螢幕的影視作品很多,原著被改編的幅度比例各有不同,全片劇情內容彰顯「選擇、勇氣、矛盾、新生」的主題,從第一集起猶如背後靈的老爸默默陪伴著家人,不時以溫柔的叨唸對白表達對家中三個女兒的陪伴。而我們在天之靈的親人,或許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你我左右…
Thumbnail
由小說躍上螢幕的影視作品很多,原著被改編的幅度比例各有不同,全片劇情內容彰顯「選擇、勇氣、矛盾、新生」的主題,從第一集起猶如背後靈的老爸默默陪伴著家人,不時以溫柔的叨唸對白表達對家中三個女兒的陪伴。而我們在天之靈的親人,或許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你我左右…
Thumbnail
老實說,並不是特別讚賞這部片,最主要的幾個原因,雖然說 宇宙搖是以一種誇張隨機的形式呈現(簡稱無厘頭),但是假陽具的打鬥或是捅屁股的戰鬥,我很難完全以一種幽默的視角去看待,而是會想:假如我跟孩子一起看這部片,他問我那是甚麼、為什麼要這樣,我該怎麼回答的尷尬。
Thumbnail
老實說,並不是特別讚賞這部片,最主要的幾個原因,雖然說 宇宙搖是以一種誇張隨機的形式呈現(簡稱無厘頭),但是假陽具的打鬥或是捅屁股的戰鬥,我很難完全以一種幽默的視角去看待,而是會想:假如我跟孩子一起看這部片,他問我那是甚麼、為什麼要這樣,我該怎麼回答的尷尬。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的感想都是:不管導演編劇吸了什麼,都請給我來一管。在激動地讚嘆腦洞大開的創意之後,想要寫點什麼感想卻費煞思量,因為實在太豐富了。 可以說的題目那麼多,那我還是來說說電影中讓人又笑又哭的母女情吧。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的感想都是:不管導演編劇吸了什麼,都請給我來一管。在激動地讚嘆腦洞大開的創意之後,想要寫點什麼感想卻費煞思量,因為實在太豐富了。 可以說的題目那麼多,那我還是來說說電影中讓人又笑又哭的母女情吧。
Thumbnail
2022年的五月,一連出現幾部關於「母親的多重宇宙」的電影,彷彿地球上許多母親都開始思考:「倘若,當年不是跟你結婚,也沒有生小孩,今日的我,早該已經抬頭挺胸、成就非凡,而不是在家裡算帳打掃、卑微地像個被使來喚去的無酬女傭。」
Thumbnail
2022年的五月,一連出現幾部關於「母親的多重宇宙」的電影,彷彿地球上許多母親都開始思考:「倘若,當年不是跟你結婚,也沒有生小孩,今日的我,早該已經抬頭挺胸、成就非凡,而不是在家裡算帳打掃、卑微地像個被使來喚去的無酬女傭。」
Thumbnail
母親節的週末,與媽媽觀一同觀看《媽的多重宇宙》。 雖然中文片名很搞笑,英文的較有深意: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一切事物都在當下 其實是一部,科幻片、動作片、家庭片、哲學片都說的通。甚至後半部會讓你掏出衛生紙,因為這是部在彌補關係的電影。
Thumbnail
母親節的週末,與媽媽觀一同觀看《媽的多重宇宙》。 雖然中文片名很搞笑,英文的較有深意: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一切事物都在當下 其實是一部,科幻片、動作片、家庭片、哲學片都說的通。甚至後半部會讓你掏出衛生紙,因為這是部在彌補關係的電影。
Thumbnail
最近看了《青春養成記》(原名Turning Red),有興趣的人可以在Disney+看。是少見的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片,又有很可愛的紅貓熊,本來想說是娛樂片,但卻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多。 以下沒有描述劇情,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還是有雷,如果介意的人可以不要再看。
Thumbnail
最近看了《青春養成記》(原名Turning Red),有興趣的人可以在Disney+看。是少見的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片,又有很可愛的紅貓熊,本來想說是娛樂片,但卻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多。 以下沒有描述劇情,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還是有雷,如果介意的人可以不要再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