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郊山]淞溪四瀑下天母古道...一條溪水多瀑布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7.23

天氣:夏天熱啊~

參加隊伍:本原蟲亂走

路線行程:劍潭捷運站換紅5→中山樓站下車→中山樓南峰→淞溪溫泉瀑布→山豬湖山→白雲瀑布→文大瀑布→翠峰瀑布→水管路→天母搭車

台北地區炎熱的夏天來臨,如果不是去中高海拔避暑,在臺北近郊大概都是找水路路線,或是我就大概走個半天,看到陽明山4個瀑布的路線,有2個我沒去過也不知道在哪哩!只要半天就可逛一圈,那就照著去找找看吧!(此次路線依照陽明山腳下法蘭克的紀錄:淞溪四瀑,他的文章後面都會附有GPX檔)

7:38 早上在劍潭捷運站換搭上陽明山的紅5公車,紅5班次多,所以大概半小時多就到中山樓下車。經過中山樓的大門,後面是七星山系,從大門口前的小路繼續走。

raw-image

7:41 走過來到綠色鐵門處,左邊山坡就是中山樓南峰登山口,登山口看起來還蠻清楚。對面則是高大的楓香樹。

raw-image

另一側則是很顯眼的大楓香樹,還有個石頭寫著鳳毛麟角。上次走環七星步道時有經過這裡。

raw-image

剛走入小山坡時,步道上還能看到石階

raw-image

7:56 繼續往上就是植物生長得頗茂密,近日大概少人來,路跡也不甚清楚,而且蜘蛛網多,我突然手臂一陣刺痛,像灼熱般超級痛的,仔細找一下可能是穿越樹枝時,被路中的大蜘蛛(人面蜘蛛?)攻擊了一下啦!捲起袖子沒看到傷口,但是看到手臂紅了一小處。
這段寬稜山坡偶爾可看到布條,其實是不怕迷路,是覺得會很難找基石。

raw-image

7:59 對著手上航跡來到山頂基石附近,偏右方樹林去找,真的是把手機當作羅盤般,看著航跡點位繞圈圈,仔細找地上,才看到露出一點的基石。
中山樓南峰,H454M,北市精幹點,市155。

raw-image

8:10 回程經過剛剛那棵疑似有蜘蛛的樹幹時,小心低頭穿越蜘蛛網,不要再刺激蜘蛛大人了。下到小路繼續往前,先抬頭仰望鳳毛麟角的大楓香樹。

raw-image

8:12 來到新園街口,這座橋是新園一號橋,橋下有階梯可以穿越,走橋下。

raw-image

橋下的路別有洞天,鋪設了一條人行步道,經過水流處還是白濁濁的小溪流(溫泉水?),旁邊有多條水管佈線。

raw-image

8:16 順著步道和階梯走,穿過民宅後方小路,出來到大馬路是仰德大道,對面就是教師研習中心。左轉走一小段馬路。

raw-image

8:19 經過豬肉攤和野菜屋,來到陽明路一段48巷,轉進去民宅間小巷。

raw-image

看到維護得漂亮的開放式草皮庭院和石燈籠,庭院中還有鋪設石板步道。

raw-image

8:21 從民宅旁的小巷走,後方其實是小溪流。

raw-image

下樓梯後順著民宅後方的小路走,會來到橋上,原來此處就是第一個瀑布。

raw-image

站在橋上朝左側看,就是淞溪溫泉瀑布。大概是水中富含礦物質(溫泉水?)瀑布的山壁有點像磺溪那種鐵質氧化後的土黃色。
淞溪是磺溪的支流,源頭大概在中山樓附近,水源來自山壁湧出的溫泉,流經紗帽山與華岡之間,再往下流經半嶺和猴洞間注入磺溪。今日走的行程,就是淞溪因地形落差形成的四個瀑布。

raw-image

站在橋上看瀑布的下游,幽靜的小溪谷,以前都不知道在仰德大道旁的民宅後,就藏著這樣清幽的景緻。

raw-image

8:26 橋的對岸就是一階階的步道,兩旁和階梯上已經快被綠色植物覆蓋。順著步道往上走。

raw-image

8:34 途中步道左側有叉路,是出去到剛剛過的新園一號橋(鳳毛麟角大楓香樹那邊),繼續往前順著步道直行,整路其實是鋪設的寬敞的步道,且這段路都在樹蔭和竹林中,不會曬到太陽。

raw-image

8:38 寬敞的石板階梯上來,以為要走馬路曬太陽了,仔細看右側有石階,繼續走入右前方的石階。

raw-image

8:42 順著小路走,經過紅磚屋民宅前院(菁山路99巷51號)

raw-image

順著民宅旁小路走,接上方的柏油路左轉,這條柏油路是菁山路99巷。

raw-image

8:51 走在柏油路靠右側,多少有樹蔭,而且沿著右側的山壁水泥檔牆走。經過一間豪宅,這間大門口的圖案,我看起來覺得雖然像城堡,但是也很像蛋糕店的圖騰,可愛捏。

raw-image

8:52 走上來至T字路口,右轉往山豬湖。

raw-image

這一小段路有幾間民宅,所以有兩處叉路,其實也可以導航到山豬湖的樹麗山莊,走一段兩旁是高高箭竹的柏油路,看到這個方形大水塔和旁邊鐵門,欸~這就是上次走魚路南段的山豬湖山啊!上次說這個方形水泥水塔就是基點,可是,山豬湖山其實是有基石的,就在水泥塔旁和樹麗山莊的牌子中間,可以看到掛著小牌子。

raw-image

圍籬內有塑膠大水塔,塑膠大水塔旁就是露出一點頭的基石。山豬湖山,H557M,台北市三角點(No.31)。有圍籬,不過人不用進去,手往內伸就能摸到基石。

raw-image

9:03 從樹麗山莊旁的小徑往下,這段路是上次魚路南段走過來的路,藍色琉璃瓦屋頂,大鐵門內會有好幾隻"熱情"的狗狗狂打招呼,不過隔著鐵門,免驚。

raw-image

經過我上次欣賞的民宅庭園,青苔很美的,今天陽光普照,青苔濕潤感較不明顯,不過一顆顆綠絨絨的石頭還是很可愛。

raw-image

9:14 石板階梯下來接到小柏油路左轉,經過詩朋農莊繼續右轉往下走階梯,來到菁山路101巷15弄,來到叉路口旁是一棵大樹,左轉繼續走到底,以為沒路了!看著手上航跡,就是進入前方農園右側的小田徑。

raw-image

9:15 看到一處庭院有很多雕塑,十八羅漢像,每位羅漢的型態和姿勢都不同。經過羅漢像繼續往下。

raw-image

從豪宅"徐寓"的鐵門旁出來,下到柏油路,右轉走在柏油路上,來到此路口,這裡很面熟啊~就是搭公車從仰德大道要轉入菁山路的附近。右轉走菁山路99巷。

raw-image

9:27 要在左側水泥護欄的缺口進入,往下走。
這一段雖然是走著馬路,但路上都沒車,很幽靜,有遮蔭還有涼風,一路開心往前踢著馬路還爬坡,發現走過頭回來找叉路。(看看手上地圖,如果沒有轉下去,繼續馬路往前走,又會連到剛剛下來的菁山路101巷15弄,等於繞了一圈)

raw-image

站在馬路的轉彎處有展望,欣賞一下再轉入樹林。

raw-image

竹林裡的步道一路往下走。

raw-image

9:44 出來其實就是格致路(仰德大道),右轉順著馬路走,這一段馬路就蠻曬的。

raw-image

9:47 站在中國大飯店的停車場,我本來是要拍後方的紗帽山,不過停車場也可以看到下方的游泳池,雖然池底藍藍的看起來比較涼,可是實際上我只覺得這個露天游泳池都沒遮蔭超曝曬啊~在七月艷陽天會脫一層皮的那種,因為我只是站在停車場拍幾張照片,就忍不住往前走到樹蔭下。

raw-image

9:53 往陽明山方向繼續走馬路,來到公車站牌:福壽橋。今天的2號瀑:白雲瀑布,躲在福壽橋下。其實很難注意到,我站在橋頭(站在橋邊則沒人行道,要注意往來的車子喔)努力往下看,剛好也遇到一位遊客阿伯來找傳說中的白雲瀑布,我們兩個一邊聊天一邊朝橋下看來看去。(白雲瀑布在中國大飯店同側)

raw-image

其實就是淞溪順著流下來到仰德大道的路邊,我們在車上時都不會注意到(也看不到),溪流到福壽橋這邊,剛好有落差,就形成白雲瀑布。也是棕紅色的溪床和山壁,襯托白花花的水流。

raw-image

10:02 找到白雲瀑布後,繼續沿著馬路在人行道往前走,來到躲進去的藍色小房子,陽明山派報中心,從此石階往上走。

raw-image

10:05 經過牆上有鹿的彩繪壁畫,走到柏油路(紗帽路)後左轉,看到木牌路標,往下走去文化大學。

raw-image

這條步道是淞溪步道,一路沿著溪邊走的石板路,經過竹林、雜木林,且多有遮蔭。

raw-image

沿著淞溪走,路徑起伏不大,溪水應該也是溫泉水的特性?水帶點白濁,溪底是紅棕色。

raw-image

10:22 接到叉路後,依照路牌指標,繼續走左邊往文化大學方向。過小橋後,淞溪變成在右側。

raw-image

順著步道來到三叉路口,右轉過橋往紗帽山登山口,紗帽山登山口斜對面有下去半嶺水圳和文大瀑布的入口。左轉則是往文化大學和天母水管路。我沒注意到就順著左轉走水管路,走下去一小段才發現不對,這樣會直接去翠峰瀑布,漏掉文大瀑布,而折回往紗帽山登山口。

raw-image

11:03 因半嶺水圳在拓寬步道整修中,目前無開放行走,據工作人員說要修路到1月,為了避免造成困擾,就不詳述到文大瀑布的路徑。簡單說就是從紗帽山登山口斜對面,下至半嶺水圳後左轉沿著水圳走,可以到文大瀑布。
松溪瀑布又稱為文大瀑布(因為文化大學在瀑布上方),溪水有著淡淡的硫磺溫泉味道,因上游有溫泉(中山樓那邊)。抬頭看上方的橋是草山水道系統的水管橋,就是第三水管橋,輸送第一水源及第三水源。

raw-image

溪水流到此處有地形的落差,就形成文大瀑布,不過實際上在此水潭有兩股水混合,除了來自淞溪的溫泉水外,也有第三水源的水道排出來的水(湧泉)。第三水源的源頭就是位於上方水管橋另一端終點,俗稱藍寶石的小房間(就是我至今整個草山水道系統最缺的一塊,因為難搶到申請參觀名額啊~)

raw-image

11:35 順著半嶺水圳步道出來至叉路口,往前是明玄宮,左轉是經觀景台到半嶺吊橋。決定左轉去走半嶺吊橋到慈母橋,之前來走半嶺步道時,還沒有半嶺吊橋呢!

raw-image

11:40 石板步道和木棧階梯往下,來到半嶺吊橋。往前可以繼續繞走半嶺步道繞一圈。

raw-image

半嶺吊橋是紅色繩索橋,不知為何最近幾個做成觀光步道的都是採用繩索橋,嗯~比較好維護嗎?因為繩索橋比較晃,人多時就常常有不敢過橋的人緊抓著扶手在橋上搖搖晃晃塞車啊~(三貂嶺步道、馬胎古道也是都做繩索橋)

raw-image

11:44 順著步道路徑(有路牌指示)來到慈母橋,走來此處時,都習慣走來路口這個紅色涼亭(慈母亭)看一看,因為難得看到涼亭有做落水鏈(雨鏈)

raw-image

站在慈母橋上看著棕紅色的溪底和帶點白濁的溪水,是由翠峰瀑布流過來的溪水(就還是淞溪啊)。

raw-image

11:47 順著路徑上來叉路口,右轉是猴洞圳步道,之前從行義路的溫泉區走,把這附近猴洞產業道路和半嶺水圳探過一次,現在這端的猴洞圳這端被拉繩子圍起來。左轉走就是走翠峰步道往翠峰瀑布,會看到七星農田水利會立的警告牌,進入後順著路徑直走,現在去翠峰瀑布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了。

raw-image

路線也是沿著溪畔走,經過水管橋(是給水管走的,人不能通行),只是下來看一下水管橋,搞不清楚這個水管到底是輸送哪個水源?(簡單說就是屬於水利會還是北水處?看紅色牌子應該是水利會,那就是灌溉用吧?)
繼續沿著溪畔往前。中途還遇到有幾位從上面下來(推測可能是從天母古道過來)找瀑布,不知道要往左還是往右才是去瀑布,跟他們說瀑布還要更往裡面走囉!

raw-image

12:00 走來到今日行程的第4個瀑布:翠峰瀑布。今日的淞溪四瀑算是點兵完了,從最上游的淞溪溫泉瀑布,一路隨著淞溪的溪流下來,白雲瀑布、文大瀑布和翠峰瀑布,這是淞溪的一路形成了4個瀑布,不過淞溪含有溫泉水,所以不是民生用囉!一路上的水圳和水管,既然是七星農田水利會管理,應該就是做為農用灌溉吧。等等走水管路下山,繼續巡禮草山水道系統(這就是民生用了)

raw-image

除了淞溪的溪水外,翠峰瀑布的山壁上也有水流入。

raw-image

12:11 翠峰瀑布旁就有山徑可直接上到水管路,翠峰瀑布這端比較陡滑,可直切陡坡,也可以小繞一下之字形,反正最後兩路會合。直接陡上會經過石棚土地公。

raw-image

12:17 越往上走後面就有石板階梯步道,一路走上來是水管路的打印台旁。左轉往文化大學,又會回到紗帽山腳下。右轉下天母。

raw-image

天母古道這段沿著山壁的山徑步道很平緩,且全程遮蔭,所以是很受歡迎的步道,假日常可看到親子健行。但是也常有台灣獼猴出沒,所以路牌設置了不要餵食猴子的可愛標語。說是水管路,所以在這地面下,其實埋有輸送管線的,從第三水源處一路輸送水到調整丼,再沿著階梯旁的明管送到山下。

raw-image

12:38 走到天母古道著轉彎處,前方有民宅,左轉小路出去是東山路25巷81弄,右轉則是走天母古道樓梯的部分往天母。路口這間石頭構成的建築物,就是草山水道系統調整丼,從這邊開始,水道系統走的是明管,名符其實大家看得見的水管路。在這路口設有洗手台,讓遊客擦汗擦涼,或是讓登山口可以簡單洗手和鞋子。

raw-image

一路都是階梯步道往下走,所以從天母走水管路上來,就是這段往上的階梯最讓人感到心累,尤其是天熱時,沒風是真的很悶熱啊!
階梯步道旁的黑色大水管,就是將水送到山下的三角埔發電所,利用地勢落差200公尺,以重力方式自然流下去,在日治時期水管是陶瓷製,現在則改為看到的這種黑色高壓鋼管。早期是水流到山腳下的三角埔發電所發電後,再流入圓山水神社那邊的元山貯水池,然後匯入台北市的自來水管路。現今因三角埔發電所已經不具經濟效益而停用。

raw-image

正午時間,因為我是往下走,雖然悶熱還可以忍受,心想著快要下山了,但是看到還有不少人一路揮汗爬樓梯上來,我就十分佩服。停下腳步聽到旁邊葉子有簌簌落落的聲音,是隻石龍子(印度蜓蜥?)

raw-image

12:59 一路下來到天母古道的登山口,算是完成今日的淞溪四瀑半日行程,以為瀑布路線會涼爽其實夏天還是很熱。往回拍照,左右階梯都相通,嗯~只是不知道中間的雞仔一家親(仔細看有公雞母雞和小雞們)的雕塑有何意涵。

raw-image

旁邊的空地是北水提供無償使用的綠地,我看了一眼發現裡面有羊咩咩(雕像),以前都沒注意到耶!

raw-image

同場加映,走到天母圓環要搭公車時,實在太熱了,決定乾脆在這附近躲太陽吃午餐後再回家。本來想走去天玉街天母西路附近的咖啡店吃早午餐,不過夏日中午的馬路實在好曬啊~走到一半,剛剛回報我平安下山的留守人(我獨行時都自動把祥雲小隊長變成留守人),就丟來幾間附近餐廳的資訊,挑了這間"彥君小料理",點蔬菜雞肉定食,在炎炎夏日吃這道清淡料理,很有精力湯的感覺,搭配沙拉、水果還有冰涼的樹梅酸梅湯,很合我胃口。

raw-image

草山水道系統:大屯瀑布的第一水道橋及第一水源滾水頭

草山水道系統:圓山水神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3會員
122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2024新年首爬。朋友前段時間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相約要一起走陽明山東段大縱走。路線風貌多樣,從風櫃口開始連走擎天岡、冷水坑、七星山到小油坑。這段路線大多都是石階,往七星山開始是無限階梯往上,很考驗心肺能力。朋友想一圓當時沒有找到風櫃嘴的遺憾,而我也可以試試東段大縱走。
Thumbnail
2024新年首爬。朋友前段時間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相約要一起走陽明山東段大縱走。路線風貌多樣,從風櫃口開始連走擎天岡、冷水坑、七星山到小油坑。這段路線大多都是石階,往七星山開始是無限階梯往上,很考驗心肺能力。朋友想一圓當時沒有找到風櫃嘴的遺憾,而我也可以試試東段大縱走。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
Thumbnail
20220730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和萩坂山無緣,去年10月蛋花小隊和探索户外的隊友千里迢迢探訪萩坂,但因為颱風剛過,站在滾滾翻騰的瓦黑爾溪旁,只能仰望著對岸萩坂山和天上的鶯橋,說好帶著遺憾下次再來。蛋花小隊-萩坂山未竟20211016 雖說開玩笑是耍廢路線, 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哦~
Thumbnail
20220730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和萩坂山無緣,去年10月蛋花小隊和探索户外的隊友千里迢迢探訪萩坂,但因為颱風剛過,站在滾滾翻騰的瓦黑爾溪旁,只能仰望著對岸萩坂山和天上的鶯橋,說好帶著遺憾下次再來。蛋花小隊-萩坂山未竟20211016 雖說開玩笑是耍廢路線, 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哦~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Thumbnail
走完復興三尖最高最陡峭的老三"那結山"後, 立刻邀請小蓁少爺隔週平日一起陪走最濕滑陡峭的老二"復興尖山". 從停車的位置走到登山口約10分鐘, 小蓁少爺看著登山口一路陡上, 不曉得是不是想落跑!!! 這次有小蓁在, 再也不用給大家看大頭照了~ 當天天氣涼爽, 是適合登山健行的好温度~
Thumbnail
走完復興三尖最高最陡峭的老三"那結山"後, 立刻邀請小蓁少爺隔週平日一起陪走最濕滑陡峭的老二"復興尖山". 從停車的位置走到登山口約10分鐘, 小蓁少爺看著登山口一路陡上, 不曉得是不是想落跑!!! 這次有小蓁在, 再也不用給大家看大頭照了~ 當天天氣涼爽, 是適合登山健行的好温度~
Thumbnail
2021/12/01石山引水道 鹿林神木 水里董家肉圓 陳家豆花
Thumbnail
2021/12/01石山引水道 鹿林神木 水里董家肉圓 陳家豆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