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著牽手在3號國道奔馳一程之後,從寶山交流道下來,隨谷歌導航帶引,彎彎繞繞,終於機器人小姐說「您的目的地就在左手邊」,抵達水庫外緣的山湖路。本以為如同其他風景區,該有個大門或遊客中心之類的,乃繼續前行數百公尺尋找,見到自來水廠的運營機構,卻未出現所預期的堂堂入口,於是折返,在路邊找到格子把車停妥。
我們從剛剛瞥見的一處入口走進去。步道兩側林木高聳,枝葉茂密,接著出現兩間房舍,周遭雖無人跡,然而屋況良好,還掛著熱水器,心中研判可能仍在使用。難道是遊客中心?抑或是員工宿舍?帶著滿腹狐疑繼續前行,略轉彎,在樹幹間閃現著湖面波光粼粼。前頭有幾個人在忙碌著,其中有人對我們說:「今天已經被包場,不對外營業。」才恍然大悟走錯了路,此地其實是個私營的休閒觀光園區。
原來真正的入口在停車場另一側不遠處,鄰接一間公廁,的確不顯眼。
前面一段是約莫四百公尺的步道,泥灰色透水磚鋪設良好,周遭景觀樸素,除了淺山常見的樹種、花草,並無特意為了妝點美化的植栽,倒是不時有蝴蝶划過眼前,在花草間飛舞,大小不一,顏色繽紛。我特別注意到途中數棵在一起的枯木,樹皮爆裂捲曲,湊近端詳露出的木質部,發現表面黏附一堆堆木屑,從樹頭掃視至末梢,密密麻麻,想必是無數蛀蟲在裡面挖隧道,導致樹木走向死亡。唉,何獨樹木,動物、人類以至國家,也都承受不了大量的蟲子寄生啊。
接著到了寶湖吊橋。這座橋長近兩百公尺,外觀新而堅固,但是橋面狹窄,僅容兩人錯身而過。在橋上,視野開闊。遠處山陵一行行前後交錯排列,其上林木蓊鬱,不論高矮,各自爭占一片空間,遂把山體塗滿深淺青黛。山體上方,則是湛藍天空,浮著白雲朵朵,游移飄動,在不留意之間,變換著形狀。不禁心中感謝老天爺,賜給如此美好的秋末晴日。
俯視橋下,水面平坦如鏡,反映著藍天白雲以及山陵的曲線。水庫管理單位雖未加以濃妝豔抹,但景致依然如畫,牽手遂喜孜孜地以相機代替畫筆,朝各種角度獵取畫面。這個水庫容量小,正如[岳武穆]所說的「寡取易盈」,前幾天接連的雨水,讓她水位高漲,直逼臨岸的樹根了,也淹滿各山陵間的低谷。假使能飛上高空鳥瞰,形狀定當宛似珊瑚,大小分枝契入山陵之間。那湖旁的自來水機構提示我們此地是水源重地,水質也的確保護得乾淨清澈。透視水中,游魚不少,引來幾位釣客,在水濱或吊橋上消磨時光。
今天的風溫柔習習,所以湖面並無湧浪,只有密密漣漪,皺了一池秋水。凝望遠方,岸邊零星白點,應是鷺鷥為了討生活而在禪定。又見湖面劃出銀亮的楔形線條,我推測是水鳥浮游的蹤跡,遂慶幸帶來的望遠鏡可派上用場。透過層層鏡片,確認是小鸊鷉,其中有一隻母鳥帶著一隻亞成鳥學習覓食,偶爾鳥媽媽還餵食給孩子。牽手欣喜,欲將之攝入鏡頭,奈何鏡頭非大砲等級,只能靜候它們靠近,以期捕捉清晰的影像。小鸊鷉慢慢過來,我們也躡腳緩緩前進。可是還不夠到按快門的距離,鳥母子便施展水遁,消失無蹤,片刻之後,在遠處重現,終令牽手大失所望。小鸊鷉畢竟不懂報答人類為它們守護環境的好心,依舊保持高度警戒,拒人千里。
過橋到南岸,走一段不滿八百公尺的步道,右側山左側水,沿著水庫邊緣曲曲折折。一路上除了同樣的常見雜木,另有很多竹林,地面似乎經過整理。我不禁生起疑惑:這是農夫在私有土地耕作?或者是在公家保護區內濫墾?途中也有眾多山鳥出沒。我們先是遇到一群樹鵲,在頭上的樹枝穿梭跳躍,一面進餐,一面聒噪,洋溢著好友同樂的愉悅。之後,又聞樹叢中鳥鳴不已,聲音嘈雜,取出望遠鏡試圖搜尋,牽手卻說樹梢有一隻大冠鷲。果然從望遠鏡中看見,那大鳥歛翼兀立枯樹之巔,冷眼睥睨下方這些燕雀們的喧嘩。咦,難道樹叢裡的群鳥是因為牠而惴惴不安,相互示警?再行片刻,白頭翁急促的喈喈啼聲響起,仔細察究,原來是一群天真無邪的綠繡眼闖入地盤,白頭翁在下逐客令。
又出現第二座吊橋,名曰碧湖吊橋。我往橋面上看,赫見一輛車停在橋上,兩個人在車前拍照。未曾目睹過車子開上吊橋,登時腦中滿滿問號:莫非是網紅違規取景?在橋頭兜轉幾步,還真的發現旁邊立了告示,的確可以走車,但限一輛,2.5噸以下,猜想當是為了便利南岸的民家出入。與寶湖吊橋相比,除了橋面較寬之外,形狀雷同,橋塔也都相當樸拙,倒與這小家碧玉的水庫風光頗為搭配。
告示牌上的地圖顯示,過碧湖吊橋之後,可以接上山湖路,回到停車場,但估計路徑可能要比剛剛的步道還長。便決定循原路再回顧一次,然後趁竹科大軍尚未漫淹高速公路之際,趕快告別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