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美國非農就業人口數據不好不壞 工資年增率受惠基期下滑至4.7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美國10月

  1. 非農就業人口增漲26.1萬人。
  2. 工資年增率增漲下滑至4,73%。
  3. 勞動參與率下滑至62.20%
  4. 失業人口時間短、中、長期小幅增長

我們認為這次就業人口數據整體來說不好也不壞,然而,從該報告得到的前瞻指引,第四季非農就業人口人數增長很大機率逐步下滑,薪資增長率的部分也將看到一樣的結果。

一、未來非農人口大幅增長不易

以產業別區分增長占比較大的產業分別為:

教育與健康服務業(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製造業(Manufacturing)

休閒娛樂(Leisure and hospitality)

專業技術產業(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service)。

raw-image

然而,我們從各類產業就業人數,除了政府部門、與休閒娛樂產業低於疫情前水準(Below the line),其他都以回歸到疫情前水準、甚至高於疫情前水平(above the line)

raw-image

面臨總體經濟逆風,再加上各產業別都已回歸到正常增長模式,要在大幅度增長實屬不易。

二、工資增長率因高基期而有效抑制

在特定季節(銷售旺季)可以觀察YoY,這樣我們在進行判斷上比較不會失真,從過去歷史規律性一般來說進入10月-明年1月都會看到薪資年增率較為顯著上行。

不過,從各產業別來看除了政府部門與休閒娛樂,其他產業增長速度(月)已趨緩(圖一紅點部分),因此我們推斷整體製造業、服務業召聘短期需求不如往年來的旺盛。(從ISM製造業與服務業報告內容顯示都已開始凍結或是收緊召聘)。

raw-image


raw-image

各大新聞媒體也釋放出許多召聘減緩或縮編部門的消息,整體搭配再一起觀察,筆者buy in短期勞動市場將會weakness,但中期仍不明朗。

三、失業人口時間短、中、長期小幅上揚

除了15-26周失業人口短期轉折向下,其它周期失業人口小幅上揚,與每周四初(續)請失業金表現吻合,按照此趨勢、續請失業金人數將逐步走揚

raw-image

我們認為短期的薪資增長率壓力放緩,將有助於整體通貨膨脹降溫,也使市場情緒由悲觀轉向甚慎樂觀!

然而,從中長期的格局來觀察,製造業供應鏈分散化趨勢,這將有助於新生產力循環,這些結構性的改變將會讓資金有效的注入實體經濟,這隸屬於良性通貨膨脹。

當然,分散化的製造業體系確立後,成本高昂必定會提升終端銷售價格。製造業分散化原因是地緣政治風險,倘若期中選舉之後的政策有所轉向,地緣政治風險趨緩,客戶下單在台灣一定會比下單在美國還要來的便宜。

以聯發科為例子:該公司與英特爾合作也是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一環。有很多人說台灣地緣政治風險高、會轉單到三星,但南韓的地緣政治風險似乎比台灣更嚴峻。

以商業競爭優勢來說不外乎三個面向,尤其是以產業密集中較高的產業:穩定的供應商、良好的品質與成本。

因為產業集中度較高的產業,其議價能力幾乎都掌握在賣家市場。

產業動向已成為總體經濟研究的一環,變成每個東西都要懂….累、但很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岩一杉的沙龍
37會員
78內容數
從歷史行情搭配總體經濟了解股市慣性,歷史不斷重演是建立在人性,從邏輯找尋未來趨勢!
岩一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10
觀察油價變化,無論是投行機構或是一般市場投資人都會參考EIA(美國能源資訊署)、IEA(國際能源署)、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與API(美國石油協會)。對原油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通常為EIA每週三公佈的原油、汽油庫存變化。根據歷史經驗,三大機構對於未來原油價格預估以EIA最為悲觀、最為樂觀為OPEC
Thumbnail
2024/01/10
觀察油價變化,無論是投行機構或是一般市場投資人都會參考EIA(美國能源資訊署)、IEA(國際能源署)、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與API(美國石油協會)。對原油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通常為EIA每週三公佈的原油、汽油庫存變化。根據歷史經驗,三大機構對於未來原油價格預估以EIA最為悲觀、最為樂觀為OPEC
Thumbnail
2024/01/08
上週五(5日)發佈美國12月非農就業資料,報21.6萬人,勞動參與率報62.5%較上月表現回落0.3%,而每小時工資維持在4.0%以上報4.1%,失業率則維持在3.7%歷史低位。資料發佈後造能黃金走勢雙向走勢,從歷史非農資料發佈後黃金走勢很少出現單邊,因此每當非農發佈我們都會建議投資人暫且回避其鋒芒
Thumbnail
2024/01/08
上週五(5日)發佈美國12月非農就業資料,報21.6萬人,勞動參與率報62.5%較上月表現回落0.3%,而每小時工資維持在4.0%以上報4.1%,失業率則維持在3.7%歷史低位。資料發佈後造能黃金走勢雙向走勢,從歷史非農資料發佈後黃金走勢很少出現單邊,因此每當非農發佈我們都會建議投資人暫且回避其鋒芒
Thumbnail
2023/12/20
休耕這段日子,股票市場已進入最後末跌段且回升走向多頭,如今美國三大股指接連創下歷史新高點,大部分投資人應該都感受到投資帶來的財富效應。 2022年對投資人來說是最痛苦的一年,但同時也是最好的一年。 2023年對投資人來說是最好的一年,但同時也是最痛苦的一年。   2022年台北股市全年下跌4
Thumbnail
2023/12/20
休耕這段日子,股票市場已進入最後末跌段且回升走向多頭,如今美國三大股指接連創下歷史新高點,大部分投資人應該都感受到投資帶來的財富效應。 2022年對投資人來說是最痛苦的一年,但同時也是最好的一年。 2023年對投資人來說是最好的一年,但同時也是最痛苦的一年。   2022年台北股市全年下跌4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昨晚美國公佈4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5.3萬人,失業率3.4% 2022年以來科技裁員人數35.5萬(2001 年以來最多) 失業率:3.4%(1969年以來最低)奇怪的是美國科技業一直在裁員,但失業率不增反減,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梳理⬇️ 先將25.3萬做個拆解: 🔹採礦和伐木:+0.7萬 🔹建築
Thumbnail
昨晚美國公佈4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5.3萬人,失業率3.4% 2022年以來科技裁員人數35.5萬(2001 年以來最多) 失業率:3.4%(1969年以來最低)奇怪的是美國科技業一直在裁員,但失業率不增反減,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梳理⬇️ 先將25.3萬做個拆解: 🔹採礦和伐木:+0.7萬 🔹建築
Thumbnail
美國10月 非農就業人口增漲26.1萬人。 工資年增率增漲下滑至4,73%。 勞動參與率下滑至62.20% 失業人口時間短、中、長期小幅增長 我們認為這次就業人口數據整體來說不好也不壞,然而,從該報告得到的前瞻指引,第四季非農就業人口人數增長很大機率逐步下滑,薪資增長率的部分也將看到一樣的結果。 一
Thumbnail
美國10月 非農就業人口增漲26.1萬人。 工資年增率增漲下滑至4,73%。 勞動參與率下滑至62.20% 失業人口時間短、中、長期小幅增長 我們認為這次就業人口數據整體來說不好也不壞,然而,從該報告得到的前瞻指引,第四季非農就業人口人數增長很大機率逐步下滑,薪資增長率的部分也將看到一樣的結果。 一
Thumbnail
昨天美國公布 10 月非農,就在眾多科技公司都在裁員的時候(馬斯克直接裁員推特 50% 的人...),非農就業新增 26.1 萬,遠遠超過預期的 20 萬人! 原本超級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應該要讓升息預期上升、股市下跌、美元上漲才對,但是結果卻是完全的相反:股市&貴金屬大漲、美元大跌!
Thumbnail
昨天美國公布 10 月非農,就在眾多科技公司都在裁員的時候(馬斯克直接裁員推特 50% 的人...),非農就業新增 26.1 萬,遠遠超過預期的 20 萬人! 原本超級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應該要讓升息預期上升、股市下跌、美元上漲才對,但是結果卻是完全的相反:股市&貴金屬大漲、美元大跌!
Thumbnail
追蹤美國經濟的指標能幫助我們判斷聯準會的動向,在通膨高漲的時代,薪資成長驅動的螺旋式上升通膨是聯準會最不樂見的劇本,Fed希望將長期通膨壓回2%。因此需要升息緊縮來讓市場降溫。從下面這些數據能夠看出聯準會的努力是否奏效,以及哪些行業仍然能保持擴張韌性。 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Thumbnail
追蹤美國經濟的指標能幫助我們判斷聯準會的動向,在通膨高漲的時代,薪資成長驅動的螺旋式上升通膨是聯準會最不樂見的劇本,Fed希望將長期通膨壓回2%。因此需要升息緊縮來讓市場降溫。從下面這些數據能夠看出聯準會的努力是否奏效,以及哪些行業仍然能保持擴張韌性。 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Thumbnail
市場消息面噪音不斷,更應該聽從數據面帶來的洞悉力。 筆者認為一切都再朝正確的軌跡前進,透過數據指引,我們認為接下來將進入資本市場將重回理性,多方曙光理應浮現。至於股市會不會再重新回測第二隻腳,這機率不大。
Thumbnail
市場消息面噪音不斷,更應該聽從數據面帶來的洞悉力。 筆者認為一切都再朝正確的軌跡前進,透過數據指引,我們認為接下來將進入資本市場將重回理性,多方曙光理應浮現。至於股市會不會再重新回測第二隻腳,這機率不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