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底真相是哪一個,恐怕沒有人能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就我個人而言,這次我可以接受第一個版本的答案,畢竟 Palantir 之前的紀錄是非常良好的。然而,如果這樣的狀況未來一再發生,我們就得考慮是否有可能其他版本的答案才是真相。 https://vocus.cc/article/62f2119efd8978000145835c
這篇引文對我來說是一篇非常難看懂的文章,因為使用的財報、投資相關術語太多了,而且這些術語還是在我的知識範圍外,所以看得很慢、很辛苦,但也因此學到了很多,可說是一篇跨越了舒適圈的文章。
這一篇隨筆將會作為學習筆記,記錄那些不熟悉的名詞、術語(條列的順序為術語出現在文章內的順序)。
- Palantir:是一家美國的軟體和服務公司,以大數據分析出名,主要客戶為政府機構和金融機構。
最出名的案例是以大數據技術幫助美國軍方成功定位和擊斃基地組織首腦賓·拉登。公司名來自英國作家托爾金奇幻小說里的魔法製品真知晶球。(
維基百科)
- 營業收入:企業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取得的各項收入。
是企業尚未扣除任何成本和費用前的收入,上市櫃公司強制每個月都得公佈,因此是財報中最即時的數據。(
財報狗教學)
- 毛利率:是營業收入扣掉營業成本(見下方名詞解釋), 代表產品的成本以及收入的關係。
用來衡量公司的產品價值指標,有看出品牌價值的能力。
毛利率越高則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強。
公式:毛利率 =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x 100%
- 營業利益:代表著公司夠除掉一切營運成本費用後,本業帶來的利益。
由於會計上的缺陷,不肖公司可能會將銷貨成本記錄在營業費用中, 讓毛利帳面上看起來好看。因此將營業成本(見上方名詞解釋)和營業費用(見下方名詞解釋)合併,以營業利益作為觀察更能看出企業本業獲利狀況。
公式:營業利益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費用:指和產品或服務沒有直接相關,因日常營運產生的間接費用。
通常歸類為管理費用(水電、薪資)、推銷費用(廣告)、研發費用三類。(
財報狗教學)
- 稅前淨利:如果業外損益(見下方名詞解釋)屬於一次性損益(例如賣土地、處分資產),因為下一期不再發生, 投資人應該將其剔除,才能還原長期淨利趨勢。(財報狗教學)
公式:稅前淨利 = 營業利益 + 業外損益
- 稅後淨利:稅前淨利扣除所得稅後的淨利,為公司最後的盈餘成果。(財報狗教學)
公式:稅後淨利 = 稅前淨利 * (1-所得稅率)
- 業外損益:泛指非公司營運所帶來的收入和費用,例如:投資收入損失、利息收入支出、匯兌收入損失...等。
如果業外損益來自於轉投資
(見下方名詞解釋)的比例過高,投資人應該轉而觀察合併損益表
(見下方名詞解釋);合併損益表中業外比例仍過高不透明,投資人應避開。如果業外損益屬於一次性損益(例如賣土地、處分資產),因為下一期不再發生, 投資人應該將其剔除,才能還原長期淨利趨勢。(
財報狗教學)
- 轉投資:是指公司用出資、認股或受讓股份等方式,而成為其他公司的股東。
公式:營收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外支出(收入) + 所得稅 + 本期淨利
- Diluted EPS(稀釋每股盈餘):除了普通股以外,也考慮稀釋股(見下方名詞解釋)對每股盈餘(見下方名詞解釋)的影響。
用來計算公司更保守估計下的盈餘數字,能更精確計算出公司的獲利能力,也被認為是一個保守的指標,因為它代表EPS最壞的情況。。
稀釋股轉換會減少每股盈餘,因此稀釋EPS會低於基本EPS。
公式:稀釋EPS = 稅後淨利÷ (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稀釋股)
- 稀釋股:公司在籌資時發行的像是特別股/優先股、可轉換公司債、股票選擇權、認股權證…等。
這些憑證雖然不是公司股票,但在未來某一天它們可能有機會變成股票,一但變成股票,這會稀釋掉普通股股份的
稀釋股,會減少原有股東的權益。(
Mr.Market市場先生)
- 每股盈餘(EPS):用來衡量公司的獲利能力,它代表每1股股票所對應到多少企業盈餘,就是「每1股賺多少錢」的意思。
每股盈餘可以快速幫我們了解規模大小不同的公司幫股東賺錢能力的差異。
公式:EPS = 本期稅後淨利 ÷ 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
相較毛利率(見上方名詞解釋)只考慮營業成本(見上方名詞解釋),營業利益率還會考慮營業成本以外的所有因素(=營業費用(見上方名詞解釋))。
公式:營業利益率 = 營業利益 / 營業收入 x 100%
- 調整後的營業利益:「扣除損益表裡的股票薪酬影響」的營業利益。(根據引文作者對引文留言的回覆)
- 營業現金流 (Operating Cash Flow, OCF):代表企業透過各種營運活動(例如銷售商品、投資)增加的現金流入。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真正收進來的現金 扣除 真正花出去的現金。
為衡量公司財務狀況的較好指標,能衡量公司業務營運產生的現金量是否正常,判斷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正現金流來維持發展,否則可能需要外部融資來進行資本擴張。
公式:營業現金流 = 稅後淨利 ± 與現金無關的損益科目(例如折舊、攤提、投資收益) ± 營運資金項目的變動(例如應收帳款、存貨、應付帳款)
- 自由現金流 (Free cash flow, FCF):公司可以自由運用的現金。
能看出公司產生現金的效率,而投資人也能用它來衡量公司的營運現金流(見上方名詞解釋)在扣掉資本支出(見下方名詞解釋)後是否還有足夠的資金,能發放股息來回饋給投資人,或是在未來作為投入用途、以及預留下來在景氣不佳時讓公司度過難關。
公式:自由現金流量 = 營業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 資本支出 (Capital Spending / Capital expenditure):指公司為了維持現有競爭力,或者創造未來更多可能的營利, 因而投入的新資產,包含土地、廠房、設備、研發等等支出。
這些投資包含了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例如購買土地、各種設備、廠房等,或是收購品牌、智慧財產權等,必然會使公司帳面上的現金減少。(
Mr.Market市場先生)
- 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在金融術語中指的是過去的12個月或近四個季度的意思,不會與年報的數據重合。
相比僅參照某個特定年度或是季度的數據,TTM 數據則更能反映公司當下的真實情況。
經 TTM 處理的數據能平衡公司因季節性問題所形成的差值,進而解決了部分數據滯後的問題,如公司預算外的支出或是全球性的經濟問題,因此投資者能獲得更加客觀的財政數據。
TTM 可應用於公司的三大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
公式:TTM = 最新季度 + 上個季度 + 上兩個季度 + 上三個季度
公式:NDR = 本期 MRR / 前期MRR
- MRR (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每月經常性收入,為追蹤每月新客戶、提升的銷售、重新銷售及停止的基礎。
- 剩餘合約價值 (Remaining Contract Value)、RDV (Remaining Deal Value):
Remaining Contract Value means the summation of the undelivered Contract Quantity(ies) hereunder multiplied by the applicable Contract Price for such Contract Quantity(ies) multiplied by the days in the applicable Planning Year, as estimated by Buyer. (
Remaining Contract Value Definition | Law Insider)
(「剩餘合約價值」沒有找到中文解釋,RDV 全名 Remaining Deal Value 來自
Reddit 這篇文章,搜尋 Remaining Deal Value 只出現 Remaining Contract Value 的定義,故判斷兩者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說法)
- 年化成長率:(根據搜尋結果,應為)年化報酬率,又稱為內部報酬率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將「投資年限」也計算進去,轉換成一年可得的報酬率。(投資小學堂)
公式:季營收成長率 =(當季營收 – 上季營收)÷ 上季營收 x 100%
- 顧問公司:也稱「諮詢公司」,是指提供專業意見並據此收取費用的服務公司。諮詢公司可能只有一名雇員,也可能有數千名雇員。它們能在不同的領域提供諮詢,例如、管理諮詢、工程咨詢等。(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