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未來人,那麼一直到建安十三年以前,可能都不會覺得張飛是個人物。張飛不過就是劉備身邊的一個親信,還被呂布大破過。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完全肯定:張飛的早年記錄被隱沒了。不然,你要怎麼說明,張飛一個人帶二十騎兵「據水斷橋」,曹操軍完全不敢逼近?
而且沒意外的話,對照曹魏方敘述,張飛對面的就是號稱曹軍頭號精銳,虎豹騎來著。
欸,這邊先說一下,沒當過兵可能不知道精銳部隊的意思。
標準說法是「體能戰技」優秀。
戰爭就是下圍棋,基本講究「搶點奪地」。只是下圍棋的時候,所有棋子的能力是相同的。
據點,之所以為要地,就是你在那邊迎擊會有優勢。
這件事情在史書裡面比較少會提到,我寫了這些年好像也只在楚漢相爭篇提過一次。
「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
這個你玩遊戲要體現出來也很難。但光看三國演義都會知道,在高地迎戰,趁敵人入樹林放火……
圍棋的規則有這一條,叫做先手優勢。先手優勢通常出現在防守方。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行軍速度」。
全副武裝,快速抵達:所以我們要考五百障礙,要跑步,要練體能。
而三國的無當飛軍,虎豹騎這種,就是精銳部隊。你要說特種部隊也可以。訓練整齊是基本,全副武裝快速行進使命必達是長處。
但到底張飛還是佔據了優勢地形。而且張飛斷橋完全是正確的選擇,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就因為虎豹騎是騎兵特種部隊,所以克服地形的能力受到侷限。他們必然缺乏在這種情況下搭建浮橋所需的工兵部隊。
你知道,上面那段古文都說,百人守千人。基本上一個人再怎麼強,在冷兵器時代你要以一擋百就極限了。所以即使有地形優勢,也不是讓張飛可以一個打四千。
看起來,長阪橋的情況,應該不是馬匹可以強行渡河的。
這邊是在說明,撇開曹純跟張飛可能是舊識,甚至張飛是虎豹騎老長官的部分,張飛做出的戰術應對有其道理在。
要知道,當時劉備軍是遭到追擊,對於全局的了解肯定不足。張飛的行為多少是賭,其實賭的就是只有騎兵先鋒到,大部隊未至。
他就是在拖延這件事。
當我們的腦袋裡都是演義的曹操已至,張飛的舉動就顯得愚笨而無腦了。
就算張飛過去聲名不顯,這次也算是揚眉吐氣。
甚至我們就可以合理化赤壁戰後,《吳錄》說劉備以張飛加一千兵,跟周瑜換兩千兵的事情。
嗯?你說張飛的價值可比千人,為什麼不直接張飛換一千兵就好?
那就是兵將合一的力量問題。
簡單看成默契吧。
這邊也有幾個設定要處理一下。
我之前說過,萬人敵武將有本事在率領新兵時就發揮力量,這樣看起來張飛其實不具備萬人敵的條件?
不過我更想說另一件事:這樣的情況下,劉備要兩千吳軍幹嗎?
按他的說法,他要派人從夏水斷江陵曹仁。夏水就在江陵北側。對,這兩千兵是要給關羽絕北道用的。
就是說你越深入越會發現,關張關張,外人這樣喊,對劉備而言,關張實是大不同。
認真以一個將軍的能力,包括戰術跟領導統御,關羽都比張飛強。但要說到忠誠度的信賴,張飛反而是凌駕在關羽之上。
張飛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形象仍然是:有很強的能力跟明顯的缺點。
在徐州的失敗後,其實比對起來,張飛跟趙雲更接近。他們長期跟在劉備身邊,一起在長阪坡揚威。一起處理了孫尚香跟劉禪事件,一起率軍入蜀。
我每次總是不禁感到,陳某看三國真的看得很深。乍看顛覆三國,實則又非常符合三國,這真是《火鳳燎原》迷人之處。
單純以史書來說,張飛就是介於關羽跟趙雲之間沒錯的。馬超那是軍閥問題,就好像劉備降於曹操,他的地位也是在夏侯惇之上啊。那已經不是劉備比夏侯惇厲害與否的問題了。
軍閥有自己的Team,有自己的影響力,包括戰略上的,經濟上的,政治上的。三國也許還不明顯,南北三國就很明顯了……後話此處不提。
至於關羽到後期身兼軍閥跟死忠好兄弟的身分,那還真是找不到可以對比的人。
不過張飛的荊州生涯,我想還有一點要研究。
「先主旣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
認真說起來,劉備沒有這個資格封張飛這一堆。
按關羽傳的說法,劉備當時「封拜元勳」,受封者有盪寇將軍關羽,征虜將軍張飛,牙門將軍趙雲,軍師中郎將諸葛亮。
麋竺孫乾簡雍仍任左將軍府事。
這並不是全貌,事實上,我們應該把徐州牧車騎將軍孫權也算進來。
對,劉備無權策封,但可上表。
曹操赤壁敗戰之後並沒有回許昌,而我們至少也看過,漢獻帝在李傕郭汜手中,派人巡視授爵……最有名的受命者就是孫策了。
嗯?當時使者有名字啊,太傅馬日磾。真的有使者不會完全不記吧?
有,鉅鹿張翔,出自許靖傳。
張翔「銜王命使交部,乘勢募靖,欲與誓要,靖拒而不許。」
許靖直接寫信給曹操,但被張翔丟掉了。
重點是,宜都本不稱此名,據說是劉備改的名。有說名臨江,一說名夷道,總之跟夷陵是一個江南江北的概念。
劉備當時也佔據江陵南岸的油江口,改名公安。
其實這些地名都頗有「準備接漢獻帝」來江南的感覺。
喔,你說他兒子叫劉禪?所以劉備迎獻帝,只怕是要作比挾天子更進一步的……
好啦,我想說的是,那麼張飛在南郡之戰中,跟甘寧老師一起行動的可能性其實頗高……有這兩個瘋子在,數百兵取夷陵城看起來還真是一點都不奇怪了。
吳書對甘寧當時的行動描寫現於各處,但未曾提到張飛。有趣的是甘寧本傳在夷陵守城戰後的記事,便是甘寧表示關羽不足為懼。
這邊也是甘寧傳最奇怪的地方:原則上魯肅甘寧跟關羽起衝突,應該是皖城之戰後的事。但甘寧傳卻明白把這件事記在皖城戰前。
三國志就是這樣像雪球越滾越大。
不過不妨礙我們在這裡想像,張飛同樣被甘寧「看不起」。
究竟張飛是當時「士衆皆懼,惟寧談笑自若」的士眾之一?還是根本沒有入城,做犄角支援但沒能突破曹仁圍城的盟友呢?
另外,在伐蜀之策上,與甘寧持相反意見的張昭,對於張飛的看法,也是不太一樣。
當劉巴輕視張飛的消息傳入東吳,張昭表示讓人看不起的是劉巴。
不論如何,荊州只是張飛傳說的起點,真正的高飛,還在入蜀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