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探秘-《釋譏》(三)】

更新於 2024/01/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其實你可以看做,高陽(顓頊)有八個大臣大將,像雲台二十八、天策府二十八、麒麟閣十一那樣的。

功高封爵,世族遂立,這是兩漢才開始出現的,但你一樣可以這麼理解。

而到了高辛(嚳)時,他也有八個好幫手。

中國的改朝換代,其實就是「換頭不換身」,我一直說魏晉南北朝是絕佳的「上古模型」就是這樣。

即使帝王換了人,帶上來一批新貴,許多時候舊貴族地主並不因此被消滅。我說真的,中國史你沒有深入到一定程度,憑義務教育是學不到這個的。

但你仔細想,秦滅六國,項劉崛起像鬥雞一樣決戰。他們下面的支持者是誰?除了劉邦帶出的那票人,便是六國貴族。

前漢亡於新莽,劉秀代新莽而立。劉秀的政府,同樣也是以前漢官員為主軸在建立的。

在這個公式下,我們就很容易明白,八元八凱慢慢的成為了「世濟其美」的十六族。某方面來說,他們才是真正決定天下共主是誰的「民意代表」。

我不知道你啦,我自己是從來沒覺得我的民意有誰代表了。

故事精采的才正要來:堯,廢黜了八元八愷。

史記版五帝是:黃帝、顓頊、嚳、堯、舜。

顓頊跟嚳,都是黃帝的曾孫,他們的繼承,史記寫的很和平,沒有任何因果。

堯則不然。

司馬遷記:「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帝摯」就像後來常常出現的「少帝」一樣,沒有封號。

做得不好。

然後弟弟取而代之。

這寥寥幾字,其實陳述了中國史上第一次政變。對照八元八愷的失勢,就更加明顯。

甚至,後遺症大家都清楚,只是老師不說。

五帝其四,皆是家傳。

何以堯舜,突現禪讓。

因為支持黃帝家系一直當共主的十六大家族,沒有投票權了嘛。

不是,老師說因為舜很棒所以堯才選他啊。

老師也沒告訴你,舜執政之後,就重舉十六大了。而且舜的出身是什麼?顓頊七世旁支。

我說你看到這,就要明白古史書為什麼具備圖讖的效果。

堯舜就是:政變的皇帝需要一個繼承人,大臣們帶了一個中山靖王之後來叫他禪讓的意思。

劉備大家最熟所以嘴他。其實這種抱旁支來繼承,春秋戰國已層出不窮,東漢更是一個又一個。西漢?漢文帝開始就是旁支了。

堯舜的故事,完全就可以超譯出這些預言來。

郤正說,季漢朝廷中的這些能人,就像八元八愷一樣,那是重重大捧。但懂行一看,這案情不單純啊。郤正深明「國泰民安」之理。

「濟濟偉彥,元凱之倫也;有過必知,顏子之仁也;侃侃庶政,冉季之治也;鷹楊鷙騰,伊望之事也。」

元愷就嘴成這樣了,顏回你嘴得起來?沒缺點吧?

我嘴給你看。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這是孔子的稱讚。

顏回剛進孔門,年紀很小也不太說話,看起來甚至有點傻……

在說誰?後主劉禪。

劉禪不是一個以霸道治國的皇帝,更多時候,他都隱身在宰輔之後。皇帝像顏回一樣,聽起來還是很棒。不過,顏回之所以無敵,就是因為他短命,四十歲掛點。

劉禪的四十歲,沒掛,掛的是蔣琬。

新的時代就此展開。

冉季是我覺得這邊最難的部分,可能不如元愷曲折但很難。

難在是誰。

想得到的,周初司空,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之一。

由於周公攝政,管蔡不服而叛。平定之後,周公就把其他的弟弟拉上來當三公,輔佐周成王來避免大家說他有私心。

「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這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比去選孔子的弟子好。

那剛好前面顏回指的如果是劉禪(四十之後不顏回),那冉季的情況,剛好就可以對上費禕。有趣的是,如果郤正評費禕同冉求,那就是空有虛名沒啥實績的意思。

伊望自不消說,伊尹與太公望,這才是真正的宰輔。

諸葛亮是也。

鷹揚鷙騰,說的正是北伐。

統合這四個比喻,我們可以看做說:益州的安定繁榮,建立在……

地方大族的齊心,劉禪的仁德,費禕的善政,諸葛亮的北伐。

除了劉禪的仁德,另外三個話題在蜀書十二都出現過。而這四個項目,其實都同時指向一個地方。

黃皓。

諸葛亮當年的北伐聲勢驚人,令曹魏朝野震動,傾國抗之。

費禕雖無宰相之才,亦有輔佐之功。

如今他們已不在,過去了。

劉禪的仁德,地方大族的齊心,也過去了。

所以現在,只有黃皓。

這是我先說,郤正才在開場白呢。

「緫羣俊之上略,含薛氏之三計,敷張陳之祕策,故力征以勤世,援華英而不遑,豈暇脩枯籜於榛穢哉!」

季漢政權有這些優秀的人才,採用薛氏三計與張陳祕策,兢兢業業夙夜匪懈為了拯救世界而努力,所以才會忽略了內部的敗壞。

今天講完這裡就好,薛氏三計跟張陳祕策,應該都是楚漢相爭的故事。

張良陳平沒什麼疑義,智力頂峰的人物,不管他們出什麼祕策,都是幫著劉邦爭雄取勝。

薛氏是誰?

《漢書》但記薛公,後來唐朝在拉祖譜才有了薛鑒的名號。

在英布反叛劉邦的時候,夏侯嬰手下的這位薛公,進陳了上中下三計。

上計:東取吳,西取楚,并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

中計:東取吳,西取楚,并韓取魏,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

看得霧煞煞對吧?

因為這不是「給劉邦的平亂之計」,而是「算英布會出什麼計」。

英布如果強攻又聯合北方諸侯,以「重歸割據」為目標,劉邦將會失去太行山以東的所有權。

要是英布以取河南洛陽,再開「楚漢相爭」之勢跟劉邦抗衡,那勝負難料。

又或者,不與劉邦為敵,只打下大東南自立自保?一旦英布這麼想,劉邦就穩贏了。

薛公不但如此分析,更斷言英布本來就是求自保,沒有爭霸天下的遠見,也沒有深入虎穴的勇氣。

是以,劉邦必勝。

熟讀三國的各位自然知道,諸葛亮採的是上計,一邊打一邊合縱,來求取最大戰果。

魏延想做的事情則比較接近中計,也是一般討論很少提到的。

三國時代,蜀漢的對手不只曹魏。當曹魏最大?東吳、遼東、鮮卑、蜀漢,都有聯手的動機。可不管誰,萬不一成功取下洛陽,馬上就要接收這個包圍網的。

我也終於在這裏明白,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到最後才直奔五丈原。

不管是斜谷入五丈原還是子午谷奪長安,都是割喉戰術。面對的不僅是失敗的風險,成功將會帶來更大的危險。

東晉南朝北伐,其實也一再碰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即使奪回長安洛陽,終究不能勝。

必須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步步為營,此消彼漲,方能奪得最後勝利。

但前面郤正就說啦,什麼諸葛亮費禕都過去了,現在除了姜維還在苦撐,你各位就是想要大西南獨立自保。曹魏自是無事,當可高枕無憂。

至於指向黃皓的箭頭?下回郤正就會轉到自己身上了。


avatar-img
255會員
89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蜀書十二一開始,我們有講到「任安」這個人,做為蜀地學者老師的代表。 今天來補一下另外兩個:董扶跟楊厚。 董扶這名聽著都沒印象,其實你一定看過五百遍。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他就是勸劉焉入蜀自立的侍中,堪稱影響時代的學者代表人物。
郤正十歲左右就是個「父死母嫁」的孤兒。 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陳壽是個基八人。其實前面他只寫,郤正的父親降魏,當到中書令史,然後毫不交代的便說人家已死。 然後這邊的精華便是「正本名纂」。 什麼意思?意思是郤纂被人收養改名。 只是第一轉,第二折還在後頭:「安貧好學,博覽墳籍」。 墳籍是什麼?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來到蜀書十二最後一篇,郤正傳。 要分的段落只怕不下於譙周,光看內文分量,都懷疑陳壽是以郤正為主體來做此傳的。 後漢書裡頭有兩個郤先生,都是陳郡那一帶的人。一者善春秋圖緯,另一個則師承樊英。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蜀書十二一開始,我們有講到「任安」這個人,做為蜀地學者老師的代表。 今天來補一下另外兩個:董扶跟楊厚。 董扶這名聽著都沒印象,其實你一定看過五百遍。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他就是勸劉焉入蜀自立的侍中,堪稱影響時代的學者代表人物。
郤正十歲左右就是個「父死母嫁」的孤兒。 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陳壽是個基八人。其實前面他只寫,郤正的父親降魏,當到中書令史,然後毫不交代的便說人家已死。 然後這邊的精華便是「正本名纂」。 什麼意思?意思是郤纂被人收養改名。 只是第一轉,第二折還在後頭:「安貧好學,博覽墳籍」。 墳籍是什麼?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來到蜀書十二最後一篇,郤正傳。 要分的段落只怕不下於譙周,光看內文分量,都懷疑陳壽是以郤正為主體來做此傳的。 後漢書裡頭有兩個郤先生,都是陳郡那一帶的人。一者善春秋圖緯,另一個則師承樊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第二十二回,說到雍親王到訪山東「聖手崑崙鎮東俠」侯大俠和「一輪明月照九州」侯二俠的家,二位俠客聽說雍親王來了,都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迎接,彷彿蓬蓽生輝、臉上有光⋯⋯
Thumbnail
劉元普是宋真宗時代的人。他曾當過官青州刺史。雖然他樂善好施,但身邊的僕人卻在外面為非作歹。籤詩提醒人們,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如果要帶著他人一起前進,則必須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各位鄉親各位鄉親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經地義 八名惡名昭彰的大漢,因利結合 也不是從頭合作都沒有分邊站隊 話說,他們集體強了標緻的妞後 別以為他們就此收手,改邪歸正 他們可是殺紅了眼,捉隊互廝殺 你說你是對的,我也不認為我錯 雙方叫陣,為了自己的利益開戰 唉,那時他們所經之地生靈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由於雲台這28將太多了,後面我就簡要說了,比如馮異排行老七,就說「雲台7將」。 馮異提醒劉秀,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現在說話挺管用,應該去巴結他。 馮異,父城人(河南古城),原來是潁川縣的郡掾,劉縯起兵時奉命監護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據城抵抗漢軍。 不用問,這是潁川父城的豪族。 馮異在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八仙是呂洞賓、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曹國舅、韓湘子八位神仙。 他們因機緣巧合聚在一起,共同修煉成仙,後又過海赴蓬萊仙島。 相傳,某年的八月八日,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 眾仙齊附,並定下規則,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於是紛紛離船。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第二十二回,說到雍親王到訪山東「聖手崑崙鎮東俠」侯大俠和「一輪明月照九州」侯二俠的家,二位俠客聽說雍親王來了,都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迎接,彷彿蓬蓽生輝、臉上有光⋯⋯
Thumbnail
劉元普是宋真宗時代的人。他曾當過官青州刺史。雖然他樂善好施,但身邊的僕人卻在外面為非作歹。籤詩提醒人們,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如果要帶著他人一起前進,則必須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各位鄉親各位鄉親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經地義 八名惡名昭彰的大漢,因利結合 也不是從頭合作都沒有分邊站隊 話說,他們集體強了標緻的妞後 別以為他們就此收手,改邪歸正 他們可是殺紅了眼,捉隊互廝殺 你說你是對的,我也不認為我錯 雙方叫陣,為了自己的利益開戰 唉,那時他們所經之地生靈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由於雲台這28將太多了,後面我就簡要說了,比如馮異排行老七,就說「雲台7將」。 馮異提醒劉秀,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現在說話挺管用,應該去巴結他。 馮異,父城人(河南古城),原來是潁川縣的郡掾,劉縯起兵時奉命監護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據城抵抗漢軍。 不用問,這是潁川父城的豪族。 馮異在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八仙是呂洞賓、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曹國舅、韓湘子八位神仙。 他們因機緣巧合聚在一起,共同修煉成仙,後又過海赴蓬萊仙島。 相傳,某年的八月八日,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 眾仙齊附,並定下規則,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於是紛紛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