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本來叫 Backrub 搓背 !? Google壯大的歷史回顧|趕快tech我 EP3.2.2

Google 本來叫 Backrub 搓背 !? Google壯大的歷史回顧|趕快tech我 EP3.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上回我們說到了在公平競爭的狀況下,企業達到壟斷地位其實是一種經濟獎勵🙌而說到了壟斷一詞,我們總是難免想到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Google啦~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細講到底Google如何壯大、變成我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份子的!

谷歌(Google)公司簡介

谷歌(Google)公司簡介

第一階段:Google的建立

一切又得先回到車庫

和很多我們熟知的科技公司一樣,Google也是在車庫創辦的,但和大部分大型科技不同的是,Google一開始是從一個網頁連結研究計畫發起的。

而Google最有名的搜尋引擎,開始的契機是1996年在史丹佛讀書的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他們的發明:Backrub這個網站。簡單來說,Backrub其實就是用backlink(反向搜尋)去搜索網頁並排序的功能。

    賴瑞·佩吉(左)和謝爾蓋·布林(右)/來源:Getty Images

    賴瑞·佩吉(左)和謝爾蓋·布林(右)/來源:Getty Images

那Google的名字又是怎麼出現的呢?依照官方的說法,Google是改拼自某個數學運算式,該運算式的意思是1後面加上100個零;之所以選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它能正確反映出佩吉和布林的使命:「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

佩吉和布林了解到網頁連結的數量和質量,是評估網頁是否重要的關鍵,於是在1997年推出網頁排名演算法PageRank,只要是網站連結數量越多、點擊次數越高,就越會顯示在越前面,也是奠定我們現在對於搜尋的既定規則:搜尋結果的位置和數量會決定我們判斷重要性和知名度的關鍵。這服務相當受到史丹佛歡迎,佔了學校網路的大部分頻寬(頻寬指的是傳輸訊號最大的吞吐量,頻寬越寬,資料傳輸的速度也會更快)。

比起當時也在做搜尋引擎的其他公司,他們的搜尋結果更好,一開始他們想要把這個技術賣給其他公司,但是因為PageRank搜尋速度太快太強大了,其他公司擔心這會不會影響顧客停留時間(因為廣告賺錢需要長期曝光),所以當時的人還沒看到這個服務的潛在機會,才讓佩吉他們決定把這個計畫擴大發展,並在1998 年於車庫成立了Google Inc.的第一間辦公室。

第二階段:上市

關鍵字搜尋的巧思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這種搜尋引擎,甚至可能Yahoo!都比Google擁有更多的市占,那到底Google的搜尋引擎特別在哪?

以前的是用「分類目錄式」的方式去搜尋內容(是人工的),或者是透過索引的方式,也就是說使用者必須要自己去判斷資訊,搜尋一個東西會搞的很複雜很難用,Google則是用最簡單、最乾淨的頁面,透過特殊的演算法搜尋「關鍵字」的方式,提供給用戶更精準找到想要查詢內容的一種管道。

2000年Google成為主流搜尋引擎,而因為他們反對使用惱人的彈出式廣告,不過使用人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勢必有管理成本,而且開公司的重點就是獲利,所以他們還是要想辦法把人潮變錢潮,於是他們推出Adwords這個廣告平台,開創了全新的廣告方式,讓廣告可以透過「文字」,用關鍵字廣告的方式投放在各個網頁當中,形成新的CPC(cost per click)。

這種計費方式幫助Google獲取大量收益,而現在的Adword也改名為Google Ads,並透過像是競價廣告的形式讓Google的廣告事業持續做大,讓他們可以兼顧使用者的廣告數量和廣告投放商廣告的品質。這也反映出Google的經營策略:用戶永遠是對的,開發用戶想用的,商業利益自然就來了

Google 示意圖

Google 示意圖


200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正式發行股票(在4/1又是愚人節),並開始大力開發自己的產品線。如果說蘋果的鎂光燈是賈伯斯、幕後推手是沃茲尼克,那麼Google也有類似的結構,佩吉是商業天才,主導了每次Google的重大更新,讓整間公司得以整合並且盈利。而布林則是佩吉背後的男人,提供技術讓整個創新走得更快,像是Google有個很有名的Google X 實驗室就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讓Google持續走在科技的尖端上(他的目標是要登月!讓人類移民去月球)。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6.7K會員
435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壟斷(monopoly)指的是一家企業在某個特定市場上,享有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司本來就會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如果因為更好的產品和創新「贏」來壟斷時,這是「市場競爭」下的合理產物,也是市場競爭下的最佳化結果。
你認為現在的谷歌還是搜尋引擎界永遠的王者嗎?根據《紐約時報》,現代 18 到 24 歲的年齡層竟有將近四成者,不會用谷歌搜尋和 Maps 找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另外兩個「社群軟體」進行搜尋,分別是 IG 和 TikTok。
追求壟斷是會更加帶動產業競爭與進步的。但倘若谷歌過度追求壟斷,導致市場沒有其他競爭者,抑或是法規限制過嚴,降低企業持續發展的誘因,這兩者都會導致公司不再創新,也會影響到其他傳統產業的生存。
微軟的意思是「微型電腦」和「軟體」,除了廣為人知的比爾.蓋茲之外,其實還有一位創辦人,是1975年蓋茲和他從小認識的朋友保羅.艾倫,他們就讀哈佛時因為熱愛Coding創立這間公司。
B2B就是Business to Business,意思是企業對企業,也就是說這個企業主要交易的客群就是企業;B2C則是Business to Customer,意思是企業對消費者,詳細來說就是直接將商品或服務與消費者進行交易。
從整個蘋果的發展史看到現在,蠻多人會調侃這些年頭蘋果的佈局,像是現在即使有 ATT 政策、注重隱私權但卻要發展廣告市場的蘋果大大打臉賈伯斯時代,在庫克的帶領下,蘋果變了,甚至是背離蘋果的本質。
壟斷(monopoly)指的是一家企業在某個特定市場上,享有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司本來就會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如果因為更好的產品和創新「贏」來壟斷時,這是「市場競爭」下的合理產物,也是市場競爭下的最佳化結果。
你認為現在的谷歌還是搜尋引擎界永遠的王者嗎?根據《紐約時報》,現代 18 到 24 歲的年齡層竟有將近四成者,不會用谷歌搜尋和 Maps 找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另外兩個「社群軟體」進行搜尋,分別是 IG 和 TikTok。
追求壟斷是會更加帶動產業競爭與進步的。但倘若谷歌過度追求壟斷,導致市場沒有其他競爭者,抑或是法規限制過嚴,降低企業持續發展的誘因,這兩者都會導致公司不再創新,也會影響到其他傳統產業的生存。
微軟的意思是「微型電腦」和「軟體」,除了廣為人知的比爾.蓋茲之外,其實還有一位創辦人,是1975年蓋茲和他從小認識的朋友保羅.艾倫,他們就讀哈佛時因為熱愛Coding創立這間公司。
B2B就是Business to Business,意思是企業對企業,也就是說這個企業主要交易的客群就是企業;B2C則是Business to Customer,意思是企業對消費者,詳細來說就是直接將商品或服務與消費者進行交易。
從整個蘋果的發展史看到現在,蠻多人會調侃這些年頭蘋果的佈局,像是現在即使有 ATT 政策、注重隱私權但卻要發展廣告市場的蘋果大大打臉賈伯斯時代,在庫克的帶領下,蘋果變了,甚至是背離蘋果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