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和解信

破碎的和解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外頭的陽光,正在墜落。

那時的我,也一樣。

說不上和解,比較像是自己的靈魂終於接受自己原本的模樣。

對於同儕對於自己,所謂的認同,是一個很艱難且漫長的過程。

念高中的時候,以為自己有一群好友可以相伴相惜,其實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不認同與懷疑,急需人群的熱鬧與喧嘩,當作稻草、樹枝或是救生圈,掩蓋心中的寂寞,怕被排擠怕被當成異類怕跟別人不一樣,好像緊緊握著自己就不會跌入山谷或是在大海中溺水。

等到念大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需要的不是救生圈也不是人群的吵雜,自己需要的其實是自己,自己是陪伴自己最久的人,我不是異類也不是怕排擠,只是不願意接受自己就是非主流。

我喜歡白天的陽光,討厭5點之後沒有太陽的冬天,我只喜歡獨自閱讀跟獨自逛街,討厭穿著比基尼拍照的虛偽關係,也不喜歡事事都打卡來證明友誼的社群網路,我喜歡專注在自己的生活跟在乎的人,我害怕不時也討厭社交,一字一句的來往,話語如鋒利的刀從彼此臉龐滑過,一不小心可能就得罪人,與人交談耗盡我的心力與精神,於是,我慢慢接受自己最原始的模樣,接受自己是喜歡孤獨而不是害怕孤獨,的確我是我自己,與過去的自卑,與曾經害怕被排擠的恐慌,與不願正視自己的我和解。

和解的過程很破碎、繞了很遠的路,經歷了很多的懷疑與不開心,即便有時還是會猶豫害怕,但是現在我知道,我在與自己和解的路上...



avatar-img
Syuan-Yun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yuan-Y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的重點全都圍繞在焦慮一詞,焦慮已經是21世紀的文明病,社會上多少人受困或是死於焦慮,這種情緒對我們的身心靈有著巨大的影響,更別提說在工作上帶來的焦慮感更是要人性命,哈佛商業學院研究更顯示職場壓力與焦慮可能是導致每年超過12萬人死亡的因素,對此面對焦慮的情緒與狀態,我們更不能輕易地忽視。
這是一本講述人際關係的一本書。提供了許多與人為善、互相尊重以及口出善言的說話技巧方法實例,運用大量的成功例子來印證與實踐書中的方法,然而在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在某些情況下確實讓與人建立關係這件事變得容易,但是本書有些盲點,是我認為不適合運用在台灣社會。
此書主要收錄家變以前所寫的十五篇短篇小說,作者的每篇短文隱約訴說著他看見這個社會日復一日存在於每個家庭每間學校甚至是無人角落都會發生的事,有些醜陋有些可笑有些讓人共鳴,故事中彷彿訴說著那個時代的無奈與悲痛...
本書的重點全都圍繞在焦慮一詞,焦慮已經是21世紀的文明病,社會上多少人受困或是死於焦慮,這種情緒對我們的身心靈有著巨大的影響,更別提說在工作上帶來的焦慮感更是要人性命,哈佛商業學院研究更顯示職場壓力與焦慮可能是導致每年超過12萬人死亡的因素,對此面對焦慮的情緒與狀態,我們更不能輕易地忽視。
這是一本講述人際關係的一本書。提供了許多與人為善、互相尊重以及口出善言的說話技巧方法實例,運用大量的成功例子來印證與實踐書中的方法,然而在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在某些情況下確實讓與人建立關係這件事變得容易,但是本書有些盲點,是我認為不適合運用在台灣社會。
此書主要收錄家變以前所寫的十五篇短篇小說,作者的每篇短文隱約訴說著他看見這個社會日復一日存在於每個家庭每間學校甚至是無人角落都會發生的事,有些醜陋有些可笑有些讓人共鳴,故事中彷彿訴說著那個時代的無奈與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