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不只是房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北居,大不易
雙北地區的高昂的房價,不只讓北漂族備感壓力,連土生土長的雙北年輕人,都覺得很可能被迫離開家鄉。即使未來似乎負擔得起擁有一間房,但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在築夢踏實的過程中,租屋似乎是個必經之路,但若能負擔的租金相對有限,在都會區中的好選擇不多,不只大都是屋齡四五十年的「步登公寓」(指沒有電梯的矮公寓),有些還是簡陋隔間的分租套房,還時不時可能遇到要求無理的房東。在不堪的環境久居,曾有的雄心壯志也慢慢灰心喪志,夢想中美好的家,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
這時,推動已約十年的「社會住宅」,提供了曾未有過的一種選項,擁有打破悲劇循環的可能。
這本由台北市都市開發局策畫的《不只是房子》,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社宅的概念、台北營運十年多來的現況、與世界各國社宅的異同、以及那些因為入住社宅而使人生美好起來的故事們。
社宅和過往國宅或合宜住宅最大的差別是「只租不賣」,靠著補貼,租金必須低於同地區市場合情固定比例,總戶數約莫40%須提供給弱勢低收戶申請抽籤,60%則提供設籍於該市或於此工作求學的一般人民抽籤,也有少部分是不需抽籤,但須有提出社區營造計畫經審核篩選的「青年創業戶」。而弱勢戶最久可居住十二年,其他則最多六年,居住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是為了公平,中籤率只有約莫5%的社會住宅明顯仍供不應求,設定居住年限才能讓之後的人也能享有機會,一方面也是一個看得見的保障與期許,這段時間可以不須操心突然被趕走而喪失棲身之地,可以把心力投注在工作及事業上,給自己設定六年的經濟獨立養成計畫,能不須靠著這些補助找到符合期待的下一個家。
雖然社宅的租金較行情為低,擁有的設施可都是水準之上,不僅社宅建築師大都是有名氣的業界高手,在建物外觀及公共空間的設計上,都比許多市售的一般建案更有吸引力,社宅內也會盡量標配公共保母與托嬰中心、幼兒園、老人日照中心、身障者作業設施、多功能會議室及活動中心、青年創業園區、屋頂的彈性利用空間等等,方便程度都不是一般老舊步登公寓可比擬,連建地較小的一般住宅都望其項背,對於新手爸媽、銀髮族、身障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混居」則是社宅的另一個特點,同質性過高的群居容易產生族群對立,弱勢的社區遭到歧視,不僅喪失尊嚴,孩子的成長也容易扭曲。社宅的居民涵蓋老中青,且不管年紀及收入多寡,提供的居住水平都很接近,而且導入物業管理,設定嚴謹的住戶公約及扣點機制,違反規約超過一定次數就會被提前解約強迫遷出,雖然較為剛硬,但卻能減少彼此間生活習慣的差異程度。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也讓社宅的彼此更容易相遇與交流,而因社區營造計畫獲選入住的青創戶更是活絡住戶關係的催化劑,有的人成立吉他社,有人經營團購,也有人舉辦二手市集、烹飪及烘焙課程、各式藝術活動、屋頂城市小農公社等等,一個一個的社團與一場一場的活動,都能讓社區中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們更了解彼此,更能從對方學習,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的願景,就在社宅中開始萌芽;社宅讓過去鄉里間的人情味,在水泥叢林中重新綻放,這些都是入住相對冷漠的電梯大廈很難獲得的。
即使台灣的社宅看似已小有成就,但放諸世界,仍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首先是普及率的提升,台灣目前社宅佔總住宅的戶數比例連1%都不到,位居領先的荷蘭、法國與香港都是10%以上,日本與南韓也至少超過5%,比例要努力上升,才更有可能推動整體社會的改變,但在土地取得困難的台灣勢必是艱辛之路,或許靠著非雙北地區的後來居上能讓普及率更快上升。
多元性也是需要繼續探索可能的議題,像韓國因為藝術從業者收入可能不穩定,卻也沒達到優先順位的低收條件,但若有社宅的支持可能能讓他們更能專注發揮,因而成立了「藝術家社宅」。瑞典的「須盡歡」社宅則規定住民不論男女老少都必須輪值共餐活動與清潔活動,鄰居的緊密關係就成為此社宅的特色,而”共享”的概念也很符合北歐對於環保及永續的重視。日本的「五點過後村」也是建構跨世代橋梁的典範之一,既以高齡友善為核心打造住宅,年輕人也可藉由提供年長者服務,灌注社區年輕活力為交換,得到居住於此的大幅度租金減免,試著減少日本新舊世代財富不均的衝突,也讓正向循環的混居成為可能,實踐「綠化、安心、連結」的創立願景。
社宅在台灣仍有不少進步空間,不足之處也時常被政客拿來作為攻擊對手的題材,但畢竟已經有其他國家的多年經驗,讓我們看到社宅概念的潛力,而台灣房價居高不下的僵局,造成的居住困難,也的確尚未出現更有可行性的解方。對於居住議題有興趣的讀友,很推薦讀一下這本《不只是房子》,增加自己對社宅計畫的認識,也讓更多人能一起支持,這個可能將台灣「住的未來」的更加美好的居住概念。
42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少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分享】有一種分手叫不遺憾這本書以作者的個人經驗與情感見解,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分手的意義與人生成長。透過六個大真相,書中引導讀者正視自己的現實,接納內心的負面情緒,並且更加尊重自己和他人。書籍充滿暸解與同理心,讓讀者深刻思考和內省。
Thumbnail
avatar
mooncake
2024-02-29
【閱讀分享】有些事你不知道,永遠別想往上爬!【閱讀分享】有些事你不知道,永遠別想往上爬!
Thumbnail
avatar
mooncake
2024-01-10
閱讀分享|《與焦慮和解》(上)-猶豫不決焦慮本身不是個問題。當焦慮升高到使你停滯,而你陷入了困境,這才是問題。 害怕失敗、擔心決定的後果無法承擔,使我們裹足不前,這是過度猶豫不決的「症頭」之一。簡單來說,猶豫不決是我們太害怕做出「失敗」的選擇,或是我們認為沒辦法承擔失敗的後果。 其實所有通往成功的途徑中,也包含了「失敗」。
Thumbnail
avatar
張韶玲
2023-12-19
閱讀分享×心智圖|📕 不生氣之後變有錢人。本次閱讀《不生氣之後,變有錢人》作者森瀬繁智(モゲ),作者怕內容太沉悶,還會搭配四格漫畫說明,淺顯易懂,但可能作者為日本人,文字在翻譯上,部分文字上有一點點繞舌之外,還是值得推薦閱讀。本書主要是傳達,憤怒所帶來的壞處,是有連續性的,適時的施放壓力,透過轉念方式,把壞心情拋棄。 本書共分為六
Thumbnail
avatar
仰仰與媽 探索世界|ℝ𝕖𝕒𝕕𝕚𝕟𝕘 |𝕋𝕣𝕒𝕧𝕖𝕝
2023-10-21
閱讀分享: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如果要變有錢人,就要擁有有錢人的思維 思考正向、肯定、值得擁有、肯定信念 我相信很多想要財務自由的讀者一定也有看過這本暢銷書 這本書有關係到一些吸引力法則 當你存在一些懷疑還有質疑的時候 相信肯定不會發生的因子就會在你思維當中 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 只能說他在供三小朋友,畢竟我們層次還沒有到那
Thumbnail
avatar
温堤賢
2023-07-02
閱讀心得 #17 -《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重新思考金錢、房子對自己的意義,北漂的我們要的只是一個機會在台北工作的我,是標準的北漂族,我們來到台北,是因為工作機會、藝文發展、交通便利,還有給自己一個遇到優秀人才的機會。台北有一種魅力,吸引了全台的優秀人才們聚集,正如作者書中所說,我們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增加那微薄的薪水,我們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人生的槓桿,為的是突破階級的限制。
Thumbnail
avatar
Thomas Tang
2022-11-25
《焦慮世代》:當全體社會邁向焦慮,該如何與不確定共存?|書籍分享越來越多人深陷焦慮、憂鬱或恐慌,卻都被視為個人問題。《焦慮世代》引經據典,爬梳比較歷史上不同文化風俗,指出當代的精神健康議題很大原因是由社會環境變遷導致,而這要從現代人普遍有的焦慮思維開始談起。
Thumbnail
avatar
黃琪樺
2022-05-31
【閱讀分享】RX書櫃 #013-蔡智恆《不換》關於錯過,關於重逢,關於回憶,關於道別, 關於那個永遠縈繞心頭、無法忘懷的人。 關於蔡智恆的,«不換»。
Thumbnail
avatar
RX故事窩
2022-05-23
閱讀分享《沒經驗,是你最大優勢》大學剛畢業時,這本書給了我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求職。如今再次細讀,信仰的部分依然深深感動我外,對作者初入職場與創業經營品牌的心路歷程,深感共鳴,受益良多。
Thumbnail
avatar
小竹子
2022-03-27
擺脫瞎忙前需要知道的7個概念!《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忙》閱讀分享你是否也曾這樣——?像一顆陀螺般地在外轉了一天,轉進家裡,理應是放鬆、享受的時光,卻仍覺得輕鬆不下來,心裡還惦記著好多沒有完成的事項,但人真的已經累壞了,不禁陷入懊悔:我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麼忙?《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忙》這本書提供了擺脫瞎忙的解答,我整理成簡單的七個概念,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avatar
郁儒욱유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