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AI世代的創意教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oron博士任職於以色列賴赫曼大學,育有一兒一女,熱衷於兒童創意思考的開發。他深感現今教育體系的過時,聽話上學的乖孩子,可能反而在出社會後難以謀生,因此寫下這本書,希望可以激發現代家長們思考,我們在在教育上為孩子鋪好的康莊大道,在終點迎接他們的依然是榮耀,還是悔不當初?


回家作業的必要性

即使專家們一直以來都在教育改革付出無數心力,但如此龐大的升學體制,要與時俱進顯然相當不容易。學童們依然面對著大量的回家作業,甚至更勝以往,心智與專注力都尚未成熟的小學生,有些家長光是要盯著孩子把每天的作業寫完,就需要連哄帶騙耗盡心神,然而,重複又枯燥的作業練習只能培養出輕易被AI取代的能力,大型跨國研究也指出,家庭作業的多寡和學業表現呈現負相關,我們真的還要這麼努力,只為了讓讓孩子當個準時交作業的好寶寶嗎?

佛羅里達州的馬里昂郡算是比較前衛的例子,該郡32所小學最近推行「零功課」政策,取而代之的是,由老師和圖書館員協助孩子挑選感興趣的讀物,每天晚上由家長陪著朗讀20分鐘,家庭支援不足的人則以志工或有聲書協助,目前施行下來,學童的詞彙量和認知能力都有顯著的提升,寫作業絕非現代學習最佳解。


電玩跟考試誰增誰減

到底要增加還是減少考試,已經爭論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撇開全有全無的思維,「決定性的考試」應該少辦為妙。很多家長都曾抱著疑惑,孩子面對學校考試既不情願又容易受挫,為什麼打電玩時可以一輸再輸仍永不放棄?撇除掉電玩的元素本身通常更有趣以外,「可重複挑戰」是其中的關鍵。

比起學校考試考差就被貼上輸家的標籤,電玩BOSS戰打輸代表的只是「還沒準備好」而已,每一次的失敗都是自我檢視,是等級練不夠?裝備還不足?還是某幾個動作做錯?孩子通常堅信自己總會能打贏,在這個前提之下可以不帶負面情感地持續增進自己。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人格養成期打電玩的人,長大社交能力較強,對同事更加忠誠,也是更成熟老練的決策者,電玩的經驗讓他們提早為現代的商業世界做好準備,他們總是相信現況可以改變,理想能夠實現。

位於紐約的Quest to Learn高中,即是由電玩設計師Katie Salen主導規劃的學校,走進校園就像進入一場大型電玩遊戲,每個主題的學習都像一場探險,一個任務,學生完成挑戰即可獲得點數,累積點數就可提升等級,校方也開設像是論壇的學術交流區,讓學生可以在上面分享不同關卡的攻略,得以教學相長,至於期中考和期末考,則以魔王關卡取代,有長達兩周的時間讓學生們合力思考如何通關,比起壓力,更多的是興奮與刺激。


你還在禁止小孩看電視嗎

大多家長都會限制孩子的電視時間,放著孩子一看再看被視為忽略的表現,但在串流平台成為主流的現在,接觸過電視的孩子根本「回不去了」,導致我們整天都在叮嚀孩子只能看幾點到幾點,完全不給孩子接觸的也大有人在。但很現實的是,有意義的電視影片能帶給孩子的,遠比父母和學校更多,我的女兒熱愛海洋生物,一歲多就在看國家地理頻道的她,兩歲時就比我認識更多的動物,還相當清楚她們的習性,我不曉得這方面我還能教她什麼。

撇除掉螢幕對視力的影響不談,與其限制電視的時間,不如嚴格篩選孩子觀賞的節目,許多優質影片都能帶領孩子認識世界風土民情、接觸各種外語、培養美感與音感、熟悉各種說話表情與口氣、理解社交情境、學習科學、機械、與程式概念等等,沒有哪個家長或哪間學校能夠教導孩子這麼多的事情,孩子自己有動機想學,別隨意扼殺這個機會。

 

安排創意慣例

千篇一律的生活明顯不利於創意,作者甚至為了這一點,刻意每四年就搬家住到新的地區,讓孩子學習適應新環境,交往新朋友,認識新的文化與生活習慣。大多數人應該沒辦法做到這麼浮誇,但可以試著在安排家族旅行時,不要設定太明確的行程,選定地點抵達之後,就陪著孩子四處探索,讓他們自己找到公車站、餐廳、地標、或是各種有趣的小店,也能有不錯的收穫。

另一個讓孩子的思考得到刺激的方法是---帶孩子去上班。我們每天工作都在不停地做評估與決策,並不停地與周圍的人互動著,這些都是孩子長大後勢必要面對的情境,但對於還處於學校階段的人來說卻相當陌生,久久一次這樣的職場見習體驗,就能讓孩子有不同的視野與想法,他們還能用不同的思維給父母親回饋,說不定孩子的解決方案比我們新穎又可行。

 

這真的是一本非常有趣、具啟發性的教養作品,推薦給所有養兒育女的讀友們,不看可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少鋒的沙龍
45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少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8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Thumbnail
2023/10/08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Thumbnail
2023/09/19
在中國的頂尖中學(等同台灣的高中)中,學生大致上有四個階級,由下而上分別是:學弱、學渣、學霸、以及學神。
Thumbnail
2023/09/19
在中國的頂尖中學(等同台灣的高中)中,學生大致上有四個階級,由下而上分別是:學弱、學渣、學霸、以及學神。
Thumbnail
2023/09/13
有些人以為網路上什麼都有,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重要的情報、難得的職缺、極具利益的合作機會,常常還來不及在網路上公開,就已經傳遞給有本事得到它的人。許多居於上位的人,也不避諱地表示,比起將任務和機會給客觀能力最強但不熟悉的人,不如交給能力可能只是不錯,但信得過也抱有好感的人。
Thumbnail
2023/09/13
有些人以為網路上什麼都有,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重要的情報、難得的職缺、極具利益的合作機會,常常還來不及在網路上公開,就已經傳遞給有本事得到它的人。許多居於上位的人,也不避諱地表示,比起將任務和機會給客觀能力最強但不熟悉的人,不如交給能力可能只是不錯,但信得過也抱有好感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
Thumbnail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Thumbnail
我們將探討現今教育方法是否仍然位於行為控制範疇中。這篇文章將分為兩個主題進行討論,這些主題是從就讀幼兒園的家長意見中得出的結論:主題式的專業教育以及生活規範
Thumbnail
我們將探討現今教育方法是否仍然位於行為控制範疇中。這篇文章將分為兩個主題進行討論,這些主題是從就讀幼兒園的家長意見中得出的結論:主題式的專業教育以及生活規範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從ChatGPT、GPT4、AI繪圖到最近NV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展發表的AI影片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影片)、甚至是AI音樂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音樂),種種的資訊都在告訴我們,未來我們必須跟AI人工智慧共處,而我們的下一代,更是會面對到這個未知的新世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從ChatGPT、GPT4、AI繪圖到最近NV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展發表的AI影片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影片)、甚至是AI音樂製作(輸入一段話,就會輸出一段音樂),種種的資訊都在告訴我們,未來我們必須跟AI人工智慧共處,而我們的下一代,更是會面對到這個未知的新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看黃色書籍和影片、玩暴戾電玩遊戲,除了影像與黑氣會儲存在阿賴耶識,障礙思想、行為、生活、運途之外,尚有非常多的邪靈附著在其中,容易會被沖犯及干擾。所以,不要玩電動遊戲、網路遊戲、流覽色情網站,若被黑氣影響,會蒙蔽心智,且讓人胡思亂想,容易欲罷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看黃色書籍和影片、玩暴戾電玩遊戲,除了影像與黑氣會儲存在阿賴耶識,障礙思想、行為、生活、運途之外,尚有非常多的邪靈附著在其中,容易會被沖犯及干擾。所以,不要玩電動遊戲、網路遊戲、流覽色情網站,若被黑氣影響,會蒙蔽心智,且讓人胡思亂想,容易欲罷
Thumbnail
上篇文章提到應先管制孩子看抖音類的短影片,但具體怎麼禁? 最好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小孩知道,看這些沒幫助,也不准看。但也要誘導去看其他的,像是卡通影片,或瑪莉歐賽車這類遊戲。筆者主張不要禁止遊戲,這年頭已經不可能了,協助他遊玩,甚至陪他玩,總比放任不管好。
Thumbnail
上篇文章提到應先管制孩子看抖音類的短影片,但具體怎麼禁? 最好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小孩知道,看這些沒幫助,也不准看。但也要誘導去看其他的,像是卡通影片,或瑪莉歐賽車這類遊戲。筆者主張不要禁止遊戲,這年頭已經不可能了,協助他遊玩,甚至陪他玩,總比放任不管好。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懂?!為什麼不能體諒媽媽的心情?專家不是說越用心,關係就會越好嗎?怎麼我們母子是越靠近,就越把對方逼死逼瘋?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今天是2021年8/26日,再過五天9/1日,就是全國孩子們的開學日,你是不是覺得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懂?!為什麼不能體諒媽媽的心情?專家不是說越用心,關係就會越好嗎?怎麼我們母子是越靠近,就越把對方逼死逼瘋?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今天是2021年8/26日,再過五天9/1日,就是全國孩子們的開學日,你是不是覺得
Thumbnail
其實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就是玩耍,自由自在地在安全的環境裡玩耍,以雙手去探索世界,以五官去感覺周遭,有歌可以唱,有故事可以聽,有同伴可以聊天一起玩遊戲。 因為疫情,社區的小公園與兒童遊樂區封閉,我相信這段時間,為了避免與「不特定」的其他人有接觸,公共場所可以供兒童自由活動的空間也都進行不同程度的管
Thumbnail
其實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就是玩耍,自由自在地在安全的環境裡玩耍,以雙手去探索世界,以五官去感覺周遭,有歌可以唱,有故事可以聽,有同伴可以聊天一起玩遊戲。 因為疫情,社區的小公園與兒童遊樂區封閉,我相信這段時間,為了避免與「不特定」的其他人有接觸,公共場所可以供兒童自由活動的空間也都進行不同程度的管
Thumbnail
說到我們的自學計畫書,只能用「陽春」、「最低完成目標」的基本原則來形容⋯作計劃,本來就常發生「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悲劇,更何況是「適性發展」、「量身定做」的自學計畫?樂在學習的孩子,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會在某些特定領域ㄧ直保持高昂的興趣啊!
Thumbnail
說到我們的自學計畫書,只能用「陽春」、「最低完成目標」的基本原則來形容⋯作計劃,本來就常發生「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悲劇,更何況是「適性發展」、「量身定做」的自學計畫?樂在學習的孩子,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會在某些特定領域ㄧ直保持高昂的興趣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