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從文林銀行談教育之難

2022/1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林銀行是一部紀錄片,記錄新北市樹林的文林國小發行自己的文林幣作為擬真教育小孩思考金錢的價值。
起心動念是片頭所提到,小孩子在加值遊戲的時候往往幾千塊的加,因為對他們來說,金錢是爸媽給予的,所以沒辦法深刻感受到金錢是多少勞力付出的成果,相對也很輕易地去交換他們想要的東西(無法判斷數字的高低及其意義)。
中間有遇到挫折在於家長會成員以法律上違反勞基法為由反對。但在法律上學校不適用勞基法範圍是解套,且可能過半數家長會支持,而繼續推行。
我個人覺得文林銀行有幾個缺點:
1.畢業之後歸零的問題。每個人都知道遊戲幣是只有在遊戲中可用的,這點其實也很容易區分遊戲跟現實的概念。但是在文林銀行的操作裡,比較偏向寶可夢類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界線,文林幣可以提供交換現實的零食、文玩具、甚至捐贈。但這樣一來,即便努力存文林幣六年,成為大富翁,畢業之後就要歸零。是否會讓人覺得白忙一場?即便金錢也可能有相當損失的風險,但卻沒有時間限制,這個差異使得文林幣在實用性或永續性上是相當大的缺點(寶可夢的營運時間顯然比文林幣更長)。
2.文林幣要成立,很明顯跟供需的平衡性有關,如果它不具備交換價值,也就沒有累積的必要。所以,主任必須設法添購各種文玩具作為刺激消費慾望的動因。美其名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克制慾望、延宕消費,但很多時候是額外的無意義消費(糖果餅乾)。雖然某教師的建議很對,如何建立剛性需求是重點;讓爸媽能實際節省文具的開支,證明小孩能賺取自己生活所需。才能透過父母的校外力量支持,讓文林銀行在主任離開之後還能持續運作。
3.文林幣太過真實,反而與真實貨幣有競爭關係,再者會有各種漏洞可鑽。比如愛心捐贈只限定文林幣,但當下很多小孩直接問能否直接捐贈現金。當然老師方面是拒絕的。但對於愛心捐贈,為什麼要限定文林幣?(因為很多人拿到沒地方花,所以改以抽象行為做遊說,這有牽涉到不樂之捐的可能,也是累積財富之後沒有具體交換物品的缺點)如果現金與文林幣之間出現對價關係,金權的貧富差距問題還是會出現在校園裡。
4.老師的引導思考變成文林幣最大的輔助,也可能是某種危害。因為文林幣是透過勞動服務取得,師長也往往扮演老闆的角色,多了生殺工作大權的權力,如果沒有適當的說明,孩子有時很難想通該如何面對自己遇到的困難。比如說,片中一位孩子從環保隊轉職到銀行,但實習的過程並不順利而被免職,但原本的環保隊工作也失去了。他覺得很難過,即便老師跟他說:不要因為失去這份工作就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工作,你也只是剛好不適合這份工作而已
但是在我看來,工作本身並沒有明確的sop,也沒有實習辦法,只是讓他們在做中學,同儕之間經驗傳承。傳承不好的缺失導致學生對自己表現失去信心,也沒有人特別輔導他的感受,即便說了安慰的話、給了部分的文林幣,對於他自我信心的重建究竟有多少幫助?還是要將這些經驗視為提早體驗社會的殘酷?有需要如此嗎?
我覺得,金錢教育是難題沒錯,但是很多時候,教育者本身對於觀念、體系都不甚了解的情況,就要推行大型的體驗活動,實在苦了孩子。
就像幾年前,每逢228就有媒體報導某老師用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白色恐怖有多恐怖。這些教育者被表揚了,卻可能犧牲掉孩子的心理。即便強調這些孩子都有在事後接受心理輔導,但對于輔導的內容、成效,我們作為遠在天邊的讀者,是完全無法得知的。會不會,這些體驗活動並沒有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統治手段對人權的侵害,只是將恐懼與厭惡的情感與車輪黨加以連結而已呢?那到底是在教孩子反思握有權力應當的謹慎,還是在做另一種形式的洗腦呢?
歷史上,有各種慘無人道的事情發生,為什麼特別挑近代史的惡行,並且強迫學生體驗,是我難以理解的部分。
金錢教育牽涉到金錢價值的體系如何建立與運作,不是單純用勞動綁定、創造消費慾望就可以成立的。我當然能理解也看到每位師長在細節上如何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取捨決定消費,但說穿了,這只是強迫學生一起玩一場六年制的大地遊戲,實在也沒有長久營運的必要性。既然只是體驗活動,何妨將範圍限縮在一學期也就夠了。因為重點在於觀念的帶入思考,而不是將他們困在校方的權力遊戲裡。而我覺得金錢教育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說明我們把錢種在房地產裡;如果不是因為房價跟經濟成長綁在一起,又怎麼解釋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結構卻無法抑制房地產價格,進而使得房地產的租金市場如何影響民生經濟表現。

教育真的很難,我自己也教不好孩子,但我反對這種半調子又自以為是的教學方式。如何教孩子正向思考,避免一偏之見讓他們積非成是,是我盡力去做的。
==========================================

補充:文林銀行的建立雖然被某些家長反對,認為學校先斬後奏缺乏溝通,又有違反勞基法之嫌而拒絕背書,卻還是在眾多師長為了孩子好而強力執行運作。爭取過半數家長會的同意以及諮詢法律解釋上解套的部分,這也突顯民主制度的缺陷,在投票輸贏的過程,總是會有少數人的權益被犧牲,甚至在某些情境40-45%的意見就足以代表群體(一部分人反對,一部分人不表態)。教育或許不能等、教育可能需要執行之後再滾動式修正,但這中間似乎都難掩握有權力者的傲慢。(或許傲慢與魄力,真的很難區分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