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chanLim and ...

YiYi-avatar-img
發佈於Yi起聽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蕭邦和李斯特生活的十九世紀巴黎



Yunchan is that rare artist who brings profound musicality and prodigious technique organically together. —Marin Alsop


被認為是罕見地具備自然整合深刻音樂性和卓越技巧於一身的演奏家,Yunchan心中理想的鋼琴家,應該像變色龍般多變,不受年代或風格之限,擁有彈奏從巴洛克時期到現代音樂的能力,熟捻各個流派。這樣的企圖心不僅完善了他的技術,更提供他一個從歷史宏觀視角,自我觀看的機會,隨時意識到自己在漫長浩瀚音樂史洪流中的位置,因此無論面對的是史詩鉅作或是抒情小品,他都能以一種「無我」態度去感受並做出回應,我想這是另一個他的音樂能夠沉浸但不耽溺,恢弘中蘊含人性,微小裡亦現深度的重要關鍵。

「音樂是為交流而生,我想和聽眾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尋求他們的意見,而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Yunchan在范‧克萊本大賽的影像紀錄中曾經提到,準備獨奏會是非常孤獨的過程,因此對於能夠參與協奏曲演出,感到非常興奮,而這份喜悅也顯現在和他合作的樂團以及指揮的神情和互動上,Yunchan對於樂曲鉅細靡遺的分析,讓他有足夠的自信,能夠在舞台上放下顧忌,慷慨地對在場所有人敞開心胸(deliver and receive),把每次的演出都當成天鵝之歌般的淋漓盡致,毫不保留。


raw-image

舞台下的Yunchan靦腆寡言,卻不只一次在訪談中表達對十九世紀文化氛圍的孺慕之情。沒有網路、電子通訊以及過多的信息干擾,音樂家面對樂譜時,有絕對純粹的空間和餘裕去思考音樂的本質,探索並創造新的可能性。「他活得像個十九世紀的人」是Yunchan敬重的孫旻秀老師,對廣播節目提問的簡訊回應,短短一句話,道盡Yunchan心口一致的真誠與追尋理想時的執行紀律。

11月4日,從戈多夫斯基改編自聖桑《動物狂歡節》的〈天鵝〉開始,繼之以舒曼《兒時即景》裡的〈夢幻曲〉、蒙波的〈花園裡的少女〉、肯普從巴赫長笛奏鳴曲改編的〈西西里人〉、史克里亞賓的小品集,最後以蕭邦的夜曲畫下休止符。Yuanchan用了六首和主要曲目風格截然不同的安可曲,帶著我們乘坐時間機器旅行,回到那個蕭邦和李斯特活躍、表演者和聆聽者沒有界線、壟罩著世紀末頹美的巴黎,那個一去不復返的“La Belle Époque”。是夜,演奏廳的聽眾彷彿一起見證了某種極其私密、交織著浪漫抒情,柔和又節制的淡淡憂鬱詩意,在一抹暈黃燭光下,不可言喻的,美。

「當你在舞台上安於現狀,只想呈現練習的樣貌,這反而會製造出一種緊繃感,若是你可以自由地依照當時的狀態去調整,才有創造出屬於自己聲音的可能性。」因此,「每個鋼琴家都應該作曲」。在Yunchan的音樂宇宙裡,他用舞台上的「即興」調和音符的明暗光影,就像日本瀨戶內海直島上的地中美術館裡,五幅莫內以睡蓮為主題的系列畫作,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連貫,結合導入自然天光的建物本體,陰晴雨靄、四季更迭,巧妙地呼應印象派畫家對學院派畫作的反動,以及對自然光的追尋,隨機譜出一席觀者與光線、顏料以及環境的對話。

「我從不認為自己擁有音樂天賦,我就只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


同場加映:

임윤찬(Yunchan Lim) - J.S.Bach / Siciliano BWV 1031 / KBS202206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RtH0TYkwc



Repertoire



  • Encores in Taipei

1. Saint-Saëns / Godowsky: The Swan (from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2. R. Schumann: Träumerei (from Kinderszenen)

3. F. Mompou: Jeunes Filles au Jardin (from Scènes d’enfants)

4. Bach - Kempff: Siciliano BWV 1031

5. A. Scriabin: Feuillet d’Album Op. 45 No. 1

6. F. Chopin: Nocturne Op. 9 No. 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Yi的沙龍
4會員
8內容數
易沉迷,喜觀看,樂分享,這裡是心出走的起點。
YiY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3
回歸最原始的文字安排、章節設計,透過觀察Yunchan Lim獨特的性格特質、核心價值、藝術品味,以及音樂見解等四個不同的面向,進而結合他在Van Cliburn大賽以及台北獨奏會的曲目,試圖近一步理解並探究,從今年6月起全球古典音樂界所掀起的Limmania 任式狂熱。
Thumbnail
2022/12/13
回歸最原始的文字安排、章節設計,透過觀察Yunchan Lim獨特的性格特質、核心價值、藝術品味,以及音樂見解等四個不同的面向,進而結合他在Van Cliburn大賽以及台北獨奏會的曲目,試圖近一步理解並探究,從今年6月起全球古典音樂界所掀起的Limmania 任式狂熱。
Thumbnail
2022/12/13
「每次的表演都要唱出你深藏心中的歌。」Yunchan在一次專訪中提到,準備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時,德國詩人里爾克這首關於玫瑰花、淚水與朝露的詩是他靈感的啟迪,亦是他心之所在。亦不諱里言爾克雖然不是音樂家,但卻是他最景仰的對象。這份對文學的熱愛,反映在他對作品的詮釋,真摯誠實、蘊含哲思、以詩入歌。
Thumbnail
2022/12/13
「每次的表演都要唱出你深藏心中的歌。」Yunchan在一次專訪中提到,準備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時,德國詩人里爾克這首關於玫瑰花、淚水與朝露的詩是他靈感的啟迪,亦是他心之所在。亦不諱里言爾克雖然不是音樂家,但卻是他最景仰的對象。這份對文學的熱愛,反映在他對作品的詮釋,真摯誠實、蘊含哲思、以詩入歌。
Thumbnail
2022/12/10
Yunchan 以布拉姆斯風格迥異的四首敘事曲揭開序幕,繼之以孟德爾頌的幻想曲,下半場則是李斯特的兩首傳奇曲和但丁詩篇讀後感,從第一個音開始,Yunchan就帶領在場所有人跟著他的琴音起伏,沉浸在樂曲篇章,看似黝黯無邊,彷彿墜落深淵而絕望之際,遠處傳來微光伴隨,行過死亡幽谷...
Thumbnail
2022/12/10
Yunchan 以布拉姆斯風格迥異的四首敘事曲揭開序幕,繼之以孟德爾頌的幻想曲,下半場則是李斯特的兩首傳奇曲和但丁詩篇讀後感,從第一個音開始,Yunchan就帶領在場所有人跟著他的琴音起伏,沉浸在樂曲篇章,看似黝黯無邊,彷彿墜落深淵而絕望之際,遠處傳來微光伴隨,行過死亡幽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海交響樂團」無懈可擊的演出,風靡了舊金山灣區的樂迷們,曲目的安排是針對僑胞欣賞程度而下過功夫的,全都是耳熟能詳的精美套餐,而非生澀的大塊文章,我們誠心的預祝他們巡迴演出順利成功.開鑼的「火把節之夜」是取自民族音樂作曲家王西麟「雲南音詩」,邊疆少數民族熱情的旋律,立刻將全場的氣氛帶動起來。
Thumbnail
「上海交響樂團」無懈可擊的演出,風靡了舊金山灣區的樂迷們,曲目的安排是針對僑胞欣賞程度而下過功夫的,全都是耳熟能詳的精美套餐,而非生澀的大塊文章,我們誠心的預祝他們巡迴演出順利成功.開鑼的「火把節之夜」是取自民族音樂作曲家王西麟「雲南音詩」,邊疆少數民族熱情的旋律,立刻將全場的氣氛帶動起來。
Thumbnail
回歸最原始的文字安排、章節設計,透過觀察Yunchan Lim獨特的性格特質、核心價值、藝術品味,以及音樂見解等四個不同的面向,進而結合他在Van Cliburn大賽以及台北獨奏會的曲目,試圖近一步理解並探究,從今年6月起全球古典音樂界所掀起的Limmania 任式狂熱。
Thumbnail
回歸最原始的文字安排、章節設計,透過觀察Yunchan Lim獨特的性格特質、核心價值、藝術品味,以及音樂見解等四個不同的面向,進而結合他在Van Cliburn大賽以及台北獨奏會的曲目,試圖近一步理解並探究,從今年6月起全球古典音樂界所掀起的Limmania 任式狂熱。
Thumbnail
Yunchan對於樂曲鉅細靡遺的分析,讓他有足夠的自信,能夠在舞台上放下顧忌,慷慨地對在場所有人敞開心胸(deliver and receive),把每次的演出都當成天鵝之歌般的淋漓盡致,毫不保留。
Thumbnail
Yunchan對於樂曲鉅細靡遺的分析,讓他有足夠的自信,能夠在舞台上放下顧忌,慷慨地對在場所有人敞開心胸(deliver and receive),把每次的演出都當成天鵝之歌般的淋漓盡致,毫不保留。
Thumbnail
蕭邦音樂裡的國際化與世界觀,打動每一個聽者的心。 ——旅奧音樂家石川
Thumbnail
蕭邦音樂裡的國際化與世界觀,打動每一個聽者的心。 ——旅奧音樂家石川
Thumbnail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 Pop Music in Taiwan 充滿了困惑,為什麼我會到現在才來?​
Thumbnail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 Pop Music in Taiwan 充滿了困惑,為什麼我會到現在才來?​
Thumbnail
之前聽過鍾玉鳳的其他演出,覺得琵琶的跨界嘗試已經超越音樂而是哲學般的思辨。看到青銀共創旅伴分享看完演出的心得,用認識自己來切入跨界,覺得是很精準的說法;正是因為夠認識自己,才能在跨界中找到角色與定位。
Thumbnail
之前聽過鍾玉鳳的其他演出,覺得琵琶的跨界嘗試已經超越音樂而是哲學般的思辨。看到青銀共創旅伴分享看完演出的心得,用認識自己來切入跨界,覺得是很精準的說法;正是因為夠認識自己,才能在跨界中找到角色與定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