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在練習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作品9之2》,雖然我彈起來就像一台老車在顛簸的路上開著,但也盡量想著老師說的:「蕭邦是鋼琴詩人,彈的時候要像在對人說話」。
練著練著,彈到某個一小段,我腦子突然裡跑出了這樣的一個畫面:
「那一夜,我在靜謐的山上,望著滿天星空跟那一抹月圓。
此時微風吹撫,喝著小酒的我,在跟這夜晚來了一場無聲卻深刻的對談,」
腦子有畫面之外,我遽然練琴練到眼匡泛淚了,一首190年前左右創作的曲子,讓我不禁好奇:「蕭邦,你是用什麼心態在寫這首歌呢?你當時是不是也看到如此美麗的夜晚而感動?」
想到之前我因為好奇生成式AI的作曲軟體,下了指令做了一首簡單的歌,除了讚嘆著原來創意也可以被取代,也默默一直思考,到底我們還剩下什麼是生成式AI辦不到的?
無法否認生成式AI可以創作出好聽的曲子。
但我彈蕭邦的夜曲時,那感動除了曲子本身,更是我跟一個不存在的人開始生命歷程的對話,「原來,你跟我有一樣的感受」,這種生命共感是AI無法帶給我的。
美國的好萊塢曾因為生成式AI造成其收入的威脅,演員們發起罷工,後來我仔細想想,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喜歡一個演員,除了他/她的演技,有時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她將自己的生命歷程投射在劇情裡。甚至我們在一個演員的職業歷程中看到他/她的成長,也得到了力量。
我想到一個時尚界的influencer李瑜,曾經在在資生堂的活動上有機會向安海瑟薇(以下簡稱小安)問問題
李瑜述說著她是因為小安演了《穿著Prada的惡魔》而進入的時尚產業,甚至在遇到困難的時,都會想如果是小安會怎麼做。
她問了小安:「你得到最好的人生建議是什麼?從誰而來」
小安說她很難講成一句建議,因為一路以來她受到很多的幫助。在她知道她需要什麼時,她接受別人的幫助,而她也會盡可能去幫助別人。這種與他人的共生關係,讓她生命不斷的更新。
而小安的作品也像一個女人成長的過程,從麻雀變鳳凰到高年級實習生的女企業家。不只在戲裡得到共鳴。在戲外,小安這個的成長更帶給某些人更多的力量。
不管是音樂、電影甚至一本書,我們始終連結的都是背後的創作者,那創作者的生命歷程而交織出來的作品,讓我們在低潮時,覺得有人跟我一樣,也深深覺得被理解,這份生命共感,就成為我們繼續往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