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唯金不變

2022/12/17閱讀時間約 30 分鐘
在宋徽宗的風流變法中,夏、遼都到了盛極而衰的時刻,現在就差一個推到朽木的人了。可惜新法亂政後的宋,已經有心無力。
历史,每到一個關鍵節點,總會有人站出來推它一把,這一次,連北宋,一起推到了。

靺鞨崛起

靺鞨起源

靺鞨[mò hé]成長於東北,具體來源,目前沒有太多的考證資料。基本公認的是屬於講通古斯語系(Tungusic languages;又稱滿-通古斯語系,Manchu-Tungus languages)的一個分支民族。
阿爾泰語系 Altaic languages-突厥語族:藍;蒙古語族:綠;通古斯語族:紅;朝鮮語族:黃;日琉語族:紫;阿依努語褐
比利時語言學家馬蒂尼·羅比茨(荷蘭語:Martine Irma Robbeets)在德國美因茨大學任教,並就職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德語: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簡稱馬普,德語:Max-Planck-Gesellschaft,縮寫MPG。台灣譯為普朗克研究院,大陸譯為馬普所。其為德國一流科學研究機構的聯合機構。至2021年共有37名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獎。協會標志為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彌涅耳瓦)、人類历史科學研究所(德語:Max-Planck-Institut für Menschheitsgeschichte)。作為历史比較語言學家、考古學家,於2017年提出,日語(可能還有韓語)起源於一種混合語言,突厥語、蒙古語和通古斯語,其祖籍是在滿洲西北部的某個地方。說原始阿爾泰語系(Altaic languages,或譯阿勒泰語系)的人群向南遷移到現在的中國遼寧省,在那里他們大部分被一個擁有類似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的農業社群同化。
台灣被視為南島語系的原鄉
2018年,馬蒂尼·羅比茨和 瑞米克·波卡特(Remco Bouckaert )使用貝葉斯系統語言學方法論證了阿爾泰語的一致性,他們將其稱為“泛歐亞語”,從而在它基礎上提出了泛歐亞語系(Transeurasian languages)。該語系起源於中國東北的遼河流域,從距今9200年開始,隨著的耕作,向周圍擴散,最終演變成: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朝鮮語、日語等。
6世紀末粟末靺鞨與高句麗
靺鞨,在南北朝之前稱肅慎勿吉。唐朝時,一個居住在最南端的靺鞨部落,因為所居住的粟末水(今松花江),被稱為粟末靺鞨,或稱為浮渝靺鞨,經常和高句麗對抗。另外一只以黑水(黑龍江)為名的黑水靺鞨部落依附於唐,由唐設立黑水都督府管理。
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
— — 金史·本紀第一
金毓[yù][fú](1887年-1962年8月3日,又名毓紱,原名毓璽,字靜庵,號靜晤,漢族,遼寧遼陽燈塔市八家子邨漢軍正紅旗人)是中國历史學家、考古學家。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入侵和政治事件)後,金毓黻被日軍軟禁,後被釋放並被獄外監視。在此期間,金毓黻拒絕就任偽職,並專心於《渤海國志長編》的編輯與出版工作。他考證:
渤海部族本為粟末靺鞨,其先居於太白山之北,依粟末水以居,隋開皇中,其酋帥突地稽與高麗戰,不勝,乃率八部勝兵千餘人,自扶餘城西北,舉部內附,時煬帝已即位,授突地稽金紫光祿大夫,遼西太守,處於營州。遼東之役,突地稽率部以從,每有戰功,帝優賚之。唐武德初間,譴使朝貢,唐祖以其部落置燕州,仍以突地稽為總管。劉黑闥之叛也,突地稽率所部赴定州,譴使詣太宗,請受節度,以戰功封蓍國公,又徙其部落於幽州昌平城,會高開道引突厥來攻幽州,突地稽邀擊大破之,貞觀初,拜右衛將軍賜姓李氏,尋卒,子謹行,武力絕人,麟德中,历遷營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數千人,以財力雄邊,為夷人所憚,其後屢有戰功,累官鎮軍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封燕國公,永淳元年卒,贈幽州都督。
— — 金毓黻,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六-族俗考

高句麗時期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小名雉奴,字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領土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乾封元年(666年),唐和新羅(Silla,韓語:신라,公元前57年-935年。朝鮮半島历史上的國家之一,其母體為三韓之中的辰韓,首都位於金城[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的聯軍在李世𪟝[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𪟝,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𪟝薛仁貴(614年-683年,名,字仁貴,以字行,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率領下,徵伐高句[gōu][lí](朝鮮語:고구려/高句麗,前37年-668年,也作“高句驪”,又名“句驪”、“勾驪”,是東北亞的一個古國)。臣屬於高句麗的白山靺鞨部與粟末靺鞨部跟隨高句麗參與了對唐作戰。
廟宇壁畫素材:薛仁貴徵東(攝於台灣澎湖的菜園東安宮)
唐高宗李治乾封三年(二月十二日,改元總章元年,668年),高句麗滅亡,唐設立安東都護府進行管理。部分反叛的粟末靺鞨人、白山靺鞨人和高句麗人被移居至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一帶。後唐代設營州上都督府與饒樂都督府,掌管東北邊疆民族事務。黑水靺鞨也開始沿松花江、牡丹江南下、西進發展。

渤海國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又稱武華姑武媚娘,中國历史上因執掌君權而得到正史唯一承認的女皇帝與女性太上皇。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後以及武周的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後,或武後武太後,後代通稱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末,黑水靺鞨反叛,被武周靺鞨籍將領李多祚[zuò](654年-707年8月7日,綽號“黃頭都督”,驍勇過人,被封為上柱國、遼陽郡王,人稱遼陽王。707年參與重俊之變,敗死,年五十四)用計策毒殺黑水靺鞨酋長,並擊敗其軍隊。
武曌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靺鞨反叛。靺鞨酋長乞四比羽(?-698年)、粟末靺鞨部落首領乞乞仲象(?-698年,是渤海國創立者大祚榮的父親。一說與大祚榮為同一人)趁唐王朝營州被攻占、無暇顧及,率領靺鞨人與高句麗人,離開營州,東渡遼水(遼河)。武則天命令契丹降將李楷固(?-?,又稱武楷固。700年,武則天封李楷固為燕國公,賜姓。他的女婿李楷洛,是唐朝名將李光弼之父)率兵追擊,斬殺乞四比羽。
武曌聖历元年(698年)突厥侵唐,占據了媯州、檀州、定州、趙州,契丹再次叛唐,重新依附於突厥。唐帝國通往東北地區的道路被阻斷。大祚榮渤海高王,?-719年4月2日)趁機率領靺鞨人與高句麗人向東進軍,回到了太白山(長白山)東北的坡奧婁河(牡丹江)上游一帶。這一帶原為挹婁東漢至北魏前定居今天中國東北地區的通古斯民族)故地。大祚榮在東牟山下築城,建立靺鞨人最初的都城“舊國”(今吉林省敦化市敖東城)。大祚榮自立為“震國王”,仍稱“靺羯”。
前燕時期的東北亞局勢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其後退居太上皇共6年,是唐朝在位最久與最長壽的皇帝)先天二年(713年),賜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大祚榮遂將國名“靺羯”更改為“渤海”,以忽汗州(號“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東京城)為上京,史稱渤海國(朝鮮語:발해/渤海;俄語:Бохай,698年-926年)
渤海國
渤海國時期以粟末靺鞨、白山靺鞨為核心,對黑水靺鞨進攻,黑水靺鞨完顏部等部落依附於渤海國。契丹稱呼靺鞨為“女真”,他們把渤海國文明開化的靺鞨人稱為“熟女真”,把躲在深山里的靺鞨人稱為“生女真”。完顏部等部落在當時主要是生女真。
據女真傳說,函普,即後來的完顏函普,在六十多歲時從高麗(或者新羅)來到完顏部。完顏部人有一次殺了其它族的人,兩族之間械鬥不止。函普希望兩族和解,完顏部人對函普說只要能化解仇殺,就把部族里一個六十多未嫁的女人嫁給他,並收他作完顏部的人。然後函普促使兩個部落達成了協議,確立了殺人者,將家里牛、馬、錢贈予被害人親屬,以作賠償的規定。函普娶了六十多歲的完顏部女,生了兩子一女。
金之始祖諱函普,初從高麗來,年已六十餘矣。兄阿古乃好佛,留高麗不肯從,曰:“後世子孫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去也。”獨與弟保活里俱。始祖居完顏部僕幹水之涯,保活里居耶懶。其後胡十門以曷蘇館歸太祖,自言其祖兄弟三人相別而去,蓋自謂阿古乃之後。石土門、迪古乃,保活里之裔也。及太祖敗遼兵於境上,獲耶律謝十,乃使梁福、斡荅刺招諭渤海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蓋其初皆勿吉之七部也。始祖至完顏部,居久之,其部人嘗殺它族之人,由是兩族交惡,哄鬥不能解。完顏部人謂始祖曰:“若能為部人解此怨,使兩族不相殺,部有賢女,年六十而未嫁,當以相配,仍為同部。”始祖曰:“諾。”乃自往諭之曰:“殺一人而鬥不解,損傷益多。曷若止誅首亂者一人,部內以物納償汝,可以無鬥,而且獲利焉。”怨家從之。乃為約曰:“凡有殺傷人者,徵其家人口一、馬十偶、牸牛十、黃金六兩,與所殺傷之家,即兩解,不得私鬥。”曰:“謹如約。”女直之俗,殺人償馬牛三十,自此始。既備償如約,部眾信服之,謝以青牛一,並許歸六十之婦。始祖乃以青牛為聘禮而納之,並得其貲產。後生二男,長曰烏魯,次曰斡魯,一女曰註思板,遂為完顏部人。天會十四年,追諡景元皇帝,廟號始祖。皇統四年,號其藏曰光陵。五年,增諡始祖懿憲景元皇帝。
— — 金史·本紀第一
函普的第六代傳人烏古廼[nǎi](1021年-1074年,又名胡來,開始將分散的女真氏族與部落歸附於完顏部。
初昭祖久無子,有巫者能道神語,甚驗,乃往禱焉。巫良久曰:“男子之魂至矣。此子厚有福德,子孫昌盛;可拜而受之。若生,則名之曰烏骨廼。”是為景祖。又良久曰:“女子之魂至矣,可名曰五鴉忍。”又良久曰:“女子之兆複見,可名曰斡都拔。”又久之,複曰:“男子之兆複見,然性不馴良,長則殘忍,無親親之恩,必行非義,不可受也。”昭祖方念後嗣未立,乃曰:“雖不良,亦願受之。”巫者曰:“當名之曰烏古出。”既而生二男二女,其次弟先後皆如巫者之言,遂以巫所命名名之。景祖初立,烏古出酗酒,屢悖威順皇後。後曰:“巫言驗矣,悖亂之人終不可留。”遂與景祖謀而殺之。部人怒曰:“此子性如此,在國俗當主父母之業,奈何殺之?”欲殺景祖。後乃匿景祖,出謂眾曰:“為子而悖其母,率是而行,將焉用之?吾割愛而殺之,烏骨廼不知也,汝輩寧殺我乎?”眾乃罷去。
— — 金史·列傳第三

東丹國

後唐莊宗李存勗[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應縣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賜姓而改姓李,諱存勗,亦作存勖同光四年(926年),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契丹文又稱大契丹國消滅渤海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清輯本《舊五代史》改譯安巴堅,漢名耶律億,是大契丹國的第一位皇帝,916年3月7日-926年9月6日在位)封皇太子耶律倍(約899年或900年-937年1月7日,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里[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東]人,姓耶律氏,漢姓劉氏,漢名,契丹名圖欲,或作突欲托雲等)於其地,名為東丹國。南部部分領土則被高麗[lí](Goryeo,朝鮮語:고려,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占領。
唐明宗李亶(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初名嗣源,小名邈佶烈。應州金城[今山西省應縣]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天成五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天顯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因受遼太宗耶律德光(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字德謹,契丹名耶律堯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
渤海國滅亡後,渤海故地先後建立起了後渤海、定安國和興遼國等國家。但這些國家最終都被契丹所滅,大部分渤海人被強制遷移到遼國境內其他州。
後唐閔帝李從厚(914年-934年4月,小字菩薩奴,五代時期後唐皇帝,為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母昭懿皇後夏氏)應順元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天顯九年,公元934年),渤海國末代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渤海國世子大光顯大光顯率部民數萬逃亡高麗,被高麗太祖王建賜名王繼,居白州(今黃海南道白川郡)。大光顯一族保持大姓,在10世紀改為太姓。現今朝鮮半島的大姓及太姓,據說是大光顯的後裔。
李從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鎮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後唐皇帝,史稱後唐末帝後唐廢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清泰三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天顯十一年,公元936年),東丹國被遼兼並。
公元1111年遼疆域

金國建立

宋徽宗趙佶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天生異象,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積第三,位於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處的太湖結冰,冰層厚到可通行車馬,此為首次見於中國史載之太湖結冰事件。其後又發生多次太湖結冰事件,分別是:
順治十一年(1654年)冬大寒,太湖冰厚二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冬,吳縣嚴寒大雪,太湖結冰斷流;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太湖結冰一個多月;
鹹豐十一年(1861年)冬,吳縣大雪太湖冰半月乃解;
光緒十九年( 1893年),吳縣大雪太湖結冰厚尺許。”太湖冰凍,堅如平地”可以”踏兵”。
2021年一月,太湖再次結冰。
也在這一年,李夔[kuí](1047–1121,字斯和,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官員,抗金名臣李綱之父)陪同楊時(1053年-1135年,字中立,號龜山先生,福建南平市將樂縣龜山人,祖籍陝西華陰)到無錫南門保安寺游覽。楊時是宋朝洛學大家,以道學聞名。世稱“楊龜山”,有“南有楊中立,北有呂舜徒”之稱。成語“程門立雪”的典故就出自楊時。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 — 宋史·楊時傳
楊時見此地臨伯瀆港,前臨清流,古木森天與廬山東林寺頗為相似,因此在李夔贊助下,建東林書院,又名龜山書院。楊時開始在此講學,前後長達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此後書院荒廢。
修複後東林書院
明神宗朱翊[yì][jūn](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或稱萬历帝,為明朝第14任皇帝,1572年7月5日-1620年8月18日在位)萬历三十四年(1606年),顧憲成(1550年-1612年,字叔時,號涇陽,直隸無錫縣[今無錫錫山區張涇鎮]人)和兄弟顧允成(1554年 -1607年,字季時,號涇凡,江蘇無錫人,顧憲成之弟)重建書院,立有“東林會約”,提出書院講學的宗旨。作為明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書院以陽明學的精神為主,經世濟民,以經世濟民為己任,不傳授科舉考試內容,並且面向廣大群眾。顧憲成也因此被稱為 東林先生。東林書院是不以國家規定的經學為圭臬,不以考學做官為目的,也不僅僅以士子為學生,而是希望透過講學,改變社會。從思想上,具備了當代大學的形態。東林學人,後來被政敵批評為東林黨人。
明熹宗朱由校[jiào](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或稱天啓帝天啓,光宗長子。明朝第16任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天啓五年(1625年),魏忠賢(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原名魏四,進宮後改名李進忠,移宮案後,改回魏姓,天啓帝賜名忠賢,字完吾。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內璫],人稱魏璫。直隸肅寧縣[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殘酷鎮壓東林黨人。第二年,東林書院被封閉,除了先賢祠堂,全部拆毀,夷為瓦礫。
東林書院石牌坊
宋徽宗趙佶政和二年(遼天祚帝天慶二年,公元1112年)二月丁酉,遼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字延寧,小名阿果,是遼朝西遷前的最後一位皇帝,1101年2月12日-1125年3月26日在位)春州(今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突泉鎮西北約60公里的寶石鎮境內),召附近的女真族酋長來朝,酒席宴間,令女真酋長為他跳舞,只有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完顏旻,金朝開國皇帝,1115年1月28日 -1123年9月19日在位)不肯
完顏阿骨打畫像,藏於哈爾濱金上京历史博物館
天祚帝不以為意,但完顏阿骨打其兄完顏烏雅束(1061年-1113年,字毛路完,金景祖完顏烏骨迺之孫,金世祖完顏劾里缽之長子,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兄。是女真族的酋長都勃極烈,1103年-1113年在位,他被後世追封為金康宗從九月開始不再奉詔。完顏烏雅束和完顏阿骨打都是女真族完顏部酋長烏骨迺之孫。
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遼天祚帝天慶三年,公元1113年)十月,完顏烏雅束死,完顏阿骨打繼位女真各部落聯盟長,稱都勃極烈
這一年,蔡京創立鹽引法,鹽引又稱鹽鈔,是宋代的取食鹽的許可證,鹽商必須向朝廷支付費用以取得鹽引,始可以合法販售食鹽。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鹽引法,類似於收取鹽稅,開放民間交易,比王安石的朝廷專賣是一大進步。
宋徽宗趙佶政和四年(遼天祚帝天慶四年,西夏崇宗李乾順雍寧元年,公元1114年),徽宗命童貫、種師道率領六路宋軍(包含永興、秦鳳兩路)伐夏。同年,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率2500人起兵叛遼,破寧江州(今吉林省扶餘市東南)。遼天祚帝以司空蕭嗣先(?-?,蕭奉先、遼天祚帝皇後蕭奪里懶、元妃蕭貴哥的兄弟)為東北路都統,靜江軍節度使蕭撻不也(?-1077年,字斡里端,國舅郡王蕭高九之孫)為副,率領番、漢兵7000精兵討伐。當討伐軍進駐出河店,女直人潛渡混同江(今松花江),乘遼軍未備來襲。蕭嗣先戰敗。
宋徽宗趙佶政和五年(遼天祚帝天慶五年,公元1115年)農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8日),阿骨打在會寧(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白城)稱帝,建立大金,年號收國,改名完顏旻[mín]。
上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於是國號大金。”
— — 金史·本紀第二 太祖
九月,金攻占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城。天祚帝下令親徵,耶律章奴(?-1115年,字特末衍,又作耶律張家奴,皇族季父房之後,耶律查剌的兒子)見遼軍屢屢戰敗,在上京祖州(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邨。亦有研究者認為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的查幹浩特城址)祭祀遼太祖廟,以複興大遼為口號,起兵造反。一時之間,西至慶州、饒州渤海人和遼中京的義軍紛紛投附,擁軍數萬。後為順國女真阿鶻產擊敗,耶律章奴被送到天祚帝行宮處死。
徽宗趙佶政和六年(遼天祚帝天慶六年,金收國二年,公元1116年)高永昌(11世紀-1116年,渤海人)組織渤海人起義反遼,驅逐大公鼎(1043年-1121年,先世為遼陽率賓縣[治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人)高清明等官員,占據東京,自稱大渤海皇帝,建國號大元,年號隆基。
反叛軍攻占遼朝東京道(治所在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境西起嫩江、醫巫閭山,東到海,北達外興安嶺,南及今朝鮮鹹鏡道)五十餘州。遼天祚帝派蕭韓家奴(?-?,字括寧,奚人,遼國將領。奚部酋長渤魯恩之後)、張琳率軍討伐。高永昌向金求援,金軍乘機從背後攻擊遼軍,遼軍大敗。金太祖命令高永昌取消帝號,高永昌不聽。金太祖占領東京,擒殺高永昌,遼東京道五十四州歸入金朝。
〔政和六年正月〕東京,故渤海地,遼太祖力戰二十餘年乃得之。而保先嚴酷,渤海苦之,故有是變。
其裨將渤海高永昌,時以兵三千屯八甔口,見遼政日衰,金勢方強,遂凱覦非常,誘渤海並戍卒入遼陽,據之。旬日之間,遠近嚮應,有兵八千人,因僭稱國號大元,建元隆基。
遼主遣蕭伊蘇、高興順招之,永昌拒命不從。……
〔五月〕先是高永昌使托人嘉求援於金,且曰:”願並力以取遼。”金主使呼實布謂永昌曰:”同力取遼固可;東京近地,汝輒據之以僭大號則不可。若能歸款,當授王爵。”永昌不從。
金主乃遣幹魯帥諸軍攻永昌,遇遼兵,敗之,遂取沈州。
永昌聞之,大懼,使家奴塔喇詣金師,請去僭號稱籓,幹魯知其詐,進兵攻之。
永昌遂支解呼實布等,率眾拒金,遇於活水。金師既濟,永昌之軍不戰而卻,逐北至遼陽城下。明日,永昌盡率其眾與金戰,大敗,以五千騎奔長松島。遼陽人執永昌妻子以城降,托卜嘉亦執永昌以獻,金主命殺之。
於是遼之東京州縣及南路系遼女直皆降於金。
— — 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九十二

遼國覆滅

徽宗趙佶政和七年(遼天祚帝天慶七年,金天輔元年,公元1117年)金太宗完顏晟(1075年11月25日-1135年2月9日,金朝第二位皇帝,1123年9月27日-1135年2月9日在位。女真名吳乞買,金太祖之弟,身材魁梧,力大無比,能親手搏熊刺虎)及群臣為完顏阿骨打上尊號稱大聖皇帝,改元天輔。
同年,遼天祚帝希望與金議和,此時金並不打算滅遼,而是希望雙方簽訂一個類似澶淵之盟的兄弟之約,將北宋交來的歲幣平分。遼天祚帝只冊封完顏旻為東懷國皇帝,但冊文不稱完顏旻為兄長、國號不稱大金,故完顏阿骨打不受冊封,繼續攻遼 — — 遼徹底失去了最後一次挽救自己的機會。
這一年,宋徽宗聽信道士劉混康的建議,建造艮岳,十二月開工。
宋徽宗宣和二年(遼天祚帝天慶十年;金天輔四年;公元1120年),金攻陷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
同年,四月庚寅,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北宋權閹。童貫是中國历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以鄜延、環慶兵大破西夏人,平其三城。十月初九方臘起義,宋徽宗下令停運花石綱,又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譚稹(11世紀-12世紀,北宋宦官,參與平方臘、收複幽燕)任兩浙路制置使平亂。
徐夢莘(1124年-1207年,字商老,江西清江人)。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著述,宋光宗趙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南宋第三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紹熙五年(1194年),六十九歲時,著成《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朝廷擢直秘閣,再續《北盟集補》五十卷。
宣和二年,以貫(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往討之。
— —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五十二引《中興姓氏姦邪錄》
宋徽宗宣和三年(遼天祚帝保大元年;夏崇宗李乾順元德三年;公元1121年),遼天祚帝實在不得人心,但他的長子耶律敖盧斡(?-1122年,遼國皇子。遼天祚帝長子,母文妃蕭瑟瑟)頗得人望。
蕭奉先(?-1122年,遼朝大臣,契丹人,天祚帝蕭元妃之兄)期望他的外甥秦王耶律定(?-?,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第五子,封為秦王繼位,誣告南軍都統耶律餘睹(?-1132年,又作耶律餘睹耶律餘都姑,遼朝末年將領,契丹人)與其母文妃密謀立耶律敖盧斡為王。耶律餘睹被迫投降金國,在金國擔任監軍,引金軍再次攻遼。文妃被處死,耶律敖盧斡免罪。但耶律餘睹在金不受重用,從西京大同府投奔西夏,西夏拒絕收留,無處可歸,終被殺害。
宋徽宗宣和四年(遼天祚帝保大二年;夏崇宗李乾順元德四年;公元1122年),耶律撒八等又謀劃耶律敖盧斡即位,振興大遼。遼天祚帝知道耶律敖盧斡是人心所歸,於是下令縊[yì]殺長子耶律敖盧斡。有人通報耶律敖盧斡勸他逃亡,敖盧斡曰:“安忍為蕞[zuì,形容小]爾之軀,而失臣子之大節。”。最終被縊殺
天祚不君,臣下謀立其子,適以殺之。敖盧斡重君父之命,不亡而死,申生其恭矣乎 !
— — 遼史·卷七十二 列傳第二
正月,金克遼國中京大定府,遼天祚帝向西逃到西京大同府。蕭奉先被手下獻給金軍,途中被遼軍救回,送交天祚帝後,被處死。
四月,金克遼國西京大同府,遼天祚帝北逃夾山。遼奚王回離保(又作和勒博夔離不蕭幹古爾班耶律大石(1087年或1094年-1143年,又稱大石林牙林牙大石。字重德,契丹人。西遼開國皇帝,廟號德宗,1132年1143年在位)遼宣宗耶律淳(1063年-1122年,小字涅里,為遼興宗第四子宋魏國王耶律和魯斡之子)為皇帝,建立北遼政權,改年號建福元年,遙降天祚皇帝為湘陰王,封妻蕭普賢女為德妃,並遣使奉表於金國,乞為附庸。
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命耶律定繼位。但耶律定不在南京,所以由耶律淳的蕭德妃蕭普賢女,?-1123年,北遼宣宗耶律淳的德妃)以皇太後身份攝政,直到金兵攻克南京。
7月6日, 金太祖從上京出發,親徵遼國。
宋軍出高陽關,越過宋遼兩國界河白溝河攻入遼地,被殘遼軍擊敗,宋徽宗下令班師。
历時五年的艮岳正式落成。
沈德符(1578年-1642年,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明朝文學家)精音律,熟諳掌故,仿歐陽修《歸田錄》之體例作筆記。入學至中舉期間編《萬历野獲編》廿卷,歸鄉後續撰《萬历野獲編》續編十卷,多記萬历以前朝掌故,以及有關戲曲小說等資料。另著有《清權堂集》、《敝帚軒剩語》三卷、《顧曲雜言》一卷、《飛鳧語略》一卷,《秦璽始末》一卷。
沈德符記錄宋徽宗為艮岳作詩,和高宗趙構罹難南渡稱帝不謀而合。
宋艮岳神運石之旁有兩檜,徽宗愛之,以玉牌金字,書自制五言詩雲:“拔萃琪樹林,雙檜植靈囿。上梢蟠木枝,下拂龍髯茂。撐拿天半分,連卷虹南負。為棟複為梁。夾輔我皇構。”後高宗禦名為“構”,南渡秦檜作相,分天下之半,而時論謂檜倡和誤國,負南朝之眷字,字應前詩。蓋事已前定矣,豈道君能先知耶。
— — 沈德符,萬历野獲編·卷二十九
十一月,德妃五次上表給金朝,只要允許立耶律定為北遼皇帝,其他條件均可答應,金人不許,她派兵把守居庸關。
宋徽宗宣和五年(遼天祚帝保大三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天輔七年;公元1123年)正月,上京臨潢府的回離保,叛離金國自立為奚國皇帝,當年為眾所殺。
遼國守將張覺(?-1123年,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義豐[今河北唐山市灤縣]人。遼代進士,仕至興軍節度副使)獻平州投降金完顏宗翰(1080年-1137年,本名粘沒喝,漢語訛為粘罕,小名鳥家奴,國相完顏撒改長子,金國開國功臣,历仕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三朝皇帝),被封為臨海軍節度使,平州知州。至此,居庸關天險被金占領,南京(今北京)已經無險可守。
2月2日,金兵攻克北遼南京析津府。北遼滅亡。耶律大石挾持蕭德妃投奔遼天祚帝,遼天祚帝因耶律淳被立之事殺蕭德妃。因耶律大石的辯解,遼天祚帝赦免了其餘眾人。耶律定在青冢濼被金兵捕獲。
遼起朔野,兵甲之盛,鼓行皞外,席卷河朔,樹晉植漢,何其壯歟?太祖、太宗乘百戰之勢,輯新造之邦,英謀睿略,可謂遠矣。雖以世宗中才,穆宗殘暴,連遘弒逆,而神器不搖。蓋由祖宗威令猶足以震曡其國人也。聖宗以來,內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申固鄰好,四境乂安。維侍二百餘年之基,有自來矣。降臻天祚,既丁末運,又觖人望,崇信姦回,自椓國本,群下離心。金兵一集,內難先作,廢立之謀,叛亡之跡,相繼蜂起。馴致土崩瓦解,不可複支,良可哀也!耶律與蕭,世為甥舅,義同休戚,奉先挾私滅公,首禍構難,一至於斯。天祚窮蹙,始悟奉先誤己,不幾晚乎!淳、雅里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者也。大石苟延,彼善於此,亦幾何哉?
— — 遼史·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帝本紀四
旭,2022年10月2日,10月26日修改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王以民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民以食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黨項崛起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元昊立夏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三戰立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慶历和議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真心半解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朋黨之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書生意氣作三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天道無常惜英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法家非法作無法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總把新桃換舊符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天將生意與人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不畏浮雲遮望眼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涿州沙上飲盤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人生失意無南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肯與君王卷土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城頭變換大王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南國山河南帝居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知兵止戰,好戰國亡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元祐更化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風流天子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唯金不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燕雲十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盟約如紙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殘陽如血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震懾無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千波競湧水無心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人情共恨春猶淺,不問寒梅有幾枝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握手更知禪迫遠,隔雲靈鷲碧千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直至如今千載後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 旭,日在九天
25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