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聖誕節

更新於 2022/12/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念佛人的聖誕節(象山慶’22.12.23)
每年西曆12月25日是耶穌誕辰,全球基督教徒各有歡慶與紀念的活動;後來隨著西方文明的普及與主導,也成了世界各國的共同節日。
佛教自傳入中國近兩千年,已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的深遠而廣泛。佛教中也可以有類似的「佛誕」節,也就是農曆11月17日的「彌陀」誕~~約在「耶誕節」之前兩週。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壽)」佛,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歸命、稱念阿彌陀佛,就等於禮讚一切佛。因此,是大乘佛教各宗共同的歸宿。大藏經中或有211部佛經談到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是人類現世幸福與終極關懷的理想。其法門易行而功德殊勝,適合一切根器的人修學。
並且,阿彌陀佛與娑婆眾生及中國人民特有緣。從唐.善導及少康二大師提倡「南無阿彌陀佛」稱名以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無不自然而然的口出佛號,成了“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盛況。
古云念佛有「現世、當來」兩種利益(現當二益);此中最重要(關鍵)的是往生極樂、快速成佛;這是世界各宗教,乃至佛教各宗派,無可比擬、唯獨彌陀(本願)的殊特成就。至於現世利益,也就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可分三層:要(正定聚)、略(五種增上緣、十種利益)、廣(無量利益);且其性質兼及「精神與物質」,令受益者有「慚愧與法喜」的領解;可說是豐富而飽滿[1]。
所以,中國人應以阿彌陀佛誕辰為聖誕節,可以“阿彌陀佛”打招呼,互相祝願
智慧無量、壽命無疆!
今天看了一個舊小說改編的舊電影,很喜歡其中的啟發與溫暖。簡錄【維基百科】詞條如下:
小氣財神[1]又譯《聖誕頌歌[2]、《聖誕歡歌[3]或《聖誕述異[4]A Christmas Carol. In Prose. Being a Ghost Story of Christmas)是查爾斯·狄更斯的聖誕系列小作品,1843年12月19日初版,由約翰·李奇(John Leech)插畫。狄更斯寫這本書只為了解決迫在眉梢的債務,未料造成轟動,於一周內初版的六千冊狂售一空。[a]至今已是史上最受喜愛的聖誕故事之一,以各種語言再版,並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畫舞台劇等,在聖誕季節播放演出,流行的程度歷久不衰。
老友馬里的鬼魂造訪史古基—聖誕三精靈:(The First of the Three Spirits)過去的聖誕精靈」來訪--(The Second of the Three Spirits)「現在的聖誕精靈」(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帶他去史古基書記:鮑伯•克瑞奇的家。……(The Last of the Three Spirits)--「未來的聖誕幽靈」(The Ghost of Christmas Future)讓史古基見到未來在這一天的聖誕節孤伶死去,沒有一個親友為他流一滴淚--終曲(The End of It)--在精靈的引導下,他悔悟以往的生活方式,立志要決定徹底改變自己:從今以後,他要熱心助人,還要深刻體會聖誕感恩與助人的真諦。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淨土主流與少康中興 (象山慶/原創22.12.25) 唐宋以來,淨土思想與信仰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佛教主流宗派,對中國文化及民眾心理有深廣的影響,例如:人與佛的關係、眾生皆有佛性故可往生、末法唯依念佛得解脫…….;或云其「特色」有四:向死而生、捨自歸他、指方立相、果覺因心[1]。有云:淨土信仰
    佛之明法,與俗相背(象山慶/原創2022.12.4) 現代社會,人與人相聯絡,最常聽到的答覆是 :「我很忙 !」這句話讓別人很尷尬,很罪惡,似乎是打擾了對方;因此,只能抱歉的收回個人興致,打退堂鼓。不論對方是不是很忙,當他這樣說了,或許是藉口,不耐煩,總之就是推辭。你若追問: 「忙些什麼 !」就可能
    看破、放下、自在(象山慶/原創’22.12.1) 當我們為了某種「違逆、變故、挫折、失敗」而悲傷、沮喪之際,最常聽到的慰勉之語,或許是:看破、放下、自在!因為,「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1];人生八苦,不就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所謂「有求皆苦,無求乃樂」[2]?或「富貴欲求求不德,縱然求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如何慶讚彌陀誕?我們能如實瞭解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才是真正的修持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是救度的
    1.彌陀誕辰(陰曆11月17日)之由來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印度示現為悉達多王子,其誕生日是可考的;而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成佛,已經十劫了,為何以人間的農曆11月17日為其誕辰?」代答:憨山大師《夢遊集》: 乾佑三年,吳越忠懿王誕日,飯僧
    淨土主流與少康中興 (象山慶/原創22.12.25) 唐宋以來,淨土思想與信仰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佛教主流宗派,對中國文化及民眾心理有深廣的影響,例如:人與佛的關係、眾生皆有佛性故可往生、末法唯依念佛得解脫…….;或云其「特色」有四:向死而生、捨自歸他、指方立相、果覺因心[1]。有云:淨土信仰
    佛之明法,與俗相背(象山慶/原創2022.12.4) 現代社會,人與人相聯絡,最常聽到的答覆是 :「我很忙 !」這句話讓別人很尷尬,很罪惡,似乎是打擾了對方;因此,只能抱歉的收回個人興致,打退堂鼓。不論對方是不是很忙,當他這樣說了,或許是藉口,不耐煩,總之就是推辭。你若追問: 「忙些什麼 !」就可能
    看破、放下、自在(象山慶/原創’22.12.1) 當我們為了某種「違逆、變故、挫折、失敗」而悲傷、沮喪之際,最常聽到的慰勉之語,或許是:看破、放下、自在!因為,「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1];人生八苦,不就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所謂「有求皆苦,無求乃樂」[2]?或「富貴欲求求不德,縱然求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如何慶讚彌陀誕?我們能如實瞭解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才是真正的修持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是救度的
    1.彌陀誕辰(陰曆11月17日)之由來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印度示現為悉達多王子,其誕生日是可考的;而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成佛,已經十劫了,為何以人間的農曆11月17日為其誕辰?」代答:憨山大師《夢遊集》: 乾佑三年,吳越忠懿王誕日,飯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一句彌陀。如水清珠。紛紜雜念。不斷自無。 念佛伽陀 : 訥堂老人率眾精修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
    Thumbnail
    成人後的離職是需要勇氣的,也許是因為害怕改變、害怕跳脫舒適圈、金錢上的考量又或者是貪戀現有的福利與年資等等…..
    Thumbnail
    以上就是今年聖誕節的交換禮物清單,大家選品方式都蠻自我投射的,與其說是學生變大人必備的物品,更像每個人出社會多年後的人生體悟,你覺得變成大人後最需要的禮物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推薦語:「這個故事很簡單,很多人卻可以為這個故事感動的痛哭流涕,甚至很多人因為這個故事改變了他的一生。」聖誕節關乎著愛與被愛,你值得被愛,也選擇做一個有愛的人吧...
    Thumbnail
    託阿山哥一家人的福,在這鄰近阿爾卑斯山的小村莊,我和他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耶誕節,有時遇上暖冬,有時大雪紛飛,雪景美的不真實,不變的是大夥兒不管再忙,也不會錯過一同用餐和交換禮物的時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一句彌陀。如水清珠。紛紜雜念。不斷自無。 念佛伽陀 : 訥堂老人率眾精修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
    Thumbnail
    成人後的離職是需要勇氣的,也許是因為害怕改變、害怕跳脫舒適圈、金錢上的考量又或者是貪戀現有的福利與年資等等…..
    Thumbnail
    以上就是今年聖誕節的交換禮物清單,大家選品方式都蠻自我投射的,與其說是學生變大人必備的物品,更像每個人出社會多年後的人生體悟,你覺得變成大人後最需要的禮物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推薦語:「這個故事很簡單,很多人卻可以為這個故事感動的痛哭流涕,甚至很多人因為這個故事改變了他的一生。」聖誕節關乎著愛與被愛,你值得被愛,也選擇做一個有愛的人吧...
    Thumbnail
    託阿山哥一家人的福,在這鄰近阿爾卑斯山的小村莊,我和他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耶誕節,有時遇上暖冬,有時大雪紛飛,雪景美的不真實,不變的是大夥兒不管再忙,也不會錯過一同用餐和交換禮物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