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聖誕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念佛人的聖誕節(象山慶’22.12.23)
每年西曆12月25日是耶穌誕辰,全球基督教徒各有歡慶與紀念的活動;後來隨著西方文明的普及與主導,也成了世界各國的共同節日。
佛教自傳入中國近兩千年,已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的深遠而廣泛。佛教中也可以有類似的「佛誕」節,也就是農曆11月17日的「彌陀」誕~~約在「耶誕節」之前兩週。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壽)」佛,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歸命、稱念阿彌陀佛,就等於禮讚一切佛。因此,是大乘佛教各宗共同的歸宿。大藏經中或有211部佛經談到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是人類現世幸福與終極關懷的理想。其法門易行而功德殊勝,適合一切根器的人修學。
並且,阿彌陀佛與娑婆眾生及中國人民特有緣。從唐.善導及少康二大師提倡「南無阿彌陀佛」稱名以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無不自然而然的口出佛號,成了“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盛況。
古云念佛有「現世、當來」兩種利益(現當二益);此中最重要(關鍵)的是往生極樂、快速成佛;這是世界各宗教,乃至佛教各宗派,無可比擬、唯獨彌陀(本願)的殊特成就。至於現世利益,也就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可分三層:要(正定聚)、略(五種增上緣、十種利益)、廣(無量利益);且其性質兼及「精神與物質」,令受益者有「慚愧與法喜」的領解;可說是豐富而飽滿[1]。
所以,中國人應以阿彌陀佛誕辰為聖誕節,可以“阿彌陀佛”打招呼,互相祝願
智慧無量、壽命無疆!
今天看了一個舊小說改編的舊電影,很喜歡其中的啟發與溫暖。簡錄【維基百科】詞條如下:
小氣財神[1]又譯《聖誕頌歌[2]、《聖誕歡歌[3]或《聖誕述異[4]A Christmas Carol. In Prose. Being a Ghost Story of Christmas)是查爾斯·狄更斯的聖誕系列小作品,1843年12月19日初版,由約翰·李奇(John Leech)插畫。狄更斯寫這本書只為了解決迫在眉梢的債務,未料造成轟動,於一周內初版的六千冊狂售一空。[a]至今已是史上最受喜愛的聖誕故事之一,以各種語言再版,並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畫舞台劇等,在聖誕季節播放演出,流行的程度歷久不衰。
老友馬里的鬼魂造訪史古基—聖誕三精靈:(The First of the Three Spirits)過去的聖誕精靈」來訪--(The Second of the Three Spirits)「現在的聖誕精靈」(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帶他去史古基書記:鮑伯•克瑞奇的家。……(The Last of the Three Spirits)--「未來的聖誕幽靈」(The Ghost of Christmas Future)讓史古基見到未來在這一天的聖誕節孤伶死去,沒有一個親友為他流一滴淚--終曲(The End of It)--在精靈的引導下,他悔悟以往的生活方式,立志要決定徹底改變自己:從今以後,他要熱心助人,還要深刻體會聖誕感恩與助人的真諦。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淨土主流與少康中興 (象山慶/原創22.12.25) 唐宋以來,淨土思想與信仰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佛教主流宗派,對中國文化及民眾心理有深廣的影響,例如:人與佛的關係、眾生皆有佛性故可往生、末法唯依念佛得解脫…….;或云其「特色」有四:向死而生、捨自歸他、指方立相、果覺因心[1]。有云:淨土信仰
佛之明法,與俗相背(象山慶/原創2022.12.4) 現代社會,人與人相聯絡,最常聽到的答覆是 :「我很忙 !」這句話讓別人很尷尬,很罪惡,似乎是打擾了對方;因此,只能抱歉的收回個人興致,打退堂鼓。不論對方是不是很忙,當他這樣說了,或許是藉口,不耐煩,總之就是推辭。你若追問: 「忙些什麼 !」就可能
看破、放下、自在(象山慶/原創’22.12.1) 當我們為了某種「違逆、變故、挫折、失敗」而悲傷、沮喪之際,最常聽到的慰勉之語,或許是:看破、放下、自在!因為,「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1];人生八苦,不就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所謂「有求皆苦,無求乃樂」[2]?或「富貴欲求求不德,縱然求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如何慶讚彌陀誕?我們能如實瞭解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才是真正的修持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是救度的
1.彌陀誕辰(陰曆11月17日)之由來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印度示現為悉達多王子,其誕生日是可考的;而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成佛,已經十劫了,為何以人間的農曆11月17日為其誕辰?」代答:憨山大師《夢遊集》: 乾佑三年,吳越忠懿王誕日,飯僧
淨土主流與少康中興 (象山慶/原創22.12.25) 唐宋以來,淨土思想與信仰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佛教主流宗派,對中國文化及民眾心理有深廣的影響,例如:人與佛的關係、眾生皆有佛性故可往生、末法唯依念佛得解脫…….;或云其「特色」有四:向死而生、捨自歸他、指方立相、果覺因心[1]。有云:淨土信仰
佛之明法,與俗相背(象山慶/原創2022.12.4) 現代社會,人與人相聯絡,最常聽到的答覆是 :「我很忙 !」這句話讓別人很尷尬,很罪惡,似乎是打擾了對方;因此,只能抱歉的收回個人興致,打退堂鼓。不論對方是不是很忙,當他這樣說了,或許是藉口,不耐煩,總之就是推辭。你若追問: 「忙些什麼 !」就可能
看破、放下、自在(象山慶/原創’22.12.1) 當我們為了某種「違逆、變故、挫折、失敗」而悲傷、沮喪之際,最常聽到的慰勉之語,或許是:看破、放下、自在!因為,「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1];人生八苦,不就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所謂「有求皆苦,無求乃樂」[2]?或「富貴欲求求不德,縱然求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如何慶讚彌陀誕?我們能如實瞭解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才是真正的修持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是救度的
1.彌陀誕辰(陰曆11月17日)之由來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印度示現為悉達多王子,其誕生日是可考的;而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成佛,已經十劫了,為何以人間的農曆11月17日為其誕辰?」代答:憨山大師《夢遊集》: 乾佑三年,吳越忠懿王誕日,飯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年以來,我們見證世界佛教教皇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這個世界行化渡生之中,傳授了許多佛門勝義大法,在南無羌佛座下得法修持成就解脫的弟子人數,是近代佛門的渡生之冠。因此能學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傳的正宗彌陀大法,結合聽聞南無羌佛的法音,知見、行持與修法相結合,嚴守戒律,淨業修善,這樣求升極樂世界才有保障
Thumbnail
年度佛誕日,正是效法偉大佛陀「聖凡普利,德邁蒼穹」宏偉模範的最佳時機。敬邀大眾護持真實利眾的佛行事業,施一得萬福,成就深廣的功德法海! 成為觀音山 2024佛誕浴佛祈福盛典之功德主,締結殊勝佛緣,輾轉增勝!
Thumbnail
應該藉由(佛陀聖誕)這樣殊勝的日子好好地感念佛陀,賜予我們這麼多的身教、言教,特別是(佛陀)留下來的經典,八萬四千法門可以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煩惱。我們能夠在佛陀聖誕日好好地去省思自己的修行,好好地發善願,讓自己的修行更上一層樓,相信對道業增長有立竿見影的幫助。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清明節、除夕、中元節與重陽節並稱為四大祭祖節日,家家戶戶在這天會準備豐盛的供品「祭祖」。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Thumbnail
觀世音菩薩過去佛號為「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相,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觀世音菩薩的悲心深切,「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觀人世間的生別離、病死苦,只要眾生祈求,無不慈悲予以滿願。在吉祥的 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佛弟子當盡心追隨聖者的行誼,以利眾為己任,救護眾生性命,實踐護生慈善,讓自己
Thumbnail
每年農曆新年正月初九,正是民間習俗「拜天公」的吉祥節日,而佛教徒雖非皈依天神,但禮敬諸天,諸天神聖因善業福德而生天上,雖不一定學佛修行,但經常擁護佛法、獎善罰惡,成就有德之人,為佛門的護法善神。敬邀全球善信法友護持「供佛齋天法會供品」,上供諸佛與諸天聖眾,廣修供養,積聚無上資糧。
Thumbnail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為 帝釋天王的聖誕,寺廟會備辦豐盛廣大的供品舉行齋天儀式,禮請諸天聖眾蒞壇受供,特以此迴向感恩一年來諸天聖眾對於正教的護持。觀音山 正月初九的子時,舉辦「觀音山 2024供佛齋天法會」,敬邀全球善信法友護持「供佛齋天法會供品」,上供諸佛與諸天聖眾,廣積福慧!
Thumbnail
為感念佛陀成道之日,遂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各佛寺都會熬煮臘八粥,施贈民眾,共同慶讚大覺世尊偉大 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普天同慶佛教的誕生。更加不可思議,當年佛陀靜坐禪修的菩提樹,兩千多年來,仍屹立在印度菩提迦耶城郊,成為人們心目中覺悟的象徵,也代表佛陀證悟的真理,永生不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年以來,我們見證世界佛教教皇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這個世界行化渡生之中,傳授了許多佛門勝義大法,在南無羌佛座下得法修持成就解脫的弟子人數,是近代佛門的渡生之冠。因此能學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傳的正宗彌陀大法,結合聽聞南無羌佛的法音,知見、行持與修法相結合,嚴守戒律,淨業修善,這樣求升極樂世界才有保障
Thumbnail
年度佛誕日,正是效法偉大佛陀「聖凡普利,德邁蒼穹」宏偉模範的最佳時機。敬邀大眾護持真實利眾的佛行事業,施一得萬福,成就深廣的功德法海! 成為觀音山 2024佛誕浴佛祈福盛典之功德主,締結殊勝佛緣,輾轉增勝!
Thumbnail
應該藉由(佛陀聖誕)這樣殊勝的日子好好地感念佛陀,賜予我們這麼多的身教、言教,特別是(佛陀)留下來的經典,八萬四千法門可以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煩惱。我們能夠在佛陀聖誕日好好地去省思自己的修行,好好地發善願,讓自己的修行更上一層樓,相信對道業增長有立竿見影的幫助。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清明節、除夕、中元節與重陽節並稱為四大祭祖節日,家家戶戶在這天會準備豐盛的供品「祭祖」。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Thumbnail
觀世音菩薩過去佛號為「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相,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觀世音菩薩的悲心深切,「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觀人世間的生別離、病死苦,只要眾生祈求,無不慈悲予以滿願。在吉祥的 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佛弟子當盡心追隨聖者的行誼,以利眾為己任,救護眾生性命,實踐護生慈善,讓自己
Thumbnail
每年農曆新年正月初九,正是民間習俗「拜天公」的吉祥節日,而佛教徒雖非皈依天神,但禮敬諸天,諸天神聖因善業福德而生天上,雖不一定學佛修行,但經常擁護佛法、獎善罰惡,成就有德之人,為佛門的護法善神。敬邀全球善信法友護持「供佛齋天法會供品」,上供諸佛與諸天聖眾,廣修供養,積聚無上資糧。
Thumbnail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為 帝釋天王的聖誕,寺廟會備辦豐盛廣大的供品舉行齋天儀式,禮請諸天聖眾蒞壇受供,特以此迴向感恩一年來諸天聖眾對於正教的護持。觀音山 正月初九的子時,舉辦「觀音山 2024供佛齋天法會」,敬邀全球善信法友護持「供佛齋天法會供品」,上供諸佛與諸天聖眾,廣積福慧!
Thumbnail
為感念佛陀成道之日,遂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各佛寺都會熬煮臘八粥,施贈民眾,共同慶讚大覺世尊偉大 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普天同慶佛教的誕生。更加不可思議,當年佛陀靜坐禪修的菩提樹,兩千多年來,仍屹立在印度菩提迦耶城郊,成為人們心目中覺悟的象徵,也代表佛陀證悟的真理,永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