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首頁
淨土專論
文.史.哲
蓮想藕思
閒話家常
佛法知見
經論注疏
簡明易讀版
關於
淨土專論
108
公開內容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5/02/20
發佈於
淨土專論
一代時教與釋尊本懷
一代時教與釋尊本懷(象山慶25.2.13) 1.一代化前 一代時教,「化前」之教:聖道門(難行)-隨他 釋尊本懷,「普化」之教:淨土門(易行)-隨自 淨土門的觀點:釋尊於娑婆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的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1],乃為了最終導向「念佛往生彌
#
釋迦
#
阿彌陀佛
#
大師
喜歡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5/02/19
發佈於
淨土專論
淨土門之「深」心
淨土門之「深」心 (象山慶’25.1.25) 深心乃佛法中常見之詞,卻有各種不同的詮釋及於其他品項之搭配,在淨土門,《觀經》如是宣說了三心: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而善導師《觀經四帖疏》對此三心(尤其
#
阿彌陀佛
#
佛法
#
功德
喜歡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5/01/05
發佈於
淨土專論
釋尊成道,臘八喝粥
釋尊成道,臘八喝粥(象山慶25.1.4) 「彌陀誕(11/17)」之後20天,是「釋尊成道」日(12/8),對念佛人的意義是「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阿彌陀佛於十劫之前修行成佛並建立淨土,這是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之「誕生」的本義。然而,長劫輪轉於六道的眾生,如何得聞、信受這不可思議的法事,從而奉
#
阿彌陀佛
#
釋迦
#
臘八粥
1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11/24
發佈於
淨土專論
佛「不棄」惡人
阿彌陀佛「不棄」惡人(慶’23.6.23) 娑婆眾生或皆是不同形式之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的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雖犯而未被發現提告。然而,我輩對自己的作惡成習,似乎無所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是,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
#
阿彌陀佛
喜歡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11/19
發佈於
淨土專論
念佛人與數字
念佛人與數字(象山慶24.11.17) 念佛人不要在[數字]上自我計較,甚至與人競較,每天念佛幾千(萬)聲,這輩子勸信了幾個人……,數字是虛妄的,計數也是方便,若(錯)用心在算術上,引生不必要的煩惱,就本末顛倒了。上盡一形,重在持之以恆的相續心,下至十念,則是全力以赴的迫切心,
#
數字
喜歡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11/07
發佈於
淨土專論
慶.讚.彌陀誕
慶.讚.彌陀誕~飲水思源(象山慶24.11.6) 21世紀淨土門:二尊—二祖—二師 1.彌陀誕辰(陰曆11月17日)之由來 2.「慶讚彌陀誕」之意義 3.三位化身:約時被機的不同示現 (純正→圓融) 4.彌陀誕與(淨嵩法師)追思佛三 5.淨土獨立成宗
2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09/28
發佈於
淨土專論
念佛無魔事
異物憑附之事--《佛教生死學》第88章-從佛法看心靈現象 異物憑附之事,在修道坐禪、練氣功者較多,佛稱「魔事」,道謂「入魔」。坐禪練功之易被異物憑附,與巫師及病弱者被憑附差不多:放鬆入靜之後,自我意識轉薄,心空虛,各種信息易打入,被憑附或感應。入欲界定與初禪未到地定,其心態與鬼神及欲界諸天同層,或
3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05/13
發佈於
淨土專論
念佛人的浴佛節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4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03/24
發佈於
淨土專論
念念稱名常懺悔
善導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23) 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 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
2
留言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4/03/12
發佈於
淨土專論
善導師-五部九卷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