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思考,新年個人職涯版本升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嗨,新年快樂!元旦連假即將結束,你的心情如何呢?上天對每個人很公平,我們都有24小時,每日凌晨鐘響再重新歸零計算,國人平均工作30年屆齡退休,單日工作至少8小時,佔據生活三分之一時間,你怎麼看待工作在生命的意義呢?

raw-image

我們想衡量工作權重及生命的價值,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金錢」、「表達溝通、「影響力」

  1. 金錢:你的專業付出取得報酬成果。
  2. 表達溝通:個人輸出包含說-口頭簡報、演講、教學; 寫-寫作、社群經營等。
  3. 影響力:你做的事情發揮哪些效益或擴散。

人和公司一樣,都有商業模式,一個人的商業模式就是『販售』自己的時間。你的專業技能透過交換過程,如賣給公司時間換取薪資收入,這就是第一層金錢,以此為圓心,往更深一層分析,你有一項專業技能,和別人知不知道你有這項技能,完全是兩回事最理想的狀態是:你有一項技能,同時很多人知道你有這項技能,『表達溝通』就是個人專業技能的放大器!

表達溝通,決定你獲得資源的效率

每個人生存於社會上,都必須和他人合作,連結資源,獲取資源,為己所用,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的表達溝通,一個人的表達溝通,決定他獲取資源的規模及品質,還有獲取速度。職場恰好是訓練表達溝通的最佳場域,因為這八小時是為了特定目標專注,若將專業技能轉化成輸出成工作場景,如口頭簡報、教育訓練、客戶提案、1on 1面談等,持續打磨你的表達溝通。

影響力,個人專業品牌加速器

對職場工作者而言,曝光平台最好的地方就是公司及客戶,每一次溝通表達就是你最好展現自己的舞台,有人可能會問自己是靜態性質工作,如工程師、設計師、財務等,也能展現專業產生影響力嗎?當然可以。舉例說來,你是一位工程師,以往可能單純接收指令,進行程式開發,幾次下來你發現需求變更頻率極高,導致重工現象,迫使整個團隊加班趕進度。為了讓團隊有效運作,一改過往被動接單,你採取主動溝通模式,專案啟動前先了解專案目標與背景,與專案經理過程中互動溝通討論明確需求、開發時程及範疇、維運擴充等,最終提供客戶最佳解決方案,專案經理也能更了解開發進度,即時掌握議題,同時也明白工程師可以協助團隊識別需求及可行性,讓整體專案如期如值達成客戶期望,這是一對多人的影響力。

或許你會說工作產出可能在打磨修飾後,原始樣貌或創意不見了,稱不上原創作品,某個程度上來說符合客戶期望的產物,在專案管理上作為交付物換取合約或付款條件,決策權在他人,實際上卻不全然如此,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日積月累後逐步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無形價值,墊高自己競爭優勢與擴散影響力!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說:「你無法預先串起自己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只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它們的連結。」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當你對於職涯迷惘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從金錢、表達溝通與影響力來看,目前工作有沒有學習成長的地方?還有哪些可以累積能力的機會?期待大家在新的一年遇見更好版本的自己!


  • 如果你喜歡我的創作,請幫我按愛心、追蹤+訂閱。
  •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贊助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62會員
136內容數
15年橫跨市場洞察、B2B策略與品牌行銷 aka PMP|融合顧問邏輯 × 高敏同理,擅長「職涯成長 × 對話引導 × 自我覺察」|陪伴高潛者焦慮、資深者迷航、自雇者價值困境,寫出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劇本。
2025/05/01
在組織中,資源從來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依據績效、角色與信任感進行再配置。對主管來說,「把資源給最有產出的人」是理性選擇;但對許多默默努力卻不擅長表達或缺乏曝光機會的員工來說,這樣的制度往往成為壓力來源。
Thumbnail
2025/05/01
在組織中,資源從來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依據績效、角色與信任感進行再配置。對主管來說,「把資源給最有產出的人」是理性選擇;但對許多默默努力卻不擅長表達或缺乏曝光機會的員工來說,這樣的制度往往成為壓力來源。
Thumbnail
2025/04/30
有一種溝通,叫做:「我說了,但你沒懂。」有一種誤會,是「你講得很快,我連問題是什麼都還沒想清楚。」在團隊裡,主管以為自己很清楚地表達了立場與安排,員工卻總是感到不安、不確定,甚至愈來愈沉默。問題不在「說或不說」,而是:說的方式,決定了對話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30
有一種溝通,叫做:「我說了,但你沒懂。」有一種誤會,是「你講得很快,我連問題是什麼都還沒想清楚。」在團隊裡,主管以為自己很清楚地表達了立場與安排,員工卻總是感到不安、不確定,甚至愈來愈沉默。問題不在「說或不說」,而是:說的方式,決定了對話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29
在職場中,「主動性」常被視為一種職場加分項,但主管與員工對主動的理解大不相同。對主管而言,主動是觀察績效潛力的重要指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過度主動往往代表風險與誤踩地雷的焦慮。這篇文章拆解雙方常見誤解的心理邏輯,並提出三個管理對策。
Thumbnail
2025/04/29
在職場中,「主動性」常被視為一種職場加分項,但主管與員工對主動的理解大不相同。對主管而言,主動是觀察績效潛力的重要指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過度主動往往代表風險與誤踩地雷的焦慮。這篇文章拆解雙方常見誤解的心理邏輯,並提出三個管理對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覺得自己不夠專業不敢分享?其實每個人都能從各自經驗中提取出獨特的價值。 本文提供3個思考重點,幫助你從小處開始,將個人經驗轉化為有價值的內容。
Thumbnail
覺得自己不夠專業不敢分享?其實每個人都能從各自經驗中提取出獨特的價值。 本文提供3個思考重點,幫助你從小處開始,將個人經驗轉化為有價值的內容。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