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諷刺嗎?|《鋒迴路轉:抽絲剝繭》觀後小感

2023/01/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會看《鋒迴路轉:抽絲剝繭》,純粹是因為元旦在家逛Netflix的節目介紹時,看到一張熟悉的臉,這不是007探員丹尼爾嗎,怎變那麼老,而且臉型越來越像普丁,就點了進去看。
第一次看他演的007已經是15年以前了,真是歲月不饒人,他不再是那個精壯幹練的詹姆斯龐德了,就像史恩康那來一樣,隨著年紀變大總是要轉型,不可能一直做一些驚險動作玩命的演出,所以在本片改演一個不時尚的怪咖偵探,放到一堆很時尚流行的角色中做對比。
其實我沒看過第一集,我看完後,螢幕跑出第一集的片頭等著我確認是否要繼續看,才知道原來這是第二集,查了一下,第一集有在台灣上映過,本片在國際上叫好又叫座,票房不錯,評價也很高,所以就拍了第二集。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疫情關係,還是Netflix這個富爸爸給錢給的大方,第二集參加完影展,在美國上映不到一個月後就直接在富爸爸平台上播映。

不只是偵探推理...

《鋒迴路轉:抽絲剝繭》劇情架構是一個很正統的本格推理劇,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受到科技富豪之邀到島上吃喝玩樂。除了偵探,其他受邀的人都跟富豪有各種恩怨情仇關係,以及有個適合發生命案的類孤島密室的環境—碼頭只有漲潮才能停靠船,然後與這群人不相干的偵探看似意外地也跟著大家登上了島上。接著島上發生了命案,偵探透過推理抽絲剝繭找出兇手,並揭發引發命案的動機來自於登島前的一件悲劇。
事先澄清,我不是在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固定套路,真得劇情架構就是這麼老套經典,樸實無華,第一集是不是也是這樣,我就不清楚了。
至於兇殺案細節與偵探推理過程,請自己看,有些片適合事前雷,但推理劇實在不適合爆雷,雷完後就少了大半以上的觀看樂趣。
如果本劇只是這種推理套路,實在沒啥值得一提的,本片特別之處,是企圖將本格推理與社會諷刺結合在一起,將兩種類型片的風格融為一體。這樣會不會讓人看得更爽,可能要看個人喜好。

硬要加上的諷刺元素

看本片沒幾分鐘,就可以感受其中對於當今社會流行現象或風氣的濃濃諷刺味道,本片在本格推理經典套路上增加了一些不少的社會反思元素。
但老實說這些諷刺表現方式,讓人覺得有點像在插科打諢,學生課堂上的戲鬧,並沒有增加本片的深度,還好偵探推理劇的本業拍得不錯,不著邊際的諷刺手法還能增添本片的笑果,提高觀賞時的娛樂性。
本片的諷刺一口氣開了地圖砲,打出去就射後不理了,所以沒啥穿透力與殺傷力。什麼都要嘴一下,自然就會變成只是在喃喃自語碎念。
除了科技富豪可以明顯看出祖克伯跟一龍馬斯克的身影,那些網紅,進步派政治家、(過氣)時尚天后・科學家等等,我猜應該在美國也是有所本,其實那些角色放到台灣,也可以找到各種名人的現實言行作對應。
片中很多梗看得出是在影射當今美國時尚、網路、政治、環保、建築、科技等領域裝腔作勢與虛偽的流行風潮,可惜我不熟美國社會在流行什麼,不知道這些梗原始出處。比較可以具體看出來的是片中寫著阿法理念的餐巾紙,很明顯是引用拉佛曲線的故事結合臉書創立過程的剽竊爭議。用個四、五十年前的虎爛教案來諷刺那些科技大亨提出的宏偉理念可能是出自剽竊,自我感覺良好的不切實際,而且構想出這些理念的過程可能是虎爛編造出來的。
但即使不懂這些梗的出處,但還是可以看出本片想諷刺的社會百態,如進步派素人政治人物如何嘴念經,手摸奶,腳踏查某間。或是無中生有杜撰出來的故事行銷手法,如台灣的鮮芋仙、無老鍋等,當然還有疫情下有錢人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
不過這些諷刺真的只是點到為止,在本片沒有繼續發展演繹下去,拉出讓人反思的空間。像開地圖砲的一陣掃射,結果就是塞了一堆雜多大量的表面裝飾品,看不出啥批判性。就像一堆人會穿著切·格瓦拉肖像的T恤一樣,但完全沒有格瓦拉的戰鬥力與實踐力。
或許我不是美國人,所以覺得這些硬塞的大量諷刺元素在本片只有裝飾性功能,頂多添加一些幽默感,讓人看得會心一笑,但沒啥共感。不過就推理劇本身而言,我是覺得本片算是上乘佳作,沒啥大批漏,很值得一看。如果喜歡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應該也會喜歡本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2會員
116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