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新刊【怦然心動的改編力!】⇒ 無論在文字或電影裡,我都喜歡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改編電影」距離一切 IP 和商業考量,是很遙遠的。那是跨形式的藝術還不常彼此共生,粉絲經濟也還沒變成唯一的經濟,改編看上的是故事而非品牌,改編的本身則是創作者與創作者(而非與市場、與粉絲之間)互相對話的、美好的年代。
因為看到你說出傑出的故事,用你的方式,讓我也想用我的所有,來為虎添翼。這個嘗試往往帶著惺惺相惜,以及「來看看我的版本吧!」的傲氣;這樣的嘗試也讓許多經典在新的舞台上,轉世重生。
所以,本期《釀電影》專題的核心,即是縱橫古今與東西的改編作品,尤其聚焦從紙本(文學、漫畫)躍上大銀幕的改編。更進一步,我們抓準這些故事總是讓人「怦然心動」的特質,聚焦在描寫心動時刻、心動之人,心動的姿態,與被心動驅策一生的命運。看寫下這些故事的人們,及他們作品被拍成的樣子。
【𝑳𝒐𝒗𝒆, 𝒂𝒅𝒂𝒑𝒕𝒆𝒅|怦然心動的改編力!】
  • 愛在面紗朦朧時──張愛玲與毛姆/黃文倩
  • 酷兒羅曼史與殖民性慾望──奧斯汀與勃朗特/施舜翔
  • 在大銀幕演繹色彩與時間的女子──鞏俐/張婉兒
  • 讓人一見傾心、一生難忘的達西先生──柯林佛斯/Lizzy
  • 親愛的,我知道你不是人──童話故事裡的異戀者們/黃于真
  • 心之所向,從來只有你。──線上歐美影集中的愛侶形象/Sophie Yang
  • 雖然我們終將離別:日本電影的永眠戀情 TOP3/黃曦
  • 就讓此刻成為永恆:日本電影的究極戀情 TOP3/黃曦
【𝑰𝒏𝒕𝒆𝒓𝒗𝒊𝒆𝒘|人物專訪】
  • 改編,是兩位創作者的靈魂融合──漫畫家阮光民/Mion
  • 給觀眾,也給自己的告別練習──導演曾英庭/黃于真
  • 爆炸後的新活水演員夏騰宏/黃曦
【𝑬𝒙𝒑𝒆𝒓𝒕𝒔|職人視角】
  • 陳芳明 × 胡金倫 × 許婷婷:沿著故事,尋訪原著與改編的對話軌跡/黃于真
  • 出版職人真情推薦!2O18-2O22 小說改編電影大賞
    feat. 林聖修、出版魯蛇、阿嘚、施彥如、Choo、謝至平、餵鹿吃書
  • 提案X釀電影:那些電影裡的文學感/黃于真
【𝑷𝒍𝒂𝒚𝒍𝒊𝒔𝒕|跨界片單】
  • 愛情於我而言:那些影響感情觀的詩意電影
    feat. WEI HUA DO、阿笑、阿輝、艾蜜莉、Toby、張庭榮
【𝑳𝒐𝒗𝒆, 𝒂𝒅𝒊𝒐𝒔|再看一眼愛】
  • 還好這花花世界中,仍有張愛玲的一眼蒼涼/馬欣
【𝑭𝒊𝒍𝒎𝒂𝒉𝒐𝒍𝒊𝒄’𝒔 𝑻𝒂𝒃𝒍𝒆|釀餐桌】
  • 如果有書、有電影,還有食物/蔡嘉瑋
【編輯室的話】

NT$1,550,可獲得 4 本釀電影季刊(從最新一期開始,每季各 1 本),和 12 個月線上全站閱讀權限。平均每個月只要 NT$129,就能啜一口電影釀的酒!
or
NT$460,獲得 1 本釀電影季刊,和 3 個月線上全站閱讀權限。平均每個月只要 NT$153,就能啜一口電影釀的酒!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編按:本文為《釀電影》podcast『電影釀的酒』本月節目之重點整理。當金馬影展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周年慶、電影工作者的新星寶窟,作為多年老友的資深影評人雀雀與釀主編硯拓,在金馬獎盛事前夕,一起來聊聊今年的入圍名單。
如果你是正在痛心疾首沒有趕上車的影迷,不要灰心氣餒!集資結束也就意味著:通路預購開賣了!沒跟上的各位仍然有機會在 2023 到來之前,入手《日日有影》哦!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送給自己(或心愛的人)一份精美的新年禮,或放在辦公桌上陪伴 365 天,或已經訂了想再多一份珍藏的,趁現在趕快入手。
比起初衷,我覺得更值得寫的是執行過程。從今年春天起,《釀電影》團隊燃燒在這個企劃上的時間、心思,大約是我們預期中的三倍。我想重點整理這半年經歷,給也許未來想要做電影日曆的朋友參考,或其實任何主題的日曆製作,都能得到一點幫助吧。
青春時期最大的焦慮,大概是「我想和他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吧。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當初以為是問題根源的「他人」,事後才明白是重點的「我」。青春的摸索看似對外,實則是對自己,我們被世界迷惘,其實是對自己困惑。這樣尋尋覓覓,根本無神感受那股自由,更遑論是可能性了。
《日日有影 2023》電影日曆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將大銀幕搬出影院,陪伴你我的日常。這是一本只要喜愛電影的人都會想擁有的日曆,透過每天一部電影的形式,一年 12 個月,與 12 位插畫家聯手合作,365 天邀請了 105 位電影人、影評人、作家,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也用插畫繪製對電的愛。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編按:本文為《釀電影》podcast『電影釀的酒』本月節目之重點整理。當金馬影展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周年慶、電影工作者的新星寶窟,作為多年老友的資深影評人雀雀與釀主編硯拓,在金馬獎盛事前夕,一起來聊聊今年的入圍名單。
如果你是正在痛心疾首沒有趕上車的影迷,不要灰心氣餒!集資結束也就意味著:通路預購開賣了!沒跟上的各位仍然有機會在 2023 到來之前,入手《日日有影》哦!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送給自己(或心愛的人)一份精美的新年禮,或放在辦公桌上陪伴 365 天,或已經訂了想再多一份珍藏的,趁現在趕快入手。
比起初衷,我覺得更值得寫的是執行過程。從今年春天起,《釀電影》團隊燃燒在這個企劃上的時間、心思,大約是我們預期中的三倍。我想重點整理這半年經歷,給也許未來想要做電影日曆的朋友參考,或其實任何主題的日曆製作,都能得到一點幫助吧。
青春時期最大的焦慮,大概是「我想和他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吧。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當初以為是問題根源的「他人」,事後才明白是重點的「我」。青春的摸索看似對外,實則是對自己,我們被世界迷惘,其實是對自己困惑。這樣尋尋覓覓,根本無神感受那股自由,更遑論是可能性了。
《日日有影 2023》電影日曆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將大銀幕搬出影院,陪伴你我的日常。這是一本只要喜愛電影的人都會想擁有的日曆,透過每天一部電影的形式,一年 12 個月,與 12 位插畫家聯手合作,365 天邀請了 105 位電影人、影評人、作家,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也用插畫繪製對電的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Thumbnail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你會一遍遍重新愛上的? 就算都已知道劇情,但還是會重複深陷於劇中的感情、氛圍。 對我來說,樂來樂愛你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位置,沉浸在電影裡的我,彷彿也能感受到男女主角在追求夢想中的
Thumbnail
當《那些年》裡的一切都變得可以拆解、琢磨、理解以後,純粹的喜歡不復存在,過往的感受與記憶不斷地更新並疊加在原本的喜歡之上,融進我的記憶裡,而最終,對於《那些年》的喜歡也隨著時間逐漸變了形。
Thumbnail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最起初,第一次讀原著小說的時候,我對《戲點鴛鴦》的喜愛就多於《交錯時光的愛戀》,也對無痕和玉石的這一段感情更有感覺。當故事改編成電視劇之後,那種有點一樣又不太一樣的感覺,對於觀眾來說,會是一道很明確的門檻:可以接受這樣的改編和不能接受。
Thumbnail
隔日清晨醒來,想起了電影中的情節,突然有種莫名的心痛,這就是我被電影感動時的感覺了。難道我已對《心動》動了心而不自知?
Thumbnail
在看本片前對本片的期待值一般,一來它是翻拍片,二來單就處女作《你好,李煥英》本身,對賈玲在導演這個身份上尚未有能讓我認可的理由,殊不知看完遠超預期,看之前還特別先補過原版《百元之戀》,為了就是能放大檢視改編上的優與劣,結果啪啪打臉我想要從中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
Thumbnail
離開之後,回想這半年多來在釀電影的日子,記錄下在這裡的一切,感謝這些經歷成為自己繼續前進的養分。當初想加入的原因是因為喜歡電影、喜歡文字,如同面試完的心態,離開釀電影之後,緣分不會就此結束,因為愛電影,未來還是會在不同地方再遇見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Thumbnail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你會一遍遍重新愛上的? 就算都已知道劇情,但還是會重複深陷於劇中的感情、氛圍。 對我來說,樂來樂愛你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位置,沉浸在電影裡的我,彷彿也能感受到男女主角在追求夢想中的
Thumbnail
當《那些年》裡的一切都變得可以拆解、琢磨、理解以後,純粹的喜歡不復存在,過往的感受與記憶不斷地更新並疊加在原本的喜歡之上,融進我的記憶裡,而最終,對於《那些年》的喜歡也隨著時間逐漸變了形。
Thumbnail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最起初,第一次讀原著小說的時候,我對《戲點鴛鴦》的喜愛就多於《交錯時光的愛戀》,也對無痕和玉石的這一段感情更有感覺。當故事改編成電視劇之後,那種有點一樣又不太一樣的感覺,對於觀眾來說,會是一道很明確的門檻:可以接受這樣的改編和不能接受。
Thumbnail
隔日清晨醒來,想起了電影中的情節,突然有種莫名的心痛,這就是我被電影感動時的感覺了。難道我已對《心動》動了心而不自知?
Thumbnail
在看本片前對本片的期待值一般,一來它是翻拍片,二來單就處女作《你好,李煥英》本身,對賈玲在導演這個身份上尚未有能讓我認可的理由,殊不知看完遠超預期,看之前還特別先補過原版《百元之戀》,為了就是能放大檢視改編上的優與劣,結果啪啪打臉我想要從中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
Thumbnail
離開之後,回想這半年多來在釀電影的日子,記錄下在這裡的一切,感謝這些經歷成為自己繼續前進的養分。當初想加入的原因是因為喜歡電影、喜歡文字,如同面試完的心態,離開釀電影之後,緣分不會就此結束,因為愛電影,未來還是會在不同地方再遇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