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書摘|《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猴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出版社/皇冠文化

當哈爾・薛朋看到「它」,當他兒子丹尼將「它」從閣樓最後面一口發霉的木箱裡拉出來時,一股恐懼和慌亂的感覺襲向他,以致有一剎那,他以為自己要尖叫出聲了。

他伸手壓住嘴巴,彷彿硬把那叫聲堵了回去⋯⋯然後他只是咳了幾聲。泰莉和丹尼都沒注意,只有彼特有點好奇地回頭看了看。

「嘿,很正。」丹尼虔敬地說。這虔敬的口吻是連當他老爸的哈爾都很少得到的。丹尼今年十二歲。

「這是什麼呀?」彼特說著,又回頭看父親一眼,但他的目光立刻又被他哥哥找到的那東西吸引住。「這是什麼呀,爸爸?」

「是隻猴子,笨蛋。」丹尼說:「難道你從來沒看過猴子?」

「別叫你弟弟笨蛋。」泰莉機械式地說著,開始檢視一箱窗簾,那堆窗簾都發霉了,因此她立刻又丟下。「噁!」

「可以給我嗎,爸爸?」彼特問。他今年九歲。

「你說什麼?」丹尼叫道:「是我找到的!」

「孩子們,拜託。」泰莉說:「我頭快痛起來了。」

哈爾聽而不聞。那隻猴子在他大兒子手中向他凝望,嘴角仍掛著那抹熟悉的獰笑。他小時候不斷出現在惡夢中的那抹獰笑,糾纏著他,直到他──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室外起了一陣冷風,發出嗚嗚低鳴。彼特朝父親走近一步,兩眼不安地移向破舊的閣樓屋頂。

「那是什麼呀,爸爸?」當嗚嗚的鳴聲退為低沉的呼嚕聲時,他問道。

「只是風。」哈爾回答,目光仍落在那隻猴子身上。猴子手中相隔約一呎的半月形銅鈸在一只赤裸燈泡的照射下,不動聲色地閃爍了一下。他又木然地說:「風可以製造口哨般的呼嘯聲,但吹不出曲調。」他立刻意識到這句是威利叔叔常說的話,全身不覺打了一陣寒顫。

嗚嗚的鳴聲再次響起,吹過水晶湖的風長嘯了一聲,然後又轉弱了。

十月的冷空氣隨著風鑽進閣樓,吹到哈爾臉上──天啊,這地方真像哈特福那棟老屋的後衣櫥,簡直就像他們一下子被轉送到三十年前了。

我不要想。

可是他卻不由自主地想著。

在後衣櫥裡,我就在同一口木箱裡找到那隻該死的猴子。

泰莉已經移到另一邊,檢視一只裝滿小飾品和小玩具的木箱。

「我不喜歡。」彼特摸摸哈爾的手說:「丹尼想要就給他好了。我們可以走了嗎,爸爸?」

「膽小鬼,你怕鬼是不是?」丹尼問道。

「丹尼,你別亂說。」泰莉心不在焉地說,拿起一只有中國式圖案的茶杯。「這杯子不錯。這個──」

哈爾看見丹尼已經找到猴子背上的發條,立刻一陣恐慌。

「不要轉!」

他的聲音比他預想的要急切,同時不由自主伸手奪過丹尼手中的猴子。丹尼驚愕地轉頭看他。泰莉也回頭看,彼特則抬起頭。有好半晌,他們全都默然無語。風又嗚嗚吹起,這回聲音極低,宛如一個不愉快的邀約。

「我是說,這可能已經壞了。」哈爾說。

它本來是已經壞了⋯⋯除非它自己不想故障的時候。

丹尼說:「呃,你用不著搶呀。」

「丹尼,住口!」

丹尼眨眨眼,有一會兒似乎有點不安。自從兩年前他失去在加州那份國家重航空器協會的工作,舉家遷到德州來後,哈爾已經很久不曾這麼嚴厲地對他說話。丹尼決定暫時忍一忍。他轉回那口木箱又開始翻找,但其他物品都是些沒用的廢物。破玩具之類的。

風吹得更大了,由嗚嗚的口哨聲轉為呼嘯。閣樓開始吱嘎輕響,發出有如腳步般的嘈雜聲。

「拜託,爸爸?」彼特提高聲音好讓爸爸聽到。

「好。」哈爾說:「我們走吧,泰莉。」

「我還沒看完這箱──」

「我說我們走吧。」

這回輪到泰莉面露驚愕了。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他們在一家旅館租下兩間相連的套房。當晚十點時,兩個男孩已經在他們的房間裡睡了,泰莉也在另一間套房裡就寢。在開車離開蓋斯克鎮的老家後,她就服了兩顆鎮靜劑,以免神經緊張引起的偏頭痛。

最近她常吃鎮靜劑。她開始服藥,大約就從國家重航空器協會將哈爾遣散的那段期間。過去兩年,他在德州儀器公司工作──每年年薪少了四千元,但畢竟是份工作。

他告訴泰莉,說他們很幸運。她也同意。他說:有很多程式設計師找不到工作,她也同意;他說:在阿奈特的公司宿舍,一點也不輸在弗諾的房子,她也同意。但他覺得她的同意實在是違心之論。

而且他快失去丹尼了。他能感覺到那孩子正在遠離他,發展出一種過度早熟的逃脫速度。再見,丹尼,陌生人,有機會和你共乘一列火車實在不錯。泰莉說她覺得那孩子在抽大麻。有時候她聞得出來。你得和他談談,哈爾。他同意了,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和丹尼談。

兩個男孩睡了,泰莉也睡了。哈爾走進浴室,鎖上門後在馬桶蓋上坐下來,注視那隻猴子。

他恨摸它的感覺,那棕色軟毛,好幾處毛已脫光了。他恨它的笑──那猴子笑得跟黑鬼一樣,威利叔叔曾經這麼說過。可是它的笑並不像黑人或任何人類所能有的笑。它笑得露出整整兩排牙齒,如果你上了發條,它的唇還會動,牙齒就顯得更大了,變得像吸血鬼的牙齒。嘴唇會後翻、鐃鈸會敲撞。笨猴子、笨發條猴子、笨、笨──

猴子掉了,他的手抖得厲害,把猴子弄掉了。

發條敲到浴室的瓷磚,發出「卡」的一響。在寂靜中,這聲音聽起來很響。猴子睜著綠色假眼對他咧嘴而笑,充滿白癡式的喜悅,手裡高舉鐃鈸,彷彿準備敲響,和來自地獄的樂隊一起遊行。在它的底部印有「香港製」這幾個字。

「你不能在這裡。」他低聲說:「我九歲時就把你丟到井裡了。」

猴子對他咧嘴而笑。

室外,一陣陣強風搖撼著旅館。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提供

文章提供/皇冠文化
電影劇照/采昌娛樂
責任編輯/黃曦

《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書籍封面/皇冠文化 提供

《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書籍封面/皇冠文化 提供

遇見史蒂芬.金,開始在最日常的世界裡窺見無限驚險!

小哈爾在衣櫥裡找到了一隻會敲鈸的玩具猴子,如果幫它上了發條,它還會露齒微笑。可是哈爾卻發現,只要它的鈸一響,恐怖的事情就會跟著出現……
每年夏天陶德太太都會來城堡岩避暑,但是某一天,喜歡開快車抄捷徑的她卻離奇失蹤了。陶德太太的園丁荷馬只能猜測,她可能找到了一條「短於直線距離」的捷徑……

本書共收錄故事大師史蒂芬.金二十二則短篇小說代表作,從他十八歲發表的〈收割者的影像〉,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的〈變形子彈之歌〉,還有由《刺激 1995》名導演法蘭克.戴瑞邦改編拍成電影的〈迷霧驚魂〉,不論是奇幻、驚悚,或推理、恐怖,史蒂芬.金將日常生活經驗化成豐沛的創作靈感,巧妙地呈現了一針見血的人性鋪陳和出人意表的情節轉折,完全顛覆了讀者的閱讀想像!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們相信,《釀電影》的讀者一定有許多是追劇專家,但大家一定也知道:像 Netflix 這樣的串流平台因為區域授權協定的限制,各國可觀看的影集與電影種類差異很大。這意味著不同地區的觀眾只能連上有限的內容庫。 然而,透過使用合適的工具與技術,你可以輕鬆擴展 Netflix 觀賞清單,譬如使用 VPN
從誠品的一本雜誌,到實習的起點 去年升上大三,開始思考是否該找一份實習。某天在中山誠品翻閱《釀電影》 vol.14──「時間會告訴你」,隨即追蹤了釀的社群帳號。過沒多久,剛好滑到釀正在徵實習生的貼文,從看到公告到截止日,只有短短一週。
一個專欄、兩篇雜誌文章、四部片單、六篇短評,以及數不清的的廣告素材、線上共編文件⋯⋯幾乎就能總結我在釀的九個月。但事實上,這趟在電影之夢中飛行的旅途,在我個人身上的影響,絕對更廣闊深遠。
本期《釀電影》推出「坂本龍一紀念特輯」,在他七十三歲冥誕、逝世將滿兩年之際,我們放入至心與至意,完成這本創刊以來第三個人物大專題。 一本電影雜誌要做一位音樂家的特刊⎯⎯即使這位音樂家同時是國際級的電影配樂大師⎯⎯是什麼邏輯?這是編輯團隊從提案過程就一直思考的。然而,坂本龍一的身分不只是音樂家或配樂
池水如鏡,在幽黑裡,漣漪著細碎的粼光。微細的風穿過笙的管壁,成為綿長恆定的嗡鳴,間雜著金屬清脆似鈴的敲擊,紙頁纖維的摩擦;持笙的吹奏女子束起長髮、身覆著黑色長袍像一道翳影,她步伐極緩、極緩地,足尖涉水而行。
坂本龍一是在九一一事件之後,空音央是在三一一大地震之後,我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後,開始思考國家、土地是什麼?文明與系統是如何被建構,平等與壓迫又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台灣叫做台灣?又為什麼這一代的我們是天然獨?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脈絡、教育思想,才打造了現在的我們的思想?
我們相信,《釀電影》的讀者一定有許多是追劇專家,但大家一定也知道:像 Netflix 這樣的串流平台因為區域授權協定的限制,各國可觀看的影集與電影種類差異很大。這意味著不同地區的觀眾只能連上有限的內容庫。 然而,透過使用合適的工具與技術,你可以輕鬆擴展 Netflix 觀賞清單,譬如使用 VPN
從誠品的一本雜誌,到實習的起點 去年升上大三,開始思考是否該找一份實習。某天在中山誠品翻閱《釀電影》 vol.14──「時間會告訴你」,隨即追蹤了釀的社群帳號。過沒多久,剛好滑到釀正在徵實習生的貼文,從看到公告到截止日,只有短短一週。
一個專欄、兩篇雜誌文章、四部片單、六篇短評,以及數不清的的廣告素材、線上共編文件⋯⋯幾乎就能總結我在釀的九個月。但事實上,這趟在電影之夢中飛行的旅途,在我個人身上的影響,絕對更廣闊深遠。
本期《釀電影》推出「坂本龍一紀念特輯」,在他七十三歲冥誕、逝世將滿兩年之際,我們放入至心與至意,完成這本創刊以來第三個人物大專題。 一本電影雜誌要做一位音樂家的特刊⎯⎯即使這位音樂家同時是國際級的電影配樂大師⎯⎯是什麼邏輯?這是編輯團隊從提案過程就一直思考的。然而,坂本龍一的身分不只是音樂家或配樂
池水如鏡,在幽黑裡,漣漪著細碎的粼光。微細的風穿過笙的管壁,成為綿長恆定的嗡鳴,間雜著金屬清脆似鈴的敲擊,紙頁纖維的摩擦;持笙的吹奏女子束起長髮、身覆著黑色長袍像一道翳影,她步伐極緩、極緩地,足尖涉水而行。
坂本龍一是在九一一事件之後,空音央是在三一一大地震之後,我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後,開始思考國家、土地是什麼?文明與系統是如何被建構,平等與壓迫又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台灣叫做台灣?又為什麼這一代的我們是天然獨?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脈絡、教育思想,才打造了現在的我們的思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17、2011年\《烈酒一滴》\A Drop of the Hard Stuff 本書回到史卡徳對抗心魔的年代。那時他被迫離開紐約市警察局,也放棄了喝酒,身心面臨巨大衝擊,與女友珍的關係也岌岌可危。這時他碰上了傑克.艾勒里,他們是一起長大的兒時玩伴,人生際遇卻像是硬幣的兩面……
Thumbnail
《站在我這邊》於1986年上映,由史蒂芬金小說《四季奇譚》中的〈屍體〉改編。故事敘述作家戈帝回憶12歲時與朋友第一次看見屍體的事件。12歲那年夏天,四個小男孩——戈帝、克里斯、泰迪以及范恩某日聽聞鎮上男孩布勞爾死亡卻找不到屍體,為了成為英雄,他們啟程踏上旅程。
Thumbnail
透過四個氛圍迥異的故事,深刻描繪出存在於我們日常中的各種「恐懼」:未知、記憶、慾望、邪惡。不論誘惑或腐敗,絕美或醜惡,在史蒂芬金筆下,就好像鮮血般流淌而出的故事,都是永存不變的「人性」。
Thumbnail
關於希望,關於沉淪,關於純真,關於重生, 關於那些猶如四季冷暖般,變幻莫測的人性。 關於史蒂芬‧金的,«四季»。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17、2011年\《烈酒一滴》\A Drop of the Hard Stuff 本書回到史卡徳對抗心魔的年代。那時他被迫離開紐約市警察局,也放棄了喝酒,身心面臨巨大衝擊,與女友珍的關係也岌岌可危。這時他碰上了傑克.艾勒里,他們是一起長大的兒時玩伴,人生際遇卻像是硬幣的兩面……
Thumbnail
《站在我這邊》於1986年上映,由史蒂芬金小說《四季奇譚》中的〈屍體〉改編。故事敘述作家戈帝回憶12歲時與朋友第一次看見屍體的事件。12歲那年夏天,四個小男孩——戈帝、克里斯、泰迪以及范恩某日聽聞鎮上男孩布勞爾死亡卻找不到屍體,為了成為英雄,他們啟程踏上旅程。
Thumbnail
透過四個氛圍迥異的故事,深刻描繪出存在於我們日常中的各種「恐懼」:未知、記憶、慾望、邪惡。不論誘惑或腐敗,絕美或醜惡,在史蒂芬金筆下,就好像鮮血般流淌而出的故事,都是永存不變的「人性」。
Thumbnail
關於希望,關於沉淪,關於純真,關於重生, 關於那些猶如四季冷暖般,變幻莫測的人性。 關於史蒂芬‧金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