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師駕鶴西遊與香港流行文化的沒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顧嘉煇走了,大家都戲稱他是到天上與老拍擋霑叔重聚,再開「煇黃」演唱會,更有網民笑言可邀請梅艷芳、羅文、張國榮、陳百強等擔任表演嘉賓。的確,那個年代確實輝煌,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流行文化首屈一指。時至今日,當往昔的文化符號一個接一個消失,輝煌年代不再,香港人又該如何自處?
煇哥的音樂造詣無容置疑,但他能接觸音樂,與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夜總會文化分不開。戰後顧家移居香港,住在九龍的木屋區,生活貧困,全靠顧媚在夜總會唱歌,才能維持基本生活。煇哥在夜總會聽姊姊唱歌久了,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繼而學琴,成為琴師。若放在今日,夜總會式微,一代樂壇巨匠、流行曲貝多芬又從何處成就?
夜總會是一個契機,邵氏電影及無線開台是另一個契機。煇哥的處女作《夢》,正是參加邵氏電影《不了情》作曲比賽的創作。為邵氏電影配樂,因而獲邵逸夫及方逸華賞識,到美國留學。無綫電視啟播,他獲蔡和平邀請,任歌唱選秀節目《聲寶之夜》評判,以及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的音樂總監。可以說,電影電視的蓬勃,方能成就一代傳奇。
細閱煇哥創作巔峰期的作品,清一色是電視劇主題曲,如《啼笑因緣》、《狂潮》、《家變》、《親情》、《上海灘》、《獅子山下》、《輪流轉》、《網中人》、《京華春夢》、《忘盡心中情》等,當然少不了金庸、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如《楚留香》、《倚天屠龍記》、《鐵血丹心》、《世間始終你好》、《倆忘煙水裡》、《萬水千山縱橫》等。
七十年代是「電視撈飯」的年代,無線肯投資製作長篇大型電視劇,連帶對主題曲需要殷切,煇哥的作品於是隨劇集陪伴著香港人成長。霑叔回顧老友音樂生涯,借用南宋葉夢得對北宋詞人柳永的評價「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略作修改,謂「有水喉水的地方,就有人唱這位顧大師的歌。」絕非過譽!
煇哥的音樂如何不落俗套,且看黃偉文的話「民初劇『萬水千山總是情』嘅主題曲居然係 Country Music,又居然全無違和感,你話勁唔勁」。至於《上海灘》的前奏,連外國人聽到都喜歡。《啼笑因緣》一出則一改仙度拉唱歐西流行曲的套版印象,並開啟了粵語流行曲的時代。
九十年代煇哥淡出,幾場與霑叔的「煇黃」音樂會,可一不可再。2004 年霑叔過世,合作多年的友好,從此永遠再不能為自己填詞,其內心難受可知。陶傑說:「填詞人的李杜逝去,江南的李龜年也更深隱了」,可謂說到深處。他的死,據其姊顧媚說,可能跟染上新冠肺炎有關。而他的兒子顧致和表示,父親近年關注時事,對香港的變化感到傷心,希望隨著時間,香港會愈來愈好。大師雖遠在加國,卻始終心繫香港。
顧嘉煇的離開,並非獨立事件,而應該與去年一系列文化人的離世合起來看,方見其悲涼處。
已故作家李怡先生曾撰<香港文化界的墓碑新誌>,提到「倪匡 7 月 3 日離世。前一天是導演及編劇羅啟銳逝世。一週前的 6 月 23 日,是舞台劇演員和編導古天農猝逝。兩人終年都是 69 歲。再早幾天的 6 月 20 日,是曾任《信報》總編輯的邱翔鐘在倫敦病逝,終年 84 歲。較早的 3 月 6 日,是前助理廣播處長、《頭條新聞》始創人之一施永遠離世,終年 66 歲。連續的不幸消息,雖說生死有命,卻像是意味著文化界不同領域的花果飄零。」他寫文時,還未計上自己,還有西西。
即使昔日受顧嘉煇提攜的歌手,李龍基、鄭少秋、葉振棠、汪明荃、陳潔靈……差不多都年逾六旬,上了年紀。
年輕一代如姜濤,在叱吒頒獎禮叫「Everybody Jump!」成了咆哮,令樂迷不知所云,「嗌幾隻字就係唱歌呀?」、「一路睇一路唔知唱乜」。如果這是香港樂壇的未來,你教我們經歷過「煇黃」的情何以堪!
還有出色的科幻小說、武俠小說好像買少見少,青黃不接下,電視劇都再無相關題材。連民初劇都不多了。政論雜誌亦後繼無人……
想到這裡,再看顧嘉煇的殞落,就不得不感慨。魯迅有一句話:「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們正親眼目睹香港有價值的東西的逐個破滅,觀看著香港流行文化的大悲劇,試問怎能不悲從中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前校友 今晚酒吧碰到了 班中最漂亮那人 今天霎眼
李怡先生病逝,享年八十六歲。坊間不乏悼念文字,一如既往,筆者只談自己所理解的,至於其他,則有賴他人補充。 講李怡,可從四個身份切入:政論家、雜誌 / 報章總編輯、文人、思想家。 政論家 毫無疑問,李怡先生確為香江一大論宗,從事政論寫作逾六十年,見證四人幫倒台、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台灣民主化乃至近年香港
電影《熱唱吧》是澳門本土製作,負責攝製的「飛夢映畫工作室」,近年憑惹笑網片引人注目,但電影畢竟不是網片,有趣的是,看畢整齣戲,不但是水準之作,而且有些地方特別值得細味,足證「飛夢映畫」仝人之專業。 電影圍繞劉玉芬 (陳慧敏飾演)、張智仁 (周國賢飾演) 而展開,地點設定在澳門。劉是典型青春期反叛少女
前言 有漢一代,甚少內亂發生,唯一一次,乃「吳楚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發生於西漢景帝三年 (公元前 154 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因不滿朝廷削藩,起兵反抗,終為竇嬰、周亞夫鎮壓。 關於是次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從前校友 今晚酒吧碰到了 班中最漂亮那人 今天霎眼
李怡先生病逝,享年八十六歲。坊間不乏悼念文字,一如既往,筆者只談自己所理解的,至於其他,則有賴他人補充。 講李怡,可從四個身份切入:政論家、雜誌 / 報章總編輯、文人、思想家。 政論家 毫無疑問,李怡先生確為香江一大論宗,從事政論寫作逾六十年,見證四人幫倒台、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台灣民主化乃至近年香港
電影《熱唱吧》是澳門本土製作,負責攝製的「飛夢映畫工作室」,近年憑惹笑網片引人注目,但電影畢竟不是網片,有趣的是,看畢整齣戲,不但是水準之作,而且有些地方特別值得細味,足證「飛夢映畫」仝人之專業。 電影圍繞劉玉芬 (陳慧敏飾演)、張智仁 (周國賢飾演) 而展開,地點設定在澳門。劉是典型青春期反叛少女
前言 有漢一代,甚少內亂發生,唯一一次,乃「吳楚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發生於西漢景帝三年 (公元前 154 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因不滿朝廷削藩,起兵反抗,終為竇嬰、周亞夫鎮壓。 關於是次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一則也許有點用的廢文。 日前與學姊相約去故宮看展,主要目標是「大美不言」、「公主駕到」和「看得見的紅樓夢」。「大美不言」的燈光有夠暗,展間整片黑壓壓,只有展櫃略有光,好處是珠寶果真亮晶晶,壞處是看細節頗傷眼睛。 有一件展品是成對的「清 嘉慶 金纍絲嵌玻璃海屋添籌簪」,當時看得模模糊糊,簪子上有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珠寶世家三方深度交流後的結晶,透過沉浸式「舞台場景(tableaux)」型態,呈現260餘件瑰麗作品。本次展覽分別於2024年9月26日至12月29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在嘉義故宮
「濕家,病身疼發熱」,濕家的外證從舌苔可以看得很清楚,舌苔黏厚,表面口水很多,舌苔黃厚代表濕熱多、舌苔白厚代表寒濕多,濕會阻礙氣血循環,受阻礙的地方血熱會聚集造成發熱疼痛,「面黃而喘」,頭面濕盛面部會發黃,肺家津液不足時會喘,「頭痛鼻塞而煩」,正常人頭蓋骨與頭皮之間的空間很薄,頭面寒濕很多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張敬軒(Hins Cheung)是香港樂壇的音樂大師,不僅聲音出眾,外型一流,更擅長跳唱,精通不同音樂風格。文章詳細描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和在樂壇上的樂趣,還有他的視覺表演和樂器合作的精彩瞬間。敬軒的音樂作品豐富精彩,是香港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4年5月蔡茗淇與許峻榮合唱錄製〔感謝的情歌〕,是首輕快旋律的鄉村歌曲,由朱立勛作詞作曲,敘述一對愛侶談著甜蜜的戀情,珍惜老天安排的緣分,誓言牽手走向未來,相互感謝彼此愛意的情歌。
Thumbnail
我們對於其他職業的想像,很大一部分都是從電視劇而來!例如醫生都在白色巨塔裡權力鬥爭、老師一定有很熱血諄諄教誨的形象⋯⋯等等。 這次要介紹的幾部作品,要顛覆大家的想像,可能是很少被影劇作品提及的職業、也有可能跟想像的大相徑庭。所以,一起跟著我們的腳步,來一場各行各業的「社畜大冒險」吧:)
Thumbnail
上週末,世界拳壇最倍受矚目的一場重量級拳王統一戰,究竟誰能夠創造歷史、證明自己是重量級無可爭議的拳王?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場經典的世紀大戰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一則也許有點用的廢文。 日前與學姊相約去故宮看展,主要目標是「大美不言」、「公主駕到」和「看得見的紅樓夢」。「大美不言」的燈光有夠暗,展間整片黑壓壓,只有展櫃略有光,好處是珠寶果真亮晶晶,壞處是看細節頗傷眼睛。 有一件展品是成對的「清 嘉慶 金纍絲嵌玻璃海屋添籌簪」,當時看得模模糊糊,簪子上有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珠寶世家三方深度交流後的結晶,透過沉浸式「舞台場景(tableaux)」型態,呈現260餘件瑰麗作品。本次展覽分別於2024年9月26日至12月29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2025年1月23日至4月20日在嘉義故宮
「濕家,病身疼發熱」,濕家的外證從舌苔可以看得很清楚,舌苔黏厚,表面口水很多,舌苔黃厚代表濕熱多、舌苔白厚代表寒濕多,濕會阻礙氣血循環,受阻礙的地方血熱會聚集造成發熱疼痛,「面黃而喘」,頭面濕盛面部會發黃,肺家津液不足時會喘,「頭痛鼻塞而煩」,正常人頭蓋骨與頭皮之間的空間很薄,頭面寒濕很多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張敬軒(Hins Cheung)是香港樂壇的音樂大師,不僅聲音出眾,外型一流,更擅長跳唱,精通不同音樂風格。文章詳細描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和在樂壇上的樂趣,還有他的視覺表演和樂器合作的精彩瞬間。敬軒的音樂作品豐富精彩,是香港樂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4年5月蔡茗淇與許峻榮合唱錄製〔感謝的情歌〕,是首輕快旋律的鄉村歌曲,由朱立勛作詞作曲,敘述一對愛侶談著甜蜜的戀情,珍惜老天安排的緣分,誓言牽手走向未來,相互感謝彼此愛意的情歌。
Thumbnail
我們對於其他職業的想像,很大一部分都是從電視劇而來!例如醫生都在白色巨塔裡權力鬥爭、老師一定有很熱血諄諄教誨的形象⋯⋯等等。 這次要介紹的幾部作品,要顛覆大家的想像,可能是很少被影劇作品提及的職業、也有可能跟想像的大相徑庭。所以,一起跟著我們的腳步,來一場各行各業的「社畜大冒險」吧:)
Thumbnail
上週末,世界拳壇最倍受矚目的一場重量級拳王統一戰,究竟誰能夠創造歷史、證明自己是重量級無可爭議的拳王?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場經典的世紀大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