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看過《交響情人夢》這部作品?劇裡面,喜愛鋼琴的野田妹可以在髒亂的環境中,演奏出絕美的貝多芬,但在她參加比賽時,卻開始頻頻受挫,發揮不出原先的實力。
從15歲就前往德國學琴的
江佳蓁,雖然沒有這樣的困擾,但在學習過程中,她確實感覺到經典曲目對自己的限制。在傳統古典樂派,對於經典曲的演繹,通常有著可檢視的一套標準。當演出者心中產生綁手綁腳的顧慮,無法好好發揮個人特色來詮釋樂曲時,演出就容易流於形式,當然也就無法好好享受彈琴了。
正好遇上疫情,讓佳蓁多出許多時間與鋼琴獨處。她開始對眼前這部鋼琴產生莫大的好奇:以往總是彈奏大師的曲子,如果什麼都不依循、什麼都不想自己和它可以產生出怎樣的共鳴或火花呢?
她就只是坐下,手指便自動跳出美麗的樂章。沒有目的、沒有邊際的,自由自在地奔放著。
這場嘗試,讓她被即興的魅力牢牢擄獲。她驚覺,原來自己對這世界有這麼多話想說,而且是用音樂來說。她在某個周末走進錄音室,花了五小時,即興出四、五十首曲子,再經過分類,將作品分成三輯出版。也就是各位聽到的「江佳蓁鋼琴即興三部曲」。
她第一次感受到解開桎梏之後,原來可以飛躍得這麼高、這麼遠、這麼美。因為即興沒有框架,有時候一個不和諧的音,反而會開啟下一個美麗的篇章。其實,這跟人生好像,充滿了各種未知和可能。
堅強都是演給別人看的,我們脆弱的時刻往往比堅強多。但生命也因為脆弱,才顯得美麗。
那天,我問她專輯中有沒有最喜歡的作品?她特別提了輯一的最後一曲〈日出前的晚禱〉。這首曲子像是在低谷時,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天,有所期待,有所盼望。她說,生命總會在某個時候提醒你,這條路行不通了,你該嘗試新的事物了。
大家知道,表演和比賽是很耗體力的,就如同職業競賽選手般,需要每天花大量時間專注地練習、應對比賽。佳蓁說,她其實自體免疫系統 不太好,到德國時曾經因適應不良,頭幾年幾乎年年住院,最近的一次更是一場過敏原不明的大病,情況特別嚴重!
痊癒之後,她發現自己體力大大下降,加上後來手部發炎,在自己無法負荷過多的演出和賽事時,佳蓁反問自己:
難道我人生的快樂泉源和目標,就只是比賽嗎?
如果不能比賽了,音樂之於我,還有意義嗎?
在即興裡,佳蓁找回自己喜歡音樂、喜歡鋼琴的初衷。她發現自己更想做的事,不是拿到比賽的名次,而是享受音樂、嘗試更多種風格的演奏和創作。她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她沒有擔憂,她不會被評價。在當下,那是最真實、最純粹的自己。
那你呢?能讓你感覺到最靠近自己的時刻,是什麼?
可能是跑步的時候,可能是隨音樂律動的時候,也可能是洗澡時,蓮蓬頭沖下來的那一剎那(洗澡真的是靈感迸發的絕妙時刻呢)。享受每一個現在,我們就能離當下的自己很近。
離自己越近,往往就能越自由,同時,我們也會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