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互相關注的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只有互相適時的關注對方, 才是一段平衡的關係,回想起我生活在曼谷的十年, 我努力的配合婆家但有時事不從人意。 我慢慢的瞭解到兩家人的習慣不同, 單方面的配合對自身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還不瞭解自己的能力的底線和女兒的狀況,我決定留在台灣接受治療並將女兒帶回台灣讀小學學習中文, 我將事情想的很簡單, 老公當時極力想將我留在曼谷, 他不瞭解我的精神狀態, 我已無法承受再多的壓力。

過往婆婆常常念叨說讓孫女回台灣學習中文, 我和先生留在曼谷工作, 每次聽到婆婆這樣說我就覺得哪有把這麽小的小孩自己一個人放在從未生長過的地方讓她自己去適應, 如果要去台灣學中文, 我勢必一定要跟著一起去。 我跟婆婆的觀念很多地方都不一樣, 小到對吃的口味, 大到對各類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 婆家習慣凡事都聽婆婆的, 而我習慣凡事自己拿主意,這讓我不懂的如何圓滑的應付婆婆的需求。

從小媽媽就病著而且有點重男輕女所以我很少感受到母親的溫暖, 在我心底我的母親和同學的相比差很多, 所以一開始我對婆婆多少抱著期待, 希望從她那裡得到小時候沒有得到的關愛和認同感。一直到後來病了我才理解婆婆就是婆婆, 媽媽才是媽媽,這不代表婆婆不好,道理很簡單本來就是兩家人,成長環境、生活習慣、 觀念想法都不一樣,已經習慣自己的原生家庭幾十年,期待進入一個陌生家庭然後馬上融合本就是不切實際的。 我盡力配合婆家的一切活動, 就算心裡有時有不同意的想法也會盡力配合, 我幾乎忘了自己的底線, 甚至可以說為了配合先生我沒有了我自己, 過度地關注他人導致對自己的關注度下降, 會感覺自己是不被愛的。

焦慮不安漸漸充滿我的思想, 但沒有人注意我的變化,敏感多疑的我感覺在這個家是被忽略的,記憶中只有讀心理學畢業老公的表妹問過我說「你還好嗎?有什麼事可以說出來。」當時我很感動, 但我依舊沒有跟她說什麼。 在泰國孤身一人, 不知道該如何求助,沒辦法中的辦法我開始為了老公和小孩吃素唸經每次迴向都祈求佛祖保佑女兒希望她能矯正她的行為, 願老公工作順利, 我記得我吃了整整一整年的素食,老公後來也進入很好的機構上班,我覺得一切都是佛菩薩保佑,但老公不信這些,文化差異讓他認為吃素是我自己的選擇, 我們也很少溝通, 他不愛聊天, 他將我為他和孩子做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我也沒有積極為自己爭取, 就這樣一日過一日, 直到最後精神上承受不住了。

回到台灣後大姑問我你有和妳先生聊過嗎? 我神情茫然, 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在溝通的, 我不停的同意他的要求, 或者在我先生不願意當中間人的情況下, 我必須直接和婆婆溝通, 越是關注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就會越少,這會形成一個負面的循環。 小孩三歲以前我在家帶孩子做家務, 本來婆婆想吧小孩帶回老家帶讓我持續上班給她家用, 但我不同意小孩太難帶了, 每天晚上哭不停根本沒辦法睡覺, 這種情況下我怕累到公婆, 所以不同意, 直到小孩滿三歲後開始上學找保母帶孩子, 我這才出門上班, 運氣很好的我也找到一份不錯的教職工作, 老公要求我自己付保母錢, 因為小孩是我的, 請保母是來顧小孩的, 所以我應該負責, 我也二話不說的應承下來, 現在想想我真的太好說話了,其實我當時陷入一個不平衡的狀態。

總之生活中累積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已經盡我所能的去迎合我先生包括小孩的教育費也都是我在支付, 我可以理解那時的他一人薪水有限, 我必須幫忙, 但我也渴望他能夠給我一些尊重, 而不是視為理所當然。 夫妻之間溝通很重要, 溝通的藝術更重要, 先生脾氣暴躁易怒, 曾經多次衝著我發脾氣, 只因為不順他意, 過度的關注對方, 會導致對方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我依舊記得無數次不如他意時他對我的吼叫, 在我生病之後的他比以往好多了願意聆聽,也因此他多多少少可以理解我的立場, 不剝奪對方的存在感也不剝奪自己的才能平衡一段關係, 現在的我不會再保持沈默面對先生的怒火我不再懼怕, 我必須勇敢的為自己發聲, 適時的關注自己也讓對方關注自己是愛自己的表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行星的沙龍
6會員
21內容數
生活中總是有一些新鮮事,發現,探索,體驗,是生而為人最好的經歷。人生中有些不如意如同喝到苦茶一般澀澀的但很有味道,也有如同吃到蜜糖時的高光時刻,這裡記錄了我生命中的起伏時刻,就像品茶一般甘苦自知。
小行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5
從來不覺得能正常呼吸和活動四肢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腦思考心臟跳動好像是本來就應該如此運作的事, 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因為恐慌症而感覺離死亡很近。 曾經在YouTube的一個心靈成長頻道中看到有老師分享他恐慌症的經驗, 那種瀕臨死亡的感覺並不好受。 因為發病時發生了許多事情, 我的人生也在那時非常
Thumbnail
2024/11/15
從來不覺得能正常呼吸和活動四肢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腦思考心臟跳動好像是本來就應該如此運作的事, 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因為恐慌症而感覺離死亡很近。 曾經在YouTube的一個心靈成長頻道中看到有老師分享他恐慌症的經驗, 那種瀕臨死亡的感覺並不好受。 因為發病時發生了許多事情, 我的人生也在那時非常
Thumbnail
2024/10/18
曾經我和心理諮商師討論我腦海中虛幻世界, 她是這麼回答我的“你發病時覺得很幸福吧!” 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病變, 患者因人而異的會產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幻覺, 幻聽, 甚至幻視。 知覺變得異常, 聽到別人聽不不到的, 看見一般人看不到的, 整個人被虛幻的世界包圍, 分不清真假。 當我在醫生的醫囑下漸漸
Thumbnail
2024/10/18
曾經我和心理諮商師討論我腦海中虛幻世界, 她是這麼回答我的“你發病時覺得很幸福吧!” 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病變, 患者因人而異的會產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幻覺, 幻聽, 甚至幻視。 知覺變得異常, 聽到別人聽不不到的, 看見一般人看不到的, 整個人被虛幻的世界包圍, 分不清真假。 當我在醫生的醫囑下漸漸
Thumbnail
2023/01/20
該吃藥嗎? 藥要吃多久? 我的病什麼時候會好?這是身心科病人常問的問題。從網路上認識了一些病友, 有的人很抗拒吃西藥, 認為吃中藥會比較自然副作用少, 但吃了好幾年了病況也不見好轉, 本文提供的資訊是我個人的經驗, 實際用藥情況還是要跟自己的醫生確認。 我坐在醫生對面, 講訴著我的近況, 這是我每
Thumbnail
2023/01/20
該吃藥嗎? 藥要吃多久? 我的病什麼時候會好?這是身心科病人常問的問題。從網路上認識了一些病友, 有的人很抗拒吃西藥, 認為吃中藥會比較自然副作用少, 但吃了好幾年了病況也不見好轉, 本文提供的資訊是我個人的經驗, 實際用藥情況還是要跟自己的醫生確認。 我坐在醫生對面, 講訴著我的近況, 這是我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由古至今,女子出嫁都不只是嫁給自己的丈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待家翁家姑如自己的父母。在各篇「孝婦」文學書寫中,老公甚至要早死早著,只剩下媳婦用餘生照顧婆婆,去成全貞節的故事。
Thumbnail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由古至今,女子出嫁都不只是嫁給自己的丈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待家翁家姑如自己的父母。在各篇「孝婦」文學書寫中,老公甚至要早死早著,只剩下媳婦用餘生照顧婆婆,去成全貞節的故事。
Thumbnail
只有互相適時的關注對方, 才是一段平衡的關係,回想起我生活在曼谷的十年, 我努力的配合婆家但有時事不從人意。 我慢慢的瞭解到兩家人的習慣不同, 單方面的配合對自身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還不瞭解自己的能力的底線和女兒的狀況,我決定留在台灣接受治療並將女兒帶回台灣讀小學學習中文, 我將事情想的很簡單, 老
Thumbnail
只有互相適時的關注對方, 才是一段平衡的關係,回想起我生活在曼谷的十年, 我努力的配合婆家但有時事不從人意。 我慢慢的瞭解到兩家人的習慣不同, 單方面的配合對自身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還不瞭解自己的能力的底線和女兒的狀況,我決定留在台灣接受治療並將女兒帶回台灣讀小學學習中文, 我將事情想的很簡單, 老
Thumbnail
20出頭歲就結婚的她,嫁進純樸的鄉村 鄰居都是叔公嬸婆級的長輩 和公婆小叔同住,還有常回娘家的小姑 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也同住了十多年 所謂鄉下的鄰居,就是關心都比所謂的親朋好友還熱心 說話方式直來直往,她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怎麼都沒中箭身亡 她懷女兒時,老公在外縣市工作,總有舉目無親的徬徨感
Thumbnail
20出頭歲就結婚的她,嫁進純樸的鄉村 鄰居都是叔公嬸婆級的長輩 和公婆小叔同住,還有常回娘家的小姑 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也同住了十多年 所謂鄉下的鄰居,就是關心都比所謂的親朋好友還熱心 說話方式直來直往,她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怎麼都沒中箭身亡 她懷女兒時,老公在外縣市工作,總有舉目無親的徬徨感
Thumbnail
同事小黃是90後、老公85後,大學校園愛情走到現在,堅持了五年、很不容易。 以下是小黃的自述: 我是獨生女,父母國企退休職工。老公有個妹妹,比他小八歲,比我小四歲。老公家裏曾經很有錢,所以妹妹有些嬌慣、不過她還在上大學,馬上要考研究生,和我接觸得不多。我家是本市的,老公家外縣,離我們的城市一個小時車
Thumbnail
同事小黃是90後、老公85後,大學校園愛情走到現在,堅持了五年、很不容易。 以下是小黃的自述: 我是獨生女,父母國企退休職工。老公有個妹妹,比他小八歲,比我小四歲。老公家裏曾經很有錢,所以妹妹有些嬌慣、不過她還在上大學,馬上要考研究生,和我接觸得不多。我家是本市的,老公家外縣,離我們的城市一個小時車
Thumbnail
婆婆控制欲很強,無時無刻不在刷存在感,搞得全世界好像沒有她就不行。比如,我從未要求婆婆要給我們做早餐,早餐可以外面買,公司也有食堂,但婆婆一定要自己做早午餐。 我是找到清穀道長畫的六親合和符,他畫的符很有效力, 各位有需要可以查詢。
Thumbnail
婆婆控制欲很強,無時無刻不在刷存在感,搞得全世界好像沒有她就不行。比如,我從未要求婆婆要給我們做早餐,早餐可以外面買,公司也有食堂,但婆婆一定要自己做早午餐。 我是找到清穀道長畫的六親合和符,他畫的符很有效力, 各位有需要可以查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婚前,我的老公就非常照顧我,從不跟我計較,只要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幾乎都會幫我一起完成,或者幫我做到好。但是,對於老公的爸媽,也就是我現在的公公、婆婆,我打從心底就沒有很想跟他們親近,總覺得他們不喜歡我,雖然我們之間沒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婚前,我的老公就非常照顧我,從不跟我計較,只要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幾乎都會幫我一起完成,或者幫我做到好。但是,對於老公的爸媽,也就是我現在的公公、婆婆,我打從心底就沒有很想跟他們親近,總覺得他們不喜歡我,雖然我們之間沒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完畢) 有緣人結婚後因執著於需要自我空間,與公婆相處極為疏離,總是覺得孤單、緊張、難受,陷入自我塑造的困境將近20年。因為對公婆的嗔恨心,也讓她在消外道願時,一直到第十次才迴向成功。這篇分享文細數她在心境轉換過程中的種種改變,值得大家借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完畢) 有緣人結婚後因執著於需要自我空間,與公婆相處極為疏離,總是覺得孤單、緊張、難受,陷入自我塑造的困境將近20年。因為對公婆的嗔恨心,也讓她在消外道願時,一直到第十次才迴向成功。這篇分享文細數她在心境轉換過程中的種種改變,值得大家借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家人、外面接觸到的人,幾乎都是在因果裡面;再相遇,不論善緣、惡緣,都要圓滿,來世就不會討來討去。」   初次見面對婆婆的感覺   我和先生結婚十多年了,懷孕後就與婆婆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剛開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家人、外面接觸到的人,幾乎都是在因果裡面;再相遇,不論善緣、惡緣,都要圓滿,來世就不會討來討去。」   初次見面對婆婆的感覺   我和先生結婚十多年了,懷孕後就與婆婆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剛開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真正的智慧就是專心學佛,一步一步地修起。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行,且有次第地由小至大,所以家庭要先圓滿,若沒有做到家庭圓滿,就不是真修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真正的智慧就是專心學佛,一步一步地修起。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行,且有次第地由小至大,所以家庭要先圓滿,若沒有做到家庭圓滿,就不是真修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