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由古至今,女子出嫁都不只是嫁給自己的丈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待家翁家姑如自己的父母。在各篇「孝婦」文學書寫中,老公甚至要早死早著,只剩下媳婦用餘生照顧婆婆,去成全貞節的故事。女人,如果無法生子並捱到娶媳婦來照顧自己,大概一生也不能夠享清福。到了今日,如果你上著名的親子討論區,不難發現婆媳糾紛問題仍然存在,有時更會波及丈夫(兒子)甚至孩子(孫子)。總之,當媳婦的,感覺都是苦命女子。
在結婚後,朋友都常問我和婆婆相處如何。我是少數的幸運兒,比起當媳婦,我更像到了一個新家庭當女兒。
和我媽完全相反,婆婆是一個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在未嫁前,每當我上去吃飯,婆婆總會煮九大簋來款待我,剝好蝦殼,魚肉拆骨。如果留下過夜,第二天必定有早餐預備好在桌面;入門後我仍然一星期有兩到三天上去吃飯,更可以「又食又拎」,每次都會拿肉拿水果回家。有時候我沒空上去,婆婆甚至會用暖壺裝好三餸一湯,讓老公拿回來給我吃。在我和老公都中了武肺的日子,她天天上來給我們買飯買餸,連樓下保安姨姨都認得她,直至我堅持我們可以叫外賣,她才肯不過來。
起初,我很不習慣受到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叫婆婆不要煮那麼多呀,不用特地拿東西上來給我呀。漸漸,我明白了那是她的love language。雖然心疼她常常奔波折騰,但如果不讓她去忙,反而令她更不安。倒不如大方接受婆婆的好意,然後想辦法回報老人家。
去年日本剛開關,香港人可以經旅行社預訂機票酒店去日本旅行。我靈機一動,邀請婆婆跟我兩個去旅行。我們去了東京八天,在雷門和sky tree打卡,在Disney Sea跟米妮拍照,穿和服,吃鰻魚飯、全蟹宴… ...輪到我學習去照顧其他人時,過程當然比我自己去旅行辛苦百倍。但當我看到婆婆讚米奇米妮「好靚」,吃燒蟹時露出的笑容,還有把打卡照不停傳給三姑六婆炫耀時,就會明白一切都很值得。
我媽一早表明想自己照顧自己,故離鄉別井這件事,我就當作把下半段一生好好還給她。倒是對婆婆總有一絲愧疚,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照顧她百年歸老,又或者把她和老爺接過來供養。其實,她一直不讓我改口叫「婆婆」,我至今仍保持着叫她做「auntie」。想起來,我叫她一聲媽,才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