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可以擁有一切 但不能同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有一個故事曾經很流行,故事的主角:一個台灣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

台灣老太太一輩子都在賺錢中度過,目標就是要搬出自己破舊的房子。經過數十年奮鬥,最終她買下一所屬於自己的新房子,然而還沒來得及搬進去她就不行了。臨死時她幸福的說:「我終於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台灣老太太無牽無掛的走了。

而那位美國老太太在臨死時也幸福的說:「我終於還清了房屋貸款了……」同樣也是無牽無掛的走了。不同的是,那位美國老太太雖然在還貸款中度過了一輩子,但是她住了一輩子好房子。

兩個老太太,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消費觀。如今,這種情況在新一代年輕人身上已經差別不大了。在台灣,已經有「都市新貧族」和「百萬負翁」等說法。「負翁」是對負債消費人士的一種戲稱。調查顯示,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愈來愈超前,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錢」,48%的人不為自己成為「負翁」擔憂。

社會學家分析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到小康的生活水準,超前消費已水到渠成的來到我們身邊。大到預售屋、汽車,小到家電,年輕人都可以透過貸款的方式買了再說。但是也有人說,這些「負翁」是在高消費「先享受資源」,這些具有破壞性的享樂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消費文化,是必須用制度加以約束的。

那麼,經濟學家怎麼看呢?經濟學基本的行為假設是人人追求約束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學家看來,人都是一樣的聰明、一樣的理性,行為和結果之所以有所不同,完全是因為約束條件不同所致。

今天,經濟發展起來了,利率降下來了,市場發達了,合約履行程度提高了,我們開始貸款買房子、車子。現在四十幾歲到六十幾歲的人,有幾個不是貸款買房子的呢?

那時候的台灣的民眾才意識到,原來沒錢也是可以提前消費的,貸款就行了。

"借未來的錢在今天花掉",這種觀念的不斷滲透,人們逐漸不再排斥負債,貸款買房的人越來越多,預售屋也開始大行其道,甚至逐漸成為人們購房的首選,而這樣的政策也被國家大力支持,人們沒有了資金的壓力,所以都開始了買買買,房價也在政策補貼和利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年復一年大漲小回,變得越來越高,一直到了今天的局面。

然而,貸款購房購車發展到了後期的借款消費,慢慢地就變了味了。撇開房地產不提,我們今天只談消費性負債。

首先是銀行信用卡的無下限濫發。

信用卡剛開始只是針對一些大企業的員工或公務員發行的,這些人收入穩定,具有一定的還款能力的,銀行針對這類人群大肆鼓吹信用卡的好處,然後成功改變了大家以前只用現金買東西的習慣。

隨著放貸帶來的巨額利潤,嚐到甜頭的銀行胃口也越來越大,漸漸的他們不再滿足,也開始向一些收入沒那麼好,甚至是還沒有穩定還款能力的學生,也大肆發放信用卡。

萬泰銀行於1999年發行的第一張現金卡——喬治瑪莉卡,取自台語「借錢免利」的諧音,由於當年申辦容易,再加上洗腦的廣告,曾掀起一波流行風潮,讓不少人超額消費,走上卡奴之路,後期也因為卡片濫發,導致銀行呆帳爆增,卡債風波席捲全台,超過80萬人淪為卡奴。

台灣雙卡風暴在2005年引爆,當時除讓金融類股市值蒸發4,700億元,雙卡合計打消呆帳更達700億元。但雙卡風暴看似平息,餘毒卻至今未完全消除。隨著時間過去,當年的卡奴逐漸邁入中年,讓台灣反而出現中年卡奴比年輕人卡奴還多的特殊情況。

台灣各年齡層信用卡循環信用金額,或許可作為參考。台灣20歲至24歲、25歲至29歲等兩個區間的循環信用金額,自2014年以來是不斷上升的,恰好是「精緻窮」、「假名媛」現象常出現的年齡區間,不無可能是過度消費所導致的。

不僅台灣,中國年輕一輩也有習慣超前消費的現象。

456個負債纍纍的人為贏取獎金,賭命玩六場遊戲,南韓原創劇集“魷魚遊戲”火遍全球,也獲華人圈的網友追捧。統計顯示,中國約一半的90後(1990年後出生的人)有實質性負債。這些年輕人為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購買奢侈品包包、網紅餐飲美食、買超過自己還款能力的汽車甚至是住宅,不斷負債中為自己設下現實版“魷魚遊戲”的陷阱。

據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其中提到大陸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906.63億元人民幣,這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占了一半。匯豐銀行發布過一組數據,按照2019年統計,大陸90後平均每人負債逾12萬人民幣,就有人形容這批90後已從「富二代」淪為「負二代」。而且年紀越輕,反而越敢於花錢,其中95後(1995年後出生)的「超前消費」意識極強,信用卡最高刷掉收入的60%,每月透支消費、零儲蓄的人占到15%。而2000年後出生的中國大學生也是差不多的心態,“2021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有54.9%的大學生贊成超前消費。而在有超前消費行為的大學生中,近四成超前消費金額在500至1000元人民幣。

「超前消費」成為常態,而中國甚至比台灣更為方便的各式貸款平台,更容易讓人預支自己的收入做非必要消費。想要買買買? 可以用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點外賣可以用美團月付,旅遊可以用攜程拿去花。網路現金貸款簡單容易,衣食住行可以用預支通包,一大批生活在各大小城市,拿著不算太多的薪水,卻過著體面生活的年輕人,卻是各大網貸平台正在尋找的優質目標客戶。

「精緻窮」一詞近幾年來廣受討論,這種語彙與其說代表特定群體,其更可能偏向一種茅盾的理財觀。持有此類理財觀的人,通常薪水普通,卻又常將月收入盡數投入在享樂之中,或是用在奢侈品的消費,如名牌包、名牌鞋等,抑或是購買很可能相當於一個月收入的高級智慧型手機。

在這個高壓且運轉快速的社會,許多人都會有源自於對於未來的焦慮,以及社會及經濟地位的不確定性。然而人人各自排解焦慮的方式不同,有些是選擇享受當下,有些是刻苦的存錢替未來打算,有些是盡力投資自己,期盼自己能有脫離原有階級的機會。不過這幾年我們看到的社會模樣,給人們的理解是:刻苦的存錢,追不上物價房價膨脹的速度,投資自己,也未必就趕得上時代的浪潮,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讓人們漸漸失去的對未來的想像。

資本主義走到極致,已成了許多問題的根源。譬如鼓勵消費的社會風氣盛行,加之以未來不確定及其不穩定性、貧富差距惡化、財富的高度集中等,有一群人只能做出「沒有選擇的選擇」——既然未來可能注定買不起房、存不了錢,不如放肆享樂;既然未來東西只會越來越貴,不如現在先預支未來的薪水買起來! 背後反映的是一種階級焦慮,以及希望社會流動卻又無法撼動社會結構的妥協。

以上講的是90後甚至95後,那年薪超過百萬台幣、三十多歲或以上的人呢? 錢就真的都夠用了嗎? 可以過上「精緻又不窮」的生活嗎? 我覺得答案還是"不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7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寫給年薪百萬的你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文忙果的沙龍
40會員
73內容數
我幫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 以後就用這個名字發表文章啦!! 在Facebook寫作已經超過3年, 想要更系統化的整理一下自己過去的文字. 這些文字多半是關於理財和投資的, 沒有甚麼大道理,就是一個平凡的年薪百萬上班族的十年累積里程. 如果有年薪百萬 , 歡迎進來看看.
愛文忙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9
強調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近年由歐美夯到台灣,面對外在環境劇變的無力與無奈感,尤其得到年輕世代的認同,趁年輕,多賺錢,盡早展開財務規劃,實現財務自由,就能自在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媒體上不時出現的報導,30歲退休環
2023/03/09
強調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近年由歐美夯到台灣,面對外在環境劇變的無力與無奈感,尤其得到年輕世代的認同,趁年輕,多賺錢,盡早展開財務規劃,實現財務自由,就能自在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媒體上不時出現的報導,30歲退休環
2023/01/20
定時寫文章有一個很好的地方, 就是你會因此而時時注意新聞和網路上的輿論。 在去年初的時候,新聞的內容常常長得像這樣: 道瓊市場數據自1989年收集的資料顯示,在Fed升息週期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平均漲幅接近55%,標普500指數平均上漲62.9%,而那斯達克指數表現更驚人,漲幅高達102.7%。Fe
Thumbnail
2023/01/20
定時寫文章有一個很好的地方, 就是你會因此而時時注意新聞和網路上的輿論。 在去年初的時候,新聞的內容常常長得像這樣: 道瓊市場數據自1989年收集的資料顯示,在Fed升息週期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平均漲幅接近55%,標普500指數平均上漲62.9%,而那斯達克指數表現更驚人,漲幅高達102.7%。Fe
Thumbnail
2023/01/13
上個月底接到了興富發的電話,覺得蠻有趣的,來跟大家分享。 我接得電話是賣鉑金愛悦的(基地位置在台中巿七期重劃區內,市政北一路和河南路交叉口附近),以下是電話接起來後大略的對話內容。 「你好,我是之前有跟你介紹過興富發市政一號院的F小姐,好快喔,兩年就這樣子過去了,不知道您有沒有買到合適的房子呢?
2023/01/13
上個月底接到了興富發的電話,覺得蠻有趣的,來跟大家分享。 我接得電話是賣鉑金愛悦的(基地位置在台中巿七期重劃區內,市政北一路和河南路交叉口附近),以下是電話接起來後大略的對話內容。 「你好,我是之前有跟你介紹過興富發市政一號院的F小姐,好快喔,兩年就這樣子過去了,不知道您有沒有買到合適的房子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有個機會 到了老同學家裡坐了一下,並承蒙中餐招待 聊到了彼此,對買房子這件事的想法 以及,現金流的事 老同學因為有需求 所以在換屋後,另外背了一間房 他們這對為了家人而努力的夫妻 雖然有著在沉重的房貸負擔 並在積極的培養小孩子們興趣之下 緊到要再擠出多餘的錢購買一些資產 以增加被動收入 不過
Thumbnail
今天有個機會 到了老同學家裡坐了一下,並承蒙中餐招待 聊到了彼此,對買房子這件事的想法 以及,現金流的事 老同學因為有需求 所以在換屋後,另外背了一間房 他們這對為了家人而努力的夫妻 雖然有著在沉重的房貸負擔 並在積極的培養小孩子們興趣之下 緊到要再擠出多餘的錢購買一些資產 以增加被動收入 不過
Thumbnail
前幾集我們探討了大家長壽衍生出退休金、身體保健、心態上接受度,以及現代人為什麼不結婚等問題,這一集小倉鼠用專題企劃的方式,討論長壽造成【世代衝突】及【房地產】主題單獨拉出來,探討當人生拉長後,三代同堂可能演變成四代同堂,一個家族裡,開始出現曾孫子和曾祖先同時存在,可能造成的衝突現象。 #帳號經濟
Thumbnail
前幾集我們探討了大家長壽衍生出退休金、身體保健、心態上接受度,以及現代人為什麼不結婚等問題,這一集小倉鼠用專題企劃的方式,討論長壽造成【世代衝突】及【房地產】主題單獨拉出來,探討當人生拉長後,三代同堂可能演變成四代同堂,一個家族裡,開始出現曾孫子和曾祖先同時存在,可能造成的衝突現象。 #帳號經濟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生活上的自由,會影響靈性上的自由 社科小常識:自由有其社會和經濟層面 應用小撇步:盤點日常,我們怎樣出賣自由,來換取其他東西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生活上的自由,會影響靈性上的自由 社科小常識:自由有其社會和經濟層面 應用小撇步:盤點日常,我們怎樣出賣自由,來換取其他東西
Thumbnail
今天早上的群組中,貼出了一篇〈精緻窮、貧男貧女9大共通點!咖啡一定要喝星巴克、存款每個月都見底〉(原文網址: https://www.niusnews.com/=P3qqjjfj0 © 妞新聞 www.niusnews.com)文章。顯然地,文章的作者並不贊成這樣的消費習慣。
Thumbnail
今天早上的群組中,貼出了一篇〈精緻窮、貧男貧女9大共通點!咖啡一定要喝星巴克、存款每個月都見底〉(原文網址: https://www.niusnews.com/=P3qqjjfj0 © 妞新聞 www.niusnews.com)文章。顯然地,文章的作者並不贊成這樣的消費習慣。
Thumbnail
本篇主題被很多讀者敲碗,這故事有點長。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小時候物質匱乏,長大後賺了點錢便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尚未在社會完全立足,也沒有建立起正確金錢觀,物質享受卻想著一飛沖天。暴發戶的心態應該就是這樣吧,難怪某些暴發戶後來破產了。
Thumbnail
本篇主題被很多讀者敲碗,這故事有點長。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小時候物質匱乏,長大後賺了點錢便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尚未在社會完全立足,也沒有建立起正確金錢觀,物質享受卻想著一飛沖天。暴發戶的心態應該就是這樣吧,難怪某些暴發戶後來破產了。
Thumbnail
「十個都市人,九個是月光族」借款消費,你是這樣嗎?為什麼現今都市人容易變成一個月光族?月光族成因是科技發展、手機支付普及以及網上購物興起,都市日習慣碌卡,不知不覺令消費變多 ,「更容易先洗未來錢」。 月光族這個問題怪誰? 科技? 信用卡? 手機支付? NONONO!要怪就怪自己不會掌管好自己的財務。
Thumbnail
「十個都市人,九個是月光族」借款消費,你是這樣嗎?為什麼現今都市人容易變成一個月光族?月光族成因是科技發展、手機支付普及以及網上購物興起,都市日習慣碌卡,不知不覺令消費變多 ,「更容易先洗未來錢」。 月光族這個問題怪誰? 科技? 信用卡? 手機支付? NONONO!要怪就怪自己不會掌管好自己的財務。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中國很多文章剖有感觸的一點,就是人們對金錢的追求往往都會去傷害到別人,我想針對台灣現狀去寫自己的觀點,盡管可能不是那麼真實,畢竟我不是真正握有能力的群體,我只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罷了。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中國很多文章剖有感觸的一點,就是人們對金錢的追求往往都會去傷害到別人,我想針對台灣現狀去寫自己的觀點,盡管可能不是那麼真實,畢竟我不是真正握有能力的群體,我只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罷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