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陳澄波畫作,踩點《溫陵媽祖廟》

走入陳澄波畫作,踩點《溫陵媽祖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陳澄波《溫陵媽祖廟》1927夏作畫,圖片來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景點位於嘉義市延平街與國華街街口。

陳澄波《溫陵媽祖廟》1927夏作畫,圖片來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景點位於嘉義市延平街與國華街街口。

這次陳澄波路線踩點,唯一與畫中場景最無差異的應該就是媽祖廟了,又稱嘉義朝天宮,位在延平街與國華街交叉路口,騎機車一不注意便會擦身而過。

據說在清康熙16年(西元1677年)由晉江縣(又名溫陵)的村民奉請天上聖母金身渡台,原本是建在西門內街,後搬至現今的地址,是全台最早興建的溫陵媽祖廟(另一座於台南三郊營仔腳朝興宮)。與陳澄波畫中雖位置相同,媽祖廟仍存在著,但建築外觀稍微不同的是,1927年的溫陵媽祖廟是座木造廟宇,而中間也經過皇民化運動中台灣廟宇多被作為其他使用,加上二戰後經美軍轟炸與長年風吹雨打,因此重新建造過後,現在2023的他看似堅固了許多。

陳澄波畫作《溫陵媽祖廟》與現今做對比

陳澄波畫作《溫陵媽祖廟》與現今做對比

這座溫陵媽祖廟還有一件特別的是,裡面同時供奉著溫陵媽與順安媽,這間廟應該要稱作溫陵順安媽祖廟。媽祖的名稱很多也很複雜,由於媽祖因分靈至不同地區,所以名稱也會不同,雖然我也不會特別記這是哪裡的媽祖,只要是媽祖就很有親切感。

陳澄波《水邊 南瑤宮》1938~1938,來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陳澄波《水邊 南瑤宮》1938~1938,來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廟宇出現在畫中,不管在以前還是現在皆能看見,這也是台灣街像風景重要的一項元素,而媽祖廟在台灣廟宇群中的數量僅次於土地公廟。《溫陵媽祖廟》也不僅僅是畫家手中的唯一廟宇,像是陳澄波另一幅《水邊 南瑤宮》(如上圖)繪製彰化的媽祖廟,廟身倒映在池塘上,依稀能看見池邊人們閒情逸致地散步著。

陳進《北港朝天宮》1966,圖片來自順益美術館。

陳進《北港朝天宮》1966,圖片來自順益美術館。

加上我自己也很喜歡的一張是陳進的《北港朝天宮》(如圖),有別於其他畫家的作品,膠彩的北港朝天宮很有陳進的特色,女性的筆觸使朝天宮顯得更為溫和。畫中這麼多人朝聖北港朝天宮,不知道是不是319迎媽祖的時候,這裡補充一下,雖然媽祖生是323,但在每年的3月19日北港會開始慶生,當天晚上藝閣巡迴不間斷,很適合大小朋友帶著雨傘去人群中接糖果。

關於媽祖廟感覺可以統整為一系列,之後再補上其他畫家的媽祖廟。


本篇文章同步上傳至臉書社團:台灣美術研究社
關鍵字:溫陵媽祖廟、陳澄波、嘉義景點、媽祖廟、廟宇建築、宗教文化
圖片與資訊來源及參考: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順益美術館、中央研究院


avatar-img
漁夫式生活哲學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台灣日治時期藝術歷程是近代美術史中很重要的一環,戰後卻因時局的變遷,這些前輩藝術家們失落於時代;撰寫台灣日治時期美術史文章,是我在找尋資料的過程,是一個以21世紀後人的視野回放當時的歷史,在他們的畫作及經歷,看到了與我們相同之處,對於民主的執著、對於身份認同的迷惘、對於藝術的熱愛。藉由理解歷史,創造更美好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展期開始沒多久跟朋友一同三峽半日遊,這次主題以「山」為主,台灣全島山地面積佔了約三分之二以上,用山岳來表現台灣最適合不過了。
好日好日又好日—木下靜涯 前陣子走訪淡水,目的就是拜訪木下靜涯桑在台灣的落腳處,淡水這塊寶地真的是譜出許多藝術風景,猶如莫內花園,三層厝的高低層次、荷蘭式與西班牙交錯的異國建築、河岸邊仰望觀音山的視野,難怪許多藝術家喜歡來淡水寫生。
上次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臉書上,看到小編詢問波哥這幅畫的人們是在看什麼?於是展開偵探搜尋。
在展期開始沒多久跟朋友一同三峽半日遊,這次主題以「山」為主,台灣全島山地面積佔了約三分之二以上,用山岳來表現台灣最適合不過了。
好日好日又好日—木下靜涯 前陣子走訪淡水,目的就是拜訪木下靜涯桑在台灣的落腳處,淡水這塊寶地真的是譜出許多藝術風景,猶如莫內花園,三層厝的高低層次、荷蘭式與西班牙交錯的異國建築、河岸邊仰望觀音山的視野,難怪許多藝術家喜歡來淡水寫生。
上次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臉書上,看到小編詢問波哥這幅畫的人們是在看什麼?於是展開偵探搜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媽祖」作為海神的象徵,絕對是作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的台灣,大部份民眾的信仰核心,此次日本藝術家透過以台灣信仰傳說「媽祖」製作「能劇」,相信一方面除了推廣「能劇」,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呼應媽祖「慈悲護國庇民」的情懷,希望祈求台日疫情平息、百姓平安。
新港奉天宮的虎狀元的位階之高,吸引眾多人的參拜,虎爺的分靈尊也是全台灣最多。新港虎爺的夯,還有已故的創作歌手嚴詠能老師幫祂寫專屬的主題曲 " 咱攏是虎爺公ㄟ囝仔"。 也因為虎狀元的盛名和開台媽祖的威儀,讓新港奉天宮年頭到年尾都充滿了香客來參拜。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媽祖」作為海神的象徵,絕對是作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的台灣,大部份民眾的信仰核心,此次日本藝術家透過以台灣信仰傳說「媽祖」製作「能劇」,相信一方面除了推廣「能劇」,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呼應媽祖「慈悲護國庇民」的情懷,希望祈求台日疫情平息、百姓平安。
新港奉天宮的虎狀元的位階之高,吸引眾多人的參拜,虎爺的分靈尊也是全台灣最多。新港虎爺的夯,還有已故的創作歌手嚴詠能老師幫祂寫專屬的主題曲 " 咱攏是虎爺公ㄟ囝仔"。 也因為虎狀元的盛名和開台媽祖的威儀,讓新港奉天宮年頭到年尾都充滿了香客來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