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走訪淡水,目的就是拜訪木下靜涯桑在台灣的落腳處,淡水這塊寶地真的是譜出許多藝術風景,猶如莫內花園,三層厝的高低層次、荷蘭式與西班牙交錯的異國建築、河岸邊仰望觀音山的視野,難怪許多藝術家喜歡來淡水寫生,在這裡可以觀察到光影呈現的變化,偶爾霧茫茫的雨都淡水也別有一番空靈系的風味。
「好日好日又好日」是畫家木下靜涯的名言,在讀木下靜涯的文獻資料時,時時刻刻會感覺到他是不是一位很空靈的人?有次郭雪湖跟林玉山去他家拜訪他時,聊了一整個下午,天色已暗,木下靜涯就留他們下來吃晚飯,便叫了兒子上街叫一席火鍋,而兒子就動也不動地說「爸爸,我們向料理店賒得太多了,不知道他們還肯不肯再送來!」可見木下靜涯空靈到家中沒伙食費了都似乎不在意,雖然經濟拮据,但他卻怡然自得,「日日是好日」的哲學觀也在他的生活中體現出來。
「日日是好日、好日好日又好日」原出自於唐代一位禪僧雲門文偃的一席話。有天,這位禪僧在與弟子們進行靈魂的思辨時問了他們:「對於夏天七月十五日以前的修行我不問你們什麼問題,不過在那之後的日子,請你們用一句話來表達。」看各位徒弟們面面相覷,禪僧只好自己道出:「日日是好日」,師傅想跟弟子們說的是,不管未來日子有多辛苦、修行有多累人,每天都會是好日子,每天帶著感激的心,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美好的。
木下靜涯這位日治時期來台的畫家,跟其他人很不一樣的是,他沒有任教於任何一所學校,不像石川欽一郎在台北師範學校當圖畫科老師,也不像鄉原古統在台北第三高女擔任繪畫老師,不過即使沒有大批子弟,木下靜涯在台的美術貢獻也深深著影響台灣年輕藝術家。他出生於日本長野,當時稱為信州,某次在赴印度與中國考察時,回程意外地停留了台灣,深深地被台灣這塊土地給吸引。在關東大地震後,他更確立了來台居住的決心,從日本把太太與兒子接來台灣落腳在淡水的三層厝上。但其實據說他是因為1918年第一次來台灣時把旅費用光才回不去日本,聽說待了三年都沒跟家人聯絡,後來因緣際會皇太子攝政來台勘察時,透過友人台南市役所的荒卷鐵之助的介紹,送了兩幅《番界風景繪卷》給皇室,之後台展設立後,官方也邀請他來擔任東洋部審查委員,從此算是台展與府展審查委員的固定班底。話說《番界風景繪卷》我目前沒有看到他長怎樣,是不是找不到了TT,不過在
木下靜涯的網站上有看到《台灣名勝繪卷》也是當時裕仁皇太子來台時獻上的,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幅?
在淡水木下靜涯的故居裡,深入淺出的展示牌整理了木下桑在台灣的事蹟,總共有兩樓層,一樓放了木下靜涯的歷史事件,而樓上有模仿當時木下桑的畫室製成一處小榻榻米區。受到四條派村瀨玉田老師影響,有別於中國水墨畫大山大水,他們更偏向於繪畫小樹小花,也參雜寫生手法,例如畫自家庭園內的一株松樹等,不過愛好學習的木下桑,不單單只有四條派畫風,也參雜了許多南國元素的小品風格,之前創價學會也有舉辦一檔展覽《日本畫伯在台灣—木下靜涯改良水墨畫展》。他愛好旅遊,在台灣各地留下許多風景畫,我自己很喜歡他畫的這幅台中神社(見下圖),不過故居裡比較可惜的是展出的木下桑的畫作幾乎是沒有,有可能是授權的關係,只能看到展示板上小張小張的畫作。後來日本戰敗後,在台日人被要求只能輕裝回國,所有東西都不能帶回日本,於是大部分的畫作都轉贈給受木下影響很深的一位台灣藝術家蔡永,就是我們所認識的蔡雲巖。
這裡也非常推薦大家安排一天淡水遊時可以造訪木下桑的故居,去感受一下住在這個世外莊是怎樣的感覺。
★推薦行程:淡水老街——木下靜涯故居——陳澄波戶外美術館——齊柏林藝術空間——河畔咖啡廳寫生
參考資料:淡水古蹟博物館、開放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李欽賢教授採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