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新加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來新加坡的晚上,和老闆吃完飯後閒著無事散步到著名的Marina Bay,看到了對面Raffles Place,映入的就是照片上的景色。

其實亞洲的先進金融城市都有類似的風景,上海的陸家嘴、香港的中環金融中心等天際線都很驚人。我都開玩笑的跟當地的朋友說:把View做的那麼好應該都是為了跟裡面的員工說『這裡View那麼好,不要回家了繼續加班吧。』

但如果仔細看看,幾乎想的到的金融機構都進來了。這還是看的到的,裏頭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基金還有各式各樣的家族辦公室更是不計其數。

因為在金融產業的關係,對於經濟與整體金融政策的改變比較有感覺,光直接平比新加坡與台灣有點難以比較,兩地的產業結構有很大不同。台灣產業還是以科技業(尤其是科技製造業,代工模式等)為主,而新加坡則是以金融為主體(但近年新加坡政府也提供非常低的租稅優惠等吸引國外科技業投資)。

但我更想說的是兩地的政策落實執行力的差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其實早期80年代90年代時期也曾經歷過外資遍地,台北整條敦化南北路都是各種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外國銀行,外界號稱台北華爾街。然而進入00年後,外資紛紛撤離台灣,不然就是縮小營運規模到小到不能再小的狀態。其間當然很多因素,區域間經濟實力的消長讓外國公司評估在台灣的投資規模大小是一,台灣本地因金融機構惡性競爭導致的利差縮小等是二等。但政府往往似乎都拿不出有效的對策,又或是拿出了計劃卻欠缺執行力。舉例而言,90年代的亞太營運中心、以及近幾年的國際理財中心等,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說得很天花亂墜,但執行起來都覺得很可笑。重點是什麼,新加坡政府也想到了,而且幾年過去,上面得的東西,都跑去新加坡了。

其實說也正常,台灣因為有著特殊的地緣政治風險,自然要吸引投資都會有所顧慮,但就算是相對平穩的2015年前,外資金融機構還是寧願用外部看台灣的方式,在香港或新加坡設立辦公室,找幾個台灣人來負責台灣客戶而不願直接投資台灣本地。嚴格的外匯控管穩定了國內的物價與匯率,但讓明白的人知道要搞什麼金融中心就是個說好聽的口號而已,畢竟錢要走要留都困難重重,資本要如何流動?而當金融都變成自己人玩的遊戲,要當什麼國際不管什麼中心根本就是笑話。

但儘管知道困難重重,但每每回頭看自己家鄉內心總是覺得恨鐵不成鋼,畢竟困難時時有,每天提困難大家就躺平就好了。

30年前,台灣國民平均所得與GDP還超越新加坡,新加坡樟宜機場最早還是參考台灣的桃園中正機場。但三十年過去了,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開口閉口都是要學習新加坡,從教育到住屋,但真的落實的有哪些? 舉例而言,台灣近年大幅地說要蓋公共住宅,就是希望學習新加坡的組屋政策來平抑房地產價格,但對於大多數人在意的非公有住宅祭出重稅的配套卻不敢下手,這樣真的有效嗎?

當然凡事也不能只看這些,台灣這幾年也不是白活的。驕傲地說,在華文的世界中,台灣是唯一少數真正做的自由開放的社會,因此文化底蘊在不自覺中發展,從流行音樂到書籍電影、甚至一般人討厭的政論節目都成了某種形式的文化輸出。慢下來的步調讓台灣生活壓力也相較輕,相對於生存,台灣人更多的是在生活。先進的半導體產業讓台灣在尖端高科技製造業上佔有了一席之地,TSMC的存在讓大家都知道台灣在半導體是No1。但我懷疑的是,這些似乎都是過去的積累,而欠缺了下個產業政策的方向。相較於新加坡在想What’s Next,台灣就好像總是明天再說。新加坡人總是笑說新加坡人是『驚輸』,提到台灣都說都說台灣很『舒服』,雖然無惡意,但在身為台灣人的耳裡都覺得有點諷刺,好像也應證了許多的現況。

這次來新加坡見了許多本地從事金融業的朋友,跟上次來不同的是,這次見的大多是新加坡本地人,還有一些從香港及台灣來的朋友,共同的感覺是,亞洲所有的金融業白領似乎都一窩蜂往新加坡前進,新加坡的國際金融地位再向上提升應該是可預期。但要取代香港應該也沒那麼容易,畢竟港股有著中國資金的加持,但在境外理財這塊,新加坡應該是無懸念了。

不是說我們要變成新加坡,但我希望台灣能更好,不然每每看到台灣的精英只能選擇出走心裡總是覺得有點難過,總不能老是靠對家鄉的情感與使命讓人留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這篇文章是數年前在其他版寫過的文章,寫作的時間點看起來是我入行約五年左右(目前已經十年了),沒預期到的是反應挺好的,應該是我個人寫過閱覽最多的文章。為了整理自己的文章,慢慢把部分文章搬過來這裡,順便把部分內容做些更新。 本文: Funding Trading TMU 其他 1. PM
出社會開始租屋,如果不加計念書時期,我已經租屋了十年,環境是越租越好,但租金也是真的越租越貴
設定一個離職日期,調解你的職場憂鬱
說實在話今年畢業的新鮮人真的有點衰,雖然我不負責招募了,但受疫情影響,我想被職缺多寡被影響是肯定的了,只是被影響的程度問題而已。
2019年的11月,我去了一趟曼谷。那是我第一次去泰國,這個東南亞熱情的旅遊大國。當時主要的原因是我正面臨工作的轉換時刻,而有另外一群朋友剛好也碰上了難得的假期,所以我就買了機票,隨意地訂了住宿前往這個久聞大名的國家。 一落地後,曼谷濕黏黏的空氣加上司機兇猛的開車方式讓我大開眼界。但同時間,豐富的異
前言: 這篇文章是數年前在其他版寫過的文章,寫作的時間點看起來是我入行約五年左右(目前已經十年了),沒預期到的是反應挺好的,應該是我個人寫過閱覽最多的文章。為了整理自己的文章,慢慢把部分文章搬過來這裡,順便把部分內容做些更新。 本文: Funding Trading TMU 其他 1. PM
出社會開始租屋,如果不加計念書時期,我已經租屋了十年,環境是越租越好,但租金也是真的越租越貴
設定一個離職日期,調解你的職場憂鬱
說實在話今年畢業的新鮮人真的有點衰,雖然我不負責招募了,但受疫情影響,我想被職缺多寡被影響是肯定的了,只是被影響的程度問題而已。
2019年的11月,我去了一趟曼谷。那是我第一次去泰國,這個東南亞熱情的旅遊大國。當時主要的原因是我正面臨工作的轉換時刻,而有另外一群朋友剛好也碰上了難得的假期,所以我就買了機票,隨意地訂了住宿前往這個久聞大名的國家。 一落地後,曼谷濕黏黏的空氣加上司機兇猛的開車方式讓我大開眼界。但同時間,豐富的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法律與信息不對稱成為買家損失的關鍵,柔佛房地產市場信任度受挑戰 本文目錄 購房夢碎:PLS模式下的新加坡買家受困 投資誤區:買家不滿與法律行動 市場震盪:柔佛房地產面臨信任危機 前車之鑑:專家建議與市場展望 購房夢碎:PLS模式下的新加坡買家受困 新加坡人對柔佛州房地產的青睞由來已久
Thumbnail
在2024年11月,我再次造訪晶華軒,這次的用餐主題是蟹宴,菜單上充滿了各式蟹料理。特別推薦了幾道受歡迎的港點,如晶瑩蝦餃和蟹粉小籠包,每一道都令人滿足。雖然這次未能享用傳說中的蟹粉撈麵,但已經相當滿意。由於菜色精緻及服務優良,值得再次來訪。
Thumbnail
再訪不厭亭   自十月底康芮颱風來襲,台灣多處災害頻傳,接著長時間歇豪雨不斷,新北基宜地區更是未曾停過。 今天早上總算陽光露臉,趁著週一非假日,午餐後即興開車、順載我的〔親親〕小姐(倩影如照片),奔往瑞芳九份山上的《不厭亭》,想拜訪久未欣賞的芒花季節。   去年十一月間,聽人介紹,不厭亭山
Thumbnail
再走訪仙跡岩。 17:00從景興路仙跡巖牌樓,20分鐘後登上幸運點,只停留8分鐘,知道寒露後就提早天黑,回程走以爲是順順的路,卻全是階梯,在不佳的視野下竟然反而只花了19分鐘就來到山下。跟原先的入口也差不遠。 幸運點是指有三張幸運草的桌子所在的平台。 今天特別超過昨天的上樓點(牆上刻有一首詩)
Thumbnail
再訪女王陛下的深夜咖啡店 古內一繪  2019 皇冠出版社 分類:小說
Thumbnail
香港科技產業目前面臨轉型挑戰,主要的支柱為金融業和貿易。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激烈對峙和金融業門檻較高,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使得產業結構單一化。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數碼港以及科學園成為香港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香港在1997回歸了,享有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但實際情況如大家所見,加拿大就只有對香港有著不一樣的待遇。 是因為台灣還不夠慘嗎? 我不覺得。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因為新加坡可以算是現在亞洲的金融中心,所以匯率普遍上都比台幣好 但由於台幣並不是國際貨幣,所以無法在新加坡的銀行,以較佳的匯率換成新臺幣 所以要把亞洲美金換成台幣的話,雙手所知道的有兩種方法:1.當地換匯所換匯,再人肉扛回台灣。 2. 匯到台灣銀行,再把新幣轉台幣。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法律與信息不對稱成為買家損失的關鍵,柔佛房地產市場信任度受挑戰 本文目錄 購房夢碎:PLS模式下的新加坡買家受困 投資誤區:買家不滿與法律行動 市場震盪:柔佛房地產面臨信任危機 前車之鑑:專家建議與市場展望 購房夢碎:PLS模式下的新加坡買家受困 新加坡人對柔佛州房地產的青睞由來已久
Thumbnail
在2024年11月,我再次造訪晶華軒,這次的用餐主題是蟹宴,菜單上充滿了各式蟹料理。特別推薦了幾道受歡迎的港點,如晶瑩蝦餃和蟹粉小籠包,每一道都令人滿足。雖然這次未能享用傳說中的蟹粉撈麵,但已經相當滿意。由於菜色精緻及服務優良,值得再次來訪。
Thumbnail
再訪不厭亭   自十月底康芮颱風來襲,台灣多處災害頻傳,接著長時間歇豪雨不斷,新北基宜地區更是未曾停過。 今天早上總算陽光露臉,趁著週一非假日,午餐後即興開車、順載我的〔親親〕小姐(倩影如照片),奔往瑞芳九份山上的《不厭亭》,想拜訪久未欣賞的芒花季節。   去年十一月間,聽人介紹,不厭亭山
Thumbnail
再走訪仙跡岩。 17:00從景興路仙跡巖牌樓,20分鐘後登上幸運點,只停留8分鐘,知道寒露後就提早天黑,回程走以爲是順順的路,卻全是階梯,在不佳的視野下竟然反而只花了19分鐘就來到山下。跟原先的入口也差不遠。 幸運點是指有三張幸運草的桌子所在的平台。 今天特別超過昨天的上樓點(牆上刻有一首詩)
Thumbnail
再訪女王陛下的深夜咖啡店 古內一繪  2019 皇冠出版社 分類:小說
Thumbnail
香港科技產業目前面臨轉型挑戰,主要的支柱為金融業和貿易。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激烈對峙和金融業門檻較高,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使得產業結構單一化。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數碼港以及科學園成為香港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香港在1997回歸了,享有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但實際情況如大家所見,加拿大就只有對香港有著不一樣的待遇。 是因為台灣還不夠慘嗎? 我不覺得。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因為新加坡可以算是現在亞洲的金融中心,所以匯率普遍上都比台幣好 但由於台幣並不是國際貨幣,所以無法在新加坡的銀行,以較佳的匯率換成新臺幣 所以要把亞洲美金換成台幣的話,雙手所知道的有兩種方法:1.當地換匯所換匯,再人肉扛回台灣。 2. 匯到台灣銀行,再把新幣轉台幣。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