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科技產業觀察(上)金融、貿易走不動?香港的歷史、主要支柱與轉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到香港,你會想到什麼?在多數人的印象當中,香港的科技產業在全球並不具代表性(更有輕視理工之說),過去中芯國際曾考慮在香港設廠,但被批炒地皮而作罷,移至上海。

究竟香港的科技產業發展如何?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揭祕香港的產業概況。

「東方之珠」香港的歷史

香港靠低廉工資起家,從漁村成為勞動密集產業的大型製造中心。曾身為多年亞洲首富的李嘉誠就出身香港,從開工廠起家,先是供應手工塑膠花,接著跨足地產開發、貨櫃碼頭營運、大眾運輸、零售、電信等大量事業。

1972 年,香港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地,並以服飾製造作為經濟支柱。

然而,1980 年代初香港的製造業內移,工廠遷至中國,順便也帶走了製造工作。製造業先是移往境外的深圳,又遷往廣東省,接著就散布至中國各地。

至此,香港失業率飆升,只得拋下先前的製造業與被殖民身分,重新把自己打造成區域性的金融與物流中心。

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

至於科技產業,香港並非完全沒有發展科技,早在 1999 年就設立 50 億港元的「創新及科技基金」,但直到 2015 年才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負責制訂全面的科創政策。

會有這樣的政策轉變,除了國際趨勢使然,背後更大的推力是香港經濟結構的逐漸失衡。我們想到香港,通常會想到貿易和金融,但如今這樣的配置,在全球局勢發展下還有競爭力嗎?

延伸閱讀: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上)全球半導體八強賽,台灣科技產業供應鏈只會更重要?

金融業的核心地位

相較科技業或是創業的風險,相對穩定的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香港的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具有連接全球市場與中國經濟的獨特優勢。

作為金融中心、商貿之都,這兩根經濟支柱分別佔 GDP 的 20% 左右,也造就香港的科技創新之路起步晚,但在全球戰略考量下,又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過去香港的貿易區位優勢:與中國的差別對待

香港之所以著重在貿易和金融,來自於香港開埠之初,就是英國人為打開中國市場設立的貿易據點。

在改革開放後,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中國雖然對外開放,事實上則是「國門半開」,不少行業還有關稅,西方高科技禁運也依然存在。

而各國對於香港和中國內地則區別對待。以美國為例,美國 1992 年通過《美國 - 香港政策法》,授權美國政府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繼續在貿易上給予香港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待遇,包括關稅和出口管制等,就為香港提供了絶佳機會——轉口貿易,也成為全球第六大產品輸出地。

香港的轉型:雙輪已經跑不穩了

過去的金融業優勢在於,香港的基金能夠自由流動。相較於大陸金融領域發育遲緩,時至今日金融管制依然嚴格。相較之下,香港聯交所在 80 年代香港就已成立,不僅是大量企業上市目的地,還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然而近年來,香港經濟增速逐漸緩慢,長期對外部依賴性太強,進一步使產業結構單一化,在欠缺多元性骨幹產業又乏力下,香港選擇超前部署拚經濟結構的轉型,透過貿易和金融,成為驅動香港發展的「雙輪」。然而,近年來,僅靠這兩個輪子,似乎跑得越來越不穩了。

原因 ①:中美關係

一方面,中美對峙愈發激烈,美國威脅取消香港獨特的貿易地位,再加上中國其他港口設置保稅區等措施(比如海南自貿島),以及裝卸自動化革新帶來的低費用,多少會稀釋香港的優勢,讓香港港的吞吐量排名不斷下滑,此後被上海、深圳、寧波、廣州紛紛超過,排名已掉出前幾名。

根據香港貿發局的報告,香港出口於 2022 年下跌 8.6%,2023 年 1 至 10 月再減少 11%,原因是通脹上升、利率高企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打擊全球需求。

在亞洲區的貿易夥伴之中,香港主要出口電子產品及半製成品,半導體行業持續多時的下行走勢讓區內貿易更加停滯不前。

原因 ②:金融業門檻較高

另一方面,金融業吸納就業能力極差,佔經濟 20% 左右,僅創造 6% 至 7% 的職位。

大量就業人口被擠壓進餐飲、零售業的低端崗位,而且這些崗位上升空間有限,阻礙社會流動性,拉大貧富差距。香港大學經管院長蔡洪濱曾表示,香港雖然人均 GDP 媲美歐美發達城市,但基尼係數(看收入平不平均的指標)、科研投入佔比卻與非洲無異。

近年來,經濟環境的多種不確定因素令國際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陡增。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寬鬆經濟政策逐漸收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這些都促使金融業重新思考運營、投資和管理風險的策略,那當然宏觀的角度就是科技產業。

科技基礎建設

2020 年全球創新指數的基礎建設排名中,香港在 132 個經濟體中名列第 6。

香港政府於 1998 年公布創新及科技發展藍圖,並據此投資發展各項必要的基礎設施,包括注資 50 億港元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創辦由政府資助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建立香港科學園、數碼港及 5 所研發中心,以下兩者為代表:

香港科學園

現有超過 1,400 家科技公司進駐,並約有 13,000 名研發人員在園內工作。香港科學園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發,以及企業孵化基地。

數碼港(按:台灣用語為「數位」)

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是一個創意數碼社區,雲集超過 2,000 家新創企業和科技公司。數碼港的願景是成為全球創新及科技樞紐。

同時,為推動本地經濟發展,數碼港一直致力履行各項使命,包括培育數碼科技界的初創公司及創業人士,推動協作以集中資源及締造商機,以及推行策略發展計劃及合作,促進數碼科技普及化。

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香港政府將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列為具有優勢的四大發展範疇,主要發展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及智能家居、醫療保健和大數據應用,提出了香港建設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目標。

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的未來,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等不斷湧現,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格局、價值主張、業務流程和風險管理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總的來說,香港具有比較完善的國際金融運行和監管體制,高水準的金融人才,資金和資訊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可為這些企業和投資者在不明朗的環境和動盪市況下,尋找商機、管理資產和創造價值,提供高水準金融服務。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11.2K會員
327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跨國愛戀下的日本聖誕:炸雞、甜蜜的肯德基時光與充滿溫馨的祝福大家都是怎樣過聖誕節呢? 今年我在日本與先生共度了聖誕節。在台灣,大家通常會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在日本,大家則在24日聖誕節前夕歡度。 在日本,慶祝方式主要是享用草莓蛋糕和炸雞。今年我們提前預訂了肯德基的聖誕套餐,價格為4580日幣,包括8塊炸雞、筆管焗烤、巧克力蛋糕和聖誕節紀念
Thumbnail
avatar
小芽依
2023-12-24
跨國婚姻:走向的現狀、背後的背景與深層原因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時代,勞動遷移和婚姻移民等現象已經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可忽視的趨勢。這一現象導致了各國新住民族群的形成,而我們今天將聚焦於其中一個特殊的方面 — 跨國婚姻。 異國婚姻的選擇 隨著國際間的交流不斷擴大,異國婚姻成為愈來愈多人的選擇之一。在這種趨勢的推動下,我國的新住民
Thumbnail
avatar
Victoria
2023-12-21
跨國音樂計畫確定已經介紹過這個計畫,但不介意再分享一回,畢竟計畫持續著,也有新作品推出,希望大家若買不到專輯,也持續幫忙衝點閱啊!!! 讓音樂為世界帶來一到良善的光芒。讓音樂能夠回饋至音樂本身。 這樣單純的信念真能成嗎? 但事在人為,不為則無進,為之則有契機。事情的起源,一位美國音樂製作人與電影導演,Ma
Thumbnail
avatar
一片蔚藍天空
2023-10-24
【跨國專訪】北歐暢銷寶寶睡眠音樂創作者Henrik Birk Aaboe風潮音樂曾發行過一張非常受歡迎的4CD合輯,名為《媽媽寶寶的幸福時光》,分別為孕媽咪和新生嬰兒、0-1歲寶寶和1-2歲寶寶量身打造了系列放鬆紓壓音樂。專輯中的樂曲都源自丹麥一家廠牌Fønix Musik。據說,在丹麥有六成的牙醫診所都愛播放這系列作品,幫助患者降低焦慮和疼痛。
Thumbnail
avatar
風潮音樂 Wind Music
2023-10-02
跨國與跨域的複合派對!2023世界音樂節@臺灣10月12至15日北流登場2023世界音樂節@臺灣將於10月12日至15日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南基地戶外廣場、文化館及LiveHouse D等場域隆重登場。演出陣容涵蓋臺灣及來自韓國、日本、烏克蘭、西班牙等不同國家共計33組頂尖表演團隊與藝人。
Thumbnail
avatar
風潮音樂 Wind Music
2023-09-25
【跨國專訪】北歐暢銷寶寶睡眠音樂創作者Klaus T. Sørensen風潮音樂曾發行過一張非常受歡迎的為寶寶和孕媽咪打造的4CD合輯《媽媽寶寶的幸福時光》。其中一位音樂家Klaus T. Sørensen的音樂深受台灣聽眾喜愛。今年Klaus T. Sørensen推出了一張數位專輯《擁抱北歐》我們特別跨海專訪了一下Klaus,問問他是否有什麼話想跟台灣的樂迷分享。
Thumbnail
avatar
風潮音樂 Wind Music
2023-09-08
跨國本地化公司... 唉 (2)我剛離職公司是另一個故事。這公司由總公司分割出來再與另一公司合併。新的領導者年資長從舊公司提升。一人一朝得志,雞犬升天。獨裁者有過人之處,公司是有希望。 事與願違.... 新公司人材、資源、系統不能與總公司相比,他沿用舊公司的一套。結果是" 畫虎不成反類犬" 。公司不足百人離職率高達50%。
avatar
不閒的人
2023-09-06
跨國本地化公司... 唉 (1)我職業生涯不短, 大部份時間受聘於跨國公司的分公司,總部不是在美國, 英國或是德國。 觀這些跨國公司本地(香港)公司的管理層,多帶有中國人管治的模式。這個模式沒有好與壞,不可一概而論。 公司剛成立,人材未齊,萬事需一個聰明又有權威的本地領袖來指揮,簡單來說是一個有能力的獨裁者,公司才可快速穏步發
avatar
不閒的人
2023-09-04
跨國公司文化大不同許多朋友已經知道 Danielson 目前服務的公司是世界百大企業,商船航運業的龍頭 "馬士基-Maersk,台灣好像翻譯為快桅。 Danielson 是在 2021 年 七月一號進入這個公司的,服務的部門是 Fleet & Technology Management,而服務的 team 是 cre
Thumbnail
avatar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2022-09-30
跨國企業管理方式與人資政策的觀察與思考目前台灣有關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論述,多集中於企業國際化後外派人員的派任、訓練及回任,而對於企業如何進行當地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鮮少有著述。 筆者為拋磚引玉,分享自身在印尼的操作經驗,希望能邀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之從業者,共同分享彼此的管理經驗,增進台幹在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智識。
Thumbnail
avatar
鄭智維 Wesley
202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