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雖然我們無法參與歷史現場,但卻可以在某個時空中見證歷史留下的痕跡。由於台灣和印度往返的航班都是半夜才起飛,幾次拜訪印度,都會有一個白天的空擋時間可以來個簡單的city tour,光是在印度的兩大城—新德里和孟買,就可以見證不少歷史。
雖然我不是建築相關背景的人,但建築物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即使建築物不說話,但卻呈現了當時的故事。台灣的廟宇密度很高,印度也不遑多讓,
神明不朽的住所—阿克薩達姆神廟
由於疫後的國際航線尚未全數復航,算是首次往返印度的時間如此緊湊,展覽結束就直奔機場,因此不如以往空擋時間比較充裕,只能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就近安排景點。
距離展場不遠處的阿克薩達姆神廟,算是全球最大的印度教神廟(佔地有86000平方英尺,約莫2400坪,大概二分之一桃機一航廈的大小),採用砂岩與大理石建成,吸引相當多的觀光客(包含從印度其他城市來的印度人),Akshardham(音譯阿克薩達)意為不朽的住所,由於該建築被推崇為展現印度宗教藝術,也被許多旅遊指南列為新德里必去的觀光景點,但很可惜的是人山人海的觀光人潮,讓我們打退堂鼓,畢竟我們沒有足夠充裕的時間,只能從車上遠眺。
由於廟宇是相當神聖的地方,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尊重相關的禁忌,要進入阿克薩達姆神廟是不能帶手機進入的,就連身上有任何皮革類製品都被禁止,因為印度教不殺生,真皮製品取自動物皮,跟教義有所衝突,雖然從網路可以爬文看到不少觀光體驗很高分的評論,但對於只能在車上觀賞陽光下雄偉廟宇的我們,依舊無法感受到站在裡面仰望讚嘆的真實感,我總說有時候旅程如果留下一些可惜,就成為下次再訪這個城市的理由。
也許,和阿克達薩姆神廟的緣分未到吧!我看著陽光下那閃閃發亮的圓形屋頂,心中閃過一句話:下次見。
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賈瑪清真寺
阿克達薩姆神廟在陽光下紅色的建築勾起我前幾年,曾經在新德里的廟宇記憶。同樣具有紅色的主體建築,寺頂部的穹形圓頂,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的賈瑪清真寺。嚴格說來,該寺廟位於德里老城區附近,當時帶我前往參觀的印度領隊是伊斯蘭教徒,對他來說就更樂於分享這樣的聖地給朋友,進門就是偌大的廣場,可以看到不少信徒虔誠的坐下讀經或是冥想(看起來很像),彷彿身旁熙攘的觀光客都與他們無關,而走進來也會不自覺地感受到神聖的氛圍。
撇除宗教信仰,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物倒是可以花一些時間細細觀賞,1650年開始興建,耗時七年才完成,這座清真寺是由當時的皇帝沙賈汗(莫臥兒帝國)下令修建的,對印度歷史不了解的人可能對沙賈汗很陌生,但這位皇帝在位期間急速擴大帝國版圖,促進商業的發達,另一個成就就是讓藝術與建築達到巔峰,除了清真寺,該帝國的皇宮,也是現今被稱為「紅堡」的建築以及全球七大奇景之一泰姬瑪哈陵,都是在他在位時期修建的。
充滿伊斯蘭風情的皇宮—紅堡
既然都說到沙賈汗,也都到了賈瑪清真寺,就不能錯過對面的紅堡,這是他在位時期遷都到德里後的住所(皇宮),這樣想起來我還挺有緣分的參觀過幾個國家的舊時皇宮,像是北京故宮、德黑蘭皇宮、胡志明市皇宮。紅堡建築主體呈現漂亮的紅褐色,這也是被稱為「紅堡」的原因,作為皇宮的標準配備就少不了護城牆以及護城河,這是古代預防敵人入侵的防衛系統,又高又長(綿延兩公里多)的圍牆著實壯觀。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裡面的拱形結構,一個接一個的看起來真是雄偉漂亮,不管走到哪裡,即使不懂建築,皇宮的雕梁畫棟都值得花很多時間細細欣賞,猶記得在一個拱門下方,還有一些小販販賣著紀念品,穿梭在拱門中,有種穿梭時空的感覺。
看見愛情的模樣—泰姬瑪哈陵
這座建築物成為全球七大情景之一,猶記得看到泰姬瑪哈陵的霎那,有種莫名的悸動,在這棟全白的建築物前,看見了愛情的模樣。這是沙賈汗為愛妻建造的陵墓,他的妻子在生下第十四個孩子時因難產而亡,這對沙賈汗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的打擊,而這份愛成就了令許多後人都讚嘆不已的泰姬瑪哈陵。
這座佔地十七公頃座落於亞穆納河畔的陵墓,當時可是動員了許多人力(據說超過兩萬名),歷時十七年才完工,融合許多的建築工法與美感,白色大理石的建築主體(經過歲月風霜已經有點泛黃,後來是來自於空污,印度政府為此禁止車輛入園,只能步行進入)或許是象徵愛情的純潔吧!這是我個人的想像,會因著氣候以及光線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色調變化,像極了愛情的千變萬化,陵寢裡面處處可見富麗堂皇的寶石等鑲嵌,內部有衣冠塚,看得出來沙賈汗真是寵妻魔人,幾乎是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愛妻。
因為這份愛情成就了被後世譽為建築天才傑作,其建築藝術更是難以超越,因此被列入世界聯合國遺產之一,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走入正殿前的庭園(花園)也相當經典,清澈的水映照著藍色的天空,位於庭園中的雕像,每個都生動精緻,彷彿全世界的天使都在此歌頌愛情。
如果你不相信愛情,或許該走一趟泰姬瑪哈陵,在這裡你會看到愛情的模樣與永恆。
唯一永恆至高的神—希斯甘吉謁師所(錫克教寺廟)
錫克教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在印度信仰此宗教的人佔比也不高,但印度是個融合多種信仰的國家,所以每個宗教信仰都有相關的地方供信徒聚會以及參拜,這座寺廟是我唯一真正有走進去參拜的廟宇。
進入參拜前要脫鞋,門口都會有寄放鞋的地方,有提供號碼牌作為領取憑證,進入寺廟前要先踩過水池(算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吧),進入後會聽到裡面寺廟人員在內吟唱經文,當地的領隊朋友引領我們進入時,寺內到處可以看到信徒靜坐一旁聆聽經文,我們就是安靜地繞過不打擾,感受寺內聖潔的氛圍,寺內有聖水可供信徒飲用,想當然爾我們這外來客還真不敢領教,雖然停留的時間不長,但算是一種特別的寺廟體驗。
印度的凱旋門—印度門(India gate)
印度門代表著新舊德里城區的分界,幾乎是來到新德里必去的觀光景點,這次同樣因為時間考量,我們也是車子繞行印度門一圈遠眺,不過前次到訪印度時,倒是有在印度門停留一段時間,聽領隊說著關於印度門的故事。
印度門與總統府隔著河遙遙相望,去過巴黎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這印度門怎麼看起來有幾分熟悉,印度門確實是參照凱旋門建造的,同時也是紀念戰爭中犧牲的印度士兵,所以走近印度門就可以看見刻滿名字的紀念碑。
這是這回從車上遠眺的印度門,後面的黑色雕像就是戰士紀念碑
印度門白天和晚上看起來有不同的景象,白天莊嚴,晚上打了燈光成了耀眼的地標。印度門不管何時都充滿人潮,遇上假日更是人山人海,前次我們幾個台灣人在印度門前參觀,印度門前有不少小販會來兜售合照,就是他幫你拍照然後馬上可以沖洗出來,那時候我們就遇上一個小販幫我們拍照,後來當地領隊跟他去拿照片時,我們就待在原地自由活動順便拍照等候領隊回來。
由於團員中有人要拍經過設計的跳躍照片,於是我們就七嘴八舌的討論該怎麼拍,於此同時,我們突然被一群印度人包圍起來,只見他們帶著笑容看著我們,其中有一個人拿著手機要求跟我們合照,團員也沒多想就答應了,我們當時都沒想過就這樣開啟了驚人的合照模式,一個自拍合照結束後,接下來就是有拍不完的合照,領隊領完照片回來後,看見我們幾個人猶如巨星般被圍繞著輪流合照,趕緊跳入人群中解救我們,他告訴我們由於有很多印度人(這是不住在新德里的人,的確我們遇到的也都是從其他城市來參觀的印度人)比較少遇到外國人,因此都會對外國人好奇,拍照後可以跟朋友炫耀,聽了不禁莞爾,雖然當巨星被合照的感覺不賴,但還是別輕易嘗試,畢竟說不準是否有小偷混入其中。
孟買也有印度門 —Gateway of India Mumbai
不只新德里有個印度門,孟買也有印度門,雖然兩個印度門的模樣不同,但都是該城市重要的指標。新德里印度門面對的是總統府,而孟買的印度門則是看得到海;新德里印度門是戰士紀念碑,但孟買的印度門卻是紀念第一位蒞臨印度的英國國王而建造的。
孟買是個臨海的城市,也是印度目前重要的工商業大城,重要性不亞於首都新德里,孟買的印度門就位於港口旁邊,可想而知當時英國殖民印度時,主要的交通還是仰賴海上,所以國王來巡視領土,孟買自然成了最重要的入口。
孟買印度門旁邊緊鄰著知名豪華的泰姬瑪哈飯店,這是當時官員入住的地方。孟買印度門附近的街區保有一些當時的建築風貌,乍看之下會以為在某個歐洲街頭,也聚集不少伊斯蘭以及印度當地獨特風情產品的販賣店家,像極了印度版的上海,充滿著多元的異國風貌。
短暫的city tour,總是走馬看花居多,但我依舊喜歡這樣的方式去看看關於這座城市的歷史故事,甚至我覺得這樣有點浪漫,有些故事是當地友人口述,有些則來自於建築物本身的導覽,這些建築物經歷了數百年的日升月落,看近百年的人事變化,如果它們會說話,可能會有說不完的故事,但它們只是沈默的在原地,任由歲月在它們身上留下來過的足跡,懂的人就能感受到故事,不懂的人就註定錯過這些美麗。
#艾瑪式艾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