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與生成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去氧核醣核酸(縮寫:DNA),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引用自維基百科)。

生成藝術是一種新媒體藝術風格,係指通過演算法和人工智慧技術,創造出具有藝術性的圖像、音樂、影像等作品。生成藝術從現代藝術中汲取靈感,以程式為媒介來創作,拓展藝術無限的可能,藉由程式的隨機性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結合藝術家的審美品味及靈感,與程式的規模化以及規則性,將靈感變成可視的藝術。(詳見IT邦幫忙)。

是否覺得DNA的組成就像是生成藝術,每一個DNA組合就是一個生成藝術,DNA和生成藝術的結合,可以帶來極大的應用價值和突破性進展。假設一些具體的應用案例:

  1. 利用基因組數據生成藝術作品。例如通過基因序列的變化來生成抽象圖像、音樂等,通過生成藝術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示基因組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加深大眾對基因組的理解和認識。
  2. 利用生成藝術技術探索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通過色彩、形狀等方面表現基因組的特徵,轉化為生成藝術作品,可以更直觀地展示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
  3.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生物的藝術性設計。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精確地調節生物的形態、色彩、紋理等特徵,從而實現生物的藝術性設計。

以上說了這麼多,簡而言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DNA組成,就像是全能大神以莫名高深的程式碼將人類轉生成各種藝術作品,各有各的美;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大家能善用自身獨特魅力及能力貢獻所長,為打造美好世界而努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風-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0
謝謝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3/09
這個主題是非常有趣的一個對比,謝謝分享!
avatar-img
大風的沙龍
145會員
340內容數
這是我的寫作空間,將心中的想法轉化為文字
大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在遠古戰火連天的年代,蚩尤以鐵血與狂怒聞名遐邇。他帶領部落勇士橫掃四方,為正義與生存而戰,無人能擋其鋒芒。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蚩尤的傳說也隨風沙淡出人們的記憶。直到某一天,一道扭曲的時空裂縫毫無預兆地撕裂蒼穹,黑暗從中悄然湧現,彷彿預示著某個沉睡已久的命運即將甦醒……
Thumbnail
2025/04/28
在遠古戰火連天的年代,蚩尤以鐵血與狂怒聞名遐邇。他帶領部落勇士橫掃四方,為正義與生存而戰,無人能擋其鋒芒。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蚩尤的傳說也隨風沙淡出人們的記憶。直到某一天,一道扭曲的時空裂縫毫無預兆地撕裂蒼穹,黑暗從中悄然湧現,彷彿預示著某個沉睡已久的命運即將甦醒……
Thumbnail
2025/04/25
未來有一天,智慧電視已不只是 WiFi 連網那麼簡單,沙發還沒坐熱,你腦海中的電視(電影)劇情已瞬間投射它能直接讀取你腦中的影像,投射到大螢幕上,「不需遙控器、不需按鈕,統統靠你的頭髮和腦波」。這是腦洞大開,有朝一日成為思緒飛揚的娛樂革命。
Thumbnail
2025/04/25
未來有一天,智慧電視已不只是 WiFi 連網那麼簡單,沙發還沒坐熱,你腦海中的電視(電影)劇情已瞬間投射它能直接讀取你腦中的影像,投射到大螢幕上,「不需遙控器、不需按鈕,統統靠你的頭髮和腦波」。這是腦洞大開,有朝一日成為思緒飛揚的娛樂革命。
Thumbnail
2025/04/21
「所以,」王挑眉,「奇異博士,你真的要在YouTube上開頻道了?」「那麼,」我打開一個傳送門,金色的火花在空氣中跳動,「讓我們看看,當古老魔法與現代科技共舞時,會創造出怎樣的奇蹟。」
Thumbnail
2025/04/21
「所以,」王挑眉,「奇異博士,你真的要在YouTube上開頻道了?」「那麼,」我打開一個傳送門,金色的火花在空氣中跳動,「讓我們看看,當古老魔法與現代科技共舞時,會創造出怎樣的奇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什麼基因會自私,有那麼多條件與限制,彷彿無法觸及,透過想像力來試著解析看看。
Thumbnail
為什麼基因會自私,有那麼多條件與限制,彷彿無法觸及,透過想像力來試著解析看看。
Thumbnail
自古以來,音樂一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並將我們與他人聯繫在一起。
Thumbnail
自古以來,音樂一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並將我們與他人聯繫在一起。
Thumbnail
DNA與生成藝術之間,各有各的美,結合而成又是另一層次的美。
Thumbnail
DNA與生成藝術之間,各有各的美,結合而成又是另一層次的美。
Thumbnail
人類追求著完美,完美的線條,完美的文章,完美的藝術品,完美的建築設計,完美的餐盤,完美的交易,完美的程序系統⋯⋯工匠精神,追求完美。但人類,就是有缺陷,決策有雜訊/偏誤,藝術廢品,失敗的菜品,失敗的交易,有漏洞的系統!
Thumbnail
人類追求著完美,完美的線條,完美的文章,完美的藝術品,完美的建築設計,完美的餐盤,完美的交易,完美的程序系統⋯⋯工匠精神,追求完美。但人類,就是有缺陷,決策有雜訊/偏誤,藝術廢品,失敗的菜品,失敗的交易,有漏洞的系統!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我有一個名為【書中書】的專題,我為每一篇文章對應了一張圖片,而該等圖片都是生成藝術,都是人工智能生成,輸入文字產生圖片,這些圖片我有數百張,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所積累的,當然,未來若還不夠用我也可繼續生成迎合文章內容的圖片作為文章的插圖。 Bored.Ai is the creative partner
Thumbnail
我有一個名為【書中書】的專題,我為每一篇文章對應了一張圖片,而該等圖片都是生成藝術,都是人工智能生成,輸入文字產生圖片,這些圖片我有數百張,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所積累的,當然,未來若還不夠用我也可繼續生成迎合文章內容的圖片作為文章的插圖。 Bored.Ai is the creative partner
Thumbnail
本書概述   表觀遺傳學,可能可以打破我們過往的迷思:基因命定論!在先天上,確實從父母親,甚至祖父母得到的基因是固定的,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基因、細胞卻會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想法與行為而改變,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之間,都在影響體內上億的細胞與基因,改變正不斷在發生!同時過去我們認為微生物、細菌
Thumbnail
本書概述   表觀遺傳學,可能可以打破我們過往的迷思:基因命定論!在先天上,確實從父母親,甚至祖父母得到的基因是固定的,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基因、細胞卻會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想法與行為而改變,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之間,都在影響體內上億的細胞與基因,改變正不斷在發生!同時過去我們認為微生物、細菌
Thumbnail
Keylontic (Keylonta) 形態發生學是科學與靈性觀點之間的結合,通過它我們可以開始了解我們與神聖的聯繫,並了解我們個人進化目的的現實。
Thumbnail
Keylontic (Keylonta) 形態發生學是科學與靈性觀點之間的結合,通過它我們可以開始了解我們與神聖的聯繫,並了解我們個人進化目的的現實。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DNA帶有生物遺傳密碼,科學家們花了13年的時間,終於在2003年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完全解碼DNA。沒想到解碼之後才看到更大的謎團,30億個DNA海裡,只有不到2%可以做出有功能的蛋白質。其他98%一度被稱為垃圾DNA的部份,近年來漸漸被了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DNA帶有生物遺傳密碼,科學家們花了13年的時間,終於在2003年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完全解碼DNA。沒想到解碼之後才看到更大的謎團,30億個DNA海裡,只有不到2%可以做出有功能的蛋白質。其他98%一度被稱為垃圾DNA的部份,近年來漸漸被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