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東讀後|基列四部曲《萊拉》:我有一把刀,那是我和世上所有人的差別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萊拉》是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小說「基列四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我進入「基列小鎮」的第一步。萊拉作為一名流浪者的生命經歷,使其就算在基列鎮上獲得安穩且溫暖的生活,仍無法停止流浪。異邦人之於基督教,對應萊拉之於基列鎮。瑪麗蓮・羅賓遜又再一次的拆解了這個小鎮的磚瓦,來重建基列這個小鎮。
閱讀《萊拉》的過程像是走在山中,上上下下、來來去去,「我們正走入山谷嗎?」但在拐彎之後卻發現自己仍在爬坡;「也許快到山巔了吧?」不,仍有一片樹林在前方。天色在變、景色在變、不變的是那股味道,很難形容那是什麼味道,難那個味道的意旨很明確,是一種同時能散發孤獨、溫暖、安靜、憂鬱、開闊的味道。那就是《萊拉》的味道。
《萊拉》新舊二版書封
《萊拉》作者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出生於1943,成長於現代主義盛行,但漸漸式微的二戰後。從她的寫作中的能發現明顯的反現代特質。她的一生只寫下五部小說,都直指相同的母題:「什麼是信仰?什麼事屬於我個人化的信仰?什麼是我?」,羅賓遜以節制且高度自律的方式,在同一個母題上進行自我重複式的創作,她的步調也許緩慢卻每一步都踩得扎扎實實。
瑪麗蓮・羅賓遜的創作模式說明了一件事: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命題,這個命題是我們對自己生命唯一且重大的提問。我們也許從很早便開始創作,但也可能很晚才真正碰觸這個命題。
每當我想到羅賓遜的創作方式,我便不禁懷疑起身為創作者的自己,「會不會我的身體裡一直都有那個命題?我只是在這個號稱創作的過程當中想方設法的迴避它。」
羅賓遜的首部小說《管家》出版於1980,而當時的羅賓遜已年過四十,但她絲毫未有被歲月追趕的急促或是過份宏大的野心,他只是足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當現代主義推使得行走於上的藝術家們,鞭策自己必須不斷創新與自我超越時,有位作家願意反其道而行,以一生來關心同一個母題、以高度的自我重複寫作去擠進每一個故事可能的縫隙。這光是想像便足以敬佩。在出版《管家》後,羅賓遜又花了他的下半生出版了令她聲名大噪的「基列四部曲」,《萊拉》便是其中的第三部。「基列四部曲」是奠基於《管家》而蓋起的房子,或者我們能說,不論「基列」還是《管家》,都只是羅賓遜對於那個自己生命中唯一且重大命題的回覆,而那個命題也許在她少女時代便已定好了。
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
在實際閱讀《萊拉》後,我發現當初以「擠開縫隙」來想像瑪麗蓮・羅賓遜的寫作方式,是一種從根本動力上的錯誤理解。使用「擠開」一詞,很像是把這個「創造基列鎮」的過程當作建造一個3D模型:先架好框架,進而不斷地放大地圖、進行填補、再放大、再填補。
然而《萊拉》說明了羅賓遜並非以建造與填補作為動能,相反的,他是一名地圖的漫遊者,它實實在在的以雙腳行走於上。他行走,然後回過頭看方才踩出的腳印,接著再行走,也許行走的過程中他會思考出那些腳印代表的意義,也許不會。這一條路走完了(只有在走完了的時候羅賓遜才會發現這裡走完了,發現與完成同時抵達,這就是一種漫遊者的特質?是嗎?)他會換一條路,繼續走,從頭開始。雖說是從頭開始,但這條路與那條路並不遠,畢竟都只是雙腳可及的距離,但雙腳能給予的就永遠是衛星、空拍機給不起的。
我不確定剛剛的那段漫遊者的比喻是否有清楚說明我的意思,所以我想再多敘述一些關於《萊拉》的行走方式。在閱讀之初我總在想:「為何作者要讓萊拉的生活與記憶以時序混雜的方式出現?」她時而已經結婚、時而回到剛遇見牧師的那一天、時而帶著孩子在牧師的園地、時而在河邊接受洗禮。若說「記憶」是隨著人的思緒浮動而總以時序混雜的形式出現,那為何角色正在歷經的「現在」也必須經過時間的調動呢?而這個調動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覺?而這個感覺又回過頭說了什麼故事?
在閱讀完全書後,我不是「理解」了,而是「感受」到了這個調動的意義。因為故事時序浮動,使我始終只能以緩慢的速度進行閱讀,我無法隨便跳過或略讀任何一頁,因為那會讓我跟丟萊拉的思維腳步,而也只有緩慢可以貼近萊拉的心,我的存有、家的本質、信仰與永恆的思辨、孤獨與自我之間的恆久抗爭、以及愛與被愛、愧愛與渴愛之間的擺盪都是那樣的細微又繁瑣,如果身為讀者的我不夠緩慢,那萊拉就永遠無法被貼近吧。
基列四部曲
我好像沒有提及太多對於《萊拉》內容層面的思考,大多放在那些主觀的感受以及想像上。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書會給予你那些說說大道理、甚至與他辯論的慾望,但《萊拉》絕對不在其列。
說也奇怪,因為《萊拉》裏面他們談了好多好多的道理,關於聖經、關於信仰、關於孤單、關於愛、關於存有、關於生存......但那些道理比起「道理」更像是呢喃、哀嚎、祈禱與囈語。讀完《萊拉》後我甚至不說話了好一陣子,連平常愛聽的podcast也等了兩天才打開來聽。我寫下了很多《萊拉》裡的句子,在看完全本後又回過頭看,卻仍感覺很好的句子。
(萊拉想像自己帶著孩子永遠的離開基列鎮)老牧師會在他們身後呼喚:「你要帶那孩子去哪裡?」他聲音裡的悲傷會很嚇人,他會驚訝於聽見它,而那會是她熟悉的。她並非想像那種悲傷,而是從某個地方記得那種悲傷,彷彿她若能夠再度聽見,她就能瞭解某事。這幾乎是她渴望的。
萊拉想,如果有天她把刀藏到看不見的地方他(牧師)會發現嗎?......這件事她想過上百次。那把刀是她和世上任何其他人之間的差別。......恐懼和安慰可以是同一件事,這一點想起來真奇怪。
那些婦人旁觀著他們的生活,會說「噢」和「啊」。朵兒也在那兒,注視著。那把該死的刀。......其他人有房屋、鄉里、姓氏和墓園,而她(萊拉)就只有那把刀。......別的女人帶來被褥和瓷器當嫁妝,而她只帶來一雙粗糙的手和一張臉,因為他的一生全寫在這張臉上。她還帶來了把刀。
那個地方(聖路易妓院)有它自己一套規矩,而你會習慣。就像死亡,如果在死亡之後還有什麼。

萊拉會習慣基列鎮嗎?基列鎮有他自己的一套規矩,就像萊拉工作過的聖路易妓女院一樣。但不一樣的事,妓女院有死亡,死亡之後一無所有;但基列鎮的死亡卻是回到上帝的懷抱,是天堂與地獄的永隔,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信仰的資格,是死亡之後還有什麼。
我從來不曾想過,原來「死亡之後還有什麼」會是個如此殘酷的問題,尤其當你發現那些你愛的、你相信的、你曾受其善待的人們並不具備讓自己死亡之後仍有什麼的資格時。
萊拉在最後,其實不是最後,在全書的一開頭萊拉就不停的在說,未來,某一天,無論如何,動了一百次念,我肯定要把我生下的男孩帶離這裡,就像當初親愛的朵兒把我從飢餓與死亡邊緣抱出來那樣。我們會回到原野,回到另一種可能。那裡有屬於她的孤單。
但我們都知道那個孤單裡不會有孩子,孩子會屬於這裡、屬於基列、屬於受洗過後的基督教。萊拉再也帶不走他。也因如此,萊拉的身影顯得更為孤單。
這是電影《游牧人生》的劇照,送給萊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衝突與磨合讓關係更堅定-讀KJ查爾斯 《喜鵲迷情 3 飛翔 Flight of Magpies》史蒂芬的最佳搭檔兼好友艾絲特歷經艱難終於懷孕,但害喜嚴重必須暫停工作在家休養;雪上加霜的是,委員會的人力縮減,本就過勞的史蒂芬更是疲於奔命。克瑞恩一方面心疼史蒂芬,為他打抱不平,另一方面又覺得煩躁不耐,受不了這一切......
Thumbnail
avatar
Nga
2024-05-11
獨家回顧:《艾爾登法環》故事情節與多重結局探秘《艾爾登法環》是由 FromSoftware 公司開發的遊戲,現在,他們宣布了這款遊戲的第一個大型資料片,《艾爾登法環 黃金樹幽影》,將於 2024 年 6 月 21 日發售。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艾爾登法環》的精彩吧!
Thumbnail
avatar
一灘爛泥
2024-02-23
《台北市。中正區。東門市場中》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經驗與際遇決定了對價值的感受~新生南路都更將改變未來供需當「天龍國」的天空佈滿高空作業機,就是房地產由量變到質變時 有意義的數字不需要太多,房價決定於「局部地區」供給需求 中國內地有很傳神的說法,股票、房子就是「錢袋子」,本身根本沒有價值,價值是裡面裝了多少~問題變成「錢袋子」能裝多少?大家願意往裡頭塞多少? 「還有塞破的時候,你還能剩多少?」
Thumbnail
avatar
井底之蛙
2024-02-08
《耳聽閱讀法》讀後心得:用「耳朵」讀書,重考上東大的超強學習法。本書作者上田涉,高中時期成績不佳,成為大學落榜生。重考期間,土法煉鋼,為增強讀書效果,除了用功念書,還把學習內容錄音反覆聆聽,突破學習與記憶力瓶頸,一舉考上第一志願東京大學。 究竟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從學渣逆轉成學霸呢?
Thumbnail
avatar
鼠叔|倉鼠人生實驗室
2024-02-03
了解作者背景能提升閱讀動力|耳讀學習法 03在《耳讀學習法》提到一個現象,引起我的注意: 如果我的戀愛對象為我朗讀,我會變的更專心、學習效果更好。 好像真是如此! 當我們喜歡、祟拜某個人,就會「愛屋及烏」,連帶喜歡上他說的話、寫的書; 更瘋狂的粉絲甚至連喝的水、用的品牌,都會連帶的愛上。
Thumbnail
avatar
阿魯貓的閱讀流水帳
2023-06-24
羅馬四季 (安東尼·杜爾)作者安東尼的字句細膩如詩。因為一個不在他預期內的邀請,2004年秋天,一句義大利語都不會講的他,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雙胞胎兒子,來到羅馬——這個對他而言全然陌生的城市,生活了整整四季。這是本生活札記,以安東尼的雙眼,觀看羅馬歷史的厚重、體會新手爸媽的新奇與不安,然後感知世界交替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avatar
瑟西
2022-11-16
水彩抽象畫|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們繪畫是比喻,不是模仿。形式和色彩本身並不美,只有通過心靈的意志創造出來的才是美的。 —凱爾希納
Thumbnail
avatar
米莉安
2022-02-28
[飯店開箱] 東京三井花園飯店神宮外苑東京普米爾 - 建築美景觀好交通便利!2020年第一次入住就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在秋天再來一次,因為...景色真的太美了!近國立競技場,加上該地原本的歷史故事,讓這家飯店更添加有趣的色彩😍
Thumbnail
avatar
每天,都是在東京的最後一天
2021-11-29
【Dugout Star】更進一步 東岡凱爾 Kyle Higashioka鈴木柯特(Kurt Suzuki)堪稱當今MLB亞裔捕手的代表,今年邁入第15個大聯盟賽季,因為一直在美國成長,比起其他越洋挑戰的日本選手更有優勢,而洋基隊前幾年也有一位背景相同、同樣戴著鐵面具上陣的球員—東岡凱爾(Kyle Higashioka)。
Thumbnail
avatar
68OB
2021-08-12
化身瑪麗安東尼在凡爾賽宮奔跑、在動森歡慶「博物館日」⋯全球博物館線上串聯各出奇招!新冠疫情推動了博物館重大的創新變革,尤其是數位化轉型和文化體驗與傳播的新模式!儘管去年不少博物館也在新冠疫情中度過博物館日,但是,今年明顯不同的是,許多館舍不再侷限以單打獨鬥、或自家偏好的網站、社群平台為主,而是選擇了.........
Thumbnail
avatar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