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king)還是皇帝(emperor)?

2023/03/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學階段學習歷史的時候,常會聽到英國國王、法國皇帝等稱呼,我們也可以由此簡單推論,帝國(empire)的君主是皇帝(emperor),王國(kingdom)的君主是國王(king),然而中學階段並沒有告訴我們明明都是君主,為什麼稱號會有所不同呢?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
一、中國中國相比於西方算是比較簡單一點。皇帝(emperor)的稱號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出現的,含義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此稱號一般被認為是延續到公元1911年清帝遜位。
在先秦時期,是沒有皇帝這個稱號的,但是有「皇」和「帝」的稱號(可以認為是爵位男、子、伯、侯、公的再上去一階),如三皇、五帝、秦齊互帝等。周時期,統治天下的最高領袖則被稱為「天子」。
天子的稱號為「王」,然東周時期,周王室沒落,各國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如楚莊王、秦惠文王等,此時這些王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國王(king)。皇帝制度誕生後,國王一般也都是由皇帝冊封,擁有自己的封地與軍隊、人事任命權等(權力會隨著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如漢初期的郡國並行制。
二、西方(歐洲基督教世界)
西方的皇帝制度相比於中國算是比較複雜的。最早的皇帝制度是從羅馬帝國開始,其影響後續歐洲至20世紀君主制的遊戲規則。
一般認為,在羅馬帝國滅亡後,只有繼承羅馬帝國「法統」的國家可以被稱為帝國(一般由教宗認可,象徵上為繼承皇帝桂冠),其君主稱號為皇帝(emperor)。而沒有繼承羅馬帝國法統的君主,或是帝國底下分封的諸侯,最高只能自稱國王(king),其國稱為王國(kingdom)。以下簡單介紹基督教世界羅馬帝國桂冠(作為帝王冠冕使用)的流傳:
公元前27年,羅馬自共和體制改為帝國制度,正式成為以皇帝為尊的國家。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桂冠暫時不被任何人擁有。
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受教宗加冕,成為西羅馬帝國桂冠的繼承者,其國家由法蘭克王國改稱加洛林帝國、查理曼帝國,被稱為歐洲之父、歐洲皇帝。
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帝國被分為西法蘭克王國(後來的法蘭西)、中法蘭克王國(被瓜分)及東法蘭克王國,皇帝桂冠暫時無人擁有。
公元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鄂圖一世受教宗加冕為帝,繼承查理曼帝國桂冠,東法蘭克王國改為神聖羅馬帝國(前期稱羅馬帝國,後期稱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
公元1547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與拜占庭帝國有婚姻關係的莫斯科大公國繼承東羅馬的桂冠,是為俄羅斯沙皇國。
公元1721年,俄羅斯沙皇國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公元1804年,拿破崙為其自身利益建立法蘭西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屬於跟羅馬法統較無關的案例(破壞遊戲規則)。
公元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退位,保留其奧地利帝國的帝號,延續桂冠。
公元1852年,路易拿破崙復辟,改共和為帝國,延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法統,為法蘭西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
公元1867年,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合併為奧匈帝國。
公元1870年,普法戰爭,普魯士王國勝,普魯士國王將法蘭西帝國桂冠奪走,普魯士國王在法國凡爾賽宮登基為帝,是為德意志帝國。
公元1917年,俄羅斯帝國內部革命,皇帝政權被推翻,俄羅斯帝國滅亡。
公元1918年,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瓦解。
三、其餘地區
在其他地區,跟皇帝有相同位階的有蘇丹、天皇等稱號。
以上是針對中國和基督教世界皇帝、國王制度的介紹,如果有缺漏也希望可以幫忙提供指點,謝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Na Ali
Na Ali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在學生,有個讀法律的夢想,喜歡分享與學習知識。此為個人專頁,不專業讀書文章放置區。主要放社會科學相關的短文,作為學習記錄!有興趣的再來看,當然歡迎各路先進糾錯及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