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SamadhiTang Creative Puppet Troupe),是台灣的布袋戲創作團體,從打版、造型、偶衣縫製、兵器製作、角色命名設定、演出、宣傳、辦活動等,皆由團隊成員一手包辦。表演型態為巡迴台灣展出,除各縣市的文化局/文化中心展出外,最常有的展場是台灣各地的新光三越百貨;並曾多次至國外進行展覽及演出,最遠曾受邀至英國倫敦展演,目前駐館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三昧」一詞源於佛經用語(samadhi),意為等持、正定、正心行處等。2011年三昧堂於嘉義市文化局首次展覽時使用,之後正式申請立案為教育文化團體。

三昧堂是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好朋友,因為對布袋戲共同的熱愛組成,成員們大多都居住在嘉義。截至2023年,已經完成了260餘件自行設計製作的精工戲偶作品。

自2012 年受邀參加「北京國際動漫博覽會」開始,三昧堂跨出了台灣,受邀代表台灣文化到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帛琉等國,進行木偶的展覽和表演。

raw-image

三昧堂首創『無戲台』的演出方式,是讓操偶師現身,以劇場舞台為戲台,觀眾可以看到操偶師操作木偶的每一個細節,以及『人偶合一』的動作和表情,配合迴響樂集的原創音樂演出,演出的各曲目有導聆講講音樂與劇情,此種創新的演出型式名為「布袋戲音樂劇」。

raw-image


2016年起進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駐館,經常至偏鄉學校教布袋戲,定期在中心舉辦「來嘉玩偶」布袋戲嘉年華會、戲偶道具手作坊、操偶營隊、並開放布袋戲電影拍攝片場參觀,已經成為嘉義民雄旅遊的新景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昧堂推特編的碎念小空間
6會員
18內容數
想知道三昧堂的所有角色的簡介、發想、創作構思及其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嗎?來這裡就對了!除了有角色的介紹之外,還有許多攝影師所拍的美照
2024/12/11
本篇文章摘要絕對不是用AI抄的XD 與其說是心路歷程、建立自信之旅,倒不如說是...做個攝影成長紀錄?? 就當作是在碎碎念就好了
Thumbnail
2024/12/11
本篇文章摘要絕對不是用AI抄的XD 與其說是心路歷程、建立自信之旅,倒不如說是...做個攝影成長紀錄?? 就當作是在碎碎念就好了
Thumbnail
2024/04/26
4/21,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芙渠廳,上演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Thumbnail
2024/04/26
4/21,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芙渠廳,上演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Thumbnail
2024/04/18
誰說布袋戲男主角一定是沒父沒母的設定?長歌媽媽來了!
Thumbnail
2024/04/18
誰說布袋戲男主角一定是沒父沒母的設定?長歌媽媽來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小籠),福州稱作:「串頭戲」,是一種起源於起源於17世紀閩南泉州,後來在臺灣廣泛發展的戲劇形式。在布袋戲中,木偶的頭部通常由木材或其他材料雕刻而成,除了偶頭、戲偶手掌以及人偶足部等部位,偶身及四肢則由布料製成。演出時,表演者將手套穿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
Thumbnail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小籠),福州稱作:「串頭戲」,是一種起源於起源於17世紀閩南泉州,後來在臺灣廣泛發展的戲劇形式。在布袋戲中,木偶的頭部通常由木材或其他材料雕刻而成,除了偶頭、戲偶手掌以及人偶足部等部位,偶身及四肢則由布料製成。演出時,表演者將手套穿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
Thumbnail
唯劇場送給自己的表演課是由拍拍手工作室帶來「現代偶戲工作坊」,拍拍手工作室為台中在地劇團,專注探究偶戲與肢體劇場的結合應用,這次課程將帶領學員體驗現代偶戲的世界,由無物不成偶的概念開始,融合「偶戲、物件劇場、肢體劇場等練習」,探索操作的方式,操偶師與戲偶的關係,並運用身體、材質與物件進行小創作。
Thumbnail
唯劇場送給自己的表演課是由拍拍手工作室帶來「現代偶戲工作坊」,拍拍手工作室為台中在地劇團,專注探究偶戲與肢體劇場的結合應用,這次課程將帶領學員體驗現代偶戲的世界,由無物不成偶的概念開始,融合「偶戲、物件劇場、肢體劇場等練習」,探索操作的方式,操偶師與戲偶的關係,並運用身體、材質與物件進行小創作。
Thumbnail
《蚊子爵士夢》的舞台其實就是拍片現場!表演時操偶師們操作 75 隻戲偶,音樂和音效都街游三位弦樂老師和無尾熊小子 LIVE 演出,並架設 8 台攝影機穿梭在 20 座微型佈景之間,即時切換畫面投影至大螢幕,直接上映一齣無法 NG 的「完整電影」。 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FLiPER生活藝文誌〉
Thumbnail
《蚊子爵士夢》的舞台其實就是拍片現場!表演時操偶師們操作 75 隻戲偶,音樂和音效都街游三位弦樂老師和無尾熊小子 LIVE 演出,並架設 8 台攝影機穿梭在 20 座微型佈景之間,即時切換畫面投影至大螢幕,直接上映一齣無法 NG 的「完整電影」。 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FLiPER生活藝文誌〉
Thumbnail
掌中文化,是歷史也是傳承,更是創新。 由最早的野台布袋戲3吋~5吋偶,進入到電視播映的國寶黃俊雄大師的雲州史艷文,到錄影帶時期的霹靂/金光/天宇不滅城/神魔布袋戲,與時俱進的更新創作到現在的CD/VCD/電影/雲端串流平台,再到現在的金鷹閣/金宇園野台金光布袋戲,到一群3X起跳的初心愛好的精工布袋戲
Thumbnail
掌中文化,是歷史也是傳承,更是創新。 由最早的野台布袋戲3吋~5吋偶,進入到電視播映的國寶黃俊雄大師的雲州史艷文,到錄影帶時期的霹靂/金光/天宇不滅城/神魔布袋戲,與時俱進的更新創作到現在的CD/VCD/電影/雲端串流平台,再到現在的金鷹閣/金宇園野台金光布袋戲,到一群3X起跳的初心愛好的精工布袋戲
Thumbnail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SamadhiTang Creative Puppet Troupe),是台灣的布袋戲創作團體,從打版、造型、偶衣縫製、兵器製作、角色命名設定、演出、宣傳、辦活動等,皆由團隊成員一手包辦。表演型態為巡迴台灣展出,除各縣市的文化局/文化中心展出外,最常有的展場是台灣各地的新光三越百
Thumbnail
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SamadhiTang Creative Puppet Troupe),是台灣的布袋戲創作團體,從打版、造型、偶衣縫製、兵器製作、角色命名設定、演出、宣傳、辦活動等,皆由團隊成員一手包辦。表演型態為巡迴台灣展出,除各縣市的文化局/文化中心展出外,最常有的展場是台灣各地的新光三越百
Thumbnail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金光布袋戲特展】 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兇神惡煞的神怪、經典的神話角色,搭配金光閃閃的戲服配飾、鮮豔的布景,以及各式特效加持,構成臺灣特有的偶戲藝術「金光布袋戲」。 一直都很喜歡布袋戲,在個人眾多繁雜的雜學史中,偶戲博物館的戲偶操作課程也是其中的一環,甚至還買過戲偶回家練習蒐藏,但
Thumbnail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金光布袋戲特展】 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兇神惡煞的神怪、經典的神話角色,搭配金光閃閃的戲服配飾、鮮豔的布景,以及各式特效加持,構成臺灣特有的偶戲藝術「金光布袋戲」。 一直都很喜歡布袋戲,在個人眾多繁雜的雜學史中,偶戲博物館的戲偶操作課程也是其中的一環,甚至還買過戲偶回家練習蒐藏,但
Thumbnail
大師領路《師徒誌》 歌仔戲、陣頭、布袋戲 看新舊傳承 展現台灣文化底蘊 NFT、環保婚紗、山間料理人 《島嶼新世代》創新思維 讓產業永續綻放 《TaiwanPlus鉅獻》 8/27 起每週六晚上8點 Discovery 與 TaiwanPlus聯手,將台灣強韌軟實力推向國際
Thumbnail
大師領路《師徒誌》 歌仔戲、陣頭、布袋戲 看新舊傳承 展現台灣文化底蘊 NFT、環保婚紗、山間料理人 《島嶼新世代》創新思維 讓產業永續綻放 《TaiwanPlus鉅獻》 8/27 起每週六晚上8點 Discovery 與 TaiwanPlus聯手,將台灣強韌軟實力推向國際
Thumbnail
布袋戲文化應該算是台灣好幾年下來一直持續未退燒的木偶戲,而再多次嘗試2022年霹靂又再一次將布袋戲搬上大螢幕,以當家第一主角霹靂裡高人氣角色《素還真》拍攝出關於這名角色在成為江湖俠義之士之前初出茅廬的起源故事,而開始素還真的傳奇一生。
Thumbnail
布袋戲文化應該算是台灣好幾年下來一直持續未退燒的木偶戲,而再多次嘗試2022年霹靂又再一次將布袋戲搬上大螢幕,以當家第一主角霹靂裡高人氣角色《素還真》拍攝出關於這名角色在成為江湖俠義之士之前初出茅廬的起源故事,而開始素還真的傳奇一生。
Thumbnail
兩個比手掌要再大些的戲偶在同樣不大的舞台上,或說笑,或倒茶,或寫字,或翻窗,或是拿著兵器隨著慷慨激昂的音樂打鬥,舉止細膩,動作流暢,在那小小的戲台上,演繹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劇目……
Thumbnail
兩個比手掌要再大些的戲偶在同樣不大的舞台上,或說笑,或倒茶,或寫字,或翻窗,或是拿著兵器隨著慷慨激昂的音樂打鬥,舉止細膩,動作流暢,在那小小的戲台上,演繹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劇目……
Thumbnail
動漫宅圈子裡有句話流傳,大意是:「要毀掉一部動漫作品就是將其真人化。」然而,日本卻仍舊將許多高人氣的動漫IP真人化,其中一個真人化的形式就是「2.5次元舞台劇」。台灣的動漫展業近期也有越來越多台灣漫畫改編舞台劇,除了讓不同媒材合作外,也能夠拓展不同客群......
Thumbnail
動漫宅圈子裡有句話流傳,大意是:「要毀掉一部動漫作品就是將其真人化。」然而,日本卻仍舊將許多高人氣的動漫IP真人化,其中一個真人化的形式就是「2.5次元舞台劇」。台灣的動漫展業近期也有越來越多台灣漫畫改編舞台劇,除了讓不同媒材合作外,也能夠拓展不同客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