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投資」專欄(專欄介紹)每月分享至少 2-3 篇「潛力股」研究心得分享(無任何買賣建議),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與其產品的基本介紹,訂閱戶則可閱讀作者深入分析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99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支持。另外,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作者將不定期分享市場觀點與個股看法。
3/22登記領取6000元
根據財政部公告,3月22日(星期三)至「6000.gov.tw」網站登錄健保卡號、金融機構帳戶等個人資料,經核對後,只要發放時間一到,「全民共享普發現金」6,000元便會直接入帳。

基於「全民共享普發現金」政策即將上路,不論政策對錯,現在的是重點是:
該怎麼運用這筆6,000元呢?

(📢讓我們先進一段廣告插播))
你知道嗎?每個月只要99元,就能訂閱「邏輯投資」專欄,讓你跟隨作者的腳步,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這可不是一般的專欄,而是一個能夠讓你學習投資理念、分析方法、市場觀察的寶典! 不信?你看看作者過去的文章吧!
他曾經分享過打入全球五大菸商供應鏈的材料-KY(4763),也曾經比較過重電五霸中的中興電(1513),還曾經介紹過具備特許權、擴建題材與競爭優勢的定存成長股遠雄港(5607)! 這些都是市場上少有人關注的潛力股,但卻有著驚人的成長潛力!
別再猶豫了!現在就訂閱「邏輯投資」專欄吧!只要一個便當錢,就能夠和作者一起追尋財富自由的ONE PIECE! 快按下訂閱按鈕,錯過就來不及了!

(工商時間結束)(上面一整段都是AI寫的,嘖嘖!厲害!)
不過話說有6,000元,當然建議先拿來訂閱「邏輯投資」專欄啊!
可以夠你看5年耶!!!🤣
6000元的投資選項
回到正題,「邏輯投資」作為一個投資主題的知識服務專欄,我想回答一個不少人都在敲碗的問題:
有6,000元可以投資的股票嗎?
我想這個問題是想問:「我想拿6,000元直接買一張股票」,也就是股價要在6元以下,其實這樣的選項並不少。
以3月14日收盤價來看,共有37檔符合條件,其中多數是ETF及海外存託憑證(DR),扣掉之後剩下10檔個股,包括昶虹(2443)、劍湖山(5701)、誠創(3536)、南璋(4712)、新建(2516)、三商壽(2867)、千興(2025)、尚茂(8291)、華冠(8101)、天揚(5345)。


圖中橘黃色的部分是全額交割股,共有8檔,風險比較高,另外股價會跌到個位數,甚至被打入全額交割,必然有其原因,「福兮禍所依」,其實我建議應該主動避開這些標的。
全額交割股:指上市櫃公司因財務發生困難,導致每股淨值低於票面價值,或未在規定時間內公告每一季的財務報表等原因,被證券交易所變更為特殊交易方式的股票。全額交割股通常代表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可能無法發放現金或股票股利,也可能面臨退市或解散的風險。
所以我們退而求其次,找找看有沒有股價略高於6元,但有潛力的投資標的呢?「邏輯投資」覺得中工(中華工程,股票代碼:2515)可能是一個有潛力的投資選項。
首先提醒幾件事情:
- 本文並非正式版本的「潛力股分析」專文,這次是鎖定「普發現金6,000元」這個主題來撰寫,所以介紹內容比較簡單扼要,讀者有興趣的話建議自己再深入研究,這篇文章只會單純分享作者觀點及主觀對未來獲利的預估,且後續不會特別作追蹤。
- 這篇文章對於中工(2515)的分析一定有缺漏不足之處,且判斷必然存有主觀立場,請讀者務必注意,並再次提醒文章內容不代表任何買賣建議,本文只是分享作者對於中工前景與潛在價值的看法。
公司簡介
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工,股票代碼:2515)前身為「資源委員會機械修運處」,以重機械修理與車輛運輸為主要業務,1951年改組為「資源委員會機械工程處」,1952年改隸屬於經濟部,並更名為「經濟部機械工程處」,1959年為爭取國外業務,又改組為「中華機械工程有限公司」,1967年更換為現名,並簡稱為BES。

中工於1993年掛牌上市,民營化之後成為威京集團成員之一,目前公司資本額為153.1億元,但市值僅136.9億元,因股價目前僅9元上下,低於10元面額,所以我們拿到6,000元現金,再貼個3,000多元就可以買進一張中工股票。

中工隸屬於威京集團,但旗下關聯企業與轉投資也相當豐富,但讀者只需要知道其中幾家公司就夠了,包括「中工機械」(持股99.35%)、「喜滿客」(含絕色影城)(持股62.76%)、廈門萬翔物流(持股49%)、Global BES Engineering (Myanmar) Co., Ltd(緬甸子公司,持股100%)、BES Engineering Vietnam CO., Ltd.(越南子公司,持股100%)。
簡單說,讀者需要知道中工涉及業務眾多,包括土木及建築工程、不動產銷售,以及透過子公司經營中、台、港三地喜滿客影城事業,還有將觸角伸至緬甸、越南的當地工程與土地開發業務,以及保全、人力派遣、物流等服務。

以2021年為例,公司營收約172億,依業務與營收占比排序分別為:土木工程91億(佔53%)、建築工程46億(佔27%)、銷貨-房地產12億(佔7%)、其他10億(佔6%)、人力派遣8億(佔5%)、保全業務3億(佔2%)、影城2億(佔1%)。

由此可知公司核心業務為土木及建築工程,佔比高達80%,舉凡桃園機場跑道與停機坪、石門水庫隧道、道路建設、捷運工程,以及公共住宅、大樓等興建工程等,都是中工的獲利來源,所以每年能接到多少工程,對中工來說影響甚大。

先前 Moore Investment 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也有介紹過這家公司,讀者也可以直接看影片認識中工。
那到底為什麼覺得中工有潛力呢?
因為「邏輯投資」認為中工的不動產開發與銷售業務具有增長潛力與轉機性,有機會帶動中工獲利能力與評價回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