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汙染與PM2.5及產業東移政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健康就是未來,這或許也是空氣汙染成了很多縣市競選主要訴求的原因。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證實,這也是大家愈來愈害怕的原因,尤其周邊親朋好友不時就傳出罹患肺腺癌,偏偏這些人都是沒有吸菸的人。(抽菸會得到的癌症是肺支氣管癌)。

每年台灣都有將近一萬人因為肺癌而過逝。

每年衛福部公布台灣十大死因,第一名當然還是癌症,在眾多不同的癌症裡,肺癌已經連續八年居冠,而是幾乎可以斷言,這個冠軍頭銜還會繼續保持下去,因為台灣空氣污染的情況,恐怕短期之內是無法改善了。

空氣汙染裡的懸浮微粒,也就是現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PM2.5,除了會引起肺癌之外,也跟心血管疾病,其他呼吸系統疾病都息息相關,甚至也有研究發現,也會造成早產,老年癡呆與腦癌等等病變。

肺癌為什麼這麼令人關注?除了這些年罹患率節節攀升之外,也因為肺癌很難早期發現,往往一有症狀就是末期,幾乎沒有辦法治療,近年來有不少名人,包過不菸不酒,生活規律的宗教大師們也得到肺癌,更讓人懷疑近年來不斷惡化的空氣品質,真真切切會對許多較為敏感體質的人有致癌的風險。

2016年底開始實施空氣品質指標,自有統計以來,南部百分之九十的日子空氣處在不良的狀態,另外百分之十是普通,居然沒有幾天算是良好的,中部稍微好一點,也是有將近一半的日子處在空氣不良的粉塵中。

只有花蓮與台東空氣品質最好,很少有到不良的程度,真的是台灣僅存的淨土。

不過這也想起二十多年前令人捏把冷汗的往事。

在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曾提出產業東移政策,為了促進東部居民的就業率,鼓勵企業到東部設廠。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荒謬的政策,內需型的產業在西部已經生存不易,搬到東部難道是跟自己的鈔票過不去?外銷型產業若在台灣西部工業區都活不下去了,到花東就能起死回生?

不過當時總統一說,也沒人敢說什麼,就風風火火開始進行各項基礎建設,比如開路、蓋電廠以及運煤碼頭。當時在花蓮的水璉村要蓋一個燃煤火力發電廠,在水璉海邊蓋一個運煤碼頭。

大家都知道,台灣東部從宜蘭尾端、花蓮到台東,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高聳的中央山脈,中間是非常狹窄的陸地,一旦燃煤火力發電廠開始運作,若是風向是從海面吹向陸地,電廠排放的汙染越不過中央山脈,那麼一年起碼有一半的時間,花蓮台東勢必就會像被煤煙蓋子罩住的人間地獄。

幸好當時這個發電廠的計畫,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奔走下,總算停下來了。

當然,政府為了老百姓的福祉,想盡辦法要開發建設,增加國民所得,似乎也沒錯,也應該是大有為政府的表現,但是若沒有仔細評估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所有的努力,也許會適得其反。

想起一個寓言故事。

在山腳下有一個農村,山泉甘甜,空氣清新,村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一天,村邊多了一座,二座、三座的工廠。不久後,有推銷員上門賣濾水器,空氣清淨機,最後甚至口罩防毒面具都來了。

村民覺得很奇怪:「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啊?」

推銷員很篤定:「不久你們一定會需要的!」

果然,工廠一天24小時不斷趕工生產,汙水排向溝渠,煙囪的黑煙也始終壟罩在村莊上空久久不散。

於是家家都需要濾水器,雖然人人都要戴著口罩與防毒面具,但是工廠賺錢,在工廠上班的人賺錢,推銷員也賺錢,政府收到稅收,人人誇說經濟成長改善了生活。

其實這不是寓言故事,故事裡的村子當然也不特別指高雄,而是在台灣各地,甚至全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

前些年台灣的地方新聞中有個小小的報導,有個孩子肺癌死掉了,他到父親的夢中託夢說: 「阿爸你緊走。」叫他也已經肝硬化的父母親離開家鄉。於是父母聽孩子的話,弄了台三噸半的貨車,改裝加上廁所廚房,把所有家當放上車,被迫成了環境吉普賽人,不斷地移動,一個禮拜有六天開到溪頭的山林裡躲著,躲避那汙染。這個新聞由來自高雄美濃的歌手林生祥改編成一首歌,也因為這首歌,讓盧建彰導演拍了一部短片:「你那邊空氣還好嗎?」

空氣汙染的來源很多,除了最大宗的燃煤發電與工廠之外,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也是重要來源,甚至燃燒垃圾,拜拜燒香,也是兇手之一。2018年二月在中南部曾經舉行反空汙大遊行,爭取呼吸平權,控訴中南部總是灰濛濛的天空,是的,乾淨的空氣應該是基本人權。

我們費盡心神努力賺錢,無非是希望改善家人的生活,但是往往就在埋頭工作中,環境破壞了,家人的健康沒了,賺來的錢也只能看病買藥。當整個環境都汙染了,我們即便賺到再多的錢,也無法帶給家人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我們無法自外於環境,無法遁逃出天地之間。

聯合國曾經有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全世界的長壽村最主要的共同點是「環境空汙少」,也就是居住在空氣乾淨的地方比較有機會長壽。或許我們不必追求長壽,但是我們盼望能活得健康,至少不該被那些排放汙染的工廠讓我們生病,增加家庭負擔與社會的成本吧!

一個天空,兩個台灣。

你那邊的天空還好嗎?

你的肺臟還好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年冬季晴日,台灣經常被污濁的空氣籠罩,越往南越嚴重。其實,空氣污染是全球性的問題,污染物隨大氣環流擴散到世界各地。據報導,台灣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就有四成來自境外,即使我們不斷提升汽機車廢氣排放標準,發電廠努力減煤,空氣仍難以期待長保澄清乾淨。 空氣污染危害人類的健康實在不可忽視。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空
Thumbnail
每年冬季晴日,台灣經常被污濁的空氣籠罩,越往南越嚴重。其實,空氣污染是全球性的問題,污染物隨大氣環流擴散到世界各地。據報導,台灣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就有四成來自境外,即使我們不斷提升汽機車廢氣排放標準,發電廠努力減煤,空氣仍難以期待長保澄清乾淨。 空氣污染危害人類的健康實在不可忽視。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空
Thumbnail
新興技術的興起,輕鬆減少碳排放不再紙上談兵 <引文> 近年來全球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台灣本土中南部屬於重工業發展地區,大量的廢氣排放嚴重影響到空氣品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調查,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長期高於表準值,惡劣的空氣品質也間接導致肺癌位居全國人民罹患癌症種類的第三名。在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幾乎有一半的
Thumbnail
新興技術的興起,輕鬆減少碳排放不再紙上談兵 <引文> 近年來全球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台灣本土中南部屬於重工業發展地區,大量的廢氣排放嚴重影響到空氣品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調查,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長期高於表準值,惡劣的空氣品質也間接導致肺癌位居全國人民罹患癌症種類的第三名。在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幾乎有一半的
Thumbnail
一早醒來發現窗外有陽光透漏的霧白
Thumbnail
一早醒來發現窗外有陽光透漏的霧白
Thumbnail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面對全球煙害防制迅速變化的節奏,決定在2021年世界無菸日發起全台第一個反煙募資活動「《無煙台灣基金會》揮別|煙臭味|菸屁股|」,鼓勵菸民戒煙或轉換使用減害菸品,推動2040年無煙台灣(Smoke-Free Taiwan 2040)國家政策,王表示:「我想讓更多台灣
Thumbnail
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面對全球煙害防制迅速變化的節奏,決定在2021年世界無菸日發起全台第一個反煙募資活動「《無煙台灣基金會》揮別|煙臭味|菸屁股|」,鼓勵菸民戒煙或轉換使用減害菸品,推動2040年無煙台灣(Smoke-Free Taiwan 2040)國家政策,王表示:「我想讓更多台灣
Thumbnail
其實很不想寫這個議題,一方面是罵的人夠多,另一方面則是有些渾球會刻意混淆資訊,製造資訊落差來抹你,扯到這些渾球很煩。但真的最近這次太過分了。
Thumbnail
其實很不想寫這個議題,一方面是罵的人夠多,另一方面則是有些渾球會刻意混淆資訊,製造資訊落差來抹你,扯到這些渾球很煩。但真的最近這次太過分了。
Thumbnail
台灣冬季的汙染問題 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 現在常看到大家抓著其中一個點就開始罵 或是就po張空氣不好的照片 然後就變成討厭政府的嘲諷言論聚集地 但其實很多就只是找機會攻擊政府 想複製2018年搞垮民進黨與台灣的那套論述 但如果真的要好好的談空汙的問題 各種因素都必須納入做綜合性的考量才行 冬季的
Thumbnail
台灣冬季的汙染問題 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 現在常看到大家抓著其中一個點就開始罵 或是就po張空氣不好的照片 然後就變成討厭政府的嘲諷言論聚集地 但其實很多就只是找機會攻擊政府 想複製2018年搞垮民進黨與台灣的那套論述 但如果真的要好好的談空汙的問題 各種因素都必須納入做綜合性的考量才行 冬季的
Thumbnail
從一月下旬的亞洲,二月中旬的歐洲,三月上旬的美洲,中共病毒(aka 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因為大規模的商業行為停止,以及肺炎與呼吸道個相關性,使得討論中共病毒怎麼影響空氣污染排放,加上空氣污染怎麼加劇肺炎的發生,變成2020上半年大氣科學、空氣污染研究專業的討論焦點。這
Thumbnail
從一月下旬的亞洲,二月中旬的歐洲,三月上旬的美洲,中共病毒(aka 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因為大規模的商業行為停止,以及肺炎與呼吸道個相關性,使得討論中共病毒怎麼影響空氣污染排放,加上空氣污染怎麼加劇肺炎的發生,變成2020上半年大氣科學、空氣污染研究專業的討論焦點。這
Thumbnail
空氣污染是一個感覺很遠的名詞,但是卻是常伴身邊的隱形危機.根據科學研究顯示[1,2],2015到現今全球每年因空氣污染夭折人數約在450萬到880萬人
Thumbnail
空氣污染是一個感覺很遠的名詞,但是卻是常伴身邊的隱形危機.根據科學研究顯示[1,2],2015到現今全球每年因空氣污染夭折人數約在450萬到880萬人
Thumbnail
既然都是科學,都是分析數據。人做一個「詮釋數據」的載體,便讓其他人們去獨立判斷該假設、切入角度、數據是否值得採信。這才是科學。 然而,這次正方到公投前,持續打著科學大旗、民主之名,但這真的能解決問題、促進有效溝通嗎?還是樹立高牆,製造更多對立?
Thumbnail
既然都是科學,都是分析數據。人做一個「詮釋數據」的載體,便讓其他人們去獨立判斷該假設、切入角度、數據是否值得採信。這才是科學。 然而,這次正方到公投前,持續打著科學大旗、民主之名,但這真的能解決問題、促進有效溝通嗎?還是樹立高牆,製造更多對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