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需要更全面性的討論而非謾罵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台灣冬季的汙染問題
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
現在常看到大家抓著其中一個點就開始罵
或是就po張空氣不好的照片
然後就變成討厭政府的嘲諷言論聚集地
但其實很多就只是找機會攻擊政府
想複製2018年搞垮民進黨與台灣的那套論述
但如果真的要好好的談空汙的問題
各種因素都必須納入做綜合性的考量才行

冬季的環境因素包括大氣與地形
冬天當環境風場偏東風時,水平擴散差
清晨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垂直擴散條件亦差
加上中央山脈的地形讓西部都位於背風處
水平垂直擴散條件都差,汙染物當然易累積
還有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升高
除了整體的環境因素
其實區域差異性也很大
北部的空氣流動條件比中南部更好
而南部位於最下風處
還要接受來自北部中部的汙染物
因此空汙問題中南部比北部更難處理
其實有部分也是跟環境因素相關
當然工廠與高汙染產業集中在中南部
那又是另一個長期以來
產業與資源分配不當的議題了

常會聽到大家說
以前的空氣都不會這麼差
一定是現在汙染更嚴重
但其實有另一個大氣的因素是大家不知道的
就是過去四十年來台灣周遭的大氣越來越穩定
極端氣候不只是大豪雨的發生
極端穩定也是另一種極端
而極端穩定的大氣就導致擴散條件更差
自然也會讓空汙問題更加嚴重

而隨著東北季風來的不只是風雨
還有來自中國的大量境外污染
境外汙染占整體空汙的比例
在不同時間可能佔了15%~50%不等
在冬天汙染容易累積時當然是雪上加霜

而在境內汙染的部分
長期以來最被大家詬病的就是工廠排放與發電
但這些也只佔了境內汙染的三成
而環團最喜歡針對的發電產業
其實也只佔了本土汙染源不到7%
而且近年來汙染防制最有成效的
反而還是工業與發電減煤相關的排放
其實不管是餐飲業相關的汙染
或是佔了三成以上比例的交通相關汙染排放
跟一般人比較相關的反而都很少被討論
反正只要有個靶子好打好罵就好了

台灣這個小小的島上
真的有超驚人的汽機車數量
新北跟台中的汽車都超過百萬台
而新北與高雄的機車數量更超過兩百萬台
如何減少汽機車汙染排放
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大家應持續要求自己的縣市長
更多發展公共運輸系統
並持續提升道路對行人與單車的友善
鼓勵大家減少自家交通載具的使用
像最近有看到台塑將在2022發展出電動卡車就很棒
因為交通當中汙染排放占比最高的正是貨車
如果能在政策上給予更多誘因
盡快全面性讓電動卡車取代傳統的貨車
相信也會有效的減少空汙

從各種客觀的空汙平均值其實很明顯看到
政府減量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但在某些尖峰期
因為大氣通風擴散條件不利於排放減量
就很難避免還是出現空汙紅燈的狀況
但至少政府是朝向正確的方向在努力著
不管是火力發電持續提升燃氣比例
或是持續增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發電量
這些過去國民黨不做的民進黨都在做了

如果因為無法克服的大氣條件
就否決了目前持續減少空汙排放的努力
甚至否決所有能源發展的可能性
那台灣才真的永遠都無法擺脫空汙的問題
甚至還會讓空汙變成危害台灣民主的一個破口
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朋友們
在討論空汙議題時真的要再更慎重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連竟堯的沙龍
70會員
110內容數
分享花蓮的後山生活,這裡有台灣最美的山海景緻,幾乎永遠綠燈的空氣品質,還有許多用心耕耘的小店
連竟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6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2024/06/06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2024/05/30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2024/05/30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2023/09/19
陳吉仲部長的貢獻 當然遠不只如此 他這些年面對各方勢力與利益的夾擊 面對中國把農業出口當成武器 面對農業專型與老農生計保障的平衡難題 他一步一步地讓台灣農業穩健向前 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甚麼救世主般的劇情 確是非常紮實的在各個層面 提升台灣農業的競爭力 也給予農民更多的保障與更好的收入 政治的鬥爭是一時
Thumbnail
2023/09/19
陳吉仲部長的貢獻 當然遠不只如此 他這些年面對各方勢力與利益的夾擊 面對中國把農業出口當成武器 面對農業專型與老農生計保障的平衡難題 他一步一步地讓台灣農業穩健向前 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甚麼救世主般的劇情 確是非常紮實的在各個層面 提升台灣農業的競爭力 也給予農民更多的保障與更好的收入 政治的鬥爭是一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冬季晴日,台灣經常被污濁的空氣籠罩,越往南越嚴重。其實,空氣污染是全球性的問題,污染物隨大氣環流擴散到世界各地。據報導,台灣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就有四成來自境外,即使我們不斷提升汽機車廢氣排放標準,發電廠努力減煤,空氣仍難以期待長保澄清乾淨。 空氣污染危害人類的健康實在不可忽視。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空
Thumbnail
每年冬季晴日,台灣經常被污濁的空氣籠罩,越往南越嚴重。其實,空氣污染是全球性的問題,污染物隨大氣環流擴散到世界各地。據報導,台灣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就有四成來自境外,即使我們不斷提升汽機車廢氣排放標準,發電廠努力減煤,空氣仍難以期待長保澄清乾淨。 空氣污染危害人類的健康實在不可忽視。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空
Thumbnail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一早醒來發現窗外有陽光透漏的霧白
Thumbnail
一早醒來發現窗外有陽光透漏的霧白
Thumbnail
這個禮拜是台灣能源週活動(2021 Energy Taiwan, 12/8-10),最近也因為四大公投,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能源的議題。從淨零排碳的角度來看,依照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提出的碳排比例,能源相關造成的碳排佔整體碳排的55%,依經濟部台灣2019年的數據,電力排
Thumbnail
這個禮拜是台灣能源週活動(2021 Energy Taiwan, 12/8-10),最近也因為四大公投,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能源的議題。從淨零排碳的角度來看,依照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提出的碳排比例,能源相關造成的碳排佔整體碳排的55%,依經濟部台灣2019年的數據,電力排
Thumbnail
科學問題的前提,還是要處理價值觀衝突,不然就是所謂的獨裁,支持民主自由的讀者,應該不會同意。所謂解決問題的方法,到頭來就是你得要處理各式各樣的衝突,不是單純的算帳本,或是有效果就得要做,更不能把問題極端化。
Thumbnail
科學問題的前提,還是要處理價值觀衝突,不然就是所謂的獨裁,支持民主自由的讀者,應該不會同意。所謂解決問題的方法,到頭來就是你得要處理各式各樣的衝突,不是單純的算帳本,或是有效果就得要做,更不能把問題極端化。
Thumbnail
要「認識問題」的第一步,也就是你到底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達成這個目標?境外汙染源我們無法控制,所以應該要把心力放在自己可以做到的地方,也就是降低境內汙染源,這筆者完全同意。所以要花「多少心力」,能否給一個標準? E 上周講了半天都還沒提到怎麼解決問題,筆者需要檢討檢討。 不過,筆者的目的,是透過類似
Thumbnail
要「認識問題」的第一步,也就是你到底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達成這個目標?境外汙染源我們無法控制,所以應該要把心力放在自己可以做到的地方,也就是降低境內汙染源,這筆者完全同意。所以要花「多少心力」,能否給一個標準? E 上周講了半天都還沒提到怎麼解決問題,筆者需要檢討檢討。 不過,筆者的目的,是透過類似
Thumbnail
其實很不想寫這個議題,一方面是罵的人夠多,另一方面則是有些渾球會刻意混淆資訊,製造資訊落差來抹你,扯到這些渾球很煩。但真的最近這次太過分了。
Thumbnail
其實很不想寫這個議題,一方面是罵的人夠多,另一方面則是有些渾球會刻意混淆資訊,製造資訊落差來抹你,扯到這些渾球很煩。但真的最近這次太過分了。
Thumbnail
台灣冬季的汙染問題 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 現在常看到大家抓著其中一個點就開始罵 或是就po張空氣不好的照片 然後就變成討厭政府的嘲諷言論聚集地 但其實很多就只是找機會攻擊政府 想複製2018年搞垮民進黨與台灣的那套論述 但如果真的要好好的談空汙的問題 各種因素都必須納入做綜合性的考量才行 冬季的
Thumbnail
台灣冬季的汙染問題 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 現在常看到大家抓著其中一個點就開始罵 或是就po張空氣不好的照片 然後就變成討厭政府的嘲諷言論聚集地 但其實很多就只是找機會攻擊政府 想複製2018年搞垮民進黨與台灣的那套論述 但如果真的要好好的談空汙的問題 各種因素都必須納入做綜合性的考量才行 冬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