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作品,悲慘世界中尚萬強與賈維的矛盾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雨果,是法國著名浪漫主義文學家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小說就是鐘樓怪人(巴黎聖母院),本文要分享的是他另一部著作,《悲慘世界》它被翻拍成歌劇與電影多次,如果你有看過2012年的電影佳作〔奧斯卡8提名3獲獎〕,那想必應對故事不陌生。但是今天不是要歌功頌德這部電影或小說的文筆,而是內容裡看懂矛盾的情感與善惡價值觀。

一般來說東方的傳統戲劇作品,一定有鮮明的好人與壞人,而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同包青天這類的電視劇。但是這部悲慘世界,男主角名字尚萬強叫是一個囚犯,身材壯碩且力大無比,在監獄服刑曾經一個人可以扛起一塊巨木。他是因為竊盜麵包而入獄,服役五年後假釋出獄,而此時男二也就是他的監察警官賈維因此兩人在劇中有特別的糾纏。

尚萬強他因飢餓難耐偷了一塊麵包,被判入獄19年,因此他非常不信任法律,且對自己的遭遇頗為抱怨,假釋出獄後對社會的不適應讓他著實吃了不少苦頭,直到有一天一個神父收留了他,給他一頓豐盛的晚餐與舒適的床,但他還是心生貪念,想要盜走教院的銀器,讓自己變得有錢。結果馬上被警察抓到,人被警察帶到修道院對質,但神父一句:「這些珍貴的器具是我送他的。」頓時讓主角重生並且開始重新做人,之後不但成為一個城鎮的鎮長,而且急公好義、樂善佈施。

不過因為假釋出獄的他,得到了珍貴的銀器並順利花錢隱形埋名後,換賈維頭痛了,他需要四處找假釋犯尚萬強,因為假釋出獄的人失蹤,擔心他繼續犯罪,劇中安排了幾次巧遇,但是賈維始終沒有認出尚萬強,直到尚萬強為了救人,再次使用了他力大無比的能力,才被賈維識別出來,最後有一段追捕與逃跑的劇情。

當然有主角光環的尚萬強,始終沒有落網的,直到劇情進展到法國革命,賈維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潛入革命軍當臥底,但是沒想到意外的遇到尚萬強,主角本有機會殺死他,讓他臥底的計謀失敗,但是主角以德報怨,放他一馬後,讓賈維心裡開始產生懷疑,他一生所深信且神聖律法,所判定的惡人,竟然不為惡,甚至救他一命。過幾天換主角落難,賈維選擇放走了尚萬強,但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生遵守的律法被他自己打破原則,最後選擇跳河自盡,結束執法人員的一生。

看為悲慘世界,我深深感覺西方作品,把人性的複雜徹底地呈現在作品當中,一生主張正義的賈維,在政府的這個角度絕對是善人,但是一生追捕的也是善人,而尚萬強這個法律定義的惡人,卻是在故事中,救人無數與充滿善念,有時候我們若能對人性有如此感受,常常就不會陷入一種,這是絕對的好,絕對的不好的人,而是更能懂的洞察人性複雜的一面,具體事情具體判斷,而不是某某人做的都是好事,某某人做的全是壞事,這就是雨果作品給後人最大的啟發

圖片來源:https://blog.xuite.net/ellenliangyi/wretch/11661197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ly Two 翁立兔的沙龍
200會員
278內容數
我的沙龍有五種主題,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理財與有趣的心情隨筆,目前深耕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的系列,常常能給不少格友與讀者啟發。希望能給路過的你,也有收穫!
2024/03/07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2024/03/07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2024/03/03
這篇文章探討了呂布在東漢末年的生活和決策,以及他未能成為一統天下的原因。文章指出呂布缺乏長遠的格局與視野,只著重於短期利益,最終也因此失敗。透過呂布的故事,啟發讀者要提高自己的視野與格局,以達成長遠的目標。
Thumbnail
2024/03/03
這篇文章探討了呂布在東漢末年的生活和決策,以及他未能成為一統天下的原因。文章指出呂布缺乏長遠的格局與視野,只著重於短期利益,最終也因此失敗。透過呂布的故事,啟發讀者要提高自己的視野與格局,以達成長遠的目標。
Thumbnail
2024/02/21
這本由洪培芸所著的《療癒內疚》是一本強人心理學的書,提供中性的解決方案,能幫助你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並有25個個案經驗,一步一步的帶你思考,破局,解除心魔,療癒自己,重啟人生。
Thumbnail
2024/02/21
這本由洪培芸所著的《療癒內疚》是一本強人心理學的書,提供中性的解決方案,能幫助你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並有25個個案經驗,一步一步的帶你思考,破局,解除心魔,療癒自己,重啟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中國古典小說的讀者,你一定會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這三部經典作品不陌生。這些小說中的主角們都有著各自的性格、背景和命運,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就要為大家編撰一個跨越時空和書籍的奇幻愛情故事,讓你看到三部小說主角的另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中國古典小說的讀者,你一定會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這三部經典作品不陌生。這些小說中的主角們都有著各自的性格、背景和命運,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就要為大家編撰一個跨越時空和書籍的奇幻愛情故事,讓你看到三部小說主角的另
Thumbnail
很久沒有聽個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哭的,哭到頭疼,甚至聽完後還來了後勁,做其他事期間想到也能掉淚,甚至打這篇的時候也是打著打著就哭了起來。 上次這樣,還是聽白日事故的時候呢。 聽到最後,我突然覺得楚稼君和魏無羨前世好像,他們的人生軌跡是被命運推動著前進,所有的選擇都不是完全基於自身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很久沒有聽個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哭的,哭到頭疼,甚至聽完後還來了後勁,做其他事期間想到也能掉淚,甚至打這篇的時候也是打著打著就哭了起來。 上次這樣,還是聽白日事故的時候呢。 聽到最後,我突然覺得楚稼君和魏無羨前世好像,他們的人生軌跡是被命運推動著前進,所有的選擇都不是完全基於自身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雨果,是法國著名浪漫主義文學家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小說就是鐘樓怪人(巴黎聖母院),本文要分享的是他另一部著作,《悲慘世界》它被翻拍成歌劇與電影多次,如果你有看過2012年的電影佳作〔奧斯卡8提名3獲獎〕,那想必應對故事不陌生。但是今天不是要歌功頌德這部電影或小說的文筆,而是內容裡看懂矛盾的情感與善惡價
Thumbnail
雨果,是法國著名浪漫主義文學家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小說就是鐘樓怪人(巴黎聖母院),本文要分享的是他另一部著作,《悲慘世界》它被翻拍成歌劇與電影多次,如果你有看過2012年的電影佳作〔奧斯卡8提名3獲獎〕,那想必應對故事不陌生。但是今天不是要歌功頌德這部電影或小說的文筆,而是內容裡看懂矛盾的情感與善惡價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白愁飛的一生,真的是既壯烈又荒唐,似乎注定如此,但又不免嘆息。
Thumbnail
白愁飛的一生,真的是既壯烈又荒唐,似乎注定如此,但又不免嘆息。
Thumbnail
暴雷警告💥 先來講心得好了。 我自己的話有幾個片段有哭,除了智英那段還有最後奇勳跟尚佑媽媽說錢是跟尚佑借的那裡,好像還有不過有點忘了。 角色喜歡的程度是: 智英=尚佑>老頭>奇勳=姜曉 (其實都很喜歡) 「我出來後發現那些人講的一點也沒錯,這裡更像地獄。」 以下開始進行深度的解析/探討
Thumbnail
暴雷警告💥 先來講心得好了。 我自己的話有幾個片段有哭,除了智英那段還有最後奇勳跟尚佑媽媽說錢是跟尚佑借的那裡,好像還有不過有點忘了。 角色喜歡的程度是: 智英=尚佑>老頭>奇勳=姜曉 (其實都很喜歡) 「我出來後發現那些人講的一點也沒錯,這裡更像地獄。」 以下開始進行深度的解析/探討
Thumbnail
【暴雪將至】的故事背景,1997年,對許多中國的工人來說是個重大的轉捩點。受到上司器重、表彰的「余神探」,為著這份自信與榮耀感,為了這個體制給他的自信和希望,漸漸地走火入魔......
Thumbnail
【暴雪將至】的故事背景,1997年,對許多中國的工人來說是個重大的轉捩點。受到上司器重、表彰的「余神探」,為著這份自信與榮耀感,為了這個體制給他的自信和希望,漸漸地走火入魔......
Thumbnail
悲慘世界是倫敦西區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從1985年首演至今,已經演出超過一萬三千場次,其原作為雨果在19世紀出版的文學作品,歷史上數度被改編為電影,其中2012年的版本在臺灣造成轟動,當中的經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也成為一段家喻戶曉的旋律。
Thumbnail
悲慘世界是倫敦西區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從1985年首演至今,已經演出超過一萬三千場次,其原作為雨果在19世紀出版的文學作品,歷史上數度被改編為電影,其中2012年的版本在臺灣造成轟動,當中的經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也成為一段家喻戶曉的旋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