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指揮家的神壇殞落:從《Tár塔爾》看女性權勢與「取消文化」

2023/04/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年奧斯卡金像獎入圍電影《Tár塔爾》講述一位女性指揮家如何努力爬到崇高的位置,最終卻瞬間殞落神壇的故事。雖然整部電影敘事手法緩慢,但劇情曲折之處,讓觀影者在欣賞整部作品後,也感到不勝唏噓。
《塔爾》的故事以柏林愛樂交響樂團首位女性指揮家出發,這個選材就讓我們意識到,「指揮家」的工作在現今社會仍舊屬於男性的天下,而女性能擁有這樣的職位極為不易。片中除了細膩呈現許多古典樂的樂理知識外,也探討了包括男女工作平權、女同志成家育兒、權勢性侵、取消文化等議題,可說是充滿省思的一部電影。
女主角莉迪亞塔爾(凱特布蘭琪飾)是一名女性指揮家,除了專業上的精湛表現,電影也演出她著迷於擁有權勢、能操縱一切的權威感。某種程度上,這與傳統沙文主義下的男性心態非常相似。
《Tár塔爾》演出一名女性指揮家的天才與陰暗,也帶領觀眾反思權勢性侵、取消文化等議題。 圖片來源:《Tár塔爾》劇照。

擁有權力,就可擁有讓人迷戀的魅力?

劇中有一段挑選首席大提琴手的過程,為了公平選出最優異的首席,採用無法直接看到演奏者的「盲選」方式,指揮家與評審僅能藉由隔幕面試的演奏過程,挑選最適合的演奏家。但在選秀前,塔爾在洗手間遇見了美麗的女孩歐嘉,鏡頭特寫了女孩的一雙高跟鞋,而最終塔爾在盲選的隔幕面試過程中,因瞥見那雙高跟鞋,而更改了自己原本的選擇。這個橋段令人想起現今社會上的權勢濫用、甚至與性有關的利益交換,也傳達出違反道德界線的問題,不分男性或女性。無論掌權者的性別,相同的是權勢所帶來的暴力、霸凌及性侵害,造成受害者深遠的痛苦及影響。
劇中曾與塔爾擁有過深情摯愛的小提琴手莎朗,曾與塔爾一同領養可愛的女兒,擁有夫妻之情與家庭關係。但塔爾也同時濫用自己的身分地位,對女學生克莉斯塔進行權勢性侵。當克莉斯塔發出信件指控塔爾時,塔爾運用權力撤換掉她,間接斷送了她往後的音樂前景,最終造成克莉斯塔輕生。
不同於《熔爐》、《無聲》中所探討師長利用權勢及暴力性侵學生,《塔爾》的劇情更接近與女學生之間先形成曖昧情愫,才從中發展為利益交換的不對等關係,另一齣台灣電影《童話.世界》亦有探究此類議題。這種關係表面看似兩情相悅的情愛,其實帶有權勢操弄,別具創意的角度則是《塔爾》從女性對女性的壓迫出發,也帶來更多性別上的反思。

「取消文化」的思考

劇中,塔爾原本要舉行新書發表會,指揮表演偉大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但在一連串性侵、權勢濫用的醜聞中,塔爾在短短幾週內從神壇殞落,被逐出樂團,身敗名裂,也承受輿論撻伐的各種壓力。導演在此處呈現了事實指控與非事實抹黑的種種行徑,也探究了近年來受到討論的「取消文化」。
這裡的「取消」,指的是停止支持某人,而「取消文化」則是「不再支持做出令人不快或冒犯性之言行的公眾人物或公司」。從道德層面來看,塔爾作出一連串傷害人、不被普遍價值觀允許的行為,最終遭致惡果,可說其來有自。然而如同劇中塔爾在教學過程中與一名男學生討論巴哈的音樂,男學生表達對巴哈的不屑,是因其低劣的私德行為,塔爾則表示不認同,因為私人行為或情感處理的缺陷,與職業上的專業表現無法畫上等號。這也使我們進一步思考:不認同一個人的某些作為,是否就代表這個人的所有表現都全無價值?
《Tár塔爾》電影中探討的權勢性侵議題從女性角度出發,可說是一重顛覆的思考。圖片來源:《Tár塔爾》劇照。
電影的結尾,塔爾因被逐出樂團,沉寂一陣子後輾轉到了菲律賓,依舊持續熱愛的指揮工作,只是從古典樂變成了流行的動漫音樂。有些觀眾抨擊這樣的敘事內容,冒犯了一群熱愛動漫音樂的樂迷。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其實導演想強烈表現的是塔爾這個原先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神級大師,曾對於自己熱衷的古典樂深感驕傲,但最終也因傲慢與自視甚高做出敗壞行為而衰敗。只是,不論演奏的是否是古典樂,音樂與指揮仍是塔爾心中真正的愛。
再如何成功的人,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可能犯錯,而那些加諸他人身上的惡,終有一天也可能反噬自身。不過,在眾叛親離下痛苦萬分的塔爾,仍不放棄對自身所愛──音樂與指揮工作──的嚮往。無論塔爾如何自私、自戀,她愛己所擇的投入,也是這齣電影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妮可媽媽
妮可媽媽
文字,是一台細膩而能捕捉回憶的攝影機。用心記錄一幕幕重要的畫面、故事,用文字這個特殊鏡頭傳遞出去。工作、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