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0 楞嚴經的寶劍3

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之前談到,楞嚴經是部實修佛弟子必讀的經典。本經最重要的幾個講述:七處徵心、八還辨見、五十陰魔、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五十五位修行的聖位與境界、心與法的關係、根塵識的關係、能與所辦悉...等等,每一項都是重要非凡,是解脫必經的過程與基礎,在在處處,都是異常重要。由於根本上師並沒有對此經有完整開示(在師尊的文集中,對此經的法義,都有說明,但是散落在各文集中)。所以,以下引用南懷瑾老師所著述的「楞言今釋大意」讓金剛兄弟們,更容易瞭解這些重要的法義。

以下是「七處徵心」、「根塵識的關係」、「能與所的辦悉」的白話解說,原文請自行閱讀楞嚴經。

心靈存在七點認識的辨別

佛說,“世間的人,向來都不認識自己,更不知道自己不生不滅的常住的真心,本來是清淨光明的。平常都被這種意幟思維的心理狀態 妄想所支配,"認為這種妄想作用,就是自己的真心。所以發生種種錯誤,在生死海中輪轉不休。我現在要問你,希望你直心答復我的問題。你要求證得正知正覺的無上菩提,大門只有一個直徑,這個直徑,就是直心。你須要知道,一切正覺者成佛的基本行為,就是心口如一,絕不自欺。你因為看見了我外貌色相的美妙,就出家學佛,你用什麼來看?又是哪個在愛好呢?”阿難答:“能看見的是我的眼,能愛好的是我的心。

佛說:“你說出看見而發生愛好,是眼與心的作用。如果你不知道眼與心在哪里,就無法免除塵勞(注八)顛倒的錯誤根本,不能消滅心理的煩惱。譬如一個國王,要用兵剿匪,倘使不知道匪在什麼地方,如何去剿滅他們呢? 你說,使你發生愛好的,使你在煩惱痛苦中流浪的,都是眼睛與心所指使。我現在問你,這能看的眼,與能愛好的心,究竟在哪里?"

阿難答:“世間上一切有靈性的生物與人,他們能夠看見的眼,都在面上。他們能夠識別的心,都在身內。”(阿難第一次所答的觀念,認為心在身內。)

(注一)楞嚴:大定之總名也。自性定也。佛自釋首楞嚴為一切事究竟堅固。經雲:“妙況不動周圓。”故為圓定。性自本具,天然不動,不假修成,縱在迷位,其體如故,故為妙定。凡不兼萬有,獨制一心者,皆非圓定。凡不即性,而別取工夫者,皆非妙定。古德稱之為,“徹法底源,無動無壞”之定。

(注二)釋迦牟尼佛: 即中天竺(印度)迦毗羅國淨飯王太子,十九出家,三十歲成道,譯日能仁寂默。為婆婆世界之教主。

(注三) 舍衛國,地名,後以為國號。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烏德之東,尼泊爾之南。

(注四)波斯匿: 舍衛國之王名,譯日和悅,又日月光。

(注五)阿難: 譯日慶喜,乃佛堂弟,斛飯王之子。于佛成道日降生王聞太子成道,一喜也。又斛飯王人宮,報告生子,請王賜名,又一喜也。故字日慶喜。在佛弟子中,多聞第一。

(注六)摩登伽: 譯日小家種,亦日下賤種,是其母名。女名缽吉蹄譯曰本性。雖墮淫女,本性不失。今雲摩登伽女者,依母彰名也。

(注七)文殊:譯日妙德,又日妙吉祥。其德微妙,曾為七佛之師。降生之時,有十種吉祥瑞相。

(注八)塵勞: 生有染汙義,勞有擾亂義,塵勞即本末煩惱也。

認為心在身內的辨別

佛問:"你現在坐在精舍(注九)的講堂裏面,看外面的林田,在什麼地方?阿難答:“這個精舍的講堂,在這個園地裏面,園林在講堂的外面。”佛問:“你在講堂裏面,先看到什麼。”

阿難答:“我在堂內,先看到您,依次再看到大眾。這樣再向堂外看去,就可以看到園林。”佛問:“你看到外面的園林,憑什麼可以看見?”阿難答:“這講堂的門窗洞開,所以身在堂內,可以看見堂外,遠處的園林。”

佛問:“依你所說,你的身體在講堂內,窗戶洞開,方能見到遠處的園林。是否會有人在堂內,根本不能看到堂內的我和大眾,而只能看見堂外的園林呢?”阿難答:“在堂內不能看見講堂以內的人和景物,而只能看見外面的園林,絕無此理。”佛問:“誠然如你所說,你的心,對於當前一切事物,都是明明了了。如果這個朋明瞭了的心,確實存在於身體裏面,就應該先能看到自己身體的內部。猶如一個人住在室內,應該先能看封室內的東西一樣。試問,世界上有誰能夠先看到了身體內部的東西,形,筋脈動搖的狀態。縱然不可以看見,至少亦應當明明了了事實上,有誰能夠自己看得見身體內部的狀況呢?在身體以內既然找不出能知能見的心是什麼樣子,何以能夠知道心由內部出身外的作用呢?所以你說,心在身體內部是錯誤的。”(分析一般觀念,認為心在身內是錯誤的。)認為心在身外的辨別

阿難問:“聽了佛的分析,我認為我和人們能知能見的心,在身外。譬如一盞燈光,燃亮在室內,這個燈光,應該首先用室內的一 切,然後透過門窗再照到室外的庭院。世間的人,事上不能自己看見身體內部,只能夠看見身外的一切景物。猶如光本來就在室外,所以不能照見室內。”(阿難第二次所答的觀念,認為心在身外。)

佛問:“剛才我們大家餓了,就去吃飯。試問,可否在餓時派一個代表去吃,這個代表的人吃飽了飯,我們大家就可以不餓了呢?”阿難答:“每個人的身體各自獨立,各自存在,若要一個代表大眾吃飯,而使人人能飽,絕無此理。”佛說:“你說這個明明了了,能知能覺的心,存在身外,那麼身與心就應該各不相干,心所知的,身體不一定能感覺得到。如果感覺在身上,心就不知道。我現在你身外一舉手,你眼睛看見了,心內就有分別的知覺嗎?”阿

難答:“當然有知覺。”佛說:“既然身外一有舉動,你心內在就有知覺的反應,何以認為心在身外呢?所以你說,心在身是錯誤的。”(分析一般觀念,認為心在身外是錯誤的。)。阿難說:“依照這樣辨別,在身內既見不到心,而在外面的舉動,內心就有反應,確見身心事實上不能分離,所以心在身外,也是錯誤。我再思維,心是潛伏在生理神經的根裏。以眼睛舉例來說,就如一個人戴上玻璃眼鏡,雖然眼睛戴上東西,但並不障礙眼睛,眼的視線與外界接觸,心就跟著起分別作用。人們不能自見身體的內部,因為心的作用在眼神經的根裏,舉眼能看外面而無障礙,就是眼神經根裏的心向外發生的作用。”(阿難第三次所答的觀念,認為心在生理神經的根裏,並舉眼神經視覺作用來說明。)

(注九)精舍:以供眾僧精修梵行之舍。

認為心在生理神經根裏的辨別

佛問:“依你所說,認為心潛伏在生理神經的根裏,並且舉玻璃良罩眼來說明。凡是戴上眼鏡的人,固然可以看見外面的景物,同時也能看見自己眼睛上的玻璃啦?”阿難答:“戴上玻璃眼鏡的人,固然可以看見外面的景物,同時也可以看見自己眼睛上的眼鏡。”佛說:“你說心潛伏在生理神經的根裏,當一個人舉眼看見外面景物時,何以不能夠同時看見自己的眼睛呢?假若能夠同時看見自己的眼睛,那麼你所看見的眼睛,也等於外界的景象,就不能說是眼睛跟著心起分別的作用。如果心能向外面看外界的景象,卻不能夠同時看見自己的眼睛,那你所說的能知能見明明了了的心,潛伏在眼神經的根裏,與眼睛戴上玻璃眼鏡的譬喻相比擬,根本是錯誤的。”(分析一般觀念,認為心的作用,潛伏在生理神經根裏,是錯誤的。)

認為它在見明見暗的作用上之辨別

阿難說:“再依我的思維,人們的身體,腑髒在身體的內部。眼晴和耳朵等有竅穴的器官,在身體的外表。凡是腑髒所在的,自然暗昧。有竅穴洞開的,自然透明。例如我現在對佛,張開眼睛,就看到光明,所以名為見外。閉上眼睛,就只見到黑暗,所以名為見內。以此例來說明,或者比較明瞭。”(阿難第四次所答的觀念,不是針對心在何處去辨別,只根據見明見暗來說明心在內在外的現象。)

佛對於這個問題,分舉在外在內八點事實來辨別解釋。佛對阿難說:“第一,當你閉上眼睛,看見黑暗的現象,這個黑暗的現象,是不是與眼睛所看見的境界對立。如果黑暗現象,對立在眼晴前面,當然不能認為在眼睛以內。那麼,所說暗昧境界,名為在內,事實與理論,不能成立。第二,如果看見黑暗現象,名為見內,那麼處在完全黑暗的室內,室內的黑暗,都是你的內部了,能說這種黑暗現象,就是你的腑髒嗎?第三,假如說,目前黑暗的現象,不與眼睛對立,須知不相對立的境界,眼睛根本就看不見。唯有離開互相對立的外境,只剩下絕對在裏面的現象,才可以說是內在的境界。那你所說在內的實際理論,才可以成立。第四,閉上眼睛,認為就是看見身體的內部,那麼,開眼看見外界的光明,這個心的作用,是由內到外,何以不能先看見自己的面目呢? 第五,假如由內到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面目,你.所認為內外界限對立的理論根據,就不成立。假使必由內到外,可以見到自己的面目,這個明明了了,能知能覺的心,以及可以看見物象的眼,就懸掛在虛空之間,怎樣可以名為在內呢?第六,如在虛空之間,自然不是你心的本能。那麼,我現在坐在你的對面,可以看見你,是否我這個人也算是你自己的心與身呢?第七,我坐在你的面前,你的眼睛已經看到就知道了,你的心已經由你的眼到達我身上,同時你的身體仍然存在著有你自己的知覺。那麼這個知覺作用,與你看見外界的知覺作用,是否同是你的心呢? 第八,如果你堅執地說,身體與眼睛,各有獨立的知覺,那麼你便是有兩個知覺了。那你的一身,應該有兩個心性的體才是對的。綜上述理由,你說閉上眼睛,看見暗昧的景象,就叫做見內,根本是錯誤的。”(分析一般觀念,認為心存在於開眼見明,閉眼見暗的作用是錯誤的)

認為能思惟的是心之辨別

阿難說:“我聽佛說[心生種種法(注十)生,法生種種心生(注十一),我現在再加思維推測,這個思微的作用,就是我心的體住。當這個心的思惟體住,與外面境界事物相連合,就是心之所在,並不一定在內,在外,或者在中間三處。”(阿難第五次所答的觀念,認為思微的作用,就是心的體性。)佛說:“依你所說,心生種種法生,法生種種心生。思椎的意識作用,與現象界相合,就是心。那麼,這個心根本就沒有自己的體性,既然沒有自體,就沒有可以相合的。設使沒有自體的東西可以相合,等於抽象與假設相合,只有名詞,並無事實,那還有什麼道理呢!如果認為心是沒有自體的,你用手扭痛自己身體某一部分,試問,你這個能夠知覺疼痛的心,是你身體內部發出,還是由外界進來的呢?假若認為是從身內發出,同你第一次所講的心在身內的觀念一樣,應該先能看見身內的一切。如果認為是從外界進來,同你第二次所講的心在身外的觀念一樣,應該先能看見自己的面目。”阿難說:“這個所謂能看見的是眼睛,能知的。”佛說:“假若認為眼睛是能見的,現在你在室內,試問這個室能覺的心,並不是眼睛。若說必能先看見自己的面目,是不對內所開的門窗,也能夠看見東西嗎?而且一般剛死的人,眼睛還在,他們的眼睛也應該看得見東西。倘使眼睛還能看見東西,就不是死人了。再說,你這個能知能覺,明明了了的心,必有一個自體。試問,它的自體是一個體呢?還是有很多個體呢?心在你的身上,是遍滿的呢?還是部分的呢?假若認為只是一個體,那你用手扭痛某一部分,四肢應該同時感覺疼痛。如果扭痛在一部分,而四肢都感覺得疼痛,那麼,開始被扭的那一部分的疼痛,就不局部存在了。如果扭痛的部分,必然有它固定的位置,那你認為全身只有一個心性之體,在經驗上和理論上,都不能成立。倘若認為有很多的心性之體,那又成為一個有很多個心性的人了。而且究竟哪一部分的心性之體,才是你自己真實的心呢?同樣的,如果認為身記憶體在的心性之體,是遍滿全身的,那同上面所分析的一樣,不必再說。假若認為身內的能知能覺的心性,並不遍滿全身,那你碰頭,同時也碰到足,既然頭已經感覺疼痛,足就不會再感覺到疼痛。事實上,並不如此,全身碰痛,全身都有感覺。綜合上述理由,你所說的,認為心性無體,因外界現象的反應,心就相合發生作用,根本是錯誤的。”(分析一般觀念,認為心性思惟作用,並無自體。都因外界刺激,相合反應而生是錯誤的。)

認為心在中間之辨別

阿難說:“我常聽佛與文殊大士等講自性的實相,您說:心不在內,亦不在外。我現在再加思維研究,在內尋不到這個能知能覺的心,身外又沒有一個精神知覺的東西。既然身內尋覓不到能知的心,所以不能認為心就存在身內。事實上身心又有互相知覺的關係,所以也不能認為心在身外。因為身心互相關係,才能互相感覺得到。但是向身內尋覓,又找不到心的形象。這樣看來,它應該存在中間。"(阿難第六次所答的觀念,認為心存在於身體中間。)

佛說:“你講的中間,中間是獨立性的,當然不能迷昧,而且一定有它固定的所在。你現在推測指定的中,這個中在什麼所在?你認為在其一處,或某一點,還是就在身上?假若在身體上,無論在內部或表層,就都是相對待的一邊,不能認為某一邊就是中間,倘若認為在身體的當中,等於你的第一觀念所講的在身體內部。如果認為在某一處,或某一點,那麼,這個處或點,是實際的有一所在,還是假設的無法表示?倘若它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那你所講的中,等於沒有,而且是假設的,不能絕對地固定。從理論的觀點上來講,一個人假定以某一處作為標記,稱它為中,那麼,從其他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沒有絕對的標準了。譬如以東方為基點,這個表示標識就在它的西面,以南方為基點,它就在它的北面。如此標示的準則,因方向而不同,觀點也跟著亂混了。表示中間的觀點既然混亂,這個心也就跟著雜亂無章。”阿難說:“我所講的中 ,不是您所說的這兩種。我的意思如您過去所講,自身有肉體的眼神經等能看的因,就產生自己可以看見外界景象的緣,所以就形成眼睛能夠看見東西的識別作用。眼睛自有分別,外界的物理現狀是沒有知覺的物體。因此知道這種識別的能力作用,發生在外界現象與眼睛接觸的中間。這種作用現象,便是心的存在處,也就是心性的作用。”佛說:“你說心在肉體物質的眼睛與外界現象發生反應的中間,那你認為這個心性之體,是兼帶具備物質心識兩種作用,還是不兼帶兩種作用呢?假若是兼帶的,外界物質與心識就雜亂了。因為物質本身是沒有知覺的,心識才具有知覺的功能。心物是兩相對立的,如何能說心是在其中間呢?既然不能兼帶具備這兩種作用,肉體的物質是無知的,自然沒有知覺,更談不到有一知覺體性的存在,那你所說的中間是個什麼狀況?所以說心在中間,是絕對的錯誤。”(分析一般觀念,認為心在物質與知覺,身體與外界現象的中間,是錯誤的。)

認為無著即是心之辨別

阿難說:“我從前常聽佛說:這個能知能覺能分別的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一切都無所在,也不著於一切,這個作用,就叫做心。那麼,我現在心裏根本無著,這種現象,就是心嗎?”(阿難第七次所答的觀念,認為一切無著就是心。)

佛說:"你說能知覺能分別的心,無著於一切,現在必須先了解一切的含義。凡是水裏遊的,陸上爬的,空中飛的,這些種種世間生物,以及呈現在虛空中的物象,綜合起來,叫做一切。並不在這一切上,又無著個什麼呢?其次: 再說你所說的無著,究竟有一個無著的境界存在呢?還是沒有無著的境界存在呢?如果沒有無著境界的存在,根本就是沒有。等於說,烏龜身上毛,兔子頭上的角,沒有就沒有,還有什麼可以說無著! 如果有一個無著境界的存在,那就不能認為沒有,必定會有一種境界與現象。有了境界與現象,事實就有存在,怎麼可以說是無著呢!所以你說一切無著,就名為能知能覺的心,是錯誤的。”(分析一般觀念,認為一切無著就是心,是錯誤的。)(以上是有名的七處征心之論辯。)

(注十) 法: 一切事與理。

(注十一)心生種種法生,法生種種心生:諸法本無,由心故有。心亦本無,因法故有。前一句“心生法生”,明法不自生,從心而起。後一句,“法生心生”,明心不對自生,由法而現。正顯心本不生,法無自性,二俱無體,乃心法皆空之旨也。

真心與要心體性的辨認心,究竟在哪里?這個問題,阿難反復地提出七點見解,經過佛的分析論辯,都被佛所否定。覺得平生所學,儘是虛妄,就非常惶惑,請求佛的指示,要求說明心性自體本來寂靜的真理。佛說:“一切含有知覺靈性的眾生,自無始時期以來,(時間無始無終,故名無始。)種種錯誤顛倒,都受自然的業力所支配,猶如連串的果實,從一個根本發生,愈長愈多。甚至一般學習佛法追求真理的人,雖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無上菩提。(自性正知正覺。)都因為不知道兩種基本原理,就胡亂修習佛法,猶如煮沙,欲成嘉撰 。無論經過多久的時間,無論如何努力用功,終於不能得到至高無上的真實成就。”佛又說:“所謂兩種原理,第一,自無始以來,作生死根本的,一切含有靈性眾生的心理作用,憑藉生理的本能活動,名為攀緣心。(普通心理現狀,都在感想、聯想、幻想、感覺、幻覺、錯覺、思維與部分知覺的圈子裏打轉,總名叫做妄想,或妄心。猶如鉤鎖連環,互相聯帶發生關係,由此到彼,心裏必須緣著一事一物或一理,有攀取不舍的現象,所以叫做攀緣心。)

第二,這種妄心狀況,只是心理生理所產生的現象,不是心性自體功能的本來。自無始以來,心性功能的自體,是超越感覺知覺的範圍的,元本清淨正覺,光明寂然,為了界說分別於妄心,名為真心自性。(這個所謂真,只是在名詞上為了有別於妄心而假設的,在人與一切含靈眾生的本位上所產生的各種心理狀況的妄想,與生理本能的活動,都是這自性功能所生的動態作用。)你現在的意識精神,原來自然具有自性靈明,能夠產生心理生理各種因緣的作用。但是心理生理各種因緣現象的產生,推究其原因,各有其自己的所以然。如能將身心、物理、精神互相關係所產生的各種因緣,各自歸返其所以生起攀緣的本位,這個本來清淨正覺、光明寂然的自性,自會超然獨立,外遺所有而得解脫。一切含靈的眾生,都具有這個心性自體功能而發生種種作用。雖然終日應用,但是只能認識這個自住功能所產生的作用,而不能認識心性光明寂然的自體,所以才在生死之流當中旋轉不已。"

心性自體的指認

佛告阿難:"你現在想要瞭解心性寂然大定的正途,超越生死之流,必須先有正確的見解和認識。”佛於是舉手成拳,再問阿難:"你現在看得見嗎?”阿難答:“看見了。”佛問:“你看見什麼。”阿難答:"我的眼睛看見您的拳,心裏知道這是拳。”佛說:“能看見的是誰呢?”阿難答:“我同大眾,用眼睛看見的。”佛又問:“我的拳,當前照耀你的眼與心,你的眼睛既然可以看見;什麼是你的心呢?”阿難答:“您追問心在哪里,我現在便推測尋求。這個能夠推測尋求的,大概就是我的心了。”佛說:“這個不是你的真心。",阿難聽了,很驚詫地發問:“這個不是我的心,該是什麼呢?”佛說:“這種作用,都是外界刺激的反應,產生變幻不實的意識思想,遮障惑亂你心性的自體。自無始以來,直到現在,一般人都認為這意識思想就是真心,猶如認賊為子,喪失本無常寂的心性自體,迷惑流浪在生死的漩渦裏。”阿難說:“我是佛的寵弟,因心愛吾佛,所以出家專心學法,不但如此,對於其他善知識,我都恭敬受教,發大勇猛,凡一切求善求真的行為,不怕困難,都懇切地去實行。種種作為,事實上,都是運用這個心,才能做到。即使要反對真理,永退善根,也是這個心的運用。現在佛說這個不是心,那我等於無心,豈不等於無知的木石一樣?離開這種知覺,還會有什麼呢?何以佛說這個不是心?這樣,不但是我,乃至在會的一般大眾,恐怕都有同樣的疑惑。希望佛發慈悲,再加開示我們一般未悟真心的人。"

這時,佛欲使阿難及一般大眾,使心境進人‘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佛法的專門名詞,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心性寂然正定的實際境象。現行的心理現狀,不再起妄想作用,住於寂然不動。生理活動,亦因之進入極靜的狀態,住於心性寂然的自體實相,是見性入道的基本要點。因為這種妄想不生的實相,有動心忍性,切斷身心習慣活動的現象,所以叫作法忍。),使用慈愛的手摩阿難頭頂說: "我常說,一切現象所生,都是心性自體功能所顯現。一切世界的物質微塵,都因為從心性的本體功能而形成。世界上一切所有,一草一木,一點一滴,如果要研究它的根源,即使是虛空,也有它的名稱和現象。這個清光明聖潔的真心,為精神、物質、心理、生理的一切中心體性,哪里沒有自體的呢?假若你堅執這個意識分別、感覺觀認為就是真心,那麼,這個心就應該離開現象所有的色、香、味、感觸等等事實作業,另外有一個完全獨立的體性。例如你現在,聽我說話,因為聽到聲音,你才產生了意識的分別。如果沒有聲音,能聽的心性何在呢?即使你現在能夠滅掉一切觀看、聽聞、感覺、知覺的作用,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其實,心內什麼都沒有,只守著一個幽幽閑閑、空空洞洞的境界,不過是意識分別現象暫時潛伏的影像,而不是心的真實自性之體。但是,我不是說這種現象,絕對不是你的真心所具有的一種作用。你可以從這種心理的現象上,仔細地去研究揣摩。假若離開精神物質,心理生理的現象以外,另有一個超然獨立能夠分別的自性,那才是你的真心自性。如果這個能夠分別的性能,離開外界現象與經驗,就沒有自體,那就可以明白這些現象,都是外界與意識經驗潛伏的影像。意識經驗和外界現象,時時刻刻都在變動,不能永遠長存。當意識變動了,現象消滅了,這個心不是等於零嗎?那麼,你的自性本體,等於絕對斷滅無有,還有什麼可以修行證明得到'無生法忍'呢?(換言之:假若守著一個幽閒空洞的境界,便認為是心性自體,若不守這個幽閒空洞,這種境界,也就立刻變去。這很明顯地證明這樣靜止的境界,只是一種意識的現象而已,並不是真心自性的本體。)

世間一切修行佛法的學人,即使現前可以成功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又名四禪八定。是佛法與外道等修行用功共通的境界。初禪,‘心一境性’,就是制心一處,心念專一的境象。二禪,‘定主喜樂’。三禪,‘離喜得樂’。四禪,‘舍念清淨’。並有四種定的境界,如: 空無邊處定,色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再加滅盡定,統名九次第定。)卻不能得到圓滿無漏的羅漢果,(所謂漏,就是煩惱的異名。無漏或漏盡,即是煩惱已盡。阿羅漢,是小乘修行人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斷盡一切煩惱,完全沒有了無明、欲和煩惱的滲漏,足為人天師表的果位。)都是因為執著這個生死妄想的妄心,把它當作了真心自性的本體。所以你雖然博聞強記,知識廣博,記憶和聽到的佛法也很多,仍然不能得到聖果,也由於這個原因。"

阿難聽了佛的教誨,悲泣涕流地說:“我常想仰仗佛的威神,不必自己勞苦修行,您會惠賞給我三昧。(心性寂然不動,照用同時的境界。)不知道各人的身心,本來不能代替,所以不能見到真心自性。我現在雖然身體出家,此心並未入道,譬如富家的驕子,違背慈父,自甘流浪在外,乞食他方。今天才知道雖然博聞強記,如果不用功修行求證,結果等於愚蠢無知,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人生現實境遇的煩惱,大體都被兩種基本障礙礫困惑,第一,被各種心理狀態的情緒和妄想所煩惱,所謂我執,"又名我障。第二,受一般世間現實的知識所障礙,所謂法執,又名所知障。都因為不能自知自見心性寂然常住的實相,希望佛哀憐我們,開發我們的妙明真心和道眼吧。"

能見不是眼見

佛說:“你先前答復我,看見了這個拳,何以有這個拳的色相?怎樣變成這個拳?你又憑什麼面看見?" 阿難答: "因為您身體自己具有色相的作用,所以才有這個拳的色相。看見的是我的眼,構成拳的是您的手。”佛說:“老實告訴你,一切有智慧的人,安括解真理i須要譬喻才能明白。譬如這個拳,假若沒有我的手,根本就不能握成拳。假若沒有你的眼,你也根本看不見。用你的眼睛,比例我的拳,這個理由,是相同的嗎?”阿難說:“當然相同。如果沒有我的眼,我哪里看得見? 用我的眼,比您的拳,事實與理由都是相同的。”佛說:“你說相同,其實不同。如果沒有手的人,根本沒有拳可握。但是瞎了眼睛的人,並不是絕對看不見。你試問路上盲人,你看得見嗎?盲人必定答復你,我現在眼前,只看見黑暗,別的什麼都看不見。可見一切盲目的人,只看見黑暗,他與一般眼睛不壞的人,在完全黑暗的房間裏所看見的黑暗,有什麼不同呢? 假使瞎了眼睛的人,看見的完全是黑暗,忽然恢復了視覺,還是可以看見眼前的種種色相和現象的。你如果認為能看見的,是眼睛的功能。那麼,眼睛不壞的人,在黑暗中看見前面完全是一片黑暗,等到有了燈光,仍然可以看見前面的種種色相,那麼,應該說燈光才是能看見的本能了。假若燈光是能看見的本能,燈光自身具有看見的功能,那不叫做燈,燈應該就是你的眼才對。再說: 燈自有能見的功能,和你又有什麼相干? 要知道燈只能發光照到一切色相,在光明中,你這個能看見的是眼睛,絕不是燈。由此你更須瞭解,眼睛只能照顯色相,自身並不具有能見能分別的知覺功能。能見的是心性自體功能,並不是眼睛本質。"

客塵為煩惱的成因

阿難與大眾聽了佛的解說,雖然口已默然,而心還沒有開悟,仍然靜待佛的教誨。佛就再向阿難和大眾說:"我初成道的時候,在鹿園中(注十二),對憍陳那(注十三)等王人以及一般弟子們說: "人們與一切眾生,不能開悟自性,得成正覺,都是因為被客塵煩惱所誤。現在要他們當時解悟的人,親自提出說明。”於是僑陳那就說: “我在佛弟子當中,身為長老,大眾推為見解第一,就因為我領悟到客塵三字,所以有此成就。譬如行客,投寄旅店,暫時寄居,不會安住。如果真是主人,自然安居不動,不會往來不定。我自己思惟,變動不住的名為客,安居不動的是主人。又如晴天,燦爛的陽光照耀天空,陽光射入門戶的空隙裏,在門隙光線當中,可以看到虛空中塵埃飛揚的景象。這些塵埃,在虛空中飛揚飄動,而虛空自體,依舊寂然不動。我由此思惟體會,澄清寂然,是虛空的境界。飛揚飄動,是空中塵埃的狀態。”於是佛在大眾中,把手掌一開一合,問阿難說:"你現在看到什麼?”阿難答:"我現在看到您的手掌,一開一合。"佛說:"你看見我的手一開一合,是我的手有開有合呢?還是你的能見之性有開有合呢?”阿難答: "佛的手在大眾前一開一合,我看見您的手有開有合,並不是我能見之性有開有合”佛說:"那麼誰動誰靜呢?”阿難答:“佛的手不停地在動,我的能見之性,跟著沒有靜過,誰又是不動的呢”佛說:“如是。”於是從掌中放一道光到阿難的右方,阿難跟著轉頭向右方看去。佛又放一道光到阿難的左方,阿難又跟著轉頭向左方看去。佛問:“你的頭現在為什麼動搖?”阿難答:“我看見您放光到我的左右兩方,我的視線跟著光也向左右方追蹤,頭就跟著動搖了。”佛間:“你左右轉動顧盼的,是頭動,還是能見之性在動呢?”阿難答,“我的頭當然在動,我的能見之性,正在追蹤左右閃動的光,未曾停止,這中間實在不明自還有誰在動搖。”佛說:“如是。”於是佛又向大眾說:“人們都以動搖的名之為塵,以不停止的名之為客。你們看阿難,頭自動搖,能見之性並無動搖。再者,你們看我的手當然有開有合,可是你們的能見之性,並無卷舒開合。這個道理極其明顯,何以你們反認為變動的是自身,動搖的現象是自己的實境呢?自始至終,時時刻刻,認定念念變動無住的意念,生起滅了,滅了生起的作用,當作自己的心性,遺失真心自性的自體,顛倒行事。致使性心失真。反認為物理變動的現象就是自己,在心理生理的範圍內打轉,自入迷誤。"

(十二)鹿園: 即鹿苑,在波羅奈國境,為古帝王苑囿,又為帝王養鹿之園。

(十三) 憍陳那 :譯日火器,以先世事火命族故。名阿若多,譯日解本際。因悟客塵二字之理,得成聖果。佛成道後首度五比丘,橋陳那為五比丘之一,在佛弟子中見解第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4創造 #Day1 Q.這一週,關於「創造」,你承諾要做的事情是? ✍️為生活創造儀式感,找回創造的熱情。 讓創造儀式感成為契機,找出自己的專屬步調,學會如何認真看待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寫於20240610(週一)
    Thumbnail
    《楞嚴經》在講什麼?楞嚴經的重點大意 《楞嚴經》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國佛教經典中,《楞嚴經》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 ​ 此經在理論方面或是實修狀態上,都講解得非常透澈,其中說明四種清淨明誨,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以及五十陰魔的境界。可以這麼說,只要修持了《楞
    Thumbnail
    跟人處理這麼容易?假如你是一個孝順的小孩,父親不幸得了重病,比如中風、癌症等,你來學佛立刻要處理:「我要幫我父親做什麼.....」你開始就不舒服。學佛都用想的,聽到誰有什麼樣的瑞相,不知道人家是怎麼修來的。我講過一個公案,有一個人念《楞嚴經》讀了好幾年。他在看中藥房,沒事就一直念,念到最後都
    Thumbnail
    楞嚴經的重點為何? 《楞嚴經》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稱《血漬經》。佛說《楞嚴經》一應世摧折魔軍,是現在末法時期,天魔外道最痛恨的一部經典。經中講到楞嚴五十魔境,一一揭示色、受、想、行、識,五蘊各有十個魔境,天魔外道無所遁形,因此,所有魔都最想毀滅《楞嚴經》。 在大乘道
    Thumbnail
    前幾天一大早起床就收到某位朋友的哥哥在台北萬華區租屋處引火自縊的消息,並想請我幫他哥哥誦經49天。 而這幾天我剛好都在誦愣嚴經,我感恩有能夠為一個引火自縊的自殺靈祈福的機會,因為這事件的”巧遇”讓我頓悟到了愣嚴經所要傳遞給世人們的真正訊息因而還上了一課。感恩佛菩薩的慈悲指引,昨天我終於願意把前
    感嘆楞嚴經. 感恩有此福報能夠唸得下楞嚴經. 一邊在上唯識的課.一邊讀楞嚴經. 其實非常有幫助. 只能說佛的願力妙不可言. 各派老師說唯識.是協助在表意識上.可以理解佛法的專業詞語.以及各種境界的定義. 但是要能在潛意識可以有什麼影響. 真的是直入佛經才行吧. 楞嚴經先前每天看youtube的經文讀
    現代教育給受過基本教育的知道分子一個印象,就是法律規則和財富是彼此不相干的東西。他們把規則這個東西看成是一種像空調提供的溫度這樣的背景,把財富看成是客廳裡面的傢俱那種跟空調沒有關係的東西。所以,多一些傢俱,財富就多,而空調的溫度跟他沒有關係。但是實際上,兩者基本上是一回事,規則和財富是基本對等的。
    Thumbnail
    ​ ●20200610台東 積極與療癒→陳爸的愛繼續【孩子的書屋】→最美的海上南迴高架鐵路【多良車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24創造 #Day1 Q.這一週,關於「創造」,你承諾要做的事情是? ✍️為生活創造儀式感,找回創造的熱情。 讓創造儀式感成為契機,找出自己的專屬步調,學會如何認真看待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寫於20240610(週一)
    Thumbnail
    《楞嚴經》在講什麼?楞嚴經的重點大意 《楞嚴經》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國佛教經典中,《楞嚴經》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 ​ 此經在理論方面或是實修狀態上,都講解得非常透澈,其中說明四種清淨明誨,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以及五十陰魔的境界。可以這麼說,只要修持了《楞
    Thumbnail
    跟人處理這麼容易?假如你是一個孝順的小孩,父親不幸得了重病,比如中風、癌症等,你來學佛立刻要處理:「我要幫我父親做什麼.....」你開始就不舒服。學佛都用想的,聽到誰有什麼樣的瑞相,不知道人家是怎麼修來的。我講過一個公案,有一個人念《楞嚴經》讀了好幾年。他在看中藥房,沒事就一直念,念到最後都
    Thumbnail
    楞嚴經的重點為何? 《楞嚴經》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稱《血漬經》。佛說《楞嚴經》一應世摧折魔軍,是現在末法時期,天魔外道最痛恨的一部經典。經中講到楞嚴五十魔境,一一揭示色、受、想、行、識,五蘊各有十個魔境,天魔外道無所遁形,因此,所有魔都最想毀滅《楞嚴經》。 在大乘道
    Thumbnail
    前幾天一大早起床就收到某位朋友的哥哥在台北萬華區租屋處引火自縊的消息,並想請我幫他哥哥誦經49天。 而這幾天我剛好都在誦愣嚴經,我感恩有能夠為一個引火自縊的自殺靈祈福的機會,因為這事件的”巧遇”讓我頓悟到了愣嚴經所要傳遞給世人們的真正訊息因而還上了一課。感恩佛菩薩的慈悲指引,昨天我終於願意把前
    感嘆楞嚴經. 感恩有此福報能夠唸得下楞嚴經. 一邊在上唯識的課.一邊讀楞嚴經. 其實非常有幫助. 只能說佛的願力妙不可言. 各派老師說唯識.是協助在表意識上.可以理解佛法的專業詞語.以及各種境界的定義. 但是要能在潛意識可以有什麼影響. 真的是直入佛經才行吧. 楞嚴經先前每天看youtube的經文讀
    現代教育給受過基本教育的知道分子一個印象,就是法律規則和財富是彼此不相干的東西。他們把規則這個東西看成是一種像空調提供的溫度這樣的背景,把財富看成是客廳裡面的傢俱那種跟空調沒有關係的東西。所以,多一些傢俱,財富就多,而空調的溫度跟他沒有關係。但是實際上,兩者基本上是一回事,規則和財富是基本對等的。
    Thumbnail
    ​ ●20200610台東 積極與療癒→陳爸的愛繼續【孩子的書屋】→最美的海上南迴高架鐵路【多良車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