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你每天做的是反應還是回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選擇是對生活做出的回應
寫報告寫到一半,突然想喝飲料。起身,走到家門口,順手拿起掛在門上的鑰匙和口罩。用右手把口罩掛在臉上,左手把鑰匙放入口袋。站在電梯口,按下下樓鍵。到一樓後,經過管理室,點個頭打個招呼,快步離開。進入便利商店,在左手邊第二個冰箱的上面數來第三層,找到想喝的飲料,是老位置。出了便利商店,先打開飲料,喝個二口。腦海中,不斷的在想,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呈現數據資料。
在上述的故事中,哪些是反應?哪些又是回應?

自動駕駛模式的大腦

「想事情真的很燒腦」,這句話是真的。每天,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時,如果需要啟動我們的前額葉去思考、分析和判斷的話,會相當耗費我們大腦的能量。試想一下,我們一整天下來需要處理和思考的事情,多的驚人!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輛車,人生的路這麼長。如果沒有自動駕駛模式的幫忙,我們可能會因過度消耗能量而死。換句話說,大多數的時間,你都是用自動駕駛模式在過生活。在上述的故事內容,拿鑰匙、戴口罩、按電梯等等都屬於內隱記憶即是非陳述性的記憶。通常非陳述性的記憶是來自於陳述性的記憶。
還記得第一次學騎腳踏車嗎?你在做動作的同時,口中或腦海中會對自己說步驟和指令。「左腳放在左邊的腳踏板上,用力踩下後,右腳再放上右邊的腳踏板上。」即是在進行陳述性記憶的操作。經過幾次的反覆練習之後,陳述性記憶將轉成非陳述性記憶。意思是,你的身體已經記得這些動作,不需要大腦去下指令告訴身體要怎麼做,自動駕駛模式已被開啟。

制約是對生活做出的反應

一旦當大腦開始自動駕駛模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變成一種制約反應。平時,我都戴眼鏡出門。停好機車後的第一個動作,通常是雙手會去拔下眼鏡,才能順利脫下全罩式安全帽。那天出門運動,戴的是隱形眼鏡。停好機車後,雙手高舉到我眼睛的位置,準備進行拔下眼鏡的動作。內心突然一驚,雙手已經進行自動化反應,被制約了!
反覆且無意識的訓練,是造成制約反應的原因。更可怕的是,大腦無法辨識你所訓練的行為是好還是壞。當我們被主管訓了一頓後,好同事送上的飲料讓我們心情好過一些。之後,每次只要工作不如意,或是生活有壓力,就會想要去買飲料紓壓。反覆經歷相同的經驗後,飲料開始和紓壓劃上等號。只要遇到壓力,你就會下意識的跑去買飲料喝。
制約反應帶給身體的是,安全和熟悉感。大家對於受暴者離不開施暴者,或是受暴者怎麼都學不會,一直讓自己身陷受暴情境之中,感到匪夷所思。對長期遭受暴力者而言,在受暴情境中的身體感受是熟悉的,這樣的熟悉會帶給身體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同時,因為熟悉受暴歷程,對受暴者而言,潛意識裡反而提供的是一種可預測的掌控感。

選擇是對生活做出的回應

經常使用自動駕駛模式,你會發現問題或狀況總是反覆的出現。在A公司和上司處不來,以為跳槽到B 公司就沒有問題。過一段時間後,與上司處不來的問題又再度發生。回到自動駕駛模式的設定,如果沒有改變設定,便無法改變結果。想法產生情緒,情緒產生行為,行為產生結果。自動駕駛模式中的設定,即是大腦的想法。
停個十秒鐘,是給自己空間去思考、去選擇的好方法。慢、再慢、很慢,遇到事情時,嘗試控制自己,不急著做出反應。騰出時間,才能把原先用爬蟲類的腦「反應」事情,提升到用哺乳類的腦來「回應」事情。騰出時間後,你才能在那個空間內去看清楚自身的需求、有的選擇為何、可以如何選擇。因為有機會去看清,才有可能做出選擇,不同的結果才有機會發生。
從外面看自己,分身提供另一個視角。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靈魂出竅的電影情節吧!靈魂離開身體,站在自己身體的旁邊,觀看正在發生的一切。請你想像有另一個自己,站在房間角落。觀察著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做出的行為反應,最後產生的結果。在把無意識的狀態調整回有意識時,你才有可能做出選擇,有選擇才有改變的機會。
生活中,其實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大腦都是用自動駕駛模式在運作。換句話說,我們大多數的行為,都是經過反覆練習和經歷得來的反應。反應帶來身體的是熟悉和安全感,但未必全然都是好的。回應是經過前額葉去思考、分析和判斷,再經過選擇所產出的結果。停個十秒鐘和分身視角的方法,都是給自己預留空間去思考、去選擇的好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親手畫圖、電腦繪圖、AI繪圖,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也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雖然都我們自己創作出的作品,但因著創作媒材的不同,產生療效也會不同。如果我們現在強調的是療效,那準備不同類型和質地的媒材進行創作,無論是在生理或心理層面,都有比較大的幫助。
藝術治療體驗活動~寫封信給過世的親友 清明節掃墓結束後, 思念倍增, 你還有許多話想對祂說。 試試看以下的活動吧~
踏上改變的旅程,要的不僅只是決心和毅力,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先找出目標背後的動機,才能夠堅持不懈。將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小步驟,並且要符合自身能力範圍,才不容易中途放棄。最後利用圖像將目標具象化,增加自信心和希望感。別忘了!在這一路上,多給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勵,口頭稱讚是免錢的好方法。祝福你,有朝一日,達
每每看到黃柏勳藝術家的作品時,我就從外在世界的煩雜,回到內心深處的寧靜。 想在他的畫裡待一下,靜靜的不被打擾。 在這個世界裡,有華麗、有豐富、有孤獨,也有,我在追尋的自由。 充飽電後,再度回到現實世界,繼續努力前行。 找回內心寧靜活動進行方式: 1.請你找一個安靜不會被打擾的空間。建議手機關靜音(連
委婉式的溝通方式耗費大量的精力。猜對,日子就好過。猜錯,對方又會因為「你不懂我的心」,而吵架生氣。人會為避免消耗精力,有可能就會儘量避開溝通,增加你在關係中的疏離和孤獨感。運用我訊息,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才能夠真正拉近「心」距離。
我們會產生情緒性飢餓感,其實是因為面臨壓力或正在經歷孤獨感。遭遇分手、家人生病、轉換新的工作環境、搬新家、結婚、家中有新生兒、工作上有新任務、遠離熟悉的生活環境等,都是屬於壓力事件。這些壓力事件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擔心、不安、害怕、緊張等情緒。
親手畫圖、電腦繪圖、AI繪圖,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也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雖然都我們自己創作出的作品,但因著創作媒材的不同,產生療效也會不同。如果我們現在強調的是療效,那準備不同類型和質地的媒材進行創作,無論是在生理或心理層面,都有比較大的幫助。
藝術治療體驗活動~寫封信給過世的親友 清明節掃墓結束後, 思念倍增, 你還有許多話想對祂說。 試試看以下的活動吧~
踏上改變的旅程,要的不僅只是決心和毅力,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先找出目標背後的動機,才能夠堅持不懈。將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小步驟,並且要符合自身能力範圍,才不容易中途放棄。最後利用圖像將目標具象化,增加自信心和希望感。別忘了!在這一路上,多給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勵,口頭稱讚是免錢的好方法。祝福你,有朝一日,達
每每看到黃柏勳藝術家的作品時,我就從外在世界的煩雜,回到內心深處的寧靜。 想在他的畫裡待一下,靜靜的不被打擾。 在這個世界裡,有華麗、有豐富、有孤獨,也有,我在追尋的自由。 充飽電後,再度回到現實世界,繼續努力前行。 找回內心寧靜活動進行方式: 1.請你找一個安靜不會被打擾的空間。建議手機關靜音(連
委婉式的溝通方式耗費大量的精力。猜對,日子就好過。猜錯,對方又會因為「你不懂我的心」,而吵架生氣。人會為避免消耗精力,有可能就會儘量避開溝通,增加你在關係中的疏離和孤獨感。運用我訊息,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才能夠真正拉近「心」距離。
我們會產生情緒性飢餓感,其實是因為面臨壓力或正在經歷孤獨感。遭遇分手、家人生病、轉換新的工作環境、搬新家、結婚、家中有新生兒、工作上有新任務、遠離熟悉的生活環境等,都是屬於壓力事件。這些壓力事件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擔心、不安、害怕、緊張等情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的自動化對我們認知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導致所謂的「認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ing)」現象。當我們過分依賴自動化技術,如新車裡的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種狀態,在需要緊急集中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經驗? 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後,開始無意識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進入公司或是學校之後,就開始自動導航的開會,開始無意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腦為了生存,本能性就會保護身體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耗損, 而專注力也會盡量保持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的感官消耗降到最低,以利生存。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的自動化對我們認知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導致所謂的「認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ing)」現象。當我們過分依賴自動化技術,如新車裡的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種狀態,在需要緊急集中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經驗? 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後,開始無意識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進入公司或是學校之後,就開始自動導航的開會,開始無意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大腦為了生存,本能性就會保護身體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耗損, 而專注力也會盡量保持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的感官消耗降到最低,以利生存。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