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並非只有學習。有一個可以讓自己心情穩定的住所,是留學生活的重中之重。畢竟,每天在應付課業、同學、教授之餘,已經筋疲力盡,如果回到房間還不得安寧,只會更增加人在他鄉的心理負擔──這是我在德國斷斷續續旅居三年的感想。尤其是對我這類的斜槓創作者,不管是畫圖或是寫作,沒有不被打擾的物理/心理空間,等於是沒有高品質的輸出。
有鑑於網路上早有許多文章都在講要『如何找房子』、『怎麼寫介紹信』、『租房注意細節』等等(之前也寫過的說),所以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這裡。我們主要探討的會是『住進去以後的事情』,大多是個人經驗(不知不覺見識過幾種德國住宿型態),讓學弟妹們知道自己到底會住進一個怎麼樣的環境,避免最後住進去了卻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落荒而逃、得不償失。對,個人有一次的經驗,真的就是提著行李落荒而逃,這在下篇會提到。
如果是實際體驗、親身觀察所衍伸出來的細節或結論,我想DAAD或代辦應該很難照本宣科寫出來。而會這樣變態紀錄那麼多瑣碎事情,然後再把他們抐(lā)在一起發病、抱怨的留德部落客,除了我們之外,看來看去好像也不多。意即,這篇文章絕對值得想要/剛到德國留學的你一讀。因為不小心愈寫愈長,所以會切成上下兩篇讓大家方便閱讀。
本系列文章總共會介紹四種可以住一個月以上的房源型態,方格子目錄亦有參照,分別是:
(1)緊急宿舍(Notunterkunft)
(2)青年旅館(Hostel)
(3)合租雅房(WG;Wohngemeinschaft)
(4)單間雅房(Einzelzimmer)
.......等等。除了會從經濟層面、設施層面、安全層面等等分析優劣之外,內部還會分根據房東或室友(人員層面),歸納出很多子項目。然,因為全篇很多都是圍繞在我們的個人經驗和感想,可能會非常的主觀,不保證全對,甚至和主流價值觀不一樣,也還請謹慎服用。文中若有非個人經驗/道聽塗說,我們會盡可能標示出來。
以下先講幾個重要的結論:
沒有完美無缺的住所,只能截長補短!
你能找到的 WG 都是德國人挑剩的,爛人或爛貨比例很高!
德國秋天的落日,在十字路口(作者親自攝影,請勿盜用)。
找房還是只能靠自己
在德國的台灣人圈子
德國同學會的相關臉書社團,釋出的房源其實都非常有限,因為很多房源都已經在當地城市透過人脈,早早就私下轉給當地的其他台灣人。或者,都是一些幾天到一個月不等、切得很零碎、很煩的短期住宿;
大學的國際事務處
我唸的德國大學的國際事務處下,有一個可以提供外國學生直接面對面諮詢生活大小事的窗口(通常都是德國工讀生),但幫留學生找到住宿不是他們的業務內容(除非你是短期交換生,學校可能早就有安排)。
想當年,我初來乍到也有尋求過他們的協助,但他們能做的就是給你一張紙,上面載明有哪些房源你能嘗試;更好心的,也有當場幫你閱讀或修改WG的簡介。不過最後怎麼行動和溝通,還是都得靠自己。
後來再回去就讀的時候,也不知道是這個部門太沒用還是什麼的,就被裁撤掉了。
大學學生會
而學生會(Allgemeiner Studierendenausschuss ; AStA)也是沒什麼用,最多就是網站佈告上會提供一些少少的房源,通常都是以電話或email聯絡。但這裡能提供的房源類型和WG不太一樣,多是一般台灣背景留學生很難掌控的房源類型,例如:房間空無一物,沒有書桌、沒有床組。不但電燈網路要自己裝,甚至還要花數千歐買一套『廚房』。口袋不深,不會德文,初來乍到,穩死。
緊急宿舍(Notunterkunft)
如果一開始留學真的找不到住宿的話,可以詢問大學是否提供緊急住宿(Notunterkunft)。通常是以大學宿舍的一部份空間改建而成:一個很大廳堂,會以很像醫療院所的布簾隔出幾個很窄的空間,裡面會附上一張床、小桌子和置物鐵櫃等等的。
價格通常是以每晚為單位計算,比起外面的旅館還要便宜上數倍不止。雖然沒有親身住過,但我認為在Notunterkunft不會有任何生活品質,只有簡單的生存而已,講難聽一點就是難民營。他絕對不是你長期住宿的目標。然而,也不要因為他的房況很鳥,就誤以為會有空床位。在新生入學時期,難民營也很容易客滿。
除了空間窄小之外,有限的插座可能還要輪流用,不但容易受左鄰右舍影響,還幾乎沒有自己的隱私。我們學校的那個緊急宿舍在底層(台灣的一樓),四面都是玻璃,晚上開燈,你在裡面做什麼其實外面都看得很清楚。
而且仔細算起來,緊急宿舍未必比較便宜,至少本校的難民營不但不能煮飯,還沒有冰箱。光是不能煮飯這點,我就覺得其實還不如去住稍貴、可以使用廚房的青年旅館,因為德國外食的費用其實遠比自己煮還要高,簡單的一餐沒有十歐很難吃飽。除非想要挨餓當減肥,否則便宜掉的『住宿費』會透過『外食』貴回來的。
2023年重回德國,德國大型連鎖超市 REWE 竟然以專櫃在賣壽司,其他還有三角飯糰、握便當之類的和食,份量小但也不便宜。好不好吃不清楚,沒買過(作者親自攝影,請勿盜用)。
還有一個除非是,在大學本舍有人罩你,讓你進去大樓煮飯、借放冰箱等等,但基本上是被校方禁止的。本校的難民營和本舍住了很多南亞裔的印度人或是亞非裔的阿拉伯人,他們在這兩處的人口和人際關係都很龐大,所以偶而會撞見他們似乎正在這樣做。但白直地說,這樣做其實很令人討厭。
優點總結:便宜、租期相對彈性
缺點總結:缺乏隱私、基礎設備不足、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青年旅館(Hostel)
如果留學一開找不到住宿的話,青年旅館也會是一個中短期的解方。不過,也和上述的難民營一樣,只要到了新生入學季,床位也一定是滿的。最晚最晚,入境德國的一到兩星期前,就應該出手訂房。
至於要訂什麼房型,也真的是因人而異。如果是單人或雙人房的話,一方面床位有限,一方面其實價格也只比其他旅館稍微便宜一點,所以我通常會再選擇再次一等的三人房。
幸運的話,三人房會變成單人房,一連好幾天房間都只有你一個人;正常的狀況是會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室友,但若論其動機,不管是跨城市工作、新生或觀光客,他們要一天二十四小時地倒在房間其實也不太可能的。加上,有的旅館會在中午休息三到四個小時,不會接待任何新的房客,如果你的室友都在早上走光的話,那基本上可確定中午這段時間都不會有人打擾你,你想在房間舒服地幹嘛就幹嘛。
超過三人的房型,因為價格其實也只便宜大約兩、三歐左右,而且外部的干擾一定更多,室友交替存在也更難有神祕的隱私空間,所以個人並不推薦。有一次是星期六,因為沒有提前抓緊床位,而被迫搬到八人房。那天半夜,即使已經戴了耳塞,還是大聲喧嘩的德國觀光客給吵到失眠一整晚。
德國青年旅館的標準床位。三人房之中,有一個絕對不是上下舖,先來一定先搶這個位置(作者親自攝影,請勿盜用)。
至於一次要訂多久呢?我覺得要拿捏也是很困難,一方面是礙於旅館的訂房規定(例如:不接受入住兩天前的取消預約),一方面也不知道自己竟究竟什麼時候能有長期的住宿。個人其實第一次訂都是五到七天,當距離退房只剩兩天,但還是找不到長期住宿的話,我就會再訂個三到五天,直到我最後找到長住的房。
不過,這樣的訂房模式需要特別留意例假日,因為客滿率會更高,需要隨時跟櫃台留意是否還有空房。例如像十二月的聖誕市集,每個週末到聖誕節之前都會有很多德國自己的觀光客,曾經就是有過低估人潮,被迫要一直換房間,甚至差點被迫搬到其他旅館。
經濟層面
三人房的價格大約落在二十到三十歐之間,價格會因為例假日而有所浮動。一個月的住宿費可能會高達七百歐,是外面WG房租的1.5倍左右,但除非你鑰匙弄丟,否則不會有其他額外的衍生費用。
但七百歐還是不便宜(都是我在台灣工作賺的薪水呀),在住超過半個月的某一天,就很大膽地問櫃台的女老闆,能不能有些一個月長租方案的折價呢?沒想到女老闆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剩下大概兩個星期的時間每晚少收我兩歐,其實也不無小補。有事沒事多多跟櫃台的姊姊互動,果然還是有作用的。
設施層面
床位沒有拉簾。
這邊不得不跟台灣的青年旅館比較(親身住過台北、高雄總共五間以上的青旅),德國有一些青年旅社是非常陽春的。台灣青年旅社在床位設計上會有拉簾,讓住戶之間保有一層薄弱的視覺隱私,有的膠囊旅館的封閉性又更好。這次在德國住的青旅,就沒有任何的拉簾。
上下舖是青年旅館最常見的形式(作者親自攝影,請勿盜用)。
浴室隔間簡陋。
或許也不是每間德國青旅都是如此,但我住的青旅的淋浴間是沒有門的,僅能用拉簾遮住彼此裸體,同時防止水濺到地板。台灣人比較介意肌膚外露的,擦乾身體到穿衣服都需要在很狹小的浴間完成。
缺乏電子化設施。
台灣近幾年的青年旅館,幾乎都已經是使用電子房卡,但在德國不管是一般旅館或青年旅館,普遍都還是還會給一支很重鑰匙。
網路可能會出問題。
這應該會比較是城市市政上,甚至是全國性的問題──德國的網路通訊是出了名的糟糕。我曾有遇到連續住兩間旅館,結果都沒有無線網路,老闆都是兩手一攤無可奈何。所以,不管是台灣電話卡的漫遊吃到飽作為過渡方案,或是馬上在當地辦一張電話網路門號,都是為了因應這種很鳥的情況所必需的。
青年旅館的廚房一景,走出去還有陽台,女老闆總是會在那裡吸菸(作者親自攝影,請勿盜用)。
要找有廚房的青旅。
即使只是中短期,但還是會建議各位找能使用廚房、有冰箱、烤箱、微波爐的住所。因為德國的外食動輒都十歐起跳,有些不但難吃、不健康也吃不飽,所以自己煮會稍微便宜一點。有廚房的話,通常也都會有一些基本的鍋碗瓢盆。有的除了能提供基本的調味料之外,還會有免費的蒜頭、洋蔥、甚至是水果等等(不過老闆要是沒注意到就不會補)。
不提供拖鞋。
台灣我住過的青年旅館,基本上都會免費提供拖鞋,方便大家可以在洗澡的時候和戶外鞋替換,同時保持樓層的清潔。但是我住過的這間青年旅館,則完全不提供任何拖鞋。麻煩的是,德國也不是左左右右都有全年無休的小北百貨的所在,在外面買一雙拖鞋其實並不容易(通常要店面比較大的超市才可能會有)。可想而知,剛洗完澡濕淋淋的腳塞進布鞋,到最後一定是鞋子很容易臭。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會從台灣帶一到兩雙簡便的藍白拖到德國穿。
不提供洗衣機。
我當時所住的青年旅館,雖然有兩台洗衣機,但那是房務人員要清洗被單或毛巾浴巾所使用,是沒有對外開放的。所以要找這些中短期住宿地點,往往要留意附近是否有洗衣店。
德式房務清潔。
每天在退房時段過了之後,都會有清潔人員(內部或外部)來灑掃公共空間,像是浴室、廚房或是走道。我一直覺得要比清潔的徹底程度的話,德國青旅絕對是完勝台灣青旅,以洗手台為例,台灣各處的總是會有一些看似是可以清掉的污漬;而德國絕對是連水龍頭都幫你把水痕除掉,整個亮晶晶。
房間的部分則是應房客的需求,通常只要還有人都不會主動清潔(外面有些旅館則相反,你沒特別吩咐的話,他們一定會拖著吸塵器進你房門。這一開始讓我很訝異)。但長住時期,其實沒有特別交代,女老闆還是會定期要求房務人員幫我換掉整套床被單。
德國花市的多肉植物,住在青年旅館的期間,總是每天期待趕快找到新房子,這樣我就可以種花種草了(作者親自攝影,請勿盜用)。
人員層面
室友的話,除了開學季會有很多來來去去的新生之外,其他月份則是觀光客,通常是以德國自己本地人佔多數。這些人基本上都不存在什麼相處上的問題,可能就是有些會打呼需要準備耳塞之類的。
之前也有聽女老闆說,有時候會有個阿伯來市區做聖誕市集的生意,所以就會在此住一個月到年底。我之前也有遇到的又高又帥的廚師Tomke,他就是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到市區的新店工作,所以也都是女老闆眼中的熟面孔。因為帥廚師是晚班,有時候我都睡了他才回來,白天我則要去大學工作,所以擦身而過的機會很多。
安全層面
所謂安全的問題,基本上也算是人的問題。正常的室友,以我自己的經驗,普遍都不存在什麼問題,個人也還未曾在青旅丟過東西。不過,如果你真的有貴重物品丟了,除了沒有監視器之外,報警警察也很難介入人員流動那麼高的場所,所以還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
青旅多半也會有提供一個還堪用的帶鎖鐵櫃,可存放一些貴重物品。但鐵櫃並不大,連中型的行李箱都未必塞的進去,所以行李箱本身附鎖就變得很重要。
一直以來,我以為青旅是算安全,但在住宿期間見識過兩件事,有一件甚至讓人事後想起來還有點害怕。如果從安全層面考量的,那青旅住一個月真的是不能再多了。這兩件事情,起因都是有不相干的人穿過旅館大門的門禁。
偷洗澡的怪人
其一,就是有一個難民還是流浪漢跑到我們這層樓洗澡,還用了禁止外人使用的洗衣機。公共浴室不但被弄得又亂又髒,拉簾整個被他拆下來,當時當班的光頭櫃台大哥整個超怒,除了跟老闆報告之外,還打電話報警,但人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事後回想,我好像還有看到那個犯人在浴室徘徊的模樣。
謊稱朋友找,要你幫他開門的大哥
這次是直接跟犯人面對面講到話,而且還是半夜十二點的時候。當時看到一個沒見過的青年男子不安地坐在燈火暗掉的櫃台。看到我出現馬上湊過來問,可不可幫他打開往樓上去的門禁,說是有朋友在那裡等他。當下,我就馬上拒絕反問:既然是你朋友,怎麼不幫你開門呢?你可以打電話給他吧?
不過還好,當我拒絕的時候,他沒再強迫我,還一直說沒關係。後來,睡前上廁所,還看到他再洗手台那裡抽菸(對,室內)。果然不對勁,我只能趕快上完回房間鎖門睡覺。隔天上班前,還看到他傻傻地坐在廚房的沙發(老闆還沒來)。
隔天下班回來,也跟櫃台說這件事,女老闆說她早上看到那個犯人,就馬上把他趕出去了(講起來好像還有氣)。並告訴我,如果下次再遇到可以在任何時間打她的私人手機,她也一定會報警抓人。這場驚魂沒多久,我就等到長租的房子,還算順利地從青年旅館畢業了。
優點總結:通常位於市中心、租期相對彈性、有廚房可以節省伙食費。
缺點總結:部分設備缺乏、人員流動複雜、有隱私或安全上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