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上觀天裂

2023/04/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夜航船》是明朝人張岱編纂的類書,很像百科全書,卻又大不相同。一者,知識架構的大小與精粗有別。張岱這本書分成二十部,始自天文、地理,繼之以寶玩、外國、荒唐,不一而足,終於物理、方術。內容固稱豐贍,與百科全書相比,終究小巫見大巫。這自然是時代侷限,以及個人難免力窮。​
再者,類書著眼知識彙整,而非知識再現。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提到:「現代百科全書的每一詞目,總是編寫成文,不是專門把有關的原材料輯錄在一處;中國古代的類書的編輯方法則一般地與此相反。」類書各分項下的條目互不相屬,層疊出森然高塔,而百科全書中的詞條彼此指涉,連成了包羅萬象的網絡。​
張岱序文說,書中所錄「皆眼前極膚淺之事」。這話多半是自謙。但現在看來,確實很難說能起什麼作用。然則實用與否,往往存乎一心。侯孝賢還沒將〈聶隱娘〉拍成電影之前,大概沒多少人預料得到,一篇千餘字的唐朝小說竟可讓台灣再度受國際矚目。​
這幾天閒讀《夜航船》,一則記載很有意思:「梁太清二年六月,天裂於西北,長十尺,闊二丈,光出如電,其聲若雷。」不消說,「天裂」的底蘊並非蒼穹碎裂,而是某種大大超出古人有限知識的天文景象。可究竟何種奇觀能有這般聲光效果?​
我翻查資料,才知道「天裂」即是「極光」。「光出如電」云云於是不難想像。但我已無從領會,令現代人炫目的美景,會讓古人對自身存續產生何等疑懼。濃縮於「天裂」一語中的驚恐悸怖,就算抽取得出來,也早稀釋於時光長河,再難回復原汁原味。就如同,「杞人憂天」在現代語脈與「庸人自擾」同義。可我總疑心,成語源頭的那則寓言,或許埋藏著古人的感知經驗。​
極光於燦爛之餘「其聲若雷」,倒大出我意料。魏慈德《中國古代風神崇拜》解釋道:「……當帶電粒子撞擊到電離層中的氣體原子或分子時就會發出嘶聲或霹啪聲,而古人則把它想像成天裂之聲」。當然, 明白「天裂」的真相,恐怕仍舊無補國計民生,但至少讓我增長了見聞。​
或許是看多了穿越劇,初讀這則記載時不禁揣想,這麼有畫面的事件真適合用來鋪排穿梭時空的奇遇。「天裂於西北,長十尺,闊二丈,光出如電,其聲若雷」,某個身帶iPad的年輕人就來到了某皇帝治下,或是史冊不載的遠古。電影《2001太空漫遊》讓人類始祖手觸黑色石板而一掃蒙昧、智慧大開。到了當代,將石板換成平板電腦也無不可。一筆史料能做此安排,即便說不上大用,也不算無用了。
民國一百○四年九月十四日初稿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初稿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鵲廬有光」專欄 (2016.2.21)
28會員
165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