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了,當時的附中人。只是30年過得太快,變得太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天在臉書分享了當年我們編的「附中人」,

那是第35期,出版日期是1989年6月10日。

 

raw-image



 

沒記錯的話,

第4版最下面的「敬悼大陸民主烈士」那一欄,

好像是後來緊急加上去的?

因為當時的編輯是「手工業」,沒辦法像現在這樣說改就改。

仔細看,那個黑的底色是用黑筆塗出來的。

 

關於六四。

當時是高一,

我們也全校步行到中正紀念堂去參加聲援活動了。

當然這是校方動員的,

當時發動學生聲援六四的大人,

現在好像大多數都從反共變成親共了?

當然這可能只是我的印象吧。

 

我記得走到中正紀念堂的路上,

幾個同學在熱烈爭論,

大概是說,

應該對「大陸」經濟制裁?還是繼續交流投資?

某個同學—我忘了他名字,語言社的,

覺得應該要擴大投資,才能促成中共的民主。

這個概念後來幾年被稱為「和平演變」,

不過當時還沒這個詞就是了。

當時對岸改革開放沒多久,

台灣也才解嚴、開放兩岸接觸沒多久,

中國正在非常依賴外來投資的時刻。

 

30年後回想起來,你會發現世事也沒那麼複雜嘛!

這30年中間,世間的風向是經濟投資,

現在川普在搞的則是經濟制裁。

世事,無非也就是高中生所能想到的那種水準而已。

 

而其實當時剛解嚴的台灣,名聲也沒好到哪去。

還好,隔年有了野百合學運,

才算是確定從獨裁走向了民主的方向。

 

××××××

 

六四之後,台灣社會的普遍情緒是非常悲憤。

當時的報紙,

像聯合報,整個都在喊打喊殺、說要血債血償。

有段時間傳出鄧小平的死訊,

聯合報還印了號外,據說空飄一大堆到對岸,

要「告訴大陸同胞真相」、鼓吹「揭竿起義」。

 

30年,世間不是變得非常快嗎!

現在的聯合報、中國時報早就不是這個立場了。

 

世間真的變得太快。

最近上課,我都說,

現在大家不都說「拼經濟」、「發大財」嗎?

其實回想起來,這是近十幾年來才有的風向。

當初對岸搞改革開放,

台灣這邊的反應是冷嘲熱諷喔!

覺得那是「一切向錢看」、

也就是「笑貧不孝娼」之類敗壞倫理,

是那種落後、要錢不要臉的觀念。

「一切向錢看」這個講法,應該有人還記得吧?

總之,

當時的台灣社會是看不起拼經濟的。

 

但是不知不覺之間,「拼經濟」也變順風順向了。

 

真的,大家還記得吧,

當時還出了一首「歷史的傷口~六四天安門主題曲」,

是幾十位歌手一起唱的公益(?)歌曲。

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看看:

 

「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

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

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

 

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

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

 

歌在這邊:

https://youtu.be/F8lWiWaSTtg

 

當時也紅了好久一段時間,大賣。

但是時間過去了,

當時唱歌的人、買卡帶的人,現在很多也不是這麼想了。

 

30年,真的變化太大。

所以,不免會覺得六四天安門事件,

那些人真有點死得不值得。

為了那些不會感恩的人犧牲,真的是不值啊。

 

六四發生過後,

我還記得,應該是隔天的朝會,

一位高二的學姐—

抱歉我也忘了他的名字了,當時認識,是投文學獎的文青型人物—

上了講台,讀柴玲的信給大家聽。

一開始是說:

 

「我是柴玲,我還活著。」

 

那一幕我倒是還記得。

 

××××××

 

昨天我也貼了「摩登如來神掌」,

這部1990的電影,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

雖然是搞笑大作,

但是也諷刺了六四事件。

 

「哇~沒想到現在的民運份子逃亡,真是出盡了奇招。」

 

雲蘿公主和小蠻施展輕功偷渡進香港,

影射的是六四民運人士逃亡到香港的情形。

 

「與我為敵的極少數、極少數人一定要死,

我是說,受到公平而寬大的處罰。」

 

天殘點了阿遲和小蠻的笑穴後所說的這句,

是從李鵬的話變化而來,

此人被認為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劊子手。

 

其實90年代初很多香港的電影都做了一樣的事,

李鵬都是壞人,

在僵屍道長系列也出現過。

 

××××××

 

再說當年的「附中人」,

雖然我負責的是第1版的新聞,和第4版無關,

但是回頭去看,

第1版也紀錄了當時全校連署簽名支持六四的活動。

 

不知道當年連署簽名那條布,後來怎麼了?

 

再看第4版。

其實當年我的社團同學們也很嗆喔!

居然做了專題,

來質疑學校為什麼要阻擋班聯會做畢業書包。

 

當時台灣也才剛解嚴,

這種校刊的文章,都還要經過校方審查才能刊印啊!

被禁也是偶爾會有的事。

現在應該沒有這種言論審查制度了吧?

 

而現在看來,

當時的高中生都很糾結於書包呢。

畢業書包,又稱黑書包,

因為和平常的綠書包不一樣,很受歡迎,

我到大學之後也用了很長時間。

現在的高中生好像隨便愛背什麼就背什麼,

已經沒有硬性規定了吧?

 

30年前,

只為了一個書包,我們都要和學校抗爭耶!

這種事,說給現在的小朋友聽,

一定沒人會相信。

 


avatar-img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这两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所有海外华人纪念六四的时候,国内却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高考。 我的朋友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边是用各种隐晦的方式表达着对六四遇难者同胞的缅怀,一边是生活“一片大好”的高考祝福。墙内墙外,两个世界。 但其实早在我大二出国以前,我也是一
Thumbnail
6月3日,星期六,風和日麗。 凌晨一點,駐紮在北京郊外的上萬名戒嚴部隊開始進京,往天安門廣場移動。 早晨七點,學生拿著手提麥克風到處宣告:李鵬要鎮壓我們! 晚間八點,北京廣播公司呼籲所有市民不要上街。 晚間九點,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市中心上空盤旋。天安門周圍的各十字路口,均有數千名學生聚集鎮守。
Thumbnail
2024年的六月天,有許多學校正舉行鳳凰花開驪歌高唱的畢業典禮,隨著光陰流轉這群新鮮人即將邁入下一個人生階段,而當年,距離我們千里之遙的北京天安門,寫著青年漂流的痕跡,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5 月 19 日當天,和之前實習單位一起到景美國家人權博物館參與市集。 上個禮拜畢業,結束為期 12 週的實習。 現場單位滿多「熟面孔」,曾在去年 11 月青島東路的人權辦桌,或是今年 228 的共生音樂節有交流過,例如黑熊學院、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和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等等。 1949 年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最近318十週年,了很多人的回顧文,有點想不起當時的記憶,畢竟我沒被打到,不過當時工作單位在行政院附近,每天下班都會去待個幾個小時才回家洗澡睡覺,期間就會不時遇到久違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雖然都變成社畜或忙著寫論文,但有空還是都會來現場充當人頭,這種場合人數多才安全,人數少就危險了。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这两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所有海外华人纪念六四的时候,国内却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高考。 我的朋友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边是用各种隐晦的方式表达着对六四遇难者同胞的缅怀,一边是生活“一片大好”的高考祝福。墙内墙外,两个世界。 但其实早在我大二出国以前,我也是一
Thumbnail
6月3日,星期六,風和日麗。 凌晨一點,駐紮在北京郊外的上萬名戒嚴部隊開始進京,往天安門廣場移動。 早晨七點,學生拿著手提麥克風到處宣告:李鵬要鎮壓我們! 晚間八點,北京廣播公司呼籲所有市民不要上街。 晚間九點,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市中心上空盤旋。天安門周圍的各十字路口,均有數千名學生聚集鎮守。
Thumbnail
2024年的六月天,有許多學校正舉行鳳凰花開驪歌高唱的畢業典禮,隨著光陰流轉這群新鮮人即將邁入下一個人生階段,而當年,距離我們千里之遙的北京天安門,寫著青年漂流的痕跡,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5 月 19 日當天,和之前實習單位一起到景美國家人權博物館參與市集。 上個禮拜畢業,結束為期 12 週的實習。 現場單位滿多「熟面孔」,曾在去年 11 月青島東路的人權辦桌,或是今年 228 的共生音樂節有交流過,例如黑熊學院、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和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等等。 1949 年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最近318十週年,了很多人的回顧文,有點想不起當時的記憶,畢竟我沒被打到,不過當時工作單位在行政院附近,每天下班都會去待個幾個小時才回家洗澡睡覺,期間就會不時遇到久違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雖然都變成社畜或忙著寫論文,但有空還是都會來現場充當人頭,這種場合人數多才安全,人數少就危險了。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