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隈研吾:角川武藏野博物館(1)-所沢櫻花城與巨石外觀

2023/05/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在前面幾篇的內容中,我們一起看過了幾個隈研吾在他人生中低谷中所創作出的作品,在那之後,他因為一些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到中國的案子,並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在日本與海外接下無數的案子,直到今天,大家對他建築作品的評論(當然有好有壞)也隨著作品數量快速地持續增加中(根據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官網上所列出的作品列表,已完工加上進行中的大大小小作品,目前已經累積到424個了)。光是東京,就有數不盡的地方可以造訪,其中台灣人比較孰悉的包括比較早期的微熱山丘南青山店、淺草文化觀光中心、根津美術館、銀座歌舞伎座(改建),又或是疫情前剛完工的明治神宮博物館、星巴克臻選®東京烘焙工坊等,這些地點不光是建築迷,就連一般旅客到東京時也多少都會將其納入造訪清單之列。
而近幾年在疫情期間陸續完工的作品,如同最常被拿來當成隈研吾形容詞之一的新國立競技場、象徵未來型車站的高輪GATEWAY車站(高輪ゲートウェイ駅)、原汁原味重現大阪歌舞伎座外牆立面的飯店Hotel Royal Classic Osaka、以及被打造為動漫迷聖地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角川武蔵野ミュージアム)等等,隈研吾先生的作品可說是橫跨了各種類別,有運動場館、飯店、車站、博物館、商業設施,當然也會有私人住宅,而每個作品也都是疫情後許多建築團體爭相造訪的夢想清單列表。在這麼多的選擇中,NANA濕婦這次想要挑選出來大家分享的,是距離東京市區不遠也不進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原因不外乎是...這裡大概是被所有的團體選中率最高的地方了(頻繁到博物館的服務人員已經認識我了XD)。既然如此,不來把自己的筆記記錄下來,似乎有點可惜。下面筆記中,將會從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的(1)整體規劃、(2)室內區(2F與4F);與(3)戶外區來分別介紹,無論是提及隈研吾作品的部分,又或是與建築無關的部分,都能作為大家未來在實際造訪時的參考,以增加探險與發現的樂趣嘍。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照片來源:NANA濕婦

所沢櫻花城(ところざわサクラタウン/TOKOROSAWA SAKURA TOWN)

在進到角川武藏野博物館之前,或許會有人注意到,在博物館的周遭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用途的建築物與用地。其實這一塊區域原本是屬於琦玉縣所澤市的汙水處理廠用地,而一旁現在被當成是巴士停車場與物產中心的區塊,也是由堆肥中心改建而成的。2014年,在出版業闖蕩約70年的角川集團,適逢出版業的轉型期間,為了打造新的經營模式、提升企業內部生產效率、改善生產與物流型態等目的,計畫將原本散落於所澤市與三芳町各地的印刷工廠、物流倉庫等統整在一起,因而找到了這一塊由琦玉縣所澤市市政府準備出售的汙水處理廠舊基地。角川集團在購得土地之後,便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出「COOL JAPAN FOREST」的構想計畫,希望這裡不僅僅是未來角川集團的重要據點,更希望能將這塊基地打造為所沢櫻花城(ところざわサクラタウン),以此作為日本文化的發信中心(尤其是以角川的強項、已逐漸從非主流次文化變為主流文化的「動漫」),除了吸引外國觀光客來到此地之外,也期待能藉由產業的力量,帶動當地區域的就業與經濟發展。這座在疫情期間(2020年)落成的所沢櫻花城,如果先不論實際上對當地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實際上的影響其實NANA濕婦也不得而知啊),但對於吸引觀光客這一點來說,似乎在短期內是有一定的效應存在的(至少吸引了不少台灣旅客呢!)。
整體來說,這塊區域內包含了各種不同功能的建築與空間,分別為(1)角川集團的印刷工廠、倉儲與辦公室區域;(2)角川出版品與周邊商品販售直營店;(3)體驗型飯店(EJアニメホテル,預計於2023/05/31停業);(4)電競設施(FAV ZONE);(5)展演設施ジャパンパビリオン(兩個室內展演廳與戶外階梯形展演空間);(6)餐廳與商店區(含琦玉縣推廣商店、角川員工食堂等);(7)武蔵野坐令和神社;(8)武蔵野樹林公園(武蔵野樹林パーク);(9)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由此可知,我們現在所關注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其實只是「所沢櫻花城(ところざわサクラタウン)」中的一棟建築而已,但其實一旁的武蔵野坐令和神社、武蔵野樹林公園中的小賣店,以及環繞在展演設施旁空間設計等,也都是隈研吾先生所經手的喔。我們就先從大家最期待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逛起吧。

從平地中拔地而起的巨石

相信許多人都被這一張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從平地中拔地而起的照片吸引而來的,但其實這棟建築只有五層樓(36公尺)高,但之所以會看起來這麼大,或許就跟富士山看起來很雄偉的道理一樣,因為周遭沒有其他的高樓。這顆看起來像是不小心落到地球上的超級大隕石,其實是由多達兩萬片的花崗岩石塊所組成的61面體(這已經超過我能想像的形狀了),據說每片花崗岩都比一般建築的裝飾石材還厚兩倍以上(約7公分),長寬約70公分*50公分,重量約60公斤(相當於一個成人女生的重量)。整棟建築遠看時會讓人以為表面是光滑的石塊,但走近時才會發現,每顆花崗岩不僅保持了被切割下時的粗糙切面,而且在隈研吾的要求之下,盡可能地避免石塊與石塊之間在紋路與厚度上過度一致,以確保建築物的立面能在不同的光線下,呈現出各種豐富的光澤與表情。當然,為了減輕這麼大的石頭建築給人的沉重感,他也刻意在建築物旁的某一面,設計了一整片的水盤,讓整體在視覺上可以輕盈一些。去年(2022),在角川武藏野博物館落成兩周年慶時,也特別將奈良美智在疫情期間創作的作品「PEACE HEAD」放置在水盤中央,柔化了建築整體視覺上給人的剛強感。(註:這個作品是當初奈良美智在疫情中,展示於角川武藏野博物館所舉辦的「現代のアマビエ」展中的作品,下一篇NANA濕婦再來分享這個有趣的展)
奈良美智「PEACE HEAD」/照片來源:角川文化振興財團官網

隈研吾建築生涯中的另一個轉捩點?

講到這裡,我想暫時先打住,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有一樣的疑問,還記得我們之前提過的石之美術館嗎?當時隈研吾曾經說過他最討厭現代的建築中,常被用來貼在建築外牆或內裝上的石材了,而且石造的建築採光不佳、給人濕冷又硬梆梆的感受,但...他現在似乎在做類似的事情,對吧?他曾經在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的某個訪談中提到(原文參考,註1),由於這座博物館的所在地(武藏野台地),正是由遠古時期巨大海溝裡的沉積物隆起而形成的,再加上日本人自古就有將巨石本身視為是神體而崇拜的習慣,因此,我想建造出一棟彷彿像隆起的大地熔岩般的建築。相比於在新國立競技場中所採用的木材所展現出的纖細感,我卻在角川武藏野博物館中成功地挑戰了近乎直接呈現建材(石材)本質的手法,這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躍進,應該說是我建築生涯中的轉捩點之一。又,另外我也看到有些人造訪過後表示:「整棟建築裡幾乎沒甚麼開窗,過於密閉的空間,讓人有種說不出的窒息感」,關於這個感覺,其實也是隈研吾刻意營造的,因為他說:「我想讓人們在這個開口很少、又如同迷宮般的建築物內穿梭時,有種像在經歷胎內巡禮(註2)一般的體驗。」。綜合上述兩段訪談,我猜想,這些年來的經歷或許有甚麼原因改變了他的想法,但究竟是甚麼改變了隈研吾,這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再過個十年,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也說不定。
文末加碼小彩蛋:最近看到陳柏霖幫NB拍攝的形象廣告,居然有在角川武藏野博物館跟江之浦測候所取景!!不得不說這廣告不僅主角帥氣養眼、就連取景也超專業的呀~忍不住與大家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7會員
169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