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際上中國的武器裝備的評價似乎不高?

閱讀時間約 43 分鐘

財不外漏唄!
中國軍事裝備,三十年前,不如印度;二十年前,不如日韓。
但經歷幾十年的磨礪,如今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在東亞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十多年前我國在軍事裝備方面對日本還是仰視,但如今輪到日本來仰視我們了。
不過七十幾年,對標國家已經從越南變成美國。
而這個發展速度,別說國際,自己都在懷疑:是不是開掛了?
下面就讓我們來回溯一下中國軍事裝備的發展歷程,以及當前各領域所處的地位。
新中國軍事工業是在抗美援朝之後才真正起步的。
在此之前,儘管有一些兵工廠,也有大量繳獲的武器,但是那個時期的中國,缺乏自主設計大型現代化武器的能力。
抗美援朝大大改善了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地位,使蘇聯人對中國刮目相看,中國在蘇聯人心中不再僅僅是一個原料供應國,而是一個可以在遠東地區分攤蘇聯軍事壓力的社會主義陣營第二號強國。
隨着而來的,是蘇聯人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以及一系列的武器生產線。
平心而論,那個時期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是真誠的,蘇聯生產的頂級武器被毫無保留地賣給了中國,不僅如此,連武器圖紙和生產線都一併賣給了中國。由於擔心新中國無法在短期摸透這些新式武器的生產線,蘇聯甚至派出了大量武器專家到中國來,手把手教中國的專家學習如何生產這些武器。
至此,中國走上了仿製蘇聯的武器發展道路。
那一時期典型的仿製武器,比如殲5戰鬥機,該戰機仿製蘇聯米格-17,是單發噴氣式戰機。50年代能生產噴氣式戰機的國家並不多,該戰機的出現使我國擁有高空高速攔截的能力。
比如,59式坦克,該坦克仿製蘇聯T-54,由於蘇聯坦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因此中國的仿製品59式坦克同樣很先進。59式坦克在後來的很長時間內都承擔了陸軍主力坦克的角色。
比如,「成都」級護衛艦,該護衛艦仿製蘇聯「里加」級護衛艦,噸位較小,排水量不到1500噸(清朝北洋水師主力艦「定遠」號排水量爲7000噸),與英美大型軍艦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很大程度上,該軍艦填補了新中國艦艇製造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50年代,由於有蘇聯的大力支持,新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非常迅速,很多方面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雖然同爲社會主義陣營,但是60年代的時候,中蘇關係卻破裂了,很多歷史學家把中蘇破裂的原因歸結爲兩國領導人價值觀的差異,這其實很片面。
中蘇關係破裂的根本原因:自古以來,中國的外部入侵基本來自於北方,無論是秦漢時期的匈奴、宋朝的遼金和蒙古、明朝面對的女真人,基本都給中原王朝帶來最大外部隱患。而近現代以來,北方的蘇聯承擔了古代遊牧民族承擔的角色,蘇聯的坦克洪流隨時都能從中國北方順勢而下,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這纔是中蘇交惡的根本原因,因爲一個強大的蘇聯將是中國心腹之患。
中蘇關係破裂之後,蘇聯撤走了援華專家,同時也停止了對華軍售。
60年代的中國是孤立無援的,冷戰的兩大陣營: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爲首的華約都樂於見到新中國垮臺。
那個時候確實是危急存亡之秋。
爲了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侵華戰爭,那個時期的中國大搞三線建設,把兵工廠遷往西部,典型的比如四川、陝西等地(至今成都、西安、瀋陽是我國軍工三大城市),這是爲了避免爆發戰爭後,東部地區淪陷過快,故而將兵工廠轉移到山區較多的省份。同時,60年代的一大政策就是深挖洞、廣積糧。爲了應對蘇聯有可能發動的核戰爭,中國大力發動羣衆挖地洞、建各種各樣的防空洞,並大量囤積糧食,此舉是擔心核戰爭之後城市地面建築會被抹平。
但是60年代中國真正的軍事成就,是核武器。
戰火中走出來的領導人,相比大多數人對世界的黑暗面更爲洞察。
他們經歷過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對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句話具有真正的理解。
在常規武器遠落後於美蘇的年代,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沒有核武器的保護,一旦優先發展經濟,最終的結果只能在蛋糕做大之後等待被瓜分的命運。甲午戰爭前的清朝和抗日戰爭之前的民國皆是如此。
要想富,只能搞先軍政治,只能依靠核武器。
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成功,是中國核武器發展的重要一步,離不開那個時候國家先軍政治的保障,也離不開鄧稼先、郭永懷、錢三強、錢學森、于敏、彭恆武、朱光亞、王淦昌、陳能寬、周光召等科學家的奉獻。
但是光有核武器是不夠的,因爲如果只有核武器,但缺乏投射的工具,那麼核武器也很難威懾到敵國。
因此60年代的中國還發展了那麼幾種軍事裝備。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091下水。相比常規潛艇,核潛艇的好處在於續航能力極強,隱蔽性非常好。常規潛艇需要經常浮上水面換氣,這就給了敵國發現的機會,但核潛艇則不用,一艘裝載了核彈頭的核潛艇可以從東海一路游到美國海岸,當美國對華發動核襲擊時,該核潛艇可以出其不意地對美國大城市發動核反擊。所以毛澤東才說過: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64年,東風-2導彈發射成功。相比沒有實戰部署的東風-1,東風-2號導彈纔是新中國第一款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雖然射程較短只有1300千米,精度不高,但是足以威脅美國駐日軍事基地,以及蘇聯西伯利亞工業園區。
1968年,轟-6首飛。在60年代,理想的投擲核武器的載體是戰略轟炸機,美國投向日本的原子彈,就是用B-29戰略轟炸機投擲的。
相比一般的轟炸機,戰略轟炸機航程更長,載彈量更大,因此塊頭也會大得多。
轟-6是根據蘇聯圖-16轟炸機仿製的,在很大程度上,轟-6一直使用到今天,乃至70週年國慶閱兵的時候任然能看見改進後的轟-6K和轟-6N。轟-6是當時最有威懾力的核武器投擲載體,航程6000公里,可以威脅到蘇聯的核心區域。也就是說,如果從新疆起飛,且飛行員抱着一去不復返的必死決心,理論上是能夠把核彈投到莫斯科的(新疆到莫斯科大約4000公里,如果不返航的話,轟-6的航程正好夠)。
60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是新中國較爲混亂的一個時期,武器研發部門被衝擊,很多軍事研發項目被擱淺。不僅如此,國民經濟急劇惡化,國家財政收入大幅縮水,用於軍事開支的經費也明顯下滑。與此同時,西方世界正享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武器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70年代,中國的武器裝備水平與西方國家越拉越大。
到了改革開放後,我國的軍工界才發現,除了核武器之外,我國在常規武器方面竟然如此落後。不僅落後於美國和蘇聯、也落後於日本和西歐、還落後於印度和中國臺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連伊拉克可能都比不過,畢竟伊拉克從蘇聯引進了很多先進武器,而那個時期的中國已經十多年沒有在常規武器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了。
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戰爭,中國打得比較辛苦,因爲此時的中國,在軍事裝備上相比越南並沒有明顯優勢。可以說,70年代,是中國軍力最低谷的時期。但是這場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了越南吞併老撾和柬埔寨的野心,避免了中國南方出現一個類似日本那樣的軍事強國。
80年代,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國家開始轉向正軌,鄉鎮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此時西方國家出於拉攏中國共同對抗蘇聯的目的,大力向中國推銷其先進武器。
80年代的中國,相比於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軍事發展反而不是很耀眼。
根本原因是因爲那個時期我國奉行「韜光養晦」根本戰略。
由於80年代初我國經濟實力較爲弱小,進出口經常處於逆差(和現在反過來),外匯儲備極爲稀少(只有幾十個億),哪怕在西方國家放開對華軍售的情況下,我國也無力大量採購。那個時期,大量軍事科研項目被下馬,包括大飛機項目運-10(C919的前輩),很多軍事科研院所被裁減規模。
1985年,鄧小平做出了驚人的舉動,裁軍100萬,把節省下來的經費拿來搞經濟建設。因此,80年代是新中國軍事裝備發展史上繼70年代的另一個低谷期。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決策是明智且無奈的。
那個時期的全球環境以和平發展爲主軸。
「韜光養晦」的基本國策,是建立在國家實力弱小之上的無奈。
不過出於共同對抗蘇聯的目的,80年代中國和西方處於蜜月期,那一時期中國用寶貴的外匯向西方國家購買過一些軍事裝備。
比如,80年代美國出口中國的黑鷹直升機(電影《黑鷹墜落》裏的那個)。
不過,這款直升機在中國最大的用途反而不是用於軍事,而是用於救災,過去在高原地區,幾乎只有黑鷹直升機能承擔大型高原救災任務,在汶川地震中,黑鷹直升機立下汗馬功勞。
除了黑鷹直升機之外,80年代美國還向中國出口過C130大力神運輸機、LM2500燃氣輪機(用在了國產驅逐艦「哈爾濱」號上面)、MK42反潛魚雷等。
中國還從法國進口了海豚直升機(後來被仿製爲直-9)、英國的航空發動機(仿製爲渦扇-9)、以色列的怪蛇導彈等等。
中國有了仿製法國「海豚」直升機的中國直-9;
採用英國發動機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
新中國成立40週年時,中國軍事裝備水平明顯不如印度,而印度一直對我國西藏地區虎視眈眈,1987年的時候中印差點在桑多洛河谷地區爆發戰爭。
我們可以以198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40週年時期的中印軍備情況做一個對比。
坦克方面:印度勝。
中國此時的主流坦克爲80式坦克,而印度爲T-72坦克(產自蘇聯)。
坦克主要看三方面:火力、防護和機動性。
空軍方面:印度完勝。
中國此時的主流機型還是二代機,比如殲-7戰鬥機(仿製蘇聯米格-21)、殲-8戰鬥機。
而印度則主要是三代機,比如幻影2000(法國造)、米格-29(蘇聯造)。
二代機與三代機的對比,就好比拿諾基亞的黑白功能機和蘋果的智能機對比一樣,80年代的中國空軍在世界上處於較爲落後的位置。
海軍方面:印度完勝。
從海軍對比來看,80年代乃至90年代,印度的海軍是明顯強於中國的,印度一直都想稱霸印度洋,所以大力發展海軍,80年代末擁有兩艘航母,以及較爲現代化的驅逐艦,同時還從德國進口潛艇,毫不誇張的說,那個時期的印度海軍擁有遠洋作戰的能力,而當時的中國海軍主要以近海防禦爲主,沒有航母,也缺乏大型驅逐艦,被西方成爲「黃水艦隊」,即只能執行近岸防衛任務。
90年代期間,西方國家禁止對華軍售,不賣任何一件武器給中國。而此時,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遺產,但是此時的俄羅斯卻陷入經濟困難之中,中俄一拍即合,中國以高價購買俄羅斯武器,中俄開啓蜜月時期。
但是真正使中國意識到現代化國防,並大力發展軍備的,是海灣戰爭。
1991年的海灣戰爭讓當時的中國看到了與西方的差距。
90年代初的伊拉克,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此話雖然有吹噓的成分,但是那一時期的伊拉克,很多軍事裝備領先於中國,無論是坦克還是飛機。70萬共和國衛隊,很多也剛剛經歷戰火,戰鬥經驗豐富。
但是在美國發動的信息化戰爭面前,伊拉克軍隊毫無還手之力,這種降維打擊使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大爲震驚,才知道現代化戰爭居然可以這麼打,所以纔有了那句:「我軍尚未實現機械化,美軍就已經實現了信息化」,在這種背景下,軍備建設再次被高度重視,我國軍事開啓了新的高速發展之路。
最典型的就是從俄羅斯購買了蘇-27戰鬥機、「基洛級」潛艇和「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拿來對付美國的航母)。
我國不僅購買了蘇-27,還引進了完整的生產線,最後吸收消化後在此基礎上研發了殲-11,殲-10也加快了研發步伐。
海軍方面,「旅滬級」驅逐艦「哈爾濱」號下水,90年代末的時候從烏克蘭購買了「瓦良格」號航母的船體(後來被改裝成了「遼寧號」),自主研發了039潛艇等。
陸軍方面,研發了「96式」坦克等。總之,90年代,中國開啓了軍事現代化的歷程。
但是90年代乃至21世紀初的中國,是處在一種較爲屈辱的外交環境之中。
在這一時期,先後發生了1993年「銀河號」事件、1996年臺海危機、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
1993年,美國無端指控中國向伊朗出售違禁化學物品,強行扣留我方貨船「銀河號」,最後在沒有查出任何違禁化學物品的情況下揚長而去,公然挑釁我國國際主權。
1996年,由於美國背棄《中美聯合聲明》,邀請李登輝訪美,臺獨勢力異常猖狂。我國幾十萬大軍在臺海對岸舉行軍演,並意圖收復臺灣。但由於叛徒出賣,美國航母特混艦隊進駐臺灣海峽,最後只能罷手。
96年很多空軍飛行員寫下遺書和血書,打算與美國航母同歸於盡。
臺海危機中我國是非常無奈的,以當時的軍事實力,除了核武器之外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因爲技術落後,分貝過高,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的核潛艇多次被美方探測到,多次被美方模擬擊沉,並被恥笑爲「海底拖拉機」。當時的中國,哪怕是拼光所有的海軍和空軍,可能都打不沉一艘美國航母。不過,也正是因爲有了核武器,才保證了70-90年代期間,中國沒有成爲大號伊拉克。
1998年,印度尼西亞發生針對華人的大規模屠殺事件,該事件屬於有組織、有計劃的種族滅絕事件。數以千計的華人男性被屠殺,印尼暴徒則在獎金的誘惑下,事先服用興奮劑,然後對華人女性採取大規模先奸後殺的行爲。
如果這事擱今天,發生的概率一定會比較低。而且參考利比亞撤僑的經驗,我國政府也會事先在騷亂前進行撤僑。但是90年代的中國海軍,遠超作戰能力弱小,既沒有航母,也沒有大型運輸艦艇,還沒有遠距離作戰飛機。對於印尼發生的事件,很難做出軍事幹涉,這就是國家軍事弱小的代價。
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發生。
這兩個事件,很多人應該都親歷過,90年代末到伊拉克戰爭之前,中美關係非常糟糕,美國多次向中國耀武揚威,意圖打壓中國發展。但鑑於那個時期國家軍事實力弱小,國家領導人還是忍了,並致力於經濟建設。
事實上,90年代的時候不僅美國人來欺負我們,連越南人、馬來西亞人、菲律賓人、文萊人、印度尼西亞人也來欺負我們。
90年代期間中國南沙羣島多個島嶼被越南等國佔領,由於南沙羣島蘊含大量石油,越南等國非法竊取我國南海石油開採權,並大量生產石油,一躍從石油進口國變爲石油出口國。
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因爲那個時候我國缺乏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在航母問世之前,我國無論是飛機還是軍艦的作戰範圍都無法輻射到南海。在南沙羣島海域,僅靠「江湖級」護衛艦和「旅大級」驅逐艦是很難與東南亞國家的蘇27抗衡的。
因此,筆者幼兒園的時候很大的理想就是成爲中國的航母設計師。
何曾幾時,沒有航母是大多數中國軍迷心中的遺憾。
因爲沒有航母,過去東南亞國家多次在南海扣押甚至槍殺我國漁民。
新中國成立50週年時,大陸軍事裝備水平和中國臺灣勢均力敵。
陸軍方面,哪怕是以規模取勝,當時的大陸也要明顯強於中國臺灣,但是大陸要想收復中國臺灣,僅靠陸軍絕對不夠,主要還是得靠海軍和空軍。
空軍方面:中國臺灣較強。
1999年大陸空軍主力是殲-8Ⅱ戰機,號稱空中美男子,但是無論如何都只是一款二代戰鬥機,性能不足。大陸的三代機是從俄羅斯購買的蘇-27,該飛機性能先進,但是數量太少,無法形成有效的火力壓制。
而臺灣這邊,則擁有美國造的F-16、法國造的幻影-2000、自制的IDF戰機,都是三代戰機,無論是航電系統還是雷達系統,均明顯高於大陸這邊,因此空軍方面,臺灣佔有優勢。
海軍方面:勢均力敵。
海軍方面,1999年的大陸和中國臺灣勢均力敵,在水面大型艦艇上,中國臺灣勝出,此時的大陸僅有兩艘相對現代化的「052級」驅逐艦。但是在潛艇方面,大陸明顯強於中國臺灣,這也是後來中國臺灣試圖向美國大量採購反潛飛機的原因。
熬過了70到90年代的低谷期,中國軍備建設終於開啓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更重要的一點在於,2001年以後,以加入WTO爲標誌,中國經濟開始全力騰飛,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0年-2010年期間中國GDP翻了4倍,一躍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突飛猛進帶來的是軍費的水漲船高,加上之前奠定的軍事科研基礎,中國軍備開始大步向前。
同時,2001年開始美國陷入阿富汗戰爭,2003年則陷入伊拉克戰爭,2007年則被次貸危機困擾。可以說,「911事件」之後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大幅減少,中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發展自身了。
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成就卻讓日本坐不住了,2004年,中日圍繞東海「春曉」油田展開激烈對峙,2005年,日本自衛隊被授予開火權利,日本部分政客鼓吹對華開戰。
筆者當時看過一篇外媒,當時分析:「如果中日開戰,日本可以輕易摧毀中國海軍和空軍。」這給還在上小學的筆者以極大震動。從後來的角度看,無論外媒分析有無偏頗,但是在那個時期,中國的海空軍實力確實不如日本。
中日之爭從2004年開始,以2010年日本扣押中國漁船達到高潮,緩和於2013年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很多人把中日之爭的原因歸結於釣魚島問題,其實不然,中日之所以在2004年-2013年會有劇烈摩擦,根本原因是這一時期是中國在這一時期追趕並最終超過了日本。
2004年的時候,中國GDP不到日本一半,但是日本已經看出中國對其的追趕趨勢,所以使勁在東海挑事,意圖通過軍事手段影響中國崛起;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刻也達到了中日對抗的最高潮;2014年,中國GDP達到日本兩倍,自此之後一直到今天,中日幾乎沒有很大矛盾,這幾年日本反而對中國越來越友善。
因此,是國家軍事實力決定了國家地位。
新中國成立60週年時,中國軍事裝備水平和日本不分上下。
陸軍方面:中國勝。
如果論陸軍裝備質量,2009年時中日陸軍裝備都差不多,但是中國最爲傳統大陸國家,陸軍實力非常強勁,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規模,在陸地打,2009年的日本陸上自衛隊不是解放軍對手。
空軍方面:勢均力敵。
就當時的空軍對比而言,中日勢均力敵,儘管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空軍還明顯落後於日本,但是2009年,中國空軍實力已趕上日本。另一方面,就自主研發能力來看,中國的軍工實力要強於日本,日本製造業雖然發達,但是很多軍品都是從美國購買,價格昂貴且受制於人。而此階段中國空軍自主研發能力已經很強,成都的成飛(代表作品殲-10、殲-20、梟龍)、瀋陽的沈飛(代表作品殲-11、殲-15)、西安的西飛(代表作品飛豹)全面開花,中國空軍騰飛在即。
海軍方面:日本略勝。
日本是傳統海軍強國,以2009年作爲時間節點,此時的中國海軍與日本海軍尚有一定差距。
從水面艦艇來看,日本擁有「金剛級」、「愛宕級」等多艘現代化的大型水面艦艇,此時的中國海軍僅有少量的051C、052C和從俄羅斯進口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客觀來說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雖然號稱航母殺手,配備「日炙」反艦導彈,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都近不了美國航母的身。購買的原因是因爲臺海危機之後我國軍民士氣一度很低落,這時有一款號稱能打航母的驅逐艦可以提振軍心。
從潛艇來看,中國雖有093核潛艇,但日本也擁有「蒼龍級」、「親潮級」、「春潮級」等現代化潛艇,規模較大。
從航母來看,此時中國尚無航母,但日本擁有多艘直升機航母,以及「大隅級」大型登陸艦。直至今天,日本海軍依然是世界上排名前五的存在,不可小視。
客觀地說,近十年是新中國歷史上軍事裝備發展最快的十年。一方面在於之前幾十年的積澱,另一方面在於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爲軍事建設提供了大量軍費。2018年,中國軍費接近2000億美元,超過俄羅斯、法國、日本、德國總和,位居世界第二。
這也是這幾年來東海和南海越來越太平的根本原因,中國空軍作戰半徑大幅提升,已經可以覆蓋整個東南亞和日本列島;中國海軍,在航母服役之後已經可以遠洋作戰,中國在南海的主導力越來越強。在美國不干預的情況下,中國在東亞和東南亞基本稱雄。因此,無論是日本還是菲律賓,對中國越來越友善。
新中國成立72週年時,中國軍事裝備水平僅次於美國。
作爲最新的對比,本次對比將更爲詳細,且包括一些正在研發,即將投產的新式武器。
坦克對比:互有優缺。
坦克是陸戰之王,集結起來的坦克部隊將成爲鋼鐵洪流,讓敵人顫抖。綜合性能來看,美國M1A2主戰坦克要略勝一籌,因爲其配備陶瓷裝甲、新型貧鈾彈,信息化系統也更先進,但是99A的優點在於比M1A2便宜很多,有利於大量採購,適合陸軍大量裝備。
火炮對比:中國略勝。
火炮自被髮明以來都是戰場利器,密集的火炮轟擊能讓敵方地面部隊失去戰鬥力,中越戰爭中中國就是憑藉火炮壓制了對手。經實戰測試,中國火炮技術爲世界頂級,在沙特政府與胡賽武裝的對抗中,來自中國的火炮讓美國軍事人員由衷佩服。
武裝直升機對比:美國勝。
武裝直升機號稱「坦克殺手」,對坦克有極強殺傷力,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憑藉武裝直升機快速獵殺伊拉克的坦克部隊,讓世人震撼。武裝直升機也能掛載空對空導彈攻擊敵方的直升機。美國的長弓阿帕奇屬於全球最頂級的武裝直升機,歷經實戰檢驗,性能極其良好,相比之下,武直-10剛裝備不久,性能有待提高,但也能排進世界前十。
通用直升機對比:美國略勝。
通用直升機不僅能夠承擔快速運送並支援步兵作戰的任務,還能夠在抗震救災中大顯身手。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直-20」通用直升機能夠在高原使用,這意味着如果印度人再來挑事,我國就可以快速向藏南地區投放兵力。「直-20」外形與美國的「黑鷹」直升機相似,性能則超過「黑鷹」老式型號,但相比「黑鷹」直升機最新款「UH-60M」性能要略次一些,更先進的渦軸發動機使後者在遇到複雜氣候的時候擁有更高的穩定性。
裝甲車排名:美國略勝。
裝甲車能支援步兵作戰,加快步兵機動性。總體來看裝甲車領域中美各有千秋,總體性能美國略強,但是中國裝甲車配備規模較大,在反恐領域有很大作用。
重型戰鬥機對比:中國佔優。
重型戰鬥機是爭奪制空權的好手,是空軍的主力,優秀的重型戰鬥機能快速爲我方奪取制空權。總體看,F-22和殲-20互有優劣。由於殲-20設計得更晚,擁有後發優勢,殲-20的航電系統更加先進,雷達探測能力更強,通過數據鏈也可以指揮其他飛機作戰。而且殲-20安裝了光電/紅外探測系統(EODAS/EOTS),可以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探測敵方隱形飛機。F-22的優勢則在於發動機和隱身能力,其裝備了兩臺F119發動機,可以維持半個小時以上的超音速巡航,巡航速度能達到1.5馬赫以上。這就意味着F22可以更快抵達/逃離戰場、搶佔更好的發射位置、空空導彈擁有更好的包線。而殲-20目前使用的渦扇-10B發動機與F-119有代差,制約了其超音速巡航能力;之後將換裝渦扇-15發動機,但渦扇-15與F119也有不小差距,最重要的差距在於材料技術,F119所使用AlloyC型鈦合金質量更輕、更耐高溫,因此可以擁有更大的推重比。從目前來看我國發動機技術與美國有20年的差距。殲-20的隱身性和可能較F-22會弱一些,前者的雷達反射面積(RCS)大約爲0.05,被探測距離縮小爲20%;後者RCS大約爲0.01,被探測距離縮小爲30%。機動性方面殲-20和F-22互有優劣,殲-20雖然發動機不如F-22,但鴨翼佈局可以提高升力系數,因此機動性不比F-22差。綜合來看,殲-20和F-22互有優劣,殲-20可能憑藉EODAS在一對一空戰時略佔上風;但在獵殺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等重要目標時,F-22可以憑藉更強的發動機略勝一籌。不過現代空戰更多還是拼體系對戰,戰術、配合度比單機性能更能決定戰場勝負,由於殲-20數據鏈通信系統兼容度比F-22更高,可以指揮不同型號的機型作戰(比如殲-16、攻11),因此殲-20綜合能力要比F22更強。
中型戰鬥機對比:美國略勝。
中型戰鬥機作爲重型戰鬥機補充,價格較爲便宜,可以大量生產,既能用於空戰,也能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在很大程度上,這兩款戰機是部分作爲艦載戰鬥機而設計的,都是標準的第四代艦載機,F-35還被美國大量出口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和韓國,土耳其曾經也購買過,但由於美土關係惡化,美國拒絕交付土耳其該款飛機。FC-31一直沒能拿出一個讓空軍完全滿意的方案,設計思路改來改去。F-35則被美國大量生產,未來可能會作爲美國空軍主力機型。不過F-35實際上已經達到了重型戰鬥機的標準,且造價昂貴,但好處是可以垂直起降,節約佔地面積的同時還能提高出勤效率。
航空發動機方面:美國完勝。
航空發動機是軍工之花,需要材料學、熱力學、動力學等學科同時發力。過去,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薄弱,國產戰機的發動機基本都需要進口,一旦外國斷供,我國一架戰鬥機都飛不起來。但是這幾年來,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奮起直追,與西方國家差距有所縮小。目前專門爲運-20/轟-20研發的渦扇-20即將問世,可以彌補我國在大涵道比發動機上的短板。但總體來看,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和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仍有較大差距。
戰略轟炸機方面:美國勝。
戰略轟炸機是一國空軍超遠距離打擊能力的體現,不僅可以扔普通炸彈,還可以扔核彈,能遠距離有效摧毀敵國重要目標。B-2可執行全球轟炸任務,隱形,很難被雷達發現,價格極其昂貴,24億美元一架,是全世界最好的戰略轟炸機,也是美軍的殺手鐧。過去中國的戰略轟炸機主要依靠轟-6,國慶閱兵展示的就是轟-6K和轟-6N,但轟-6最大的問題在於航程較短,缺乏隱身能力。未來,轟-20服役後會填補這一空白,我國的戰略轟炸機將能把炸彈扔到世界任意角落。
戰略運輸機方面:美國勝。
戰略運輸機是一國遠程快速投送能力的體現,在軍事上,戰略運輸機可以將坦克、大炮及各種軍事輜重快速運送到戰場;在民用上,戰略運輸機可以快速執行撤僑任務,在救災領域戰略運輸機更是大顯身手。目前,中國的運-20與美國C-17戰略運輸機無論是運載能力和航程均有一定差距,但運-20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國遠程投送能力的不足。
預警機方面:中國勝。
預警機是空軍的大腦,承擔空戰指揮的任務,能夠提早發現敵機,並指揮我機作戰,可以說正是靠了預警機美國空軍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才能打得如此順心用手。可喜的是,中國的空警-500,性能已達到世界第一,憑藉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的空警-500在搜索和發現能力上強於美國E-3,空警-500甚至能探測隱形飛機,缺點是空警-500以運-9爲搭載平臺,速度、升限都受到制約,未來等C919或運-20投入運營後我國可能會開發新一代預警機,甚至不排除爲了專門對付隱形飛機而設計一款搭載米波雷達的預警機。
空中加油機方面:美國勝。
46對於一款先進戰鬥機來說,僅靠自身燃油,作戰半徑通常較短,像我國的殲-10戰機,如果不掛副油箱(通常選擇保形油箱)的話,作戰半徑可能就800公里左右,意味着從海南起飛的殲-10飛到南海作戰可能會面臨燃料不足的問題,這將大大縮短其作戰時間。有了空中加油機,問題迎刃而解,理論上可以讓戰機從早上打到晚上。目前我國最新的空中加油機「運油—20」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現有戰機作戰半徑較短的難題,可以支援空軍到南海作戰。但與美國的「KC-46」相比,「運油-20」無論航程還是加油量都有一定差距。
大型客機方面:美國完勝。
大型客機,也就是民間一直期待的大飛機,不僅關係到民用,也和軍用有很大關係。大飛機可以作爲預警機的載體,也可以改裝爲運輸機。目前,我國大飛機和歐美有很大差距,在發動機技術和航電系統領域仍有很多路要走。
空對空導彈方面:各有優劣。
空對空導彈相當於戰鬥機的武器,在某種程度上重要性不輸給戰鬥機本身。中國的「PL-15」空對空導彈是最近才研發出來的,採用雙脈衝發動機技術,在導彈發動機方面領先於美國。相比之下,美國的AIM-120D空對空導彈強在實戰經歷豐富,體積更小,可以節省掛載空間。對比下來二者不分伯仲。
驅逐艦方面:中國佔優。
驅逐艦承擔反潛、反艦和防空等任務,在海軍交戰的時候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打擊。優秀的驅逐艦還能探測到並讓敵方的潛艇和飛機有去無回。但看科技含量的話,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要更高,,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主要的問題在於故障太多,穩定性較差。另一方面,中國的「055」驅逐艦主要功能用於防空,有源相控陣雷達較爲先進;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主要功能用於打擊地面目標,功能不太一樣。總體來看「055」實戰能力要比「朱姆沃爾特」強不少,以致於美國海軍將驅逐艦建設中心轉向了「伯克—3」,畢竟「朱姆沃爾特」又燒錢戰力又拉胯,一發炮彈80萬美元,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消耗不起。
護衛艦方面:美國更花哨,中國更實用,中國勝。
護衛艦是驅逐艦的補充,成本低,可以大量生產。主要承擔保護我方重要艦船(比如航空母艦)的任務。相比之下,美國的「瀕海戰鬥艦」技能花哨,但是華而不實,而且造價太貴,被美國國會認爲是燒錢項目,目前幾乎被軍方拋棄。相比之下,中國的「054B」型護衛艦便宜、功能齊全、性能優異,可以大批量生產,護衛艦方面中國勝。
航母方面:美國完勝。
有沒有航空母艦是檢驗一國海軍是否具備遠洋戰鬥能力的體現。在擁有航空母艦之前,我國很難在南海進行大規模戰鬥,但是擁有航空母艦之後,曾經非法侵佔我國南海島礁的東南亞國家變得越來越低調了。
如果單純對比現役的「遼寧號」航母和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差距非常大,「遼寧號」排水量僅6萬噸,「尼米茲」級10萬噸;前者採用滑躍式起飛,後者採用蒸汽式彈射起飛;前者是常規(蒸汽)動力航母,後者是核動力航母;在很大程度上,「尼米茲」級航母領先「遼寧號」兩代左右。
但是「遼寧號」只是中國航母史起點,目前國產的「003號」航母即將下水,相比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差距有所縮小。「003號」航母動力系統依然落後,採用蒸汽輪機推進;但甲板採用的是電磁彈射起飛技術,該技術據稱領先美國同類技術十年。電磁彈射技術採用直流電,消耗少,加速度均勻,可以預期,未來中國艦載機將採用殲-31甚至是殲-20改裝而來的四代艦載機。
動力系統方面,之所以「003」仍採用蒸汽動力系統,是因爲當前我國海軍主要活動範圍仍處於西太平洋地區,在臺灣迴歸前,暫時不太需要承擔太多遠洋任務,而且目前我國核動力反應堆技術仍不成熟。當長遠來看,如果想取代美國成爲世界領導者,就需要發展核動力航母,而且蒸汽動力對於8萬噸級別的「003」是足夠的,但10萬噸級別的航母需要核動力才能推動。
潛艇方面:美國勝,中國快速追趕。
核潛艇分爲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型核潛艇,前者用於戰鬥,承擔反艦、反潛等任務,對航空母艦的威脅最大;後者用於核威懾,攜帶核武器的戰略核潛艇可以在本國遭受核打擊的情況下對敵國進行核反擊。
衡量核潛艇性能最關鍵的指標是安靜程度,在過去,我國核潛艇噪音非常大,達到165分貝的水平,美國設在關島的軍事基地可以輕易監聽到我國核潛艇,以至於96年臺海危機美國嘲笑中國核潛艇爲「海底拖拉機」。但隨着技術進步,我國核潛艇安靜能力大幅提升。在「095」和「096」兩款潛艇中,採用無軸泵噴電磁推進技術,安靜程度大幅提升,噪音降低至95分貝,已接近美國核潛艇水平。「096型」核潛艇的存在,使美國西海岸均成爲我國核打擊範圍,我國國家安全能力大幅提升。
兩棲登陸艦方面:美國勝。
顧名思義,兩棲登陸艦主要用於運載軍力以登陸之用,未來如果臺灣問題非武力解決不可,兩棲登陸艦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運送士兵,還可以運送坦克、裝甲車、直升機、大炮等。中國的「075」兩棲登陸艦和「美國級」兩棲登陸艦相比,缺少垂直升降的艦載機,這是一大不足。但未來四代艦載機遲早能落地,這方面與美國的差距也會縮小。
艦對艦導彈方面:中國勝。
艦隊艦導彈是裝備軍艦上的導彈,用於打擊敵國軍艦。爲了對付可能入侵的航母,中國曆來重視反艦導彈技術,時至今日,中國反艦導彈技術全球領先,可垂直髮射,「YJ-18」無論射程、速度、末端速度均優於美國「魚叉」反艦導彈。
潛射導彈:中美平手。
潛射導彈一般掛載於核潛艇上,必要的時候可攜帶核彈頭對敵國目標進行核反擊,中國曆來重視核反擊能力,因此潛射導彈得到大力發展,就目前的參數來看,中美潛射導彈性能相差不大。未來「巨浪-3」將用於「096型」核潛艇上面。
近防炮方面:中國略勝。
近防炮是軍艦最後一道防線,相當於守門員的作用。負責攔截敵方來襲的導彈,所以要求就是反應速度快、射擊密度高、攔截範圍廣。中國的「1130」近防炮,一次能夠鎖定40多個目標,最大火力爲每分鐘10000發子彈,遠超美國的每分鐘4500發。火力極其密集,讓敵方導彈沒有可乘之機。
防空導彈方面:美國勝。
防空導彈乃至整個防空系統對一個國家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其不僅可以攔截飛機,更可以攔截來襲的導彈,包括核彈。我軍目前使用的防空導彈主要是「紅旗」系列,相比之下,美國主要使用「愛國者」防空系統,後者實戰經歷較爲豐富。韓國安裝的「薩德」系統也是防空系統的一部分,但是該系統很大程度上將使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軍事信息暴露在美國眼底,因此纔要反對「薩德」入韓。
導航衛星系統:美國佔優。
衛星導航系統很大程度上決定導彈能不能打得準,無論民用領域還是軍用領域都至關重要。就目前而言,GPS衛星導航系統運行時間較長,成熟度高,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和GPS尚有差距,GPS的原子鐘精度更高一些,應用也更加成熟。不過在東亞地區,北斗的定位能力要比GPS更精準,這是因爲「北斗」衛星在東亞覆蓋率比其他地區更密集。
火箭方面:美國完勝。
火箭可以把衛星甚至是航天飛機運送到太空,對宇宙探測和開放有很大作用。在戰略導彈方面,火箭技術也有很大貢獻,因爲其在發射過程中會突破大氣層,要運用到很多火箭原理。然而,要把衛星送到太空,火箭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纔行,從動量守恆定律來看,火箭自身的重量和運載能力就受到限制,需要多級結構纔行。
評判火箭性能比較直觀的標準就是看其運載能力,我國的「長征-5號」重型火箭運載能力爲25噸,採用液氧發動機;美國馬斯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運載能力則可達到64噸,也是採用液氧發動機。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方程式,火箭最終速度=發動機噴氣速度×ln(火箭總質量/火箭幹質量),未來在火箭結構和質量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性能決定火箭運力。要想提高火箭運力,還是得從提高發動機性能入手,未來我國可能會換裝更先進的氫氧發動機。
激光武器方面:中國略勝。
激光武器最有優勢的地方是可以反衛星,一旦未來爆發全面戰爭,激光武器可以將敵國衛星系統打掉,使敵國偵查和指揮能力癱瘓。中國激光武器起步早,技術領先全球,反衛星能力很強。與激光武器類似的電磁軌道炮(一種以洛倫茲力爲推動,速度極快、威力極大、射程極遠的大炮)方面,中美各有千秋。
電磁對抗和電子對抗方面:互有優劣。
在信息化戰爭的今天,電磁對抗能力越來越重要。美國在科索沃戰爭期間多次使用電磁脈衝炸彈,使南斯拉夫電力部門癱瘓,整個國家信息系統失靈。因此,這二十多年來我國一直在發展電磁對抗能力,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於我國計算機和電子產業蓬勃發展,電子對抗能力也有明顯提升。如果未來需要武力解放臺灣,那電磁脈衝炸彈是不二選擇,它可以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使臺灣喪失戰鬥力。除了電磁對抗還有電子對抗,包括雷達戰等,是信息戰爭體現,海灣戰爭中美軍通過電子戰使伊拉克雷達系統完全癱瘓,防空系統徹底失去作用。96年臺海危機中,美軍的電磁干擾使我國戰鬥機雷達發揮不了作用,顯示屏花屏。這幾十年來來我國也在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國慶閱兵的信息作戰方隊即是體現。
信息戰方面:各有千秋。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信息戰越來越重要,是信息化戰爭關鍵一環。中國趕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中國黑客的實力在世界上有目共睹。美國是互聯網的領頭羊,美國的信息戰能力也很強,而且其特別重視網絡軍的建設。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潛在的黑客數量更多,在信息戰方面中美應該不分伯仲。
巡航導彈方面:互有優劣。
巡航導彈具有體積小、射程遠、穩定性高等特點,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多次立下「大功」,能精準摧毀敵方重要目標。中國最新的「長劍-100」和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對比,由於衛星定位系統較弱,精度差了些,而且目前僅能路基發射。但「長劍-100」的優勢在於可以超音速巡航,
超高音速彈道導彈方面:中國完勝。
超高音速彈道導彈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戰術導彈,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打擊對手重要目標(比如航母),由於速度太快,敵國雷達甚至還沒有探測到就已經遭受了打擊。「東風-17」超高音速彈道導彈,射程1800-2500公里,巡航速度爲10倍音速,末端突防速度最快20倍音速,採用錢學森40年代提出的打水漂技術(錢學森彈道),可以進行滑翔變軌飛行。20倍音速,實在是太快了,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防得住這麼快的導彈。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發出超高音速彈道導彈的國家,至於美國,迄今沒見其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很多年前美國提出的「X-51A」至今仍在實驗中。
1996年臺海危機的時候,我國哪怕拼光所有的海軍和空軍,可能都打不沉美國一艘航母。如今,有了「東風-17」,西太平洋地區的任意美國航母將成爲活靶子,空軍飛行員終於不用再寫遺書了,實在讓人欣慰。
戰略洲際導彈方面:中國勝。
戰略洲際導彈,一般用於攜帶核彈頭對敵國進行戰略核反擊,是一個國家覈實力的充分體現。「東風-41」採用三級固體火箭推進,射程14000公里,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25倍音速),可攜帶多級核彈頭,分離式打擊。也就是說,「東風-41」可在20多分鐘打到紐約,並把紐約夷爲平地。之所以說它是鎮國神器,是因爲「東風-41」的存在徹底打消了美國發動對華全面戰爭的想法。
美國的戰略洲際導彈是冷戰產物,性能落後中國一代,「東風-41」領先美國「民兵-3」導彈。
總結來看,當前我國相比美國,在陸軍和火箭軍方面處於略爲領先的地位,在海軍和空軍則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但在整個地球上,我國軍力當之無愧爲世界第二。
裝了三十多年的孫子,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一天。
相比經濟上的成就,新中國軍事上的成就更加波瀾壯闊,特別是近二十年,幾乎是跨域式發展。
爲什麼中國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首先,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軍費提高,儘管我國軍費只佔GDP很小的比例,但因爲龐大的經濟體量,這個數字仍然可觀。
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我國一直堅信一個道理:「現代化的國防買不來」,一個大國,只有走獨立研發的武器發展道路,才能保證自己的國防安全。因此我國的武器裝備,儘管有一部分是從國外引進,但也堅持「引進-仿製-學習-創新」的發展道路,典型的比如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戰鬥機,我國在學習消化生產技術之後,開發出了自己的殲-11。在逆向拆解能力方面,我國屬全球一流,只要有樣品,大多數情況下我國都能通過拆解並重新組裝的過程把研製方法學習過來。
很明顯的對比就是印度,印度這個國家在外交上左右逢源,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還是歐洲,都大量賣武器給印度,在70-80年代期間,印度的軍事裝備比我國先進很多,印度的軍事工業在那一時期也有一定實力。但40多年過去了,印度的國防工業卻被我國甩在身後,武器基本還是需要進口,每年需要花費大量外匯。由於武器裝備都是從別的國家購買,經常出故障。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國之所以走上軍事裝備自主研發的道路,原因之一在於90年代以來歐美採取禁止對華軍售的政策,而印度在武器採購上一直順風順水,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但結果就是,被迫獨立研發武器的中國最終成了世界軍事科研強國,印度呢,四十多年了印度的國產戰機LCA(相當於殲-10)依然無法滿足戰鬥需要,除了造價高、容易出故障之外毫無特點。以此來看,辛虧當初歐美禁止對華軍售,這才把我國徹底逼上獨立自主的道路,也纔有了今天的軍事成就。
當今,中美關係有所惡化,美國有意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中美經濟有脫鉤的風險,有觀點則認爲,一旦美國限制對華科技輸出,一旦中美經濟脫鉤,中國將面臨滅頂之災。
以我看,這種觀點是非常沒有格局的。在軍事裝備上,歐美限制了中國三十年,硬是把中國逼成了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區區只是限制個芯片出口,能讓中國遭受很大的打擊嗎?在某種角度上,我們應該感謝特朗普。讓中國各界看到了芯片產業受制於人的恥辱,這纔有了近幾年來國家對芯片產業的大力扶持和大量企業對芯片研發的投入。假以時日,中國的芯片產業一樣能像武器裝備那樣後來居上,這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
至於中美經濟脫鉤,雖然這不是大衆所希望的,但參考歷史上的大國爭霸戰,未來中美經濟脫鉤的概率並不低,但是那又能帶來什麼滅頂之災嗎?要知道現有的國際分工體系是:歐美佔據產業鏈上游、日韓佔據中間位置,中國等新興國家承擔中低端製造業的崗位。中美經濟脫鉤,意味着中國有機會重起爐竈,去重新建立一個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在這個體系下,黃種人不必再去通過996來掙辛苦錢,從這點看,中美經濟脫鉤也未必全是壞處。
以現在的趨勢來看,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領域對美國都在奮起直追,預計十年後,在軍事領域,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甚至追平,屆時西太平洋地區我國的國防安全將能得到充分保障。
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極其悲慘,被帝國主義國家各種蹂躪,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北京條約》、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強國,都把中國欺辱了一遍,大片土地被割讓,大把銀子被賠出,大量人口飽受戰火。
民國時期,我國的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列強可以隨意炮擊我國領土,外蒙古被強行獨立出去,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大片國土淪陷,幾乎沒有哪一天不在打仗,國家有亡國風險。
根本原因,在於那個時期,我國沒有強大的國防。儘管擁有很高的GDP,但由於缺乏強大國防,只能任人宰割。清朝的洋務運動和民國的黃金十年所積攢下來的財富,只會讓它國眼紅,經濟上的成就只能被掠奪而去。宋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於經濟繁榮但是卻缺乏強大武力,最後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鄰國侵略,最後以亡國而告終。
因此,一個國家要想發展,要想強大,只能先學會生存,沒有生存,何談發展。很多人質疑爲什麼中國不能在五六十年代搞改革開放,全力發展經濟,那是因爲其沒有看到五六十年代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允許出現一個新的世界大國,那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全力發展核武器,沒有兩彈一星,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早就淪爲砧板上的魚肉,是核彈,給中國帶來了和平崛起的機會。
八九十年代國家韜光養晦的國策,實屬無奈,那個時候軍力弱小,面對美國甚至是東南亞小國的挑釁,只能忍辱負重,哪怕中國漁民多次在南海被非法扣押和槍殺,也只能忍耐。
我國不圖謀霸權主義,但是須知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沒有強大國防,我國只能等待伊拉克一樣的命運,享受多年和平的國民,也應該意識到,戰爭纔是人類歷史的主旋律,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需要怎樣的幸運。
本篇作者:最美的唐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930內容數
    所見所聞,皆是感悟,人來人往,萬物生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t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追求「千人千面」,韓國要求「整齊劃一」,這樣的審美追求來自於非軸心文明地區的身份認同需求。 10多年前S.H.E、Twins等創造出了真實而濃厚的家庭姐妹氣氛,留下了成功的經驗。可如今不知是否是受了「宮鬥劇」「塑料姐妹情」影響,正經能做出家庭氛圍的國產少女組合,一個都沒有。 作爲一個新興的、概
    她緩緩的倒在牆角,她說:我寫了三十加急軍令給他,他沒有一封回信,這一回,我恐怕又是希望落空,苦果無果了,我啊,永遠是一座孤島。 這一夜,地牢外的火光接天,烽火照耀九州十四都,就像遺落九天的星火,我等着的人一定會平安歸來。 回宮第二年冬晨,刺弩哈敦最終沒有降臨,瓦縫中滲進地牢的日光,朝陽已然升起,地牢
    入宮前七日,姑蘇有雨,我入山谷聽了一日的雨。春雨大時如天降珠玉,零落叮噹,小時又如風捲草葉,清脆動人。夜來歸家,見阿姊在庭樹下徘徊,姊姊不語,只是掩面啜泣。內堂走出幾位貴人模樣的阿嬤見我歸來,問道:這是白家二姑娘罷,如今年方几何?娘答:初過將笄。 入宮前六日,天未亮我便去了渡口,白霧未泯,漁燈點點,
    當然不怕! 你走一步棋,中國人的腦瓜子裏,已經下完了一局!比如,出口的「東風導彈」,實際使用權還在中國手裏。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中東就是一個火藥桶。 原因很簡單,這片土地埋藏着巨大的財富——儲量驚人的石油。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沙特,不僅儲量在當時是世界第一,而且開採非常容易。 一鋤頭挖下去
    在古代經典裏,有一本書一直帶着神祕色彩,那就是《周易》。《周易》被稱爲五經之首,是各種經典中的頭牌。就算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學會了《周易》,就可以預測未來。 其實我們現在說的《周易》,是分爲兩部分的,一個叫《周易古經》,一個叫《周易大傳》。 最早的《周易》單指《周易古經》,裏面記載的是用來占
    警方雖然沒收了他的94萬假幣,可他手頭還有2億假幣,除了他,沒人知道在哪。 只要王室終止對他的訴訟,給他自由,他就把假幣充公。 這筆錢,量實在太大,一旦進入市場,將會造成金融危機。 最後,丟人的還是加拿大自己。 所以王室壓根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對老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案件也不對外公佈了。 老弗
    日本追求「千人千面」,韓國要求「整齊劃一」,這樣的審美追求來自於非軸心文明地區的身份認同需求。 10多年前S.H.E、Twins等創造出了真實而濃厚的家庭姐妹氣氛,留下了成功的經驗。可如今不知是否是受了「宮鬥劇」「塑料姐妹情」影響,正經能做出家庭氛圍的國產少女組合,一個都沒有。 作爲一個新興的、概
    她緩緩的倒在牆角,她說:我寫了三十加急軍令給他,他沒有一封回信,這一回,我恐怕又是希望落空,苦果無果了,我啊,永遠是一座孤島。 這一夜,地牢外的火光接天,烽火照耀九州十四都,就像遺落九天的星火,我等着的人一定會平安歸來。 回宮第二年冬晨,刺弩哈敦最終沒有降臨,瓦縫中滲進地牢的日光,朝陽已然升起,地牢
    入宮前七日,姑蘇有雨,我入山谷聽了一日的雨。春雨大時如天降珠玉,零落叮噹,小時又如風捲草葉,清脆動人。夜來歸家,見阿姊在庭樹下徘徊,姊姊不語,只是掩面啜泣。內堂走出幾位貴人模樣的阿嬤見我歸來,問道:這是白家二姑娘罷,如今年方几何?娘答:初過將笄。 入宮前六日,天未亮我便去了渡口,白霧未泯,漁燈點點,
    當然不怕! 你走一步棋,中國人的腦瓜子裏,已經下完了一局!比如,出口的「東風導彈」,實際使用權還在中國手裏。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中東就是一個火藥桶。 原因很簡單,這片土地埋藏着巨大的財富——儲量驚人的石油。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沙特,不僅儲量在當時是世界第一,而且開採非常容易。 一鋤頭挖下去
    在古代經典裏,有一本書一直帶着神祕色彩,那就是《周易》。《周易》被稱爲五經之首,是各種經典中的頭牌。就算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學會了《周易》,就可以預測未來。 其實我們現在說的《周易》,是分爲兩部分的,一個叫《周易古經》,一個叫《周易大傳》。 最早的《周易》單指《周易古經》,裏面記載的是用來占
    警方雖然沒收了他的94萬假幣,可他手頭還有2億假幣,除了他,沒人知道在哪。 只要王室終止對他的訴訟,給他自由,他就把假幣充公。 這筆錢,量實在太大,一旦進入市場,將會造成金融危機。 最後,丟人的還是加拿大自己。 所以王室壓根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對老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案件也不對外公佈了。 老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從波斯灣戰爭後,蘇聯戰車,特別是T-72,就此背負了抹不去的汙點,似乎這就是一個能被西方戰車肆意虐殺的廉價消耗品。但事實上蘇聯的鋼鐵洪流能如此被當時的北約敬畏是有原因的,蘇聯戰車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建立對西方的全面技術優勢。而伊拉克只是很不幸的在這段優勢時期結束後才面對西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1996年,台海爆發飛彈危機的時刻,我國政權轉移交替之際,當時美國憂心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我國政府高層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要在金門做出最壞打算。當時我國國防安全力量十分微弱,連一顆愛國者飛彈都沒有。李登輝總統急速請中科院把當時未研發完成的小型飛彈加速佈局。當時空軍基地的部署尚未完成。因此,金門與馬祖人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盟军在不断地向战场投入各种重型轰炸机时,比如B-17、B-24或者兰开斯特轰炸机等等,那么,为什么纳粹没有大规模地开发类似的重型轰炸机呢?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制造了大量的多引擎重型轰炸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并没有这么做。其实在当时,德国并非
    Thumbnail
      尊敬的读者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同盟国中,苏联拥有多少艘潜艇呢?它们的实力又怎么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领土面积还是军事实力,无疑苏联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之一。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拥有着一支庞大的潜艇舰队。随着战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大败德军,那么其中,究竟是东线的苏联军队功劳大还是西线的盟军功劳大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在东线与纳粹德国的殊死搏斗首当其冲。苏联红军给德国军队造成了绝对的重大损失,特别是在斯大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
    Thumbnail
    自從波斯灣戰爭後,蘇聯戰車,特別是T-72,就此背負了抹不去的汙點,似乎這就是一個能被西方戰車肆意虐殺的廉價消耗品。但事實上蘇聯的鋼鐵洪流能如此被當時的北約敬畏是有原因的,蘇聯戰車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建立對西方的全面技術優勢。而伊拉克只是很不幸的在這段優勢時期結束後才面對西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1996年,台海爆發飛彈危機的時刻,我國政權轉移交替之際,當時美國憂心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我國政府高層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要在金門做出最壞打算。當時我國國防安全力量十分微弱,連一顆愛國者飛彈都沒有。李登輝總統急速請中科院把當時未研發完成的小型飛彈加速佈局。當時空軍基地的部署尚未完成。因此,金門與馬祖人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盟军在不断地向战场投入各种重型轰炸机时,比如B-17、B-24或者兰开斯特轰炸机等等,那么,为什么纳粹没有大规模地开发类似的重型轰炸机呢?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制造了大量的多引擎重型轰炸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并没有这么做。其实在当时,德国并非
    Thumbnail
      尊敬的读者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同盟国中,苏联拥有多少艘潜艇呢?它们的实力又怎么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领土面积还是军事实力,无疑苏联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之一。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拥有着一支庞大的潜艇舰队。随着战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大败德军,那么其中,究竟是东线的苏联军队功劳大还是西线的盟军功劳大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在东线与纳粹德国的殊死搏斗首当其冲。苏联红军给德国军队造成了绝对的重大损失,特别是在斯大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