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觀點的總體架構(軍事篇)(2)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台灣太多人,都自以為自己很重要,沒想過放到整個世界大局的連動下,這些發展幾乎都是必然的。我們身處在緩衝區,美中海洋邊界上,本就沒有選擇餘地,差別不過是短期熱戰還是長期冷戰。要不是烏克蘭戰爭讓中國驚覺自己的不足,台海戰爭可能才是俄製武器現出真面目的地方。

上週先談美國體系,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懾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歐洲的戰略學一樣放在政治、國關學院之下,屬於研究所課程,內容也真的沒很特別,教科書一樣先提《戰爭論》、《孫子兵法》,然後是幾場經典戰役,與台灣並無二致。但有一點很不一樣,稍微進階的戰略課程,幾乎都牽扯政治,類似台灣說的大戰略,而跟美國相比,美國戰略更偏向講軍事作戰,傾向軍事戰略,差異就如上段說,兩者的目的並不一致。

普遍對軍事無感,歷史因素讓台灣社會「不知軍」

筆者的意思是,我們跳出美國的觀點,就會發現其他國家的戰略學都有高度政治意味,沒有只看軍事觀點這回事。

像是中歐國家在冷戰後要直接面對俄羅斯,軍事議題就會深入到民間,全民國防的推動較順利,且在社會議題上連動軍事的狀況較多。好比說,軍隊需要士兵,那麼怎樣在社會地位上推進軍人地位,同時把生育率、社會福利等穩定國家的項目列入,當作一種整體戰略思維,就會比我們看到的各種標準論文要多。

更直接的講法就是,人家在整體軍事準備上,舉凡能源、糧食儲備,民防系統的準備,怎樣快速動員部隊等等,更接近台灣過去威權時代的總動員體系。人家可沒有覺得這在戕害民主自由喔,只是面對俄國的威脅,一點犧牲總是必要的。

我們現在可以把狀況講清楚,軍事需要經濟資源支撐,社會結構也要可以撐,換言之就是整體資源調度是否順暢,與我們社會對於軍隊的觀感是否良好。

台灣今天是講到軍事,由於一般民眾的常識太過缺乏,講到成本與資源調度,幾乎都聽不懂,要求的都是1或0,沒有做到最好就寧可不要做。

說到社會觀感,沒想過軍隊就是人民組成,如果嫌軍方的人不專業,那麼要不要透過政治力去更迭高階將領,改變整個體系?

不要。

軍隊即社會縮影,軍改停滯源自社會文化組織管理

遇到需要大規模調整的部分,民眾又回到軍事知識貧乏的本質,拒絕爭論以免顯露自己的無知。也就是把責任推給軍人,當軍人又處理不好,就能繼續罵軍人很爛,但要換民間人士去改革,又會覺得沒軍人專業。

若要說台灣對於軍事架構的理解有什麼問題,可以說集合美歐兩大體系的缺點。

一方面,覺得軍事需要獨立出來,不能給不夠專業的人處理,這點跟美國非常接近。但現實是,民眾沒有評判軍事專業的能力,文憑主義讓我們以為官大學問大,結果連誰是專家都分不出。這導致可以把數據琅琅上口的,學歷看來煞有其事者,似乎都感覺比較正確。

然而,美軍的強大在於結合民間與軍事,不僅僅是武器、士兵可以平戰轉換,舉凡工業生產、商業管理系統,通通都是跟有實戰經驗的美軍高度相連,隨時能夠切換。

所以在美國,一個專家懂不懂槍枝、武器操作,會有很多懂槍的能吐槽,涉及軍隊組織運作、管理、計畫,能吐槽的人一樣不少,但在台灣幾乎沒有。要不就是造神盲信,不然就是抵死不信,處在兩個極端。

  • 編:國防部的回應可見一斑


軍隊的組織管理文化,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一個對軍事常識毫無概念,也沒興趣的國家,自然不會有想去了解運作的想法,更接近於只看表面,好像有飛機大砲很炫的就可以。

這問題不是只有台灣,中國同樣也有。高科技的武器系統操作需要專業軍士官,然而東亞普遍少子化,已經讓這十幾年來,東亞缺兵現象一直存在。一個飛彈發射車不是只有指管,連同後方的維修保養,全部都是人力。

使軍事成為生活可及,才有基礎因應次世代戰場

又好比烏克蘭大放異彩的無人機,我們都覺得時代變了,但在雙亞戰爭(編:2020年發生的戰爭,早於俄國入侵烏克蘭兩年)中,為何沒幾個人去了解無人機的限制?

差別在於,雙亞戰爭的無人機戰爭並沒有大規模施行,到了烏克蘭戰場,不管俄烏雙方都是大量在使用,從營旅級到班排級的戰鬥都在用。變成前線的士兵如果有一點電子基礎,就能立刻進行維修,或是修正調整讓無人機更好用。這放到國軍來看就很麻煩,我們軍隊要部署無人機,就得要有相對應的軍士官處理,目前的訓練夠嗎?維修能否模組化,便於作戰時的彈性?都沒有去驗證。

這狀況在中國也是,看起來沒很嚴重,一個原因是封閉系統,有問題我們也不知道,另一個原因則是透過大量鄉村人力補足當前缺額,所以看不出前線部隊是否具有足夠面對現代化戰爭的能力。

上述的無人機只是要表達一點,戰略架構下的軍事是一種全體調控,如果我們今天把無人機課程,結合學校現在最夯的創客(編:Maker,自造者),放到生活科技課程中變成國中畢業就有基礎操作能力,高職都能做基礎改裝,那麼軍方就根本不需要設立什麼複雜的訓練營隊,收到的新人都會用。

筆者用這例子想要表達的是,我們很多人都在批評做得不夠多,但面對未來戰爭,是怎樣做都不夠。今天你讓每個人練槍練幾百發,都具備基本單兵作戰能力,若未來戰場上台灣配置了幾千架小型無人機,可以進行反登陸作戰,每個班都有兩架可以丟手榴彈的無人機,藏身在海灘後面的大樓操作。

沒有士兵架槍掃射,沒有煙硝味讓解放軍偵查,就是一群在陽台就能操作無人機,對海灘士兵投彈的大批部隊,這還需要練到每個人都藍波?

理解軍事管理本質務實備戰,從而遏止神棍橫行

對,筆者知道有人會批評,但這就是戰場想像。你不可能一方面覺得每個士兵都要具備美軍八成的訓練基礎,同時又要每個人都能操作無人機,然後設立一個做不到就投降的標準。

這就是當前我們面對台灣整體軍事架構的大問題,因為多數人對軍事不了解,也欠缺基本常識,導致對軍事的看法都很超凡,一點都不平凡。

所以不討論成本、不談論壽命期限,只談戰爭電影中的想像,結果就是什麼東西都要,什麼成本都不要,做不到就在那焦慮。

戰爭實際上就是人類大規模管理、組織、資源消耗的活動。

軍事就是去理解、準備戰爭的學問。而這些架構的背後,每一項都會牽涉到經濟跟社會的結構,絕對不可能迴避。

  • 編:週一專欄剛好在講人力資源管理

更立體的說法,就是你開一家公司做生意,考慮市場總不能只看售價,主要客群在哪,購買力又如何,進貨成本、代工費用、運輸……通通都要算進去,並得到一個最終方案。在這方案裡面,原物料成本或許很高,但代工費用降低,運輸距離也縮短,各方案下這是獲利最大的組合。

台灣談軍事的人,往往是緊盯其中一樣,好比看到運費很高,就痛罵不已,每一個相關經理都在收回扣,如果採用他的方案,運費就可以降到最低,獲益最大化。而這些都建立在其他成本不會變動的前提上,簡稱廢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78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4.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